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農
外觀
黃一農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 | 1956年4月26日
居住地 | 臺灣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學士 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博士 |
職業 | 歷史學家 |
經歷
| |
代表作
| |
榮譽
|
黃一農(1956年4月26日—),出身金門的台灣歷史學者。曾獲頒中央研究院院士頭銜,並長期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1]
生平
[編輯]1956年,黃一農出生於金門縣。父親黃菁華,福建省安溪縣人[2],曾任東引反共救國軍(今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第二總隊第四大隊長。[3]1958年,因妻子調職國防部,舉家在八二三炮戰前夕遷居臺北市。1973年,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並入學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在1977年取得物理學士學位後,他前往美國繼續進修。1985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取得天文學博士學位,並前往麻州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進行電波天文學研究。
返回臺灣後,進入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進行科技史研究,並曾在國立臺灣大學與輔仁大學等地講學。
1997年,發起成立虛擬網路博物館「清蔚園知識園區」作為網路教學之用(後與「Teens網路教育園區」合併,現為「Teens'清蔚園」)[4]。[5][1]
曾擔任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國立清華大學副教務長、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職務。[6]
2010年代,開始專注於以大數據研究《紅樓夢》等歷史著作。[7]
研究領域
[編輯]天文學史、天主教史、明末清初史、海洋探險史、術數史、火砲史、季風亞洲史、考古學、宗教學等。[6][5][1]
榮譽與獎項
[編輯]- 清華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008年)
- 中央研究院院士(2006年,為該屆最年輕的獲選者)[5]
- 東吳大學通識講座教授(2006年)
- 香港大學榮譽教授(2005年-2008年)
- 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2006年起)
- 教育部(文科)終身榮譽國家講座(2006年)
- 教育部(文科)學術獎(1998年)
- 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講座教授(兩屆,1996年-2006年)
- 國科會(歷史學門)傑出研究獎(1993年-1994年)
- 萊頓大學漢學院訪問講座教授(1993年)[6][1]
著作
[編輯]專書
[編輯]- 《社會天文學史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 《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 《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8]
- 《裕瑞〈棗窗閒筆〉新探》(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
- 《紅樓夢外 : 曹雪芹《畫冊》與《廢藝齋集稿》新證》(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黃一農 把天文變人文. 天下雜誌第362期. 2011-04-13 [2017-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中文(臺灣)).
- ^ 存档副本. [2020-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 ^ 俞肇福. 反共救國軍60週年隊慶 99歲大隊長重返東引. 自由時報. 2020-09-09 [2020-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 ^ 關於我們. thnf-web.vm.nthu.edu.tw. [2017-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1).
- ^ 5.0 5.1 5.2 郭, 怡君. 黃一農 深耕社會天文學史 科學界翹楚.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 ^ 6.0 6.1 6.2 彭芸芳、陳智華. 院士教授》黃一農 讀物理、天文的史學家. 聯合新聞網. 2015-01-03 [2017-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3).
- ^ 大數據看歷史 黃一農 創新思維為要. 國立政治大學. 2017-03-12 [2017-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2).
- ^ 吳柏軒. 黃一農著紅學新書 版稅助清大清寒學士. 《自由時報》. 2014-12-22 [2015-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