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
贝聿铭 | |
---|---|
出生 |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 | 1917年4月26日
逝世 | 2019年5月16日[1][2][3]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 | (102岁)
国籍 | 中华民国(1917年-1928年) 中华民国(1928年-1949年) 美国(1954年-2019年) |
母校 | 圣保罗书院(小学) 上海青年会中学(初中) 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高中) 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转往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 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 |
职业 | 建筑师 |
活跃时期 | 1948年-2019年 |
贝聿铭 | |||||||||||
繁体字 | 貝聿銘 | ||||||||||
---|---|---|---|---|---|---|---|---|---|---|---|
简化字 | 贝聿铭 | ||||||||||
粤语拼音 | bui3 jyut6 ming5 | ||||||||||
|
贝聿铭[4][5][6](英语:Ieoh Ming Pei;署名:I. M.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美籍华裔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获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7]。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裔,出生于中华民国广东省番禺县,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庄氏乃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于贝氏13岁时罹癌过世;继母蒋士云,为中华民国驻外使节蒋履福[8]之女;贝氏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妻子卢淑华(Eileen Loo)为中国留美学生,婚后育有三子一女,其中贝建中(Chien Chung Pei)与贝礼中(Li Chung Pei)皆是美国著名建筑师[9];堂妹林贝聿嘉曾任香港立法局议员及湾仔区议会主席。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获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70年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华民国馆、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与陈其宽共同设计,由陈其宽执行)、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2019年5月16日凌晨,贝聿铭在纽约曼哈顿家中逝世,享寿102岁。[10][2][3][11][12][13]贝氏一生投入于建筑设计,直到八十岁仍在创作。他的最后一件作品是位于卡塔尔的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14]。
经历
[编辑]早年生活
[编辑]民国初年,贝聿铭之父贝祖贻参与筹组中国银行。民国四年(1915年),贝祖贻调任中国银行广东分行,携妻女离开故乡苏州,迁往广州市,两年后(1917年)的4月26日,贝聿铭于广州出生[15]。
民国七年(1918年),贝祖贻为逃避政争,举家移居香港[15],设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出任总经理,贝聿铭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16],他在香港度过童年,入读圣保罗书院小学。
民国十六年(1927年)贝祖贻获政府谅解,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一家人就搬到上海。贝聿铭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应祖父贝理泰要求,贝聿铭每年暑假会回苏州,经常前往其叔祖在1917年购得的狮子林。苏州园林的生活经验,影响到贝聿铭日后的设计哲学:“人与自然共存”、“家庭的真正含义:内聚力和历史”[17]。
贝祖贻公务繁忙,贝聿铭与姐弟妹主要由母亲负责照顾教养。贝聿铭之母是虔诚的佛教徒,待人热情,交友广阔,贝聿铭深受其影响[17]。民国十八年(1929年)贝聿铭13岁时,母亲罹癌过世,对他及其家人带来重大打击,其父为忘亡妻伤痛远走欧洲,后奉派出任中华民国驻意大利公使[17]。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8岁的贝聿铭负笈美国,先在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往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1946年取得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54年成为美国公民[18]。
职业生涯
[编辑]贝聿铭自哈佛大学毕业后,1948年加入地产商齐氏威奈公司(Webb and Knapp),担任建筑部总监(Architecture Director)一职。1955年,贝聿铭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成立I.M. Pei & Associates联合事务所,经两度更名后成为Pei Cobb Freed & Partners联合事务所[19]。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聿铭负责。
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而是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贝聿铭摆脱密斯风格当以肯尼迪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贝聿铭有机会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并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是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
他的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奈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于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银大厦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贝聿铭所获的重要职业生涯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8年由里根总统颁予的国家艺术勋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1989年第一届日本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2009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等等。
但是,贝聿铭人生中也遭遇低谷,就是他与其合伙人亨利·N.柯布所设计的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的玻璃幕墙脱落,当时他和他的合伙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轶事
[编辑]卢浮宫金字塔批评
[编辑]贝聿铭最著名的建筑设计是卢浮宫入口处的标志性玻璃塔。然而此设计当时一度遭到巴黎社会的猛烈批评,理由是玻璃金字塔设计过于前卫,与充满古典气息的卢浮宫格格不入。
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上任后,在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朗的建议下,想要对卢浮宫进行改造重整,于是“跳过”招标程序,亲自委托贝聿铭设计,此举引起当地人不满,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将法国历史建筑交予一名美籍华裔建筑师。1984年1月23日,贝聿铭向法国委员们以投影片亲自讲述其构思时,被众多委员反对,法国的主流媒体都在批评贝聿铭的设计,法国世界报上甚至刊出大字标题说,贝聿铭的金字塔将是“死亡之家”。美国《纽约时报》也严厉批评贝聿铭的设计是“笑话”。贝聿铭忆起那段日子时称,在工程前期的1年是最辛苦的,有接近90%的法国民众反对玻璃金字塔,令他走在巴黎街上总是感到不自在,彷佛是过街老鼠,遭人怒目而视。1985年4月28日,密特朗总统在法国电视台上对反对者们展开了说教,贝聿铭也做了一个一比一的金字塔模型,这一模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贝聿铭的设计得到接受了。金字塔后于1989年3月30日落成揭幕[20]。
因遭看护虐待而报警
[编辑]2015年12月13日,已届98岁的贝聿铭报警称被女看护埃特尔·尼古拉什维利(Eter Nikolaishvili)虐待要入院治疗,导致他前臂出现“大面积红肿及流血及瘀伤”。女看护称是在抢夺贝聿铭手机时抓伤他,事后又声称她捉住贝聿铭是为防止他跌倒。纽约警察当局在事发后两周以伤人罪拘捕艾塔·妮科尔拉席薇莉。2016年5月,埃特尔·尼古拉什维利与控方达成认罪协议,要完成8堂情绪管理课程,而且不可再与贝聿铭接触[21]。
约翰·汉考克大厦事件
[编辑]贝聿铭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1976年完工的约翰·汉考克大厦(John Hancock Tower)惨遭滑铁卢,可谓他人生最惨重的挫折。
外表披覆纤薄优雅蓝色玻璃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由贝聿铭与其合作伙伴科布(Henry Cobb)设计,在1973年即将完工之际,大厦表面的玻璃开始大量脱落,贝聿铭与科布随后迅速换上胶合板,但在他们找出原因时,已有将近3成的玻璃脱落,这对贝聿铭来说,不仅是专业上的奇耻大辱,更带来重大的法律责任。
虽然专家后来认为,玻璃大量脱落一事,问题不在贝聿铭的设计,而是玻璃本身,但这次的挫败已为他与合作伙伴带来惨重损失,工程延误近4年、费用从8000万美元翻倍暴增至1.6亿美元。贝聿铭随后与玻璃制造商、业主对簿公堂,直到多年后才终于和解。
婚姻家庭
[编辑]贝聿铭的妻子卢淑华(Ellien Loo)[22]是名门之后[23]。卢淑华的父亲卢炳玉(Ping Yok Loo)早年随叔叔唐绍仪去美国留学,卢淑华的母亲张氏,乃晚清最后一任驻美公使张荫棠之女。卢淑华母亲张氏的亲兄弟民国外交家张谦娶了唐绍仪的二女儿唐宝璋,两人女儿张美生嫁总统袁世凯子袁克安、张美如嫁总统曹锟女婿李伯福的亲弟李亚福。卢淑华的亲兄弟卢文杰娶了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侄子容显麟的女儿容飞,容显麟娶了民国名媛唐瑛。卢淑华与贝聿铭曾一样到美国留学,就读著名的女子大学卫斯理学院,两人透过朋友介绍认识。
1938年暑期,贝聿铭去纽约度假,某天,他去中央火车站接一位朋友,在喧嚣的人潮中,他遇见了卢淑华。卢淑华和贝聿铭的朋友同行,正准备去著名的卫斯理学院。当贝聿铭得知卢淑华要去波士顿卫斯理学院读书时,热情地询问卢淑华,要不要送她去学校。卢淑华看了看他,表示已经买了火车票,借此委婉地拒绝。之后卢淑华乘坐的火车因飓风停运,贝聿铭借故送她去学校,对她一见钟情。
两人学校相距不远,贝聿铭成了卫斯理学院的常客,不久后,他得知卢淑华读的也是建筑专业,两人志趣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让卢淑华深深爱上了他。就这样热恋了4年,贝聿铭好不容易等到女友毕业,便迫不及待地向她求婚。
1942年6月20日,卢淑华毕业后的第5天,两人在美国东北部最富丽的住宅区纽约水上公寓举行婚礼。中国驻美国总领事证婚。贝聿铭夫妻育有3子1女。在普林斯顿时,卢淑华生下大儿子“定中”。她放弃了学业,成为一个母亲,同时兼任贝聿铭最亲密的顾问、助手、知己以及贝聿铭的设计批判者。1946年二儿子“建中”出世,之后小儿子“礼中”出世,女儿名字“莲”,几个孩子的名字深刻的蕴含着贝氏夫妇对中国的情义: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在贝聿铭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从不避讳自己的身份。其中贝建中与贝礼中均是美国著名建筑师[24]。
学术
[编辑]-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
-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
- 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MIT AIA Medal)
- 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Wheelwright Traveling Fellowship)
- 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终生院士
- 1978至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
- 1979年,罗得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长院士
- 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
- 1993年,获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誉院士
-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外籍院士
- 1997年,获选为法国建筑学院(L'Académie d'Architecture de France)海外院士
专业
[编辑]- 1961年,美国艺术文学院“阿诺·布鲁纳奖”(The Arnold Brunner Award)
- 1963年,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章”(The Medal of Honor)
- 1970年,美国波士顿国际学院“金门奖”(Golden Door Award)
- 1976年,美国“托马斯·杰斐逊记念奖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Medal),表扬其“对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 1978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埃尔希·德·沃尔夫奖”(Elsie de Wolfe Award)
- 1979年,美国艺术文学院“建筑学金奖”(The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 1979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AIA Gold Medal)
- 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建筑学金奖”(La Grande Médaille d'Or)
- 1981年,美国纽约市“艺术文化类市长荣誉奖”(The Mayor's Award of Honor for Art and Culture)
- 1981年,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荣誉金奖”(Gold Medal of Honor)
- 1983年,普利兹克奖:有时也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 1989年,日本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建筑终身成就奖”
- 1990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奖”
- 1991年,美国柯尔贝尔基金会“卓越首奖”(First Award for Excellence)
- 1994年,以色列贝扎雷艺术与设计学院(Bezalel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艺术与文学类耶路撒冷奖”(Jerusalem Prize for Arts and Letters)
- 1994年,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Gold Medal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rchitecture)
- 1994年,美国纽约州政府“艺术奖”(New York State Governor's Arts Award)
- 1996年,意大利“新世纪金玫瑰国际奖”(Premio Internazionale Novecento La Rosa d'Oro)
- 1996年,美国纽约市政艺术协会“杰奎琳·肯尼迪·欧纳西斯奖章”(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Medal)
- 1997年,美国布朗大学“独立奖”(Independent Award)
- 1998年,美国麦克杜威部落“麦克杜威奖章”(Edward MacDowell Medal)
- 1999年,美国纽约市历史地标保存中心“文化桂冠奖”(Cultural Laureate)
- 2001年,美国哲学会“托马斯·杰斐逊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卓越成就奖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the A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2003年,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National Design Award: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 2003年,美国国家房屋博物馆“亨利·C·特纳奖”(Henry C. Turner Prize),表扬其“对建造技术创新的贡献”(for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2006年,德国埃尔文·维克特基金会“东方与西方奖”(Orient und Okzident Preis)
- 2009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皇家金奖 (Royal Gold Medal)
勋章
[编辑]-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与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 1986年,获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授予的自由勋章(Medal of Liberty)
- 1988年,获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授与美国国家艺术勲章
- 1992年,获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授与美国总统自由勋章[26]
主要作品
[编辑]- 1956年-1963年:台湾台中市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与陈其宽共同设计,由陈其宽执行)
- 1961年-196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梅萨实验室
- 196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圣玛丽城广场
- 1967年: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设计(外聘顾问)
- 1968年-197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基督科学教会中心
- 1968年:美国纽约州雪城埃弗森美术馆
- 1969年:美国印地安纳州哥伦布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 1970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5年由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负责翻修设计;而两次扩建由关善明建筑师事务所设计)
- 1970年:澳大利亚墨尔本柯林斯广场,1975年时这座两塔综合体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单体建筑。
- 197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海港大楼(Harbor Towers)
- 1972年 - 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达拉斯市政厅
- 1973年: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美术馆
- 1976年:新加坡华侨银行大厦,曾经是新加坡及东南亚最高的摩天大厦。
- 1976年: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罗切斯特大学,纽约时报选为当时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
- 1978年: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 1979年:美国波士顿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
- 1981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 1978年-1982年:美国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
- 1979年-1986年:美国纽约州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
- 1979年-1985年:广州花园酒店,负责概念设计和绘制草图,再亲自指定香港建筑设计师司徒惠细化设计。
- 198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摩根大通大厦
- 1982年:北京香山饭店,该饭店是外国建筑师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大陆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 1982年-1990年:香港中银大厦,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建筑面积是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总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
- 1982年:香港新宁大厦,曾是电影英雄本色等的取景地之一;2013年拆除
- 198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威斯纳馆
- 1986年:新加坡莱佛士城
- 1987年:美国迈阿密塔
- 1989年: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而非经过投标竞赛的工程。
- 1990年:新加坡新门广场
- 1990年:德国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 1993年:美国纽约四季酒店
- 1995年: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楼
- 1996年-1997年: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美秀美术馆
- 1998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摇滚名人堂
- 2002年:江苏苏州苏州博物馆新馆
- 2004年:美国华盛顿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
- 2006年:卢森堡让大公现代美术馆
- 2006年:澳门-澳门科学馆
- 2006年-2008年: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台中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
蒙特利尔的圣玛丽城广场
-
香港中环中银大厦
-
日本美秀美术馆
-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
-
北京香山饭店
-
苏州市苏州博物馆
影视媒体形象
[编辑]纪念展览
[编辑]- M+《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参考文献
[编辑]- ^ 【大师殒落】国际著名建筑师贝聿铭逝世 享年112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新闻-国际
- ^ 2.0 2.1 I.M. Pei, architect who designed Louvre Pyramid, dies at 102. AP NEWS. 2019-05-16 [2019-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Pei’s death was confirmed Thursday by Marc Diamond, a spokesman for the architect’s New York firm,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One of Pei’s sons, Li Chung The New York Times his father had died overnight.
- ^ 3.0 3.1 著名华裔建筑师貝聿铭逝世 享年102岁。. 联合早报. 2019-05-17 [2019-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贝聿铭的儿子贝建中(注:《纽约时报》后来更正,证实死讯的贝聿铭的儿子是贝礼中)向美国媒体表示,他父亲是在周三5月15日晚上离世)
- ^ 《粤语审音配词字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聿正音鹬(wat6),异音律(口语读音)(leot6)或月(jyut6)(由陈康健老师于2019年05月21日查阅)。
- ^ 《粤语审音配词字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铭正音明(ming4),异音皿(ming5)(由陈康健老师于2019年05月21日查阅)。
- ^ “聿”,拼音:yù,注音:ㄩˋ,粤拼:leot6或jyut9;有关其粤语读音的讨论,可参见《解·救·正读》, p. 174,在Google Books的内容。
- ^ Architect I.M. Pei Dead At 102. [201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 ^ 蔣履福-民国人物. [201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傅建中. 華府看天下-英文拼音無法取代中文. 中国时报. 2013-01-18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 ^ 张, David. 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逝世 享嵩寿102岁. 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新闻网.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5) (中文(中国大陆)).
- ^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其作品包括卢浮宫金字塔. xw.qq.com. [201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 ^ 贝聿铭102岁辞世 卢浮宫金字塔盛名永流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9年5月17日
- ^ Paul Goldberger. I.M. Pei, Master Architect Whose Buildings Dazzled the World, Dies at 102 I.M. Pei in 1989 outside the glass pyramid he designed at the Louvre in Paris, one of his most famous commissions. “If there’s one thing I know I didn’t do wrong, it’s the Louvre,” he said. Credit Marc Riboud/Magnum Photos Image. 纽约时报. 2019-05-16 [2019-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 ^ 貝聿銘逝世 一代華人建築師的高山低谷. 明周文化. 2019-05-18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7) (美国英语).
- ^ 15.0 15.1 大潮下的贝家——一个600年望族90年的变迁. 工成网. [2009-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8).
- ^ Ieoh Ming Pei. World of Biography. [2009-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8).
- ^ 17.0 17.1 17.2 與貝聿銘對話. [200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 ^ 18.0 18.1 I. M. Pei.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8).
- ^ Biography (I.M. Pei 1983 Laureate).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8).
- ^ 存档副本.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2).
- ^ 存档副本.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 ^ 因英文名Ellien Loo的关系芳名一度被写作卢爱玲、卢艾琳、Ellien Loo以及陆书华,这些名字都指同一个人
- ^ 。
- ^ 存档副本.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 ^ Curriculum Vitae of I. M. Pei.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200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6).
- ^ Audie Murphy American Legend, I.M. Pei awarded the U.S.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by President Bush, 2014-01-16 [2019-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