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使 (古代日本)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巡察使 |
假名 | じゅんさつし |
平文式罗马字 | Jyunsatsushi |
巡察使是日本律令制度下为监察地方官员而设立的政府职位,属于太政官之一。
概述
[编辑]《养老律令‧职员令》中关于太政官的规范最后,有提到关于巡察使的规范是
巡察诸国。不常置。应须巡察。权于内外官。取清正灼然者充。巡察事条及使人数。临时量定。
也就是说巡察使虽然属于太政官,但它是一个临时派遣官员,从有德行的官员中选拔,负责考察的官员。[1]该制度是模仿唐朝巡察使制度,一般派往畿内七省,负责检查国司、郡司的政绩,查探农民的消息,并深入调查贫困群众情况。巡察使的职责与按察使、惣管 、 镇抚使和观察使的职责重叠。
初期
[编辑]日本在712年以前,共有4次巡察使派遣。历史上首次提及“巡察”是在《日本书纪》第29卷,其中记载天武天皇14年(685年)九月,为了查明各道国司、郡司和百姓的消息,而派遣使者到全国各地(东海道、东山道、山阳道、山阴道、山阴道、南海道、筑紫)查访,并有一名判官、一名史为属下。[2]飞鸟净御原令施行后持统天皇8年(694年)7月首次关于出现“巡察使”这一官职的记录。
秋七月癸未朔丙戌。遣巡察使于诸国。[3]
《续日本纪》第一卷文武天皇二年(698年)3月记载:“派遣巡察使前往畿内地区调查异常情况。”这是第三次派遣巡察使。[4]《续日本纪》第三卷又记载,大宝三年(703年)元旦,派藤原房前等人前往东海道等地,其任务是“巡察国司的执政表现,并审理冤罪。” [5] 。
定期派遣
[编辑]《续日本纪》卷五记载,和铜五年(712年)五月,元明天皇下旨,每年派遣巡察使调查各国情况[6],由于各地人民为了逃避租庸调、军团兵役,而逃离本籍地,称为“浮浪”,为了责成各国减少浮浪,并对浮浪者进行土断,而派出巡察使每年监察各国施政情况,并督导调、庸、兵器的缴纳,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已维系逐渐松动的律令制度。758年10月淳仁天皇宣布,国司的任期由四年延长为六年,巡察使也改为三年派遣一次,理由是官员频繁更换不利于政治稳定。
末期
[编辑]巡察使对律令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据《日本后纪》卷三、四记载,桓武天皇延历十四年(795年)闰七月巡察使任命后,[7]同年8月,因故取消派遣[8],随后停止派遣巡察使。天长元年(824年)应藤原冬嗣建言,淳和天皇再次派遣巡察使[9],然而这是最后一位派遣使者。天长七年(830年)以后巡察使被彻底废除。
参考资料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角川第二版日本史辞典’p472、高柳光寿・竹内理三:编、角川书店、1966年
- ‘岩波日本史辞典’p969、监修:永原庆二、岩波书店、1999年
- ‘日本书纪’(五)、岩波文库、1995年
- ‘日本书纪’全现代语訳(下)、讲谈社学术文库、宇治谷孟:訳、1988年
- ‘続日本纪’1 - 4 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12 - 15 岩波书店、1989年、1990年、1992年、1995年
- ‘続日本纪’全现代语訳(上)・(中)・(下)、讲谈社学术文库、宇治谷孟:訳、1992年 - 1995年
- ‘日本后纪’全现代语訳(下)讲谈社学术文库、森田悌:訳、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