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有禮
子爵 森有禮 | |
---|---|
文部大臣 | |
任期 1885年12月22日—1889年2月12日 | |
前任 | 大木喬任(文部卿) |
繼任 | 大山巖(臨時兼任) |
大日本帝國駐英國全權公使 | |
任期 1879年—1884年 | |
前任 | 上野景範 |
繼任 | 河瀨真孝 |
大日本帝國駐清國全權公使 | |
任期 1875年—1878年 | |
前任 | 柳原前光 |
繼任 | 宍戶璣 |
大日本帝國駐美國臨時公使 | |
任期 1870年—1873年 1872年以前先後為少辨務使、中辨務使 | |
前任 | 新職位 |
繼任 | 上野景範(辨理公使)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日本薩摩國鹿兒島郡鹿兒島城下春日小路町(今鹿兒島縣鹿兒島市春日町) | 1847年8月23日
逝世 | 1889年2月12日 日本東京府東京市麴町區(今東京都千代田區) | (41歲)
母校 | 倫敦大學學院 |
職業 | 外交家、教育家、政治家、改革家 |
森有禮(日語:森 有礼〔森 有禮〕/もり ありのり Mori Arinori,1847年8月23日—1889年2月12日),日本政治人物、外交官、教育家,是日本現代教育的先驅和首任文部大臣、「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被稱為「日本現代教育之父」。信仰基督教。
生平
[編輯]森有禮出生於鹿兒島的武士家族,兄橫山安武。早年隨著兄長學習漢學,隨川上八郎左衛門學習天真流劍術[1]。
1865年,森有禮被鹿兒島藩選派赴英國留學,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近代科學(數學、物理和化學),同學中有後來著名的企業家、政治家五代友厚。
1866年,明治維新在日本發動,森有禮很受鼓舞也很關心。
1868年6月,森有禮回到日本。同年7月,出任徵士外國官權判事。回國後於1873年與福澤諭吉、西周、西村茂樹、中村正直、加藤弘之、津田真道、箕作麟祥等創辦了「明六社」,從事啟蒙[1]。
1875年,森有禮在東京銀座尾張町創辦了「商法講習所」,是今一橋大學的前身,所以森有禮也被認為是一橋大學的創辦人。
1875年11月,森有禮作為日本駐華公使派往中國,年僅二十八歲,於1876年初與當時的清朝政府斡旋朝鮮半島問題。曾與清朝大臣李鴻章有多次爭論[2] 。當李鴻章問為何日本人改穿西服時,森有禮答以千年前日本人也一度改穿中國服飾,而兩百年前中國人也改穿滿洲服飾,當時滿人強迫漢人變革時,也引起了「貴國人民的忌嫌」。[3]1877年出任英國公使。
1885年,日本首位內閣大臣伊藤博文建立內閣幕僚,森有禮是伊藤博文的故交和校友(伊藤博文也曾在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留學),受伊藤博文邀請出任內閣文部大臣(首任文部大臣),從而發動日本國內的重大教育改革。
1886年3月,日本文部在森有禮領導下廢止原來施行的《教育令》,新頒布《學校令》和《帝國大學令》。1886年4月,文部又陸續頒布《師範學校令》、《小學校令》等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條例。這些條例被視為日本現代學制的基石。
1889年2月11日,《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當日,準備出席大典的森有禮被國粹主義支持者西野文太郎以「參拜伊勢神宮時態度不敬」為由刺殺,延至翌日(2月12日)傷重不治,年僅41歲。
代表著作
[編輯]- 《宗教自由人是人生所天賦的》
- 《日本教育問題》
- 《文學興國策》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1.0 1.1 林丁國. 《觀念、組織與實踐: 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 2012年2月: 91. ISBN 978-986-6078-11-8.
- ^ “能柔朝鲜而不能折日本”. 勸學網. [201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9) (中文).
- ^ 你可知耻?李鸿章舌战日本驻清公使. [2019-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來源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貴族爵位和頭銜 | ||
---|---|---|
新頭銜 | 森(有禮)家子爵 (第一代) 1887年-1889年 |
繼任: 森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