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August0422/論述
外觀
格式
[編輯]- 寫原始碼拜託一定要分段,尤其是註解,拜託換行之後再換行,寫的時候看了才清。
- 不要使用消歧義連結!
條目
[編輯]- 條目應該直接擴展,不應該因為短小就被遷移至草稿空間。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把可用的知識資源直接扼殺。寧濫勿缺,一個簡短的條目依然能提供最基本的知識,而不是被藏起來讓人無法觸及。條目數量應該優先於所謂的「高品質標準」,否則只會讓整個知識體系裹足不前。
- 機器翻譯不能隨便用,特別是Google Translate,那翻出來的東西跟垃圾一樣[開玩笑的]。如果非要用機器翻譯,至少用ChatGPT。但就算是ChatGPT翻譯,也一定要人工修正,否則翻譯腔會讓整個條目看起來很不專業。
- 內部連結應當靈活使用,但過濾器的做法本質上就是偷懶。支持{{le}}模板(俗稱綠連)的廣泛使用,但像括號附註這種情況,例如「艾森豪(en:Dwight D. Eisenhower)」,應該允許,這樣可以提升條目的資訊可用性。而對於過於頻繁或無意義的內鏈,應該進行適當的限制,避免造成閱讀障礙。
- 三獵前輩曾說
不要為FA/GA/DYK/動員令/亞洲月……而寫作維基百科條目。為讀者而寫。為需要用到百科全書的讀者而寫。為自己而寫。為自己的生命體驗而寫。
,確實如此,GA、FA確實有點流於形式化了。
評選
[編輯]- 評選邀請基本上就是拉票行為,誰都知道那是在堆票數,還美其名曰「邀請參與」。本人反對第一次提名的任何條目(無論是DYK、GA還是FA)發送任何形式的評選邀請,這就是對評選機制的一種汙染。然而,若是第二次或多次評選,例如優良條目的再次提名,則可向過往參與過評選的用戶發送邀請,但必須同時通知支持與反對方。如果只通知支持方,那就是票數操控,絕不可取。
- 評審有其三面向,一是文筆,那啥翻譯腔的,沒看出來也沒必要評審了,二是內容,看文章有無自相矛盾,這也沒看出來亦不用評審了,三是參考,看這參考與內文對不對上,實在有許麻煩,不過也是特其重要,否則就是原創研究罷了,到處丟 符合優良條目標準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的,不帶理由,實在也沒什麼參考性,建議所有評審都要給理由。
- 站務個人認為不是太重要,條目才是重要之點,站務實在有些官僚了,遵守著些死板的規則,例如GA的六票,今天五票也不通過,個人是支持共識制度的,沒啥人反對亦無不入選的道理,正如拉票所述,有時不拉票根本沒人在意評選。
- 還有,有些人找到條目的不好之處,丟了個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給了個理由就跑路,標註、討論頁都找不到,條目改善完也不劃票,還得多拉一票抵銷。[開玩笑的]
社群態度
[編輯]- 新手條目不應該直接移至草稿空間,這是把潛在貢獻者推開的行為。應該優先進行溝通,給他們指出問題並提供改進建議。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沒有任何改善,才可以考慮移動條目。新手寫得不好是正常的,但社群應該以包容和輔導為主,而不是一開始就打擊。
- 條目與評選都應該回歸實際內容,而不是被一些官僚式的規範左右。社群的真正目標是構建一個自由且可用的知識體系,而不是玩形式主義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