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经济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4月28日) |
货币 | 巴拿馬巴波亞 (PAB, B/.) 美金通用 |
---|---|
财政年度 | 曆年 |
贸易组织 | 中美洲統合體 |
统计数据 | |
GDP | ▲$573 億美金 (2012 ) |
GDP排名 | 92nd (2012, PPP) |
GDP增长率 | ▲10.6% (2012 est.) |
人均GDP | ▲$15,300 (2012 est.) |
各产业GDP | 農業: 3.8%; 工業: 16.8%; 服務業: 79.4% (2012 est.) |
▲5.4% (2012) | |
29% (2011) | |
52.4 (2008) | |
劳动力 | 185萬人 (2012) |
各产业劳动力 | 農業: 17%; 工業: 18.6%; 服務業: 64.4% (2009) |
失业率 | ▼4.1% (2014) |
主要产业 | 建築、化學、水泥、粗製金屬、蔗糖、麵粉 |
对外贸易 | |
出口 | ▲$179 億美金(2012) |
出口商品 | 蔗糖、香蕉、黃金、鐵類、西瓜 |
主要出口伙伴 | 美国 20.3% 加拿大 14.6% 哥斯达黎加 6.6% 荷蘭 5.9% 瑞典 4.8% 中國 4.1% (2012 est.)[1] |
进口 | ▲$240億美金 (2012) |
进口商品 | 石化品, 機械,汽車, 精密金屬, 手機和電腦 |
主要进口伙伴 | 美国 23.6% 中國 6.4% 哥斯达黎加 4.6% 墨西哥 4.4% (2012)[2] |
外债总额 | ▲$134 億美金 (2013) |
公共财政 | |
▼37.0%國內生產總值(2012) | |
收入 | $92 億美金 (2012) |
支出 | $102 億美金 (2012) |
標準普爾:[3] BBB(國內) BBB(國外) AAA(轉讓及可兌換性) 展望︰穩定[4] 穆迪:[4] Baa2 展望︰穩定 惠譽國際:[4] BBB 展望︰正面 | |
▲$33.14 億美金 (2012) | |
巴拿馬經濟总体处于中等開發中國家水平[來源請求]。巴拿馬運河扼守兩洋通道,是世界最重要運河,也成為巴拿馬經濟一大支柱。該國經濟是完全美元化的自由市場經濟,通脹一直處於低水平,以服務業為主,集中在金融、商業和旅遊業。[5]
概觀
[编辑]整體經濟處於低度開發水平,農林漁業占多數民眾生計,但航運相關企業和部分金融保險業有國際地位產生了少數巨富階級,貧富差距大。[6]巴拿馬森林資源豐富且有許多熱帶樹種,桃花心木、西洋杉、柚木等木材在東部藏量豐富,提供了少數有國際競爭力的出口品,農民則以香蕉、鳳梨、甘蔗、咖啡等熱帶經濟作物維生。工業基礎薄弱,無重工業,製造業主要以農牧產品加工業及民生用品產業等輕工業為主,部分低技術家電能自製。
巴拿馬經濟依賴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近八成,包括巴拿馬運河、銀行、科隆自由貿易區、保險、集裝箱港口、船舶註冊、醫療衛生和其他業務,工業包括製造飛機零件、水泥、飲料、黏合劑和紡織品,主要出口產品有香蕉、蝦、糖、咖啡和成衣。
銅礦與金礦有較大藏量,目前居第六大銅礦國,2013礦石開採業產值達4億3千萬美元,東部岩層裡石油和天然氣有理論上蘊藏量,也成為國際能源業關注焦點,對一般民眾而言想脫離農村只有進城從事服務業一途,服務產值達251億美金,運輸倉儲和觀光業為大宗工作機會來源,大西洋岸的巴拿馬箇郎港(包括MIT、CCT、Cristobal等三座碼頭)及太平洋岸的巴拿馬Balboa及PSA Panama港口,貨櫃營運量分居中南美洲主要港口的第一及第二位。2014會計年度第1季,巴拿馬運河通行噸位數創下單季歷史新高達8,770萬噸。
較高知識水準的勞工能在服務業中選擇較高端的銀行及保險業,巴拿馬穩居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區域金融中心之地位,各銀行和保險業總資產達979.25億美元。
觀光業在2010年後進展快速,政府也加強觀光建設,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140個國家及地區中被評比為第37位,在美洲地區排名第4。飯店業持續投資、舉辦國際商展成為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尼加拉瓜運河在未來開通後勢必對巴拿馬產生衝擊,政府意圖投資加強商貿接待能力和金融服務能力來迎戰。[7]
經濟史
[编辑]自16世紀初,巴拿馬的地理位置具比較優勢,西班牙征服者把黃金和白銀從秘魯經巴拿馬地峽運回西班牙,沿岸港口因處理大量殖民地貿易而變得繁榮。巴拿馬一直依賴環球商業以維持繁榮和進口,在20世紀前農業未受關注,1980年代大部分居民仍沿用印度土著技術。貨物從歐洲進口,其後來自北美洲,無需本地生產,致使工業發展緩慢。
巴拿馬經濟受國際貿易週期影響,在18世紀因殖民地交易量下跌而停滯,在19世紀因加州淘金熱增加貨物和乘客而表現蓬勃。1855年,貫穿巴拿馬地峽的鐵路竣工,經濟持續因而增長約15年,直至美國第一條洲際鐵路落成,使跨地峽的流量下降。1880年代法國開始建設橫跨地峽的運河,加上20世紀初美國的幫助,均刺激巴拿馬經濟。1903年巴拿馬從哥倫比亞分開,美國控制巴拿馬運河區後不久,憲法裁決採用美元作為法定貨幣。[8]
1914年美國完成建造運河[9],運河流量在1915至1930年間平均每年增加15%,帶動運河兩端終點城市巴拿馬城和科隆的經濟,1930年代全球大蕭條使國際貿易和運河流量減少,終點城市出現廣泛失業,勞動人口轉行從事自給農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運河交通沒有增加,護航體系和美國軍隊保衛運河,運河沿岸的外來消費增加,致使經濟蓬勃發展。戰爭結束後,經濟再次衰退,大批失業人士投身農業。政府展開小規模公共工程,實行主要農作物的價格支持,對指定農業和工業產品增加保護。
經濟在戰後蕭條後快速增長,1950至1970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6.4%,是世界上持續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所有行業均出現增長。農業產量增加,捕魚活動擴大(特別是蝦),發展種植高價水果和蔬菜,種植抗病香蕉品種以增加出口。商業發展成為一個相對先進的批發和零售系統,而銀行、旅遊、服務和運河區的出口增長迅速。最重要的是,運河的使用量隨著世界貿易增加,大大刺激該國經濟。
在1970和1980年代,巴拿馬的經濟增長因環球經濟而波動,1973年後國內外因素均使經濟增長明顯放緩,1973年至1979年期間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3.5%。1980年代,經濟出現反彈,1980年至1982年期間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分別增長15.4%、4.2%和5.6%。1982年後拉丁美洲急劇衰退,打擊巴拿馬經濟,198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僅0.4%,1984年下跌0.4%。
巴拿馬在曼紐爾·諾列加掌權後負債累累,1986年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欠債2.84億特別提款權(3.6億美元),相當於配額的278%。[1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因而在1985年至1987年期間實施備用安排框架內的調整計劃[10],經濟有所恢復。1985年巴拿馬經濟復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1%,1986年增長2.8%。
美國開始遊說諾列加助長為毒品國家(narco-state),最終成功制裁凍結巴拿馬在美國的資產,1987年12月28日巴拿馬因使用美元被迫違約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務。[10]該國出現經濟動盪,包括全面罷工和銀行系統關閉兩個月。[10]1988年11月巴拿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前一天支付代幣,但情況直到1989年才得到解決。[10]1989年5月總統選舉被國際社會譴責為欺詐行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始對巴拿馬不斷增加的欠款表現著急,因金額已上升至1.21億特別提款權(1.5億美元)。[10]
1989年6月30日,美國和德國通過決議,宣布巴拿馬沒有資格進一步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財務支持。[10] 1989年12月,美國入侵巴拿馬,迫使諾列加投降,最終解決這局面。[10]1990年4月仍拖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815特別提款權(約合2.2億美元),1992年5月2日重新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11]
1994年埃內斯托上任總統後,提出經濟自由化計畫,旨在開放貿易體制、吸引外資、私有化國有企業和實行財政紀律,1997年將兩個港口私有化,批准出售鐵路早期資產。巴拿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98年初改革銀行業法例,廢除中央銀行。經濟改革在停滯兩年後開始落實,國內生產總值在1997和1998年分別增長3.6%和超過6%。巴拿馬運河和科隆自由區的航運和港口活動,從1996年緩慢出現反彈,是帶動增長的主要行業。
1999年9月1日,前總統阿努爾福·阿里亞斯·馬德里的遺孀米雷婭·莫斯科索上台後,試圖加強社會保障計畫,尤其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發展、保護和一般福利,該政府成功處理巴拿馬運河移交,並能有效管理運河。
2004年馬丁·托里霍斯當選總統,在國民議會佔多數議席。托里霍斯上台後,巴拿馬經濟持續強勁增長,2007年展開巴拿馬運河擴建項目,2016年6月26日完成工程通航,耗資53億美元,佔當時國內生產總值約25%[12],該擴建項目將運河承運能力翻倍,容許巴拿馬型大型船隻通過,[12]這有助降低高失業率。巴拿馬經濟表現強勁,2008年貧困水平下降至29%。
2008年,巴拿馬是收入分配不均第二高的拉丁美洲國家,托里霍斯政府改革稅制和社會保障制度,支持區域貿易協定和發展旅遊業。巴拿馬不是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國,在2006年12月就自由貿易協定事宜與美國獨立談判,在實施後有助推動國家經濟增長。
2009年5月里卡多·馬蒂內利當選總統,於7月1日承諾促進自由貿易、建立耗資10億美元的巴拿馬市地鐵系統[13]、改革醫療保健系統和完成巴拿馬運河擴建計畫,強調發展成為更安全、現代和支持國家的重要性,致力通過高效和負責的管治以改善國民的生活條件。
經濟行業
[编辑]金融服務業
[编辑]巴拿馬擁有龐大的金融服務業。由於沒有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救助陷入困境的銀行,因此巴拿馬銀行非常保守,2012年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5.6%,相當於法定下限的兩倍。[14]該行業增長依靠向運河貿易提供融資,後來演變為諾列加的毒品交易清洗黑錢。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巴拿馬試圖擺脫作為避稅天堂,與許多國家尤其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簽訂雙重徵稅協定,2011年4月與美國簽署交換財務信息的協定。[14]
農業
[编辑]巴拿馬的主要農產品有香蕉、可可豆、咖啡、椰子、木材、牛肉、雞、蝦、玉米、馬鈴薯、大米、大豆和甘蔗。2009年,農業和漁業佔巴拿馬國內生產總值的7.4%。
巴拿馬是糧食淨進口國,供應主要來自美國。[15] 農業僱用人數佔勞動人口的比例,高於佔巴拿馬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許多農民從事自給農業。
稅制
[编辑]巴拿馬的稅制受財政法規管,以地域為基礎,即是稅收只適用於當地進行業務產生的收入或收益。[16]如果在巴拿馬設立銷售或行政辦公室,或為對外交易再開發票以賺取利潤,只要相關交易在境外進行則無須繳稅,因相關盈利而派發的分紅也不用繳稅。
2005年2月,巴拿馬的一院制議會批准財政改革方案,以提高新營業稅的收入,增加債務水平,該方案以46對28票獲得通過,向公司徵收總收入1.4%的稅款,並向美洲最大的自由港科隆自由貿易區中經營的公司徵收1%稅項。
進一步改革
[编辑]總統馬蒂內利曾承諾實施單一稅制10%,以提高收入、控制通脹、大量提升實際工資大量。但該政府把銷售稅從5%提高至7%,以及增加其他稅項,以資助全國各地多項基礎設施項目。
運輸
[编辑]巴拿馬是拉丁美洲高速公路發達的國家,首都巴拿馬城有六條高速公路。
巴拿馬的道路、交通和運輸系統普遍安全,交通燈最近進行檢修,大部分已被替換成能遙距控制的交通燈。由於交通繁忙、經常堵車和街道改造方案,在日間駕車情況緩慢和費力。夜間在照明和駕駛條件不佳的道路上行車困難,在許多情況下受地方當局限制,這通常發生在非正規住區,在這些地區行車夜間特別危險。[17]巴拿馬的交通靠右側前進,法律規定司機和乘客佩戴安全帶。[17]
目前,巴拿馬的公共交通範圍廣泛而有效,但巴士的顏色對遊客造成困惑,它們通常塗上鮮豔的色彩,描繪著名演員、政治家或歌星,現時流行巴士司機親自對車廂內部和外部進行設計。巴拿馬城的街道計畫不周,因此路面經常堵車。
統計
[编辑]下表顯示1980年至2017年的主要經濟指標。 [18]
年份 | 1980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
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平價,單位︰億美元) |
73.2 | 111.8 | 126.1 | 185.9 | 264.7 | 367.1 | 410.7 | 472.7 | 523.6 | 536.1 | 573.8 | 654.8 | 728.5 | 789.3 | 852.0 | 911.0 | 988.7 | 1,038.9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平價,單位︰美元) |
3,693 | 5,024 | 5,097 | 6,767 | 8,704 | 10,956 | 12,032 | 13,600 | 14,799 | 14,890 | 16,104 | 17,585 | 19,234 | 20,498 | 21,772 | 22,917 | 23,995 | 25,351 |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實際) |
4.5 % | 11.2 % | 8.1 % | 1.8 % | 2.7 % | 7.2 % | 8.5 % | 12.1 % | 8.6 % | 1.6 % | 5.8 % | 11.8 % | 9.1 % | 6.6 % | 6.0 % | 5.8 % | 5.0 % | 5.4 % |
通脹率 (百分比) |
13.8 % | 1.0 % | 0.8 % | 0.9 % | 1.4 % | 2.9 % | 2.5 % | 4.2 % | 3.8 % | 2.4 % | 3.5 % | 5.9 % | 5.7 % | 4.0 % | 2.6 % | 0.1 % | 0.7 % | 0.9 % |
政府債務 (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
... | ... | ... | 81 % | 56 % | 62 % | 8 % | 48 % | 41 % | 40 % | 39 % | 38 % | 34 % | 34 % | 36 % | 37 % | 37 % | 38 % |
巴拿馬政府統計顯示,2002年至2006年間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116.9、131.0、140.0(初步估算)和151.4億(估計)美元。[19]2002至2006年間增長強勁,多個行業增長強勁,交通運輸和通訊業成為國內生產總值的最大部分。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在2003至2004年、2004年至2005年、2005年至2006年分別增長7.5%、6.9%和8.1%。[20]
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2%,較2007年11.5%放緩。2009年上半年增長因全球經濟衰退而放緩至2.4%,但有望在2010年改善,增長率仍然是該地區最高之一,增長由建築業、交通運輸、港口及巴拿馬運河相關活動、旅遊業帶動,使政府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2009年下降至43%,政府發行的債券在2010年2月達到投資級別。[21]聯合國最近的報告強調巴拿馬的減貧進展,2001至2007年間整體貧困率從37%下降到29%,而極端貧困率從19%下降到12%。然而,巴拿馬仍然是拉丁美洲第二大收入分配不均的國家。[7]
参考文献
[编辑]- ^ Export Partners of Panama.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014-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 ^ Import Partners of Panama.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01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 ^ Sovereigns rating list. Standard & Poor's.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8).
- ^ 4.0 4.1 4.2 Rogers, Simon; Sedghi, Ami. How Fitch, Moody's and S&P rate each country's credit rating. The Guardian. 2011-04-15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Berg, Andrew; Borensztein, Eduardo. Full Dollarization The Pros and Con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8-12-01 [200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 ^ Berg, Andrew; Borensztein, Eduardo (2008-12-01).
- ^ 7.0 7.1 Panam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5-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 ^ Savastano, Miguel. Dollarization in Latin America: Recent Evidence and Some Policy Issues. IMF Working Paper. 1996,. WP/96/4. SSRN 882905 .
- ^ Building the Panama Canal, 1903–2030. [email protected].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Bureau of Public Affairs.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7).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Boughton, James M. Silent Revolution -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79–1989 (PDF). IMF. 2001-10-01: 799–803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4-26).
- ^ Boughton (2001), p763
- ^ 12.0 12.1 The Associated Press. Panama Canal Opens $5B Locks, Bullish Despite Shipping Woes.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6-26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 ^ Archived copy. [201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9).
- ^ 14.0 14.1 Macroeconomic Report - Panama (pd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June 2012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8-21).
- ^ 本条目引用的公有领域材料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文档《Panama: Bio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Report》 作者 Hugo Salazar (查询于2007-08-07)。
- ^ "Panama Taxes Explained", Panama Tax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b, 2012.
- ^ 17.0 17.1 "Panama: Country-specific informa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04.. U.S. Department of State (March 18, 2009).
- ^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2018-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3) (美国英语).
- ^ 存档副本 (PDF).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3-05).
- ^ Dirección de Estadística y Censo - Panamá.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 ^ 存档副本.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