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樂門-放克瘋
Parliament-Funkadelic 百樂門-放克瘋 | |
---|---|
組合 | |
音樂類型 | |
出道地點 | 美國紐澤西州普萊恩菲爾德 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 |
活躍年代 | 1968–現在 |
唱片公司 | |
現任成員 | |
詳見"成員列表" |
百樂門-放克瘋(英語:Parliament-Funkadelic,簡稱P-Funk)是由喬治·柯林頓領導音樂家們組成的美國放克音樂集合體,其成員主要來自百樂門和放克瘋,這兩個樂團皆始自1960年代。其獨特的放克風格借鑒了迷幻文化、古怪時尚、科學幻想和超現實主義的幽默,[1]並對後來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放克、後龐克、嘻哈音樂和後迪斯可音樂家們產生影響。[2]而他們的集體神話也造就了日後黑人未來主義的誕生。[3]
此集合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末由柯林頓在紐澤西州普萊恩菲爾德組成的嘟·喔普組合百樂門組合。在1960年代後期的音樂家如吉米·亨德里克斯、史萊·史東和弗蘭克·扎帕的影響下,柯林頓搬到了底特律,組成了姐妹樂團百樂門與放克瘋,前者風格較具商業性,後者則受迷幻搖滾風格影響。[4]兩個樂團發行了如《Maggot Brain》、《Mothership Connection》、《One Nation Under a Groove》等廣獲好評的專輯,以及打榜單曲如〈Give Up the Funk〉、〈One Nation Under a Groove〉、〈Flash Light〉、〈Atomic Dog〉。總體而言,該集合體在1967年至1983年間在美國R&B音樂排行榜上獲得了十三首前十名歌曲,其中包括有六首達到第一。
而「百樂門-放克瘋」之名則成為與喬治·柯林頓相關的音樂家們之錄製與巡演計畫的囊括詞,其他著名的集合體成員包括布德西·柯林斯、伯尼·吳瑞爾、艾迪·哈澤爾和麥可·漢普頓等。到了1980年代初,柯林頓和其他成員開始了個人生涯,柯林頓也在鞏固集和體的多個計畫,並以喬治·柯林頓和P-Funk全明星(英語:George Clinton and the P-Funk All-Stars)等名義進行巡迴演出。部分前百樂門成員則以Original P名義表演。16位百樂門-放克瘋的重要成員於1997年入選搖滾名人堂。[5]
重要成員
[編輯]- 喬治·柯林頓(英語:George Clinton,團長、歌手、製作人、詞曲作者;生於1941年7月22日)
- 「布德西」威廉·柯林斯(英語:William "Bootsy" Collins,貝斯、爵士鼓、歌手、製作人、詞曲作者;生於1951年10月26日)
- 艾迪·哈澤爾(英語:Eddie Hazel,吉他、歌手、詞曲作者;1950年4月10日-1992年12月23日)
- 伯尼·吳瑞爾(英語:Bernie Worrell,鍵盤、歌手、製作人、詞曲作者、編曲者;1944年4月19日-2016年6月24日)
- 「小子」瓦爾特·莫里森(英語:Walter "Junie" Morrison,鍵盤、多樂器演奏家、歌手、製作人、詞曲作者、編曲者;1954年6月28日-2017年1月21日)
- 「褯男」蓋瑞·席德爾(英語:Garry "Diaperman" Shider,吉他、歌手;1953年7月24日-2010年6月16日)
- 「放克瘋小子」麥可·漢普頓(英語:Michael "Kidd Funkadelic" Hampton,吉他;生於1956年11月15日)
- 格倫·戈斯(英語:Glenn Goins,吉他、歌手;1954年1月2日-1978年7月29日)
- 「大腳」傑羅姆·布萊(英語:Jerome "Bigfoot" Brailey,爵士鼓、打擊樂器;生於1950年8月20日)
- 「提基」拉蒙·富爾伍德(英語:Ramon "Tiki" Fulwood,爵士鼓、歌手;1944年5月23日-1979年10月29日)
- 「比利·貝斯」尼爾森(英語:"Billy Bass" Nelson,吉他、貝斯;生於1951年1月28日)
- 「布基」科德爾·莫森(英語:Cordell "Boogie" Mosson,吉他、貝斯、爵士鼓;1952年10月16日-2013年4月18日)
- 「黃貂魚」雷·戴維士(英語:Ray "Stingray" Davis ,歌手;1940年5月29日-2005年7月5日)
- 「富茲齊」克拉倫斯·海斯金斯(英語:Clarence "Fuzzy" Haskins,吉他、歌手、爵士鼓;1941年6月8日-2023年3月17日)
- 卡爾文·賽門(英語:Calvin Simon,歌手、打擊樂器;1942年5月22日-2022年1月6日)
- 「謝迪·格雷迪」湯瑪斯(英語:"Shady Grady" Thomas,歌手;生於1941年1月2日)
著名歌曲
[編輯]- 〈Atomic Dog〉(喬治·柯林頓)
- 〈One Nation Under a Groove〉(放克瘋)
- 〈Give Up the Funk (Tear the Roof off the Sucker)〉(百樂門)
- 〈(Not Just) Knee Deep〉(放克瘋)
- 〈Flash Light〉(百樂門)
- 〈Maggot Brain〉(放克瘋)
- 〈P. Funk (Wants to Get Funked Up)〉(百樂門)
- 〈Mothership Connection (Star Child)〉(百樂門)
- 〈Aqua Boogie (A Psychoalphadiscobetabioaquadoloop)〉(百樂門)
- 〈Bootzilla〉(布德西的橡膠樂團)
- 〈Funkentelechy〉(百樂門)
- 〈Do That Stuff〉(百樂門)
- 〈The Pinocchio Theory〉(布德西的橡膠樂團)
- 〈Up for the Down Stroke〉(百樂門)
- 〈Chocolate City〉(百樂門)
- 〈Bop Gun (Endangered Species)〉(百樂門)
- 〈Dr. Funkenstein〉(百樂門)
- 〈Do Fries Go with That Shake?〉(喬治·柯林頓)
- 〈The Electric Spanking of War Babies〉(放克瘋)
參考資料
[編輯]- ^ Bush, John. Parliament -Biography & History. AllMusic. [26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Parliament/Funkadelic. (2009). In Student's Encyclopædia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4-21.: "Combining funk rhythms, psychedelic guitar, and group harmonies with jazzed-up horns, Clinton and his ever-evolving bands set the tone for many post-disco and post-punk groups of the 1980s and 1990s.". Retrieved August 15, 2009, from Britannica Student Encyclopædia.
- ^ Echard, William. Psychedelic Popular Music: A History through Musical Topic Theor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7: 123–125 [26 January 2018].
- ^ Bush, John. George Clinton - Music Biography, Credits and Discography. AllMusic. 1940-07-22 [2012-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1).
- ^ Parliament-Funkadelic. 搖滾名人堂. [2008-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7).
外部鏈結
[編輯]- 喬治·柯林頓的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彙整總頁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Funk傳送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臉書上的P-Funk收集者頁面
- 臉書上的喬治·柯林頓和百樂門-放克瘋
- P-Funk巡演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