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走廊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4月16日) |
無限走廊(英語:Infinite Corridor)[1]是一條251米長(825英尺,0.16英里,147斯穆特)的走廊[2],走廊將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些建築物貫穿起來,特別是7,3,10,4和8號(從西到東)大樓。[3] 走廊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它連接這些建築,也因為它是校園東西間最徑直的室內路線。最初的的MIT建築物群由威廉·W·博斯沃思在1913年設計,這條走廊被設計為這群建築的中軸線。[4]
走廊內的「交通」有時十分繁忙,實際上,傳統的"hack" (惡作劇)活動,1985年時在此走廊放置交通訊號,車道標線,和類似於高速公路的路牌。[5] 有時,土木與環境工程(CEE)部門交通實驗室的學生,會將無限走廊內的步行交通當作一個比較安全,方便的高速公路交通模型來研究。一個學生的報告得出了如下看似用於無限走廊的非正式交通規則:[6]
「無限走廊道路規則包括:靠右,限制組員,左側通過,瓶頸處排隊通過,禁停/禁止減速,走廊內交通有先行權,禁止肢體接觸和眼神交流。」
在每年十一月中旬和一月下旬時,走廊和黃道面對齊,於是直射的陽光會貫穿整條走廊,教職員和學生會在那時候慶祝一番。[7]
位置
[編輯]外部的大樓梯從麻薩諸塞大道延伸到第七大廳,無限走廊的正門。位址通常稱為「77 MassAve」,其官方街道位址的縮寫;街道本身也成為主(中)校園的西界限。MIT學生中心(W20建築)就在大街對面,麻薩諸塞州大道84號。
附近的巴士站,供給來自哈佛廣場,或者經由哈佛大橋穿過查爾斯河來自後灣的MBTA(麻薩諸塞灣交通局)巴士,以及其他穿梭巴士停靠。食品販賣車經常停靠在入口附近的指定區域。
第七大廳
[編輯]七號大廳,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它在七號大樓(正式名為羅傑斯大樓 )之內,是個向上延伸到小穹頂 內部100英尺高的開闊空間。一段雕刻的銘文[8]環繞小穹頂基座周圍,也成了惡作劇的對象之一。[9] 四個空的基座占據了方形大廳的角落;基座原本是用於放置大型人物雕像的,但卻常被學生占以學習,或偶爾奏樂。在街道對面,無限走廊穿過大廳向前延伸。
七號大廳通常用於正式安排或即興的音樂會。20世紀70年代,走廊入口兩側的柱子,部分用紙包住,用作自由的「另類廣告」和不那麼自由的「柱子作品」,學生可以在上面對當今問題如核能和迪斯科是否糟糕以塗鴉形式回應。在大廳的破壞主義之後,空軍藝術展一度取消。[來源請求]
七號大廳上層常常懸掛條幅,包括偶爾的惡作劇如「別讓鬼靈精偷走神誕節」,意指常常對於校園聖誕樹的抱怨。七號大廳巨洞似的內部空間,常常是大型室內惡作劇的場所。[10]
裝飾
[編輯]走廊牆面完全漆成「學院灰」,門口則都是黑色,直到1970年春,一些壁畫才出現。有兩個顯著的例外,壁畫很快被公告板和封閉式陳列櫃代替,幾十年來,基本不變。2010年夏的更新安裝了更耐用的公告板,並清晰標出了保留給指定學生活動獨占使用的部分。
長達25年,出納辦公室的牆上畫著一個巨大的美元鈔票(惡作劇之一),[11]但是,最終那片空間改為公共休息室時,牆面也替換成了玻璃牆。[12] 作為歷史的標記,老牆壁的上的畫蝕刻進了玻璃牆。留下的最老壁畫(招生辦公室附近)是70年代初風格的彩畫,內容是「多元文化」的人群快步行走。無限走廊的多次翻新和重畫,倖存下來的壁畫如今是小心儲存的那個時代的文物。
一些相鄰的實驗室,尤其是材料科學與工程部(課程三) 的實驗室,現在有從地板一直到天花板高的玻璃牆,大型海報或陳列櫃,用於解釋研究活動。
十號大廳
[編輯]走廊中途,是兩層高的中庭開闊空間,稱為十號大廳 (麥克勞林大樓 之一的十號大樓的一部分,在大穹頂 下面),此處特點是牆上刻有死於戰爭的MIT校友名字。十號大廳內,經常可以看宣傳即將發生的事件的展台,和參與公共活動,演示學生,如雜耍和跳舞。一般,有籌款活動,如售賣舊書,演出門票,MIT玻璃實驗室製作的物品,或中式糕點。
不同樓層
[編輯]無限走廊有五層。一樓是穿梭最多的樓層,也是無限走廊唯一所指。它高出麻薩諸塞州大道(西端)半層樓,園區內高出一層樓,停車場入口在地下穿過(入口穿過地下室層同一平面的走廊)。東端,也是大約高出半層樓,附近樓梯連接十六號大樓(鄰近的新建大樓,天花板較低)的第一二層。無限地下室走廊對應第一層的通道,但是連接了更多的通向其他建築的地下隧道系統。
東向延伸
[編輯]八號大樓是無限走廊的正式東端。然而,八號大樓端的一樓,卻有走向十六號大樓一二層的樓梯。穿過16,56,66號大樓的地面層走廊是無限走廊東向的延伸,在埃姆斯大街結束,穿過大街對面的貝聿銘設計的禮儀牌樓(ceremonial archy),就到達媒體實驗室。
六十六號大樓的「尖端」(這麼說是因為大樓逐漸縮小到一個楔形點)是室內一樓可以向東走到最遠的地方。走樓梯下到六十六號大樓地下室,可以經過艾姆斯街下面的隧道繼續向東走,隧道連接到東部校園的E18,E19,E25大樓。
麻省理工懸日
[編輯]每年數天,太陽落山時對齊無限走廊,陽光貫穿走廊全長。這稱為「麻省理工懸日」(「MIThenge」),意指巨石陣(Stonehenge)與太陽的對齊(雖然,對齊的形式上與紐格萊奇墓和梅肖韋古墓更相近,因為陽光通過的是建築群而非通過巨石陣) 。對齊發生在1月31日和11月11日附近的幾天。根據天空與望遠鏡雜誌 的一篇文章,這個現象在1975-76年被發現,計算,流行化。MIThenge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有更多的資訊和現象何時發生的預測。
演示
[編輯]20世紀60年代,一個一般的科技節展示,使用了走廊暢通的長度來簡單直接地演示光速。頻閃燈,光電管,示波器放置在走廊一端,另一端放置一面鏡子。往返時間大約2微秒。光電管管同時收集直射光與反光。閃光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微秒,所以兩個恰好分離的脈衝顯示在示波器螢幕上。
參考文獻
[編輯]- ^ Hapgood, Fred. Up the infinite corridor: MIT and the technological imagination.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93. ISBN 0-201-08293-4. 203 pp.
- ^ MIT Infinite Corridor Astronomy - MIThen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2004.
- ^ Nancy Eleanor Joyce and Frank O. Gehry. Building Stata: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rank O. Gehry's Stata Center at MIT. MIT Press. 2004: 11–12. ISBN 978-0-262-60061-3.
- ^ Mark Jarzombek, Designing MIT: Bosworth's New Te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2004.
- ^ Peterson, Institute Historian T. F. Nightwork: a history of hacks and pranks at MIT (updated edit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11: 47–49. ISBN 978-0-262-51584-9.
- ^ Wright, Sarah H. Students study MIT's central artery. MIT Tech Talk. MIT News Office. August 27, 1997 [2011-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2).
- ^ Bill Coyl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rol J. Summerfield, Mary Elizabeth Devine, and Anthony Levi (編).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university histories. Taylor & Francis: 262. 1998. ISBN 978-1-884964-23-7.
- ^ ESTABLISHED FOR ADVANC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TS APPLICATION TO INDVSTRY THE ARTS AGRICVLTURE AND COMMERCE CHARTER MDCCCLXI [carved in all capitals without punctuation]
- ^ Changed Lobby 7 Inscription. MIT IHTFP Hack Gallery. [2011-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1).
- ^ Hacks In Lobby 7 and the Infinite Corridor. MIT IHTFP Hack Gallery. [2011-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 ^ $10,000 Bill Mural at the Cashier's Office. MIT IHTFP Hack Gallery. [2011-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4).
- ^ Teardrop on dollar bill mural. MIT IHTFP Hack Gallery. [2011-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1).
外部連結
[編輯]- MIThenge和相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lan Elias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as lots of information about MITHenge solar and lunar events and predictions for future dates.
- How MIThenge Got Its Start, Slice of MIT blog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