跳转到内容

建水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水话
tsien syei Dialect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区域 中国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
母语使用人数
约60万
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建水话(本地发音:[tɕiɛ̃212 ɕyei33 xuɔ212])是指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及周边地区内本地人所使用的方言,归属于西南官话云南片滇南小片。作为滇南方言的代表之一,其音系非常简洁明了。建水方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大体上说,解放以前就属于建水县的地区就是南区,一九五八年以前属于曲溪县的曲江,东山两区是北区。本文所描述的建水话,以南区方言(即建水城关方言)为主。

音韵

[编辑]

声母

[编辑]

建水县临安镇方言为例,建水话共有22个声母。资料来自《建水方言志》[1] 建水方言声母如下表所示:

双唇 唇齿 齿龈 龈颚 软颚
塞音 不送气 p
拜冰笔布
t
读多地对
k
改根谷瓜括
送气
配漂偏趴

塔桃甜推

靠扛苦亏
塞擦音 不送气 ts
猪在柱菊紧

基家居卷转庄撞
送气 tsʰ
出群车虫曲族
tɕʰ
全雀区圈起气川床
鼻音 m
母民面门
n
南年能吺
ɣ
我爱岸奥
擦音 f
法方伐浮
s
洒桑扇新续蓄畜
ɕ
写西习峡须秀算栓双荨
x
红湖后横
v
无网问袜万晚
z
热育让肉银音营狱
ʑ
阮软锐蕊捼
边近音 l
路轮流泪
零声母 0
完儿外耳腰优央愿雨

注:

  1. Ø在开口呼韵母前有较明显的喉擦音(ɣ/ɦ,本文统一记作ɣ)
  2. v的实际音值为ʋ
  3. pʰ,tʰ,kʰP,t,k发音时受阻部位较紧张,比北京音硬
  4. F,s,x,ɕ摩擦较北京重。
  5. 阮锐蕊捼软等字听起来有个轻微的ʑ声母。

韵母

[编辑]

建水话共有32个韵母(不含儿化韵)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ɿ直是日蔗(白读)字瓷司师
ɚ 耳二饵儿
i 米皮比第你力辟爷月律女穴橘义绝役蛆徐疫粤荨雪 u 福不扑佛拂汝扶母副曲育蓄续菊局狱域欲旭
ɔ 发辣夸娃(下)白读 iɔ 加掐霞芽 uɔ 花娃寡滑瓦娃 yɔ 抓耍刷爪
o波幕镯索末多科 io脚却疟虐确学
a卖台晒爱 ua 乖筷坏甩 ya 揣衰甩帅摔
ɐ阿了啦
ei 杯北飞贼格黑车者 uei 腿累贵卫堆会对铝国惑或获藿吕 yei锐嘴吹睡追醉水尿
ɑ 跑脑好烧敲 iɑ 飙料胶腰咬消
iɜu 牛纠丢九旧求友 ɜu 谋否浮某吺周柔欧
ĩ 宾星运训军群营尹颖音
ɛ̃ 粉蹬真更 iɛ̃ 辩练先研扁卷选 uɛ̃短玩宽段换关官团暖 yɛ̃专穿船酸涮钻
ã 案潘南长苋万晚项巷豇 iã 梁浆墙样 uã 窗光黄王 yã 庄撞闯双霜床
oŋ 瓮风动茸松吞顿滚棍温稳炖 ioŋ 炯穷凶勇荣永

注:

  1. U的实际音值接近ʉ,但充当介音时是U
  2. a是标准的a,有时听起来有一个微弱的i尾。
  3. ɑ较标准ɑ稍前,有时候听起来有一个微弱的U尾。
  4. o比北京音略松
  5. ɔ iɔ uɔ yɔ中的ɔ比标准的ɔ略开一点
  6. ei uei yei三个韵母的i尾显得既轻又短,说快了尤其模糊。
  7. ɜu iɜuU尾较关
  8. ã iã uã yã中的a是中央
  9. oŋ ioŋ中的o近标准oŋ尾很清晰
  10. 在2016年的《建水方言的音变研究》记载中[2],部分先天韵舒声字混入ĩ韵,如建tɕĩ,天tʰĩ 边pĩ, 连lĩ。

声调

[编辑]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依次为44 53 33 212/21 [3],入声整体派入阳平。但也有例外。如:拉,挖,喝,摸,匹等读阴平,液,剧,亿,玉,炙等读去声。

注:

  1. 在2016年的《建水方言的音变研究》以及1988年的《评〈建水方言志〉》中都有提到建水方言的去声实际应当记作降调21或31[2] [4]

声母韵母配合关系

[编辑]

P,pʰ,m后可接开口,合口(仅u),齐齿呼韵母,f后可接开口呼,合口呼(仅u)韵母,V后可接开口呼,合口呼(仅U)两呼。n,T,tʰ,l后可接开口,齐齿,合口三呼。Ts,tsʰ,s,z后可接开口,齐齿呼。tɕʰ,ɕ,tɕ后可接齐齿,撮口两呼。K,kʰ,x后仅可接开口,合口两呼。零声母后除撮口呼外均可搭配(开口呼前声母实际音值为ɣ/ɦ)。ʑ仅能搭配撮口呼韵母

对比

[编辑]

在学者杨时逢1969年出版的《云南方言调查报告》中,亦有20世纪40年代对建水县汉语方言调查的音系纪录,但由于此发音人为23岁的公务员,且在昆明生活了八年,相对后来的各次调查中,无论调值亦是音系都有少量偏差。[5]其音系如下


1.声母

双唇 唇齿 齿后 齿龈 卷舌 硬颚 软颚
塞音 不送气 p
拜冰笔布不
t
读多地对
k
皆果干公
送气
配漂偏趴

塔桃甜推

快刻宽肯
塞擦音 不送气 ts
子在柱近君直知只执

决救见鸡几
送气 tsʰ
次顷虫清族痴群齿翅犬赤
tɕʰ
区雀详气起
鼻音 m
母民面蒙
n
南牛吺嚢
擦音 f
法方佛伐芬
s
杏心事时十西驯旭畜
ɕ
学小秀须习细
x
红湖后浑
v
无闻问袜万晚
z
若蕊然音应越
近音 l
路轮流泪
零声母 0
蛙完汪永腰鸭有完温歪

2.韵母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ɿ字瓷司师直吃十时日
l̩ ɚ(◯后)耳二饵儿
i 比别齐役疫橘邪姐隶律橘雨月雪薛协穴血许绝决越菊阅 u 布不骨哭木母亩没目卜都普胡姑曲畜局恤旭郁戍育郁域狱菊
a 大马爬插(下)白读 ia 加掐霞芽 ua瓜话挂刷
e悲飞车白得革吓 ue 腿累对吹贵囘辍吕或获缀辍拙铝
æ卖台晒爱 uæ乖筷坏甩
əɤ谋否浮某吺周柔欧 iəɤ牛纠丢九旧求友
ɔ 跑脑好烧敲 iɔ 飙料胶腰
o国角阔郭霍作剖锁薄捉波多拖罗坐弱角壳各 io 约却岳学削角
iẽ 辩练远全先研
ə̃ 粉蹬真更凳 ĩ 宾星营音君群 uə̃端论棍唇纯绳完专算坤横顺魂滚准嫩论顿存孙椿春
aŋ班干砍三晚万苋长尚抗港网望项巷豇 iaŋ 梁浆墙样 uaŋ 窗光黄王庄双
oŋ 瓮风动松永婚昏吞温坤横魂滚顺准嫩论顿存孙椿春 ioŋ 炯穷凶勇荣翁 v ̩乌无雾舞符扶父妇佛武戊

3.声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依次为44 42 53 13,入声整体派入阳平。

注:

  1. 去声虽记为低升调13,但有时读成低平调。

两次调查中,声母部分变化不大,除了《建水方言志》中多出开口呼韵母前的喉擦音(ɣ/ɦ)声母及第二次调查中部分撮口呼韵母前的浊音声母ʑ外,其他声母基本相同。

韵母部分出入较大。40年代的第一次调查中完全没有记载舌尖音声母tsʰ,s, ts,z后接ua,uæ,ue,uə̃,uaŋ五个合口韵母时会发生撮口化。蟹摄二等及一等泰,咍两韵字如:芥,解,赛对应的韵母记录为uæ,æ而非ua,a相对更接近昆明的对应韵母uɛ,ɛ。咸山摄一二三等及假摄二等字及少量歌韵开口字如八,鸭,花所对应韵母记录为a,ia,ua而非发生高化的ɔ iɔ uɔ元音,效摄字如包,腰记音为ɔ iɔ而非ɑ iɑ,也相对更接近昆明话。同时相对《建水方言志》中曾梗臻三摄阳声韵合口字如:轮,遵,棍,瞬一律读作oŋ韵母而言,《云南方言调查报告》中却读oŋ,uə̃两韵不定,有可能亦是受到了昆明话影响。ue,e韵母在第二次调查中发生复化变为uei,ei。个别德韵合口字如:国字在《建水方言志》中反而保留了较早期的读法,读作Kuei。其余韵母记载差异不大。

声调对比

[编辑]

在《建水方言志》,《评〈建水方言志〉》,《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建水方言的音变研究》,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均对建水县语音语调进行了调查,调值汇总后如下所示:

资料来源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建水方言志》 44 53 33 212 53
《评〈建水方言志〉》 44 53 33 21 53
《云南方言调查报告》 44 42 53 13/22 42
《建水方言的音变研究》 44 53 33 31 53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老派) 45 53 33 21 53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新派) 44 53 211 322 53

阳平为高降调得到公认,阴平除去语保工程中的老派口音外,阴平调值也几乎全部被记为44高平调。上声除去云南方言调查报告中记为高降调53及语保工程中的新派口音记为低降调322外,33中平上声亦得到大多数资料认可。去声类型出入较大,但是可以基本视为一个低平/低降调类。

分区对比

[编辑]

建水方言南北两区的差别,可以分四项来说。南区以城关话为代表,北区以曲江镇_(建水县)话为代表。

第一,臻摄阳声韵合口字及部分梗摄阳声韵合口字如:轮,嫩,遵,棍,瞬,横。在建水城关话中一律读作oŋ韵母,但在北区话中,却一律读作ĩ韵母。如:蹲tĩ,屯Tʰĩ, 嫩nĩ,轮lĩ,棍Kĩ,昆Kʰĩ,婚xĩ, 准tsĩ,村tsʰĩ,孙sĩ,温ĩ。

第二,南区有卷舌韵母,有儿化韵,北区没有卷舌韵母,也几乎没有儿化韵。例如:洱,儿,二等字南区读作ɚ,,北区读作ə。南区可以儿化的词,北区几乎都不儿化。例如:帽儿Mɚ-帽mo,坡儿Pʰɚ-坡Pʰo,瓦渣儿tsɚ-瓦渣tsɔ。豆角儿Kɚ-豆角Ko。北区不卷舌的儿化音也有几个,例如:月儿(iə53)亮,八月儿(Pɔ53 iə53)份,树叶儿(iə53)一叶儿书(i53 iə53 su44)。陈家营儿(tsʰɛ̃53 tɕi44 iə53)。其中可以儿化是北区的一个特点。

第三,南区和北区副词没有,及动词没得读音不同。没有南区作没有(mi44 iɜu33),北区作不有(piɜu33),没得南区作没得(mi44 tei53),北区作不有得(piɜu33 tei53)。如果问:他去了没有?南区答曰:没有去(mi44 iɜu33 kʰei212),北区则答:不有去。若问:你可有书?南区答曰:没得书。北区谓:不有得书。

第四,南北两区个别字音及词汇的差异。如:猫,南区音作,北区音作。巷子南区作巷儿巷儿(xɚ212 xɚ44),北区作巷巷(xã212 xã44),母亲南区作阿嫫(阿,嫫字均读阴平作ɐ44 mo44),北区作阿妈。小孩南区作小儿(ɕi33 ɚ44),北区作小娃(ɕiɑ53 uɔ53)。妻子或已婚妇女,南区作老妈儿(lɑ33 mɚ44),北区作婆娘(Pʰo53 niã44)。马铃薯南区作洋芋,北区作红芋头(头字变调读作阴平)。花生南区作落地松,北区作地松。红薯南区作沙莜(sɔ44 iɜu44),北区作山莜。藕南区作莲花根,北区作莲花菜。门旮旯南区作门格里儿(里儿合音作阴平读liɚ44)。北区作门格落(落字变调读阴平)。昨天南区作昨儿日(tsɚ53 zɿ44),北区作昨日(日字变调读作阴平)。前天南区作前日(日字变调作阴平),北区作tɕʰiɔ53 zɿ44。去年南区作旧年(年字变调读作阴平),北区作前年(年字变调读作阴平)。前年南区作前年(年字变调读作阴平),北区作tɕʰiɔ53 niɛ̃44。从井里提水,南区作拽水(i53 ɕyei33),北区作扯水。往臼里捣盐,捣花生,南区作(Kʰo53),北区作

回民话与汉民话之间,亦有少量区别。如回民部分知系字会发卷舌音。如:知耻柿赵商陈均卷舌,但也有少量精组字混入卷舌音。如:。然后在用词上亦有部分差异。如:祖父汉民称阿爷(爷字变调作阴平读i44。),回民作阿爸(ɐ44 pɔ53)。父亲汉人称阿爹(ɐ44 ti44),回民称阿大(ɐ44 tɔ44)。妻子汉民称老妈儿(lɑ33 mɚ44),回民作老婆(婆字变调作阴平读Pʰo44)。老头回民称老爸爸(最后一个爸变调作阴平读pɔ44),汉人作老倌儿倌儿。老婆婆汉人称老妈儿妈儿,回民称老奶奶(两个奶字均读阴平作na44)。猪肉回民作猪大膘,汉人称(zu53)。牛肉,鸡肉,羊肉汉人称牛肉,鸡肉,羊肉,回民呼牛菜,鸡菜,羊菜。菜油汉人称亮水,回民作卤安。猪汉人称,回民作黑虫,牲口。杀(鸭)汉人谓,回民呼。死回民作归真了(了读上声作lɐ33)。汉人呼归世了(了读上声作lɐ33)。坟坑回民读燕窝,汉人称坟坑。钱回民称得拉(tei53 lɔ44),汉人谓钱儿。小孩回民作小娃(ɕiɑ53 uɔ53),汉人称小儿(ɕi33 ɚ44)

与其他西南官话对比

[编辑]

如果将建水话阴声韵,阳声韵元音同川黔片代表方言之一的贵阳话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建水话出现了了以下语音创新 1.贵阳话的a,ia,ua三韵,在建水话中发生高化,变成了ɔ iɔ uɔ。

2.贵阳话的iu韵母,如曲,局,族等字,在建水话中脱掉I介音一律读作u,如:育zu,局tsu,族tsʰu,但部分在贵阳话中混入通摄三等入声的术韵,昔韵字,在建水话中仍读作i。如:橘tɕi,疫i。

3.贵阳话的i,ie韵母,如雨,越等字,在建水话中一律读作i。如靴ɕi,姐,绝tɕi。

4.贵阳话中的uai,ai韵母,在建水话中读作ua,a。如乖Kua,在tsa。

5.贵阳话中的Au,iau两韵,在建水话中读作ɑ,iɑ如包pɑ,掉tiɑ。

6.贵阳话中的部分读作德韵,薛韵知系合口字如:国,或,辍等字在建水话话读作Uei韵母,而曾梗一,二等入声字及麻三知系字如车,德,陌等字在建水话中,也读作ei而非e韵母。

7.贵阳话中读为uən/ən的臻摄合口阳声韵及部分梗摄阳声韵合口字如:轮,遵,棍,瞬,横。在建水话中一律读作oŋ韵母。

8.相对贵阳话,建水话中舌尖音S,Z,TS,TSʰ后接uɔ,uei,ua,uɛ̃ uã(对应贵阳话中的ua,ue/uei,uai,uan,uaŋ)五个韵母时,会颚化为撮口呼韵母yɔ,yei,ya,yɛ̃,yã。如抓tɕyɔ,嘴tɕyei,帅ɕya,阮ʑyɛ̃,双ɕyã。

9.建水话中ĩ韵(对应贵阳话中的in)前接以,云两母时,会发生浊擦读作z声母,如云zĩ,因zĩ。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张宁. 张宁 , 编. 建水方言志. 云南省昆明市: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2021-07-17]. ISBN 97872220547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中文). 
  2. ^ 2.0 2.1 王琳. 建水方言的音变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2016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3. ^ 张宁. 张宁 , 编. 建水方言志. 云南省昆明市: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222054776 (中文). 
  4. ^ 周志远. 评《建水方言志》. 玉溪师专学报. 1988, (05): 11–14 [2022-04-17]. ISSN 1008-83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7). 
  5. ^ 杨时逢,《云南方言调查报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6,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