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
周赧王 | |
---|---|
東周天子 | |
君主 | |
統治 | 前314年-前256年 |
出生 | 約前323年 |
逝世 | 前256年 |
政權 | 周朝 |
父親 | 周慎靚王 |
周赧王[a](?—前256年),姓姬,名延,或名赧,皇甫謐說名誕。《竹書紀年》作周隱王,為周慎靚王之子。史文常作王赧,《史記》誤為諡號。他即位於前314年。赧王在位59年,是周朝在位最長的君主,也是周朝的最後一位君主。
他在位時期,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王畿(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是東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顯王在位期間,秦國的勢力迅速膨脹。赧王五十九年,駕崩。是年,秦昭襄王遷九鼎,占王畿,滅周朝。
生平
[編輯]其父周慎靚王在位時住在東周國,受東周公保護供養,慎靚王在位六年後去世,東周公表示不願繼續供養周天子,於是赧王只得求助西周公接納,遷至西周國居住。
滅亡
[編輯]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發生邯鄲之戰,秦軍圍攻邯鄲,魏國和楚國都起兵相救,大破秦軍。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國攻佔韓國的陽城負黍聚,西周文公害怕。而楚考烈王又決定組織各國合縱抗秦,同時派人到周赧王處請求周赧王以天下共主名義下達組建聯軍的命令,赧王為此求助於西周文公,西周文公傾其國力組建起一支五六千人的小軍隊,與諸侯商定在伊闕會師。但最後只有楚國和燕國軍隊到達,這麼一點軍隊根本無法與秦國抗衡,周赧王無奈遣散了軍隊,楚國和燕國的軍隊也各歸各國。[1]當時周赧王為了聯軍的開銷,向當地富商巨賈借高利貸,並答應滅秦班師之日以戰利品歸還。事後當地富人向周赧王討債,周赧王無力償還,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台,此台後被稱為「避債台」,成語「債台高築」因此而來。[2][3]
秦昭襄王得知周赧王合縱攻秦的事情,勃然大怒,令將軍摎進攻西周國,西周文公奔往秦國謝罪投降,並獻出全部土地和人口,秦昭襄王放西周文公和周赧王歸國,周赧王與西周文公因為合縱失敗,欠債無法歸還,再加上被秦國滅國,一連串的打擊使得二人抑鬱成疾,在當年就雙雙病逝,西周百姓東逃,秦國取九鼎。七年後,秦國滅東周國。[1]
在位年與西曆對照表
[編輯]影視作品
[編輯]相關成語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史記·周本紀》:「五十九年,秦取韓陽城負黍。〈【集解】徐廣曰:「陽城有負黍聚。」【正義】括地誌云:「陽城,洛州縣也。負黍亭在陽城縣西南三十五里。故周邑。左傳雲『鄭伐周負黍』是也。」今屬韓國也。〉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憚狐。後七年,秦莊襄王滅東周」
- ^ 漢書卷十四 諸侯王表 第二
- ^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10554665-【債台高築】周朝衰微-赧王欠债躲在高台
參見
[編輯]前任: 周慎靚王 |
中國君主 前315年-前256年 |
繼任: 無天子 秦昭襄王 楚考烈王 韓桓惠王 趙孝成王 魏安僖王 燕孝王 齊王建 |
周天子 東周第25代 前315年-前256年 |
東周靖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