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叶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叶韻

叶音(也写为“协音”)又称为“叶韵”(协韵)[1],指以改读字音的方式,来读《诗经》、《楚辞》、唐诗韵文

“叶音”此称呼出自于南宋朱熹宋代之前,学者并没有“古韵”的概念,当他们用自己的发音念先秦韵文时,发现并不协韵。有一些学者以为古书传抄有误,便擅自改变用字(最有名的是唐玄宗)。而其他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字不协韵的原因,是因为发音不同,所以必须改变读音。叶音说提出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康熙字典》中的字就注有叶音的义项

叶音举例

[编辑]

例如朱熹在《诗经召南‧行露》二章与三章是这样改变发音的:

第二章

谁谓雀无(觉韵古岳叶卢谷反)

何以穿我(屋韵乌谷切)

谁谓女无(麻韵古牙切,叶音

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烛韵鱼欲切)

室家不(烛韵即玉切)

朱熹认为这篇诗应该每个字都押韵,但是他用自己的发音念,“”和“”不押韵,所以他改变了这两字的发音。

第三章

谁谓鼠无(麻韵五加切,叶五红反)

何以穿我(锺韵余封切)

谁谓女无(麻韵古牙切,叶各空反)

何以速我(用韵似用切,叶祥容反)

虽速我讼

亦女不(锺韵疾容切)

相同道理,朱熹又改变了“”、“”、“”三字的发音,却造成了“”在此两章的发音不同。相同句子中的字,却有不同发音,这是相互矛盾的。

叶音的本质

[编辑]

从本质上来说,叶音是因为古人没有意识到语音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今时不押韵的字用彼时写作时的音来读其实是押韵的。中古汉语离今较近,语音变化较小,但仍有部分韵部与今日普通话国语不同导致不押韵,所以今日念唐诗仍有部分人使用叶音方法来保证押韵。而上古汉语去今已远,不押韵的情况更甚。从明代陈第研究开始批判叶音,自此对上古音韵逐步了解,知道哪些字在上古汉语中可以押韵。

民间读古诗常见叶音

[编辑]
  • 远上寒山石径(xiá/ㄒㄧㄚˊ)
  • 天似穹庐,笼盖四(yǎ/ㄧㄚˇ)
  • 焜黄华叶(cuī/ㄘㄨㄟ)
  • 乡音无改鬓毛(cuī/ㄘㄨㄟ)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字典:協韻. [2021-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