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沙·艾茲坡
努沙·艾茲坡 | |
---|---|
出生 | Nosa Igiebor 1952年12月25日 |
國籍 | 奈及利亞 |
職業 | 記者 |
知名於 | 持不同政見的報導、監禁 |
配偶 | 哈瑞特·艾茲坡 |
獎項 | 國際新聞自由獎(1993年) |
努沙·艾茲坡(Nosa Igiebor,1952年12月25日—)是一位奈及利亞記者和編輯。於1993年,艾茲坡因報道薩尼·阿巴查的軍事統治而獲頒國際新聞自由獎。
早期職業生涯
[編輯]在加納新聞學院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艾茲坡便開始於埃多州的奈及利亞電視局中工作,職至高級新聞編輯。之後,艾茲坡加入國家協和集團,並任職新聞編輯。不久,艾茲坡離開了國家協和集團,並成為了奈及利亞新聞雜誌《新聞觀察》(Newswatch)的副主編。[1]
於1991年,艾茲坡與一些記者共同創立了獨立新聞雜誌《訴說》(Tell),並任職總編輯。[1] 大部份《訴說》的記者與艾茲坡相同,都是《新聞觀察》的記者,並且都是因《新聞觀察》的記者德勒·芝華(Dele Giwa)被郵包炸彈炸死,以及其編輯政策因此變得保守而退出《新聞觀察》。[2]
《訴說》主要發表批評政府和軍隊的文章,因此導致《訴說》與軍事統治者易卜拉欣·巴班吉達(Ibrahim Babangida)的關係愈趨緊張。於1993年4月,當《訴說》刊登了一篇關於採訪退役將軍奧盧塞貢·奧巴桑喬的文章時,政府立刻沒收了50,000份《訴說》雜誌,並迫使《訴說》的員工躲藏起來,以免被政府拘捕。在躲藏期間,《訴說》仍然以小報形式繼續出版。[1]
阿巴查時代的《訴說》
[編輯]於內1993年6月12日,在莫舒德·阿比奧拉(Moshood Kashimawo Olawale Abiola)勝出總統選舉後,巴班吉達便立刻宣布選舉無效,並讓將軍薩尼·阿巴查(Sani Abacha)在一次政變中奪權。[3]
在阿巴查的統治開始時,《訴說》便馬上批評阿巴查政府。艾茲坡更拒絕承認阿巴查是「國家元首」,並稱之為「軍政府」和「獨裁者」。[2]作為回應,政府便開始騷擾和監禁包括《訴說》在內的雜誌工作人員。因此,保護記者委員會發出了一份報告,說明奈及利亞獨立新聞媒體正「深陷危機」。[4]於1995年3月,《訴說》的助理編輯喬治·巴莫特被以「企圖發動軍事政變」罪名判處入獄25年。[5]同年12月25日,當艾茲坡從他在拉哥斯的家駕駛至《訴說》辦工室時,六位國家安全局人員拘捕了他,並把他帶到國家安全局總部。[5][6]這些國家安全局人員亦沒收了55,000份聖誕節版本《訴說》。同時,《訴說》的執行總編奧諾姆·奧世福·威士忌則躲了起來。[4][6]而其餘的人員在艾茲坡被逮捕後發表了一份聲明,指出「國家恐怖主義和殘酷的恐嚇行為不能夠損害我們的自由、公義和法治」。[4]
監禁
[編輯]艾茲坡被單獨監禁,並被拒絕接觸家人、律師或獲得醫療護理。[7]於1996年1月8日,位於拉哥斯的聯邦高等法院允許艾茲坡的妻子哈瑞特探訪艾茲坡,並允許艾茲坡獲得醫療護理。但是,哈瑞特在翌日探訪艾茲坡時,卻被阻止。[7]本月晚些時候,政府宣佈艾茲坡違反「1984年第2號法令」,即「其行為有損於國家安全」[5]
同年2月,國家安全局人員沒收了100,000份《訴說》。因此,艾茲坡的律師提起了訴訟,反對聯邦政府沒收《訴說》,並索取$1,400,000美元的賠償。但是,最後這位律師卻被監禁。[5]
作為回應,保護記者委員會和國際特赦組織要求釋放艾茲坡。[5][7]國際特赦組織亦把他稱為「良心犯」。[2]但是,奈及利亞沒有理會這些要求,並繼續監禁他。於1996年6月24日,艾茲坡與另外6位政治犯被釋放。[8]
獎勵和表彰
[編輯]於1993年,艾茲坡獲保護記者委員會頒發國際新聞自由獎。[9][10]保護記者委員的編輯比爾·奧瑪指出「使艾茲坡傑出的原因是他仍然能夠以活潑、好鬥的方式報道新聞」。[1]
於1998年,艾茲坡和《訴說》的員工獲國際特赦組織頒發受到威脅的人權新聞特別獎。[11]國際特赦組織指出「《訴說》在奈及利亞獨裁時期仍無視恐嚇、騷擾和拘留堅持繼續出版」。[1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Ekanade Olumide Victor. Liberty Demanded: The Combative Nature of the Nigerian Press in a Dominant Military World 1985–1997. LWATI: 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2013-03-02].
- ^ 2.0 2.1 2.2 Power, Jonathan. Like water on stone: the story of Amnest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2001: 25 [2013-03-02]. ISBN 1-55553-487-2.
- ^ Special Report: Abacha dies at 54. BBC News. 1998-06-08 [201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8).
- ^ 4.0 4.1 4.2 The Retreat of Nigeria's Press: Tactical Withdrawal or Temporary Defeat?.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1996 [201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6).
- ^ 5.0 5.1 5.2 5.3 5.4 Kakuna Karina. CPJ leads campaigns to aid Nigerian and Zambian journalists.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1996-05-03 [201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8).
- ^ 6.0 6.1 Nigerian Journal Seized. The New York Times. 1995-12-25 [201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4).
- ^ 7.0 7.1 7.2 Amnesty International. UA 05/96: Incommunicado Detention/Health Concern. 1996-01-10 [2013-03-02].[永久失效連結]
- ^ Journalist Nosa Igiebor released. International Freedom of Expression Exchange. 1996-06-25 [201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Journalists Receive 1996 Press Freedom Awards.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1996 [201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1).
- ^ CPJ International Press Freedom Awards 2011.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2011 [2013-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8).
- ^ Amnesty International UK (AIUK) Media Awards 1998 - Winners - Short-list - Judges. [2017-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5-13).
- ^ Amnesty International UK (AIUK) Media Awards 1998 - Winners - Short-list - Judges. [201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