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紅照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照壁四川成都的老地名,位於原老成都皇城正南門御河上三座金水橋前,現天府廣場南,人民南路百貨大樓、新華書店一帶。

歷史

[編輯]

皇城

[編輯]

根據《成都市志》等歷史資料,公元1371年,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為「蜀王」,在前後蜀的王宮,宣華苑廢址上(現四川省科技館一帶)修建蜀王府,為仿照皇家宮廷格局的龐大建築群。因朱椿是皇帝的兒子,藩王的府邸又仿照紫禁城格局,儼然有皇宮巍峨氣派,故蜀人俗稱「皇城」。

貢院

[編輯]

順治三年(1646年),清兵南下,張獻忠撤離當時改稱西京的成都。明蜀王府被焚,僅存城門洞及門前三座石拱橋。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於明蜀王府舊址改建貢院,內一萬多間考棚,成為四川省考試舉人之地。貢院內建有清白堂、衡文堂、文昌殿、致公堂、明遠樓等主要建築,四周重修城垣。致公堂、明遠樓外,並建「為國求賢」和「旁求俊義」兩個牌坊。

學校

[編輯]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興學校,遂於貢院內創辦各種學堂。民國時期,貢院先後被用作軍政府、學校和其他民政辦事機構。張瀾任校長的成都大學,及後來成立的國立四川大學都曾在老成都皇城辦學。

名稱來歷

[編輯]

明藩王府金水橋前的空地,是文武百官到明朝成都皇城朝拜藩王的停轎駐馬之處。這裡立有一面赭紅照壁,是皇族的標誌,每年都要漆上赭泥以示吉慶,街名因此照壁得名「紅照壁」。成都紅照壁於1927年拆除,而街名保留至今。因紅照壁而得名的紅照壁街,是老成都餐飲文化的發源地,著名的成都皇城文化匯集於此。

上世紀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期間,僅存的明代蜀王府城牆及皇城門樓,明遠樓,致公堂等明清古建築群被毀。

說法

[編輯]

民間傳說,成都紅照壁的建立是因為當時城內民風多娼淫,屢禁不止。請風水先生看過後,說皇城正南向北看過去,正好是女人私部,怎麼不淫邪?於是建照壁做遮羞布,淫風遂絕。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1. 四川新聞網:成都擬在市中心建蜀城 為再現「皇城」紅牆風貌
  2. 成都少城史實[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