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車站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车站路
N Nanchezhan Rd S
原名車站路
命名緣由滬杭鐵路上海南火車站
類型普通道路
道路長度1.2公里(0.75英里)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大同中學
蓬萊公園
北端陸家浜路
南端半淞園路
建造
通車日期1909年

南車站路中國上海市黃浦區的一條南北走向道路,北起陸家浜路大興街,南至半淞園路通向世博園區,長1.2千米[1]。道路築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舊名車站路,因通向舊有滬杭鐵路上海南火車站而得名。

道路歷史

[編輯]
車站路上的上海南火車站

滬杭鐵路建成於清朝末年,起訖站為上海至杭州,鐵路分為杭州至楓涇、上海至楓涇兩段建設,於宣統元年(1909年)六月,全線通車運營。[2]
上海南火車站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4月,為滬杭鐵路上海起點站,車站運營後,由此站南下松江杭州等地以及去龍華參觀龍華廟會的客流都集中在這裡,因地處上海縣城南部外的滬南地區,為了方便旅客往返上海老城廂與車站,於宣統元年(1909年)闢築黃家闕路大林路以南部分稱大新街,後更名大興街),又從大興街向南過陸家浜利涉橋(民國年間填浜築路,名為陸家浜路)闢築一條碎石路面馬路,因直通南火車站,故取名車站路。兩條馬路組成由老城廂小西門至城外南火車站的交通要道[3]。車站路被南火車站分為兩段,北段由大興街開始一路向南止於瞿真人路、車站後路,南段由車站前路起至半淞園路止,路中間即為南火車站站房。1912年、1918年由華商電氣公司分別開闢小東門——南火車站的1路有軌電車以及老西門——高昌廟的4路有軌電車行駛車站路並經過南火車站。民國16年(1927年),車站路改鋪煤瀝青路面。民國26年(1937年)8月28日,上海南火車站遭侵華日軍飛機轟炸炸毀,之後車站不再恢復。民國36年(1947年),由上海市工務局將路向南延築,在瞿真人路(今瞿溪路)、車站後路(今瞿溪路)至車站前路(今中山南路)間的南火車站原址上築路,使南北兩段車站路打通,為瀝青路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道路更名南車站路。在1968-1969年時,道路進行過一次修整,進入21世紀後,道路為雙向四車道(機動車、非機動車道各兩條)瀝青路,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前夕又將路面進行過一次翻修。

南車站路沿線也有過幾處著名的學校、企業,如大同中學三友實業社,曾經的大同大學(1953年在原址建蓬萊公園)、華商電車公司等。

道路事件

[編輯]
《中國娃娃》(a Chinese baby amid the wreckage)王小亭 攝

位於車站路上的上海南火車站曾是上海的重要交通樞紐,民國26年(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導致大量難民紛紛坐火車逃離上海,1937年8月28日下午2時10分,侵華日軍轟炸機飛臨車站上空並投下數十枚炸彈,車站站房被炸毀,炸死炸傷數百名正等候列車逃難的難民,日軍的轟炸導致車站運輸中斷,車站及周圍淪為一片廢墟,戰地攝影師王小亭的攝影作品《中國娃娃》即攝於此時此地,表現出了轟炸後南站的慘狀。之後南火車站貨運業務西移至日暉港站(今南浦站,已拆),客運業務北移至上海北站(現上海鐵路客技站),此處車站不再恢復,在原站址周圍逐漸建起民房,現今只能從周圍帶「車站」的路名中知道當年這裡曾有一個火車站存在[4]

道路交通

[編輯]
  • 66 南浦大橋滬軍營路——豐鎮新村
  • 66區間 南浦大橋滬軍營路——民晏路
  • 306(夜宵線) 南浦大橋滬軍營路——上海火車站
  • 929 綠川小區——上海火車站

交會道路(北向南)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