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子
外觀
尸佼是秦相衛鞅上客,衛鞅被處以車裂之刑,尸佼恐並誅,逃至蜀國,[2]後來尸佼對法家思想進行反思,並取各家之長,著成《尸子》一書,思想兼宗儒、墨、名、法,是為雜家,如主張「節葬」、「非樂」是墨家思想。《尸子》中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是今日「宇宙」一詞的由來。
劉向《荀子書錄》說尸子著書「非先王之法,不循孔氏之術」。原書在三國時已亡佚一半,宋末王應麟稱《尸子》只存一卷,在《群書治要》中找到十三篇佚文。明代有陶宗儀輯本與歸有光輯本。清初惠棟輯有《心齋十種》,章宗源、孫星衍輯《平津館叢書》本,嘉慶十六年(1811年),汪繼培據惠棟、任兆麟、孫星衍等人輯佚,重輯為《湖海樓叢書》本。諸家《尸子》輯本中,以汪繼培輯本最為精審。
一說《尸子》有魯《尸子》與楚《尸子》二書,分別是兩位尸姓作者所撰,魯《尸子》早亡佚,今存輯本是楚《尸子》。[3]
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徐文武:《〈尸子〉辨》,載《孔子研究》,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