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雄·胖虎综合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雄·胖虎综合征(日语: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是司马理英子日语司馬理英子(本名:松浦理英子)在她的著作中创造的一个词汇。

这个名词源自日本漫画作品《哆啦A梦》中的两个角色——大雄胖虎。司马理英子在她所出的儿童精神方面书籍中使用这个词来描述先天性脑机能障碍中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注意力缺失症这类精神官能障碍[1]

出处

[编辑]

1997年,司马理英子首先在她的学术论文中发表了这个观点,称其在《哆啦A梦》中的大雄和胖虎两个角色中各发现了两种精神症状,即注意力缺失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这个观点被发布后,这两种症状被总结为“大雄·胖虎综合征”并逐渐流传开来,被日本社会用来形容上述两种症状[1]。在其中,前者(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散漫以及做事常失败)被用来形容大雄在作品中的性格[2];后者(冲动、不容易冷静)则被用来形容胖虎在作品中的性格。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收录了司马理英子的观点,就将大雄·胖虎综合征定义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及注意力缺失症这类精神官能障碍的总称[3]。司马理英子后在她的著作中正式提出了这个名词,并被许多媒体包括报纸和期刊广泛提及[3][4]。除了司马理英子外,其他研究者也对这一综合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以此提高青少年对过动症的认识[5]。2005年,山崎雅保和白井由佳在每日新闻对这一综合征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它具有社会性,普遍发生在很多人身上[6]

注脚

[编辑]
  1. ^ 1.0 1.1 斉藤希史子「大きな“のび太”:ADHD/上 20代女性の場合」『毎日新聞』2005年9月8日東京朝刊14面
  2. ^ 星野仁彦日语星野仁彦「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朝日新聞』1999年12月1日福島朝刊26面
  3. ^ 3.0 3.1 深山真治「「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が増えている」『週刊読売日语週刊読売読売新聞社日语読売新聞社1998年7月5日号、pp.34-35
  4. ^ 「タイプ別、いじめ解説「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を出版」『朝日新聞』1997年4月24日富山朝刊
  5. ^ 「不登校の悩みどうぞ 来月1日 八幡東区に相談所オープン」『読売新聞』2001年2月10日西部朝刊32面
  6. ^ 斉藤希史子「大きな“のび太”:ADHD/中」『毎日新聞』2005年9月9日東京朝刊12面
    「大きな“のび太”:ADHD/下」『毎日新聞』2005年9月10日東京朝刊15面

扩展阅读

[编辑]

维基百科条目

[编辑]

书籍

[编辑]
  • 司马理英子、1997年、《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 いじめっ子、いじめられっ子は同じ心の病が原因だったISBN 4072212733
  • 司马理英子、1999年、《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2 ADHDこれで子どもが変わるISBN 4072249173
  • 司马理英子、2001年、《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3 ADHD子どもが輝く親と教師の接し方ISBN 4072289809
  • 司马理英子、加藤醇子、千谷史子、2003年、《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4 ADHDとアスペルガー症候群 この誤解多き子どもたちをどう救うかISBN 4072376302
  • 司马理英子、2004年、《のび太・ジャイアン症候群5 家族のADHD・大人のADHD お母さんセラピーISBN 40724248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