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岸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岸西
编剧
本名何碧雯
英文名
Ivy Ho
出生 (1958-08-15) 1958年8月15日66歲)
职业編劇、導演
儿女周澄(二女)
出道作品聽不到的說話
代表作品甜蜜蜜》《男人四十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編劇
1997年甜蜜蜜
2002年男人四十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最佳編劇
1997年 《甜蜜蜜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最佳編劇
2008年《親密
2010年《月滿軒尼詩
金马奖
最佳原著劇本
2002年男人四十

岸西(Ivy Ho,1958年8月15日),原名何碧雯香港著名編劇、導演,曾兩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簡介

[编辑]

岸西生於澳門,自幼來香港後,跟姑姐住在元朗,就讀該區名校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會考成績優異,轉到拔萃女書院升讀預科,開始「出城」上學的生涯。[1][2]中學畢業後進入佳藝電視,任訓練班主任助理[3],不久後轉投無線電視,擔任助理編導,同時亦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客串演員。

1980年代離開電視圈從事公關及廣告,業餘時間為香港電台電視部編寫不少電視劇本。《聽不到的說話》是岸西挂名編劇的第一部電影。後來在業内人推薦下,與陳可辛的電影人製作公司(UFO)簽下部頭約,為電影《嫲嫲帆帆》修改劇本。1996年,與陳可辛合作,編寫了電影《甜蜜蜜》的劇本,獲得巨大成功,並憑該片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從此轉任全職電影編劇。2002年,憑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第二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項。

2008年,首次嘗試自編自導電影,首部作品是由林嘉欣鄭伊健許志安所主演的《親密》。翌年,第二部作品《月滿軒尼詩》上映。兩部電影均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獎。

個人生活

[编辑]

岸西結過兩次婚,與前夫育有長女童謠(Eugenie Tung),現為旅居紐約藝術家,後與現任丈夫誕下周澄及幼女。

作品列表

[编辑]

電視編劇

[编辑]
  • 七女性:岸西》(1976年,無線電視)
  • 甄妮特輯:岸西》(1977年,無線電視)
  • 追族》(1978年,麗的電視)
  • 第三類房客》(1978年,無線電視)
  • 《百合花:再接再厲》(1980年,香港電台)
  • 《百合花:未婚媽媽》(1980年,香港電台)
  • 《城市故事:大少奶》(1981年,香港電台)
  • 《好時光:妹妹病了》(1981年,香港電台)
  • 《好時光:四眼波牛》(1982年,香港電台)
  • 《左鄰右里:兩個夠晒數》(1982年,香港電台)
  • 《左鄰右里:投票選賢能》(1982年,香港電台)
  • 《左鄰右里:有車階級》(1982年,香港電台)
  • 《臨歧:零用錢》(1983年,香港電台)
  • 《香港香港:漣漪》(1983年,香港電台)
  • 《香港香港:下半生》(1983年,香港電台)
  • 《陽光下的孩子:一盤下不完的棋》(1984年,香港電台)
  • 《溫馨集:親情》(1984年,香港電台)
  • 《左鄰右里:初來埗到伙記仔》(1984年,香港電台)
  • 《左鄰右里:死性難改》(1985年,香港電台)
  • 《左鄰右里:比下有餘》(1985年,香港電台)
  • 《陽光下的孩子:我的願望》(1985年,香港電台)
  • 《陽光下的孩子:車上》(1985年,香港電台)
  • 《性本善:家在溫哥華》(1992年,香港電台)
  • 獅子山下:青春小鳥》(2006年,香港電台)
  • 獅子山下2014:夜同行》(兼任導演)(2014年,香港電台)

電視製作統籌

[编辑]
  • 抉擇》(1979年,無線電視)
  • 輪流傳》(1980年,無線電視)

電影故事

[编辑]

電影編劇

[编辑]

導演

[编辑]

個人榮譽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Lee,AP, Maggie; Lee, Maggie; AP. Crossing Hennessy — Film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0-10-14 [202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美国英语). 
  2. ^ Ivy Ho.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0-03-18 [202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英语). 
  3. ^ 先锋人物之岸西-搜狐娱乐. yule.sohu.com.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