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邵式平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邵式平
邵式平在弋陽龜峰的題刻

邵式平(1900年1月—1965年3月24日)[1],字守一,男,江西弋陽人,中國政治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西省首任省長

生平

[編輯]

革命歲月

[編輯]

邵式平是江西弋陽曹溪鎮邵家畈村人。1916年就讀弋陽縣立高等小學,與同學方志敏結為摯友。

1922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史地系。1925年在北師大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8年1月與方志敏、黃道等領導弋橫暴動,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1930年7月,任紅十軍政委。

1931年11月後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閩贛省委書記、閩贛軍區代政委等職。1931年、1934年兩度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長征中曾擔任縱隊參謀長、政治部主任。1935年11月18日,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聯邦政府主席。到達陝北後,任陝北公學教育長、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副校長、晉察冀邊區政府糧食局局長等職。

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東北,歷任中共遼吉省委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嫩江省委副書記兼軍區副政委,西滿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東北財經委員會、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主政江西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華東局委員,中共江西省委第二書記,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邵式平的成績首先體現在南昌的城市建設上。擔任省長期間,兼任南昌市城市建設委員會首席主任委員。1951年,南昌市規劃城市建設,他在城東廢城牆基礎上,開闢八一大道。邵式平本想把八一大道建成81米寬、井岡山大道建成60米寬的「快速公路」,戰時可作臨時飛機場,但當時有人認為沒有必要修那樣寬的大道,甚至一些省級領導也不同意,最終雙方只能妥協,八一大道只有60多米寬,井岡山大道只有40多米寬。即使這樣,八一大道建成時也僅次於北京的長安街。而八一廣場建成時僅次於天安門廣場。現在八一大道依然擔當著南昌城市主幹道的重要角色,當時在其兩側建成的江西賓館江西飯店南昌百貨大樓江西藝術劇院江西革命烈士紀念堂至今仍是南昌市標誌性建築。

邵式平還指出:「南昌的發展要建一江兩岸,學武漢三鎮。南昌市如果向江北發展,空間非常大,也少占良田,一定要搞昌北科學城……1954年八一大橋木頭橋改建水泥橋時應是四車道,人車分行,或上下立體,而蘇聯專家設計的兩車道人車混行是錯誤的……南昌原水面只能擴大不能縮小,南湖、北湖、東湖、賢士湖青山湖,要湖湖相通,路邊、湖周邊多栽樟樹。南昌湖水相連、綠樹成陰了,四大火爐的帽子也就摘掉了。」[2]這些設想在當時無疑是超前的。現在,老八一大橋已於1990年代拆除重建,南昌也在大力發展贛江西岸紅谷灘,而城內各湖,雖面積稍有縮小,但大體還是遵循當時設想。

邵式平另一舉措是大力開發山區。1950年代,江西人口快速增長,邵式平考慮到本省特點山多田少,動員全省五萬幹部上山下鄉,號召大家向荒山野嶺、閒置湖泊開戰、創業,並建立多個墾殖場。接著,他又創辦「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分校遍布全省各地,這一創舉後來蔓延到全國。這些舉措保證當時江西糧食供應,在1950年代末,江西不但沒有饑荒,而且還是糧食輸出大省。當時周邊數省有大量人口流入江西,大多由墾殖場和共大安置、接納。[3]但這些舉措也同時破壞環境,直接後果是水土加重流失,鄱陽湖水面日益減少,1990年代末的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正是對其的糾正。

1965年3月24日,因心臟病在南昌逝世,終年65歲[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出生年份亦有作1899年,當屬陰陽曆換算的問題,見存档副本. [2007-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27). 
  2. ^ 邵式平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7-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3). 
  3. ^ 八一大道的联想----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二、三事. [2007-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7). 
  4. ^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江西省省长 邵式平同志逝世. 人民日報. 1965年3月25日: 第4版. 

外部連結

[編輯]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閩贛省革命委員會主席
1933年
機構撤銷
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3年-?
繼任:
楊道明
大金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5年
機構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1949年6月-1955年2月
繼任:
邵式平
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前任:
邵式平
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1955年2月-1965年9月
繼任:
方志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