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孫震 (中華民國將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孫震

孫震(1892年2月5日—1985年9月9日),譜名定懋,後改名孫楙,再改名孫震,字德操,別號夢僧,男,祖籍浙江紹興,生於四川中華民國軍事人物。他是孫元良的叔父,秦漢的叔公。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孫震原籍浙江紹興楊家壠(今齊賢鎮),光緒十八年(1892年)出生於四川綿竹[1]宣統元年(1909年)進入西安陸軍第二中學堂就讀。之後加入中國同盟會。1912年,他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就讀,1913年二次革命時,他在學業未完成的狀況下離校跟隨熊克武參加戰役。1914年加入四川陸軍第二師擔任排長一職,後來持續升為連長營長。1917年升為騎兵旅第一團團長,後來又升任為旅長師長川西北屯殖軍司令(1933年[2])等職。1926年經姪兒孫元良介紹投效國民革命軍,擔任第二十九軍副軍長,參加北伐。1929年於四川成都成立樹德小學樹德中學。1935年升任第二十九軍軍長。1936年2月25日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中將軍銜。1937年開辦高中。

中國抗日戰爭

[編輯]

1937年7月,中國抗日戰爭爆發。7月8日,川康軍事整理委員會在重慶召開第二次大會,主任委員何應欽宣布日軍在蘆溝橋挑釁經過,謂中日大戰已不可避免,與會人員聞之憤慨異常,第四十一軍軍長孫震當場請纓,願率所部出川,參加抗戰[3]:5467。孫震與四川省主席劉湘一起出川,擔任第二十二集團軍副司令,在太原會戰後,1938年升任為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後來奉令轉飭第四十一軍守衛滕縣,造就滕縣戰鬥的勝利,也使得之後的台兒莊會戰徐州會戰獲得勝利。1939年5月,被授予陸軍上將軍銜。之後亦參與了隨棗會戰棗宜會戰豫西鄂北會戰等等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

[編輯]

1945年底,在平漢鐵路南段受降的孫震的川軍第22集團軍改為第五綏靖區,司令官孫震,副司令董宋珩(保定二期的同學)、陳鼎勛李宗昉,參謀長胡臨聰

1947年初整編時,按「三編二」標準,3個川軍的軍整編為2個整編師:

第69軍撥歸劉汝明部

1947年5月18日,參謀總長陳誠撤銷第五綏靖區。5月26日,第五綏靖區奉令與陸軍總司令部鄭州指揮所合併,孫震繼范漢傑為鄭州陸軍指揮所主任[3]:8361。稱病回成都。直至1947年入冬才就職。指揮所副主任張世希,參謀長韓文源,副參謀長李循道,秘書長盧旭全,均為顧祝同的夾袋人物。1948年1月,經過顧祝同運作,把豫北的整編第41師、鄭州的整編第47師,組建為整編第47軍,軍長孫元良(孫震的侄子,黃埔一期,時任重慶警備司令,與這支川軍素無關係)。由於開封、許昌、洛陽相繼被解放軍攻占,鄭州成為孤點,且顧祝同調任參謀總長,劉峙接任徐州剿總總司令官,孫震任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鄭州指揮所主任。1948年6月孫震通過顧的關係想要從鄭州脫身,顧祝同在宜昌設立川鄂邊區綏靖公署,孫震任華中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鄭州指揮所的顧系人物願意去宜昌的都帶去任職,如韓文源升任綏署副主任,李循道升任參謀長,要到了第301、第302師兩個空番號自行組建。 1948年8月,整編師、旅改稱軍、師。整編第47軍改為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轄第41軍、第47軍。

1948年9月中旬,孫震抵達宜昌正式組建川鄂邊區綏靖公署:

  • 主任孫震
  • 副主任韓文源董宋珩李宗昉
  • 參謀長李循道
  • 副參謀長駱道源
  • 秘書長陳宗進
  • 辦公室主任黃駿
  • 第一處處長林肇戍
  • 第二處處長柳樹棠
  • 第三處處長鄔國賢
  • 第四處處長覃毅武
  • 總務處處長雷起鵬/黃耀南
  • 政工處處長湯晶
  • 軍警憲特聯合特種匯報秘書處主任楊振鐸(軍統
  • 督察室主任傅克仁
  • 聯勤第41補給分區主任歐陽家清
  • 第235師師長潘清洲(前任川鄂湘黔綏靖公署主任潘文華之子)
  • 第301師師長張則蓀,組建中
  • 第302師師長張子完,組建中
  • 第60師師長易瑾,新編師,駐當陽
  • 第223師師長陳瑞鼎,新編師,駐興山

1948年12月底,孫元良第16兵團在淮海戰役被全殲。孫震電請蔣介石批准重建第41、第47軍。蔣介石批示把這兩個軍在南京收容的士兵和新兵全部編給湯恩伯,官佐一律撥回宜昌交予孫震。

1949年1月,宋希濂指使第60師師長易瑾謊報解放軍逼近宜昌,使得川鄂綏署撤退至三斗坪。宋希濂趁機控制了宜昌。

1949年2月,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張群希望孫震所部為其守住川東,指定萬縣為川鄂綏署駐地,劃出川東的3個專區22個縣為其綏靖區。孫震部遂脫離華中剿總白崇禧。孫元良在南京從蔣介石要來建軍巨款,自任第41軍軍長,親信舊部楊熙宇任第47軍軍長,帶著這些班底到萬縣。孫震指定第41軍駐萬縣,第301師新兵撥歸,張則蓀升任副軍長;第47軍駐豐都,第302師新兵撥歸,張子完升任副軍長。

1949年5月,重慶綏靖公署改稱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司令長官張群。孫震兼任副司令長官。為守住川東門戶,張群把由豫、鄂、湘退入川的殘餘部隊均劃給孫震,加派范紹增陳蘭亭、孫元良、羅廣文陳鼎勛等任川鄂綏署副主任(副主任達到8人)。1949年秋川鄂綏署部隊如下:

  • 第41軍軍長孫元良,副軍長張宣武
    • 第122師師長熊順義
    • 第124師師長蔡鉦
  • 第47軍軍長嚴翊
    • 第125師師長裴元俊
    • 第127師師長袁國馴
  • 第301師師長張則蓀
  • 第302師師長張子完
  • 第235師師長潘清洲
  • 獨立縱隊司令劉景素
  • 戰防炮營
  • 警衛團團長陳伯光
  • 第15兵團司令羅廣文
  • 第79軍軍長龔傳文
    • 第179師師長朱濟猛
    • 第140師師長趙鶴庭
  • 第124軍軍長吳俊人
    • 第60師師長易瑾
    • 第223師師長陳瑞鼎
    • 新6師
  • 湖北省綏靖總司令部(總司令朱鼎卿)第一、二、三綏靖分區的6個旅
  • 第127軍軍長趙子立
  • 聯勤第41補給分區主任歐陽家清

1949年11月,解放軍發動川東南戰役。國防部發表組建第16兵團,孫元良為兵團司令,轄第41、第47、第79、第124軍。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在成都的國防部長顧祝同指示孫震率部撤向川北,沿渠河布防,對重慶警戒。孫震率部撤向順慶,把萬縣交給朱鼎卿。1949年12月隨楊森的包機,攜全家赴台。1949年12月21日,川鄂綏署與第16兵團的3個軍10個師在什邡宣布起義。

台灣時期

[編輯]

1949年12月,隨國民政府,從四川到達台灣,1952年退役,後長期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憲政研討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85年9月9日病逝於台北,享年93歲。

著作

[編輯]

著有《八十年國事川事見聞錄》與《楙園隨筆》等書。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有一說為四川成都人,見 台灣歷史辭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6). 孙震.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7). 
  2. ^ http://www.generals.dk/general/Sun_Zhen/_/China.html. [2008-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3. ^ 3.0 3.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