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艾利·魏瑟爾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艾利·魏瑟爾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Elie Wiesel
2012年的魏瑟爾
出生艾利瑟·魏瑟爾
Eliezer Wiesel

(1928-09-30)1928年9月30日
 羅馬尼亞王國錫蓋特
逝世2016年7月2日(2016歲—07—02)(87歲)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職業作家、學者、活動家
國籍 美國
民族猶太裔
母校巴黎大學
主題猶太人大屠殺、宗教、哲學
代表作》(1960年)
獎項諾貝爾和平獎(1986年)
總統自由勳章
國會金質獎章
羅馬尼亞之星勳章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配偶馬麗雍·羅斯
(1969年成婚;2016年夫故)[1]
子女1子

艾利澤·「艾利」·魏瑟爾(Eliezer "Elie" Wiesel,1928年9月30日—2016年7月2日)[2][3],是一位作家、教師、活躍政治家、諾貝爾獎得主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第一本作品《》描述他一家人在納粹集中營的遭遇,影響力和《安妮日記》齊名。諾貝爾獎委員會讚譽他是「人性的使者」、「充斥種族歧視世界中的重要精神領袖」,魏瑟爾領獎時致辭「不管世上何時何地有人類受苦受辱,一定要選邊站。保持中立只會助長壓迫者,而不是受害者。」 歐巴馬稱他是「本世代人類的道德之聲,也是全球的良知。」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尼雅胡說「他是黑暗中的一道光,永遠相信人類良善面。」 [4]

2016年7月2日,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證實魏瑟爾逝世,享壽87歲。[5]

生平

[編輯]

1928年出生於錫蓋特(現於羅馬尼亞境內),他與家人在二次大戰中被關押到納粹德國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母親、妹妹死於集中營毒氣室,父親在布亨瓦德集中營死於痢疾。美軍1945年進入集中營,營救受害者,魏瑟爾當年17歲。戰後他和倖存的2位姊姊於法國團聚,他曾住在法國孤兒院,後畢業於巴黎索邦大學,在猶太報紙擔任記者數年。[4]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艾利·魏瑟爾為地上2層的左起第7人,位在木柱旁、時年16歲)

1963年成為美國公民,與妻子馬麗雍.魏瑟爾(Marion Wiesel)住在康乃狄克州。他曾於1980到1986年任美國大屠殺紀念委員會主席,1985年獲美國總統雷根頒發國會金質勳章,1992年獲老布希總統授予總統自由勳章。曾任安德魯.美隆人文科講座教授,被授予最高榮譽的「校級教授」資格。

魏瑟爾於1986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譽他為「人類的使者」,指出他經過種種艱難而產生的詞句,有著「他對於希特勒的死亡集中營內一切恥辱及對人道徹底藐視的個人經歷」,以及他「對和平之業的實踐與奮鬥」,魏瑟爾已向人類交遞了「和平、贖罪與人性尊嚴」的有力啟示。[6]

他著有57本著作,其中最具名的,是記述他在大屠殺期間與被監禁於數個集中營的經歷的自傳、第一本著作《》。他在其他領域的作品也為文學宗教學貢獻良多,並記錄了他自身對猶太靈性的闡述。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在其自傳《抉擇時刻》中表示,魏瑟爾對他說:「總統先生,你有責任對邪惡採取行動。」布希在書中指出,魏瑟爾激動的將海珊比作如同納粹般殘暴。

他創設的基金會曾發起聯署,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外界常引用他的名言來討論六四事件[4]

著作

[編輯]

名言

[編輯]
  • 不管世上何時何地有人類受苦受辱,一定要選邊站。保持中立只會助長壓迫者,而不是受害者。
  • 忘記罹難者就等於二度殺死他們。我無法阻止第一次死亡,但一定會盡力防止他們被二度殺害。
  • 沒有哪些人種更優越;沒有哪些宗教較次等。所有的集體判斷都是錯的,只有種族歧視者才會做出集體判斷。
  • 愛的相反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美麗的相反不是醜陋,而是漠不關心。生命的相反不是死亡,而是介於兩者間的漠不關心。
  • 友誼對人生來說比愛情更重要。愛情可能造成困擾,而友誼則只有分享。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entral Synagogue. centralsynagogue.org. [2017-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2. ^ 埃利·维瑟尔,大英百科全书. [2009-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3. ^ Langer, Emily. Elie Wiesel, Nobel laureate and memory keeper of the Holocaust, dies at 87. 華盛頓郵報. 2016-07-02 [2016-07-02] (英語). 
  4. ^ 4.0 4.1 4.2 諾貝爾 和平獎得主 維瑟爾逝世 集中營劫後餘生 著作《夜》揭納粹罪行. 蘋果日報. 2016-07-03 [2016-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4). 
  5. ^ 歷經納粹集中營 諾貝爾得主魏瑟爾辭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社,2016年7月3日
  6. ^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新闻稿. [2009-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6). 
  1.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執政回憶錄Decision Points

外部連結

[編輯]
演講與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