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刺刺龜殼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刺刺龜殼
瑪利歐賽車8》當中的刺刺龜殼,又名藍龜殼

刺刺龜殼(日語:トゲゾーこうら,英語:Spiny shell[1],又名藍龜殼藍色龜殼,是瑪利歐賽車系列中的一個道具,初次亮相於1996年發售的《瑪利歐賽車64》,並在之後的系列作品中全數登場。刺刺龜殼在使用後會針對排名首位的玩家,將其賽車撞翻。刺刺龜殼是遊戲中的平衡機制——排名越靠後的玩家越有可能在比賽中獲得這個道具,讓他們有機會減少第一名玩家的領先優勢,追上前方玩家。一般而言,排名第一的玩家無法躲避刺刺龜殼的攻擊;不過,被針對的玩家也可以在嚴苛的條件下成功躲避攻擊。刺刺龜殼一般在一局比賽中至少會出現一次,摧毀玩家的領先優勢甚至讓其瞬間由勝轉敗[2]

該道具是遊戲的製作人員在有限的硬體性能下試圖讓玩家從頭到尾都能享受遊戲而加入的,在後續的系列發展中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出場起,刺刺龜殼便因其威力巨大且難以躲避而引發爭論,進而出名。評論者指出被該道具攻擊導致功虧一簣令人感到沮喪,但亦有評論者對該道具表示讚賞,認為它巧妙地平衡了遊戲,展現了遊戲的深度。刺刺龜殼被認為是電子遊戲史上最著名、設計最精妙也是最讓人抓狂的道具之一。刺刺龜殼還在瑪利歐賽車系列之外的其他任天堂遊戲當中客串出場,甚至引發了社會學的研究與討論。

簡介與歷史

[編輯]

在瑪利歐賽車系列中,刺刺龜殼是一個帶有尖刺的藍色龜殼。而在瑪利歐賽車系列面世之前,瑪利歐系列中便已有外觀與刺刺龜殼類似的事物:1985年發售的《超級瑪利歐兄弟》中出現了帶刺的紅色刺刺龜;1990年發售的《超級瑪利歐世界》中出現了藍色龜殼的慢慢龜英語Koopa Troopa[3]

刺刺龜殼在瑪利歐賽車系列的第二作《瑪利歐賽車64》當中首次出場。在該作中,除了第一名,其他所有玩家都可以獲得該道具。刺刺龜殼發射後會先像普通的龜殼道具一樣直線射出,隨後開始沿著賽道追趕第一名,撞翻沿路擋道的其他賽車或障礙物。在第四作《雙重衝刺!!》中,刺刺龜殼變成只有第四名及之後的玩家可以獲得,且加上了翅膀,改為在空中飛行,越過障礙物和沿途賽車。之後的作品同時保留了刺刺龜殼可以撞翻沿途賽車和可以飛行的設定,《瑪利歐賽車7》去除了刺刺龜殼的翅膀,但它仍然可以飛行[3]。在較新的作品中,刺刺龜殼在擊中第一名的同時會產生爆炸,將第一名的玩家炸翻,而在其爆炸範圍內的其他玩家也會受到一定波及[4]

在《瑪利歐賽車64》中,刺刺龜殼一旦發射,排位第一的玩家便不可能躲開[5]。在後續作品中,刺刺龜殼在苛刻的條件下可以躲開。例如,玩家可以在刺刺龜殼即將砸到自己的時刻使用加速蘑菇躲開攻擊,但這需要玩家擁有對應道具,還需要在準確時刻使用道具,非常困難[6][7]。在《瑪利歐賽車8》中,製作團隊增加了一個道具「超級喇叭」,可以摧毀刺刺龜殼[8]。不過,超級喇叭的出現頻率非常低,早期玩家曾反映他們在整個遊戲過程中只見到過一次[3]。超級喇叭在手機遊戲《瑪利歐賽車巡迴賽》上繼續登場,讓玩家可以摧毀刺刺龜殼[9]

創作

[編輯]
「人生有時候本就是不公平的,只要活著,就會遇到自己無法接受的事。」
製作人矢吹光佑在與Eurogamer的採訪中表示[10][11]

刺刺龜殼是遊戲的平衡性機制,讓落後的玩家有機會追上領先玩家[12]。製作團隊一直希望創作出所有玩家從頭至尾都能參與其中的、不到終點線結果就無法預測的賽車比賽體驗。在製作《瑪利歐賽車64》的時候,開發團隊注意到隨著比賽進行,玩家之間的距離被自然拉大。當時開發團隊希望將所有玩家重新拉攏在一起,讓八輛賽車在螢幕中同時出現,然而任天堂64的機器性能無法滿足製作團隊的需求,最後改為一路撞翻沿途擋路玩家的刺刺龜殼。Kotaku指出這樣設計可以減輕機器的運算負擔[5]

製作團隊在製作時考慮了玩家在遊玩遊戲時的情感波動[10],故意保留了一些不公平的設計,刺刺龜殼便是其中之一[11]。製作人指出,遊戲是否公平是相對的,因人而異,製作團隊只能讓遊戲不過於令人沮喪。製作團隊希望玩家雖然會覺得生氣,不想再碰瑪利歐賽車,但是第二天、下一周還是會情不自禁打開遊戲[10]。製作團隊也曾考慮過在遊戲中移除刺刺龜殼,但是發現沒有刺刺龜殼的遊戲感覺缺少了重要的部分,最後決定將其保留在遊戲當中[10][11]。不過,製作團隊亦在尋找解決刺刺龜殼帶來的平衡性問題的方案,其中一個可能的方案是無道具比賽模式[5]

評價與影響

[編輯]

刺刺龜殼是遊戲中的一個不受玩家自身控制的元素,且被它擊中的後果非常嚴重還難以躲避,因而出名。為Gamasutra撰稿的伊恩·波哥斯特英語Ian Bogost稱呼此道具為「奪走確定性和威權的威脅」,認為此道具是「瑪利歐宇宙中存在感最強的元素」[3]。評論者將即將通過終點線前被刺刺龜殼擊中評價為瑪利歐賽車系列當中最令人沮喪的部分[6][13]。而《瑪利歐賽車8》當中加入的可以摧毀刺刺龜殼的超級喇叭則被GameSpot的評論者稱為該作中令人激動的新功能[8]

刺刺龜殼也得到了一些評論者的好評。Kotaku將其稱為「偉大的平衡者」,指出刺刺龜殼是瑪利歐賽車系列中最令人討厭的道具,但其實也是最精妙的道具[14],為領先的玩家提供了保持住優勢的挑戰,不讓其感到無聊。此外,成功使用精準操作躲開刺刺龜殼的行為被《任天堂力量》評價為遊戲中的「決定性時刻」[15];Kotaku的編者指出,玩家可以躲避、減輕刺刺龜殼的傷害,甚至反過來利用刺刺龜殼一事「真正展現了遊戲的深度」[16]。2017年7月,《衛報》的編者將刺刺龜殼列入「電子遊戲歷史上的11個最偉大的物品」之一,稱其是「瑪利歐宇宙中最富爭議的道具,為全世界各地的客廳帶去沮喪、反責和憤怒」[17]。任天堂在《瑪利歐賽車8》的限定版中附贈了一個刺刺龜殼玩具[18]。玩家甚至圍繞該道具展開競速比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刺刺龜殼、成為第一名,隨後使用刺刺龜殼自己炸自己[19]

刺刺龜殼還在瑪利歐賽車系列之外出現。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3DS/Wii U》當中,刺刺龜殼作為道具出場,Kotaku稱其在該遊戲的出場讓該道具更有趣[20];刺刺龜殼亦在《瑪利歐籃球 3對3鬥牛賽》當中出場[21]

刺刺龜殼還引發了對社會的思考。伊恩·波哥斯特英語Ian Bogost將此道具與美國社會相比,稱刺刺龜殼的發展歷程生動展現了網際網路泡沫各時期的社會情景,「體現了美國的所有問題」[3]。有人認為,刺刺龜殼可以解決社會的深層問題[10]。在2021年,研究者指出刺刺龜殼這個平衡機制可以成為決策者制定經濟決策時的參考,有助於建設更為平等的社會環境。不過,該說法引發了伊恩·波哥斯特的反對,認為其誤解了刺刺龜殼的工作機理[2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ario Kart 7繁體中文版:道具:刺刺龜殼. 任天堂. [2021-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8) (中文(臺灣)). 
  2. ^ Good, Oven S. The relentless brutality of Mario Kart, in half a minute. Polygon. 2014-06-28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英語). 
  3. ^ 3.0 3.1 3.2 3.3 3.4 Bogost, Ian. The Blue Shell and its Discontents. Gamasutra. 2014-05-30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英語). 
  4. ^ Doolan, Liam. Mario Kart Month: A Brief History Of Mario Kart Item Evolution: The Shell. Nintendo Life. 2014-05-17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英語). 
  5. ^ 5.0 5.1 5.2 Totilo, Stephen. The Maker Of Mario Kart Justifies The Blue Shell. Kotaku. 2011-03-09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英語). 
  6. ^ 6.0 6.1 Reinhardt, Ciaran. Mario Kart’s Blue Shell: An Analysis. Pop Culture Monster. 2014-10-18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英語). 
  7. ^ Hernandez, Patricia. Reminder: You Can Totally Dodge The Blue Shell In Mario Kart. Kotaku. 2014-06-24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英語). 
  8. ^ 8.0 8.1 McGee, Maxwell. Blue Shell's Tyranny Ends in Mario Kart 8. GameSpot. 2014-04-30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英語). 
  9. ^ Knight, Jon. Avoid the Shiny 'Blue' Shell in Mario Kart Tour. Gadget Hacks. 2019-09-26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英語).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Robinson, Martin. Love it or hate it, it sounds like Mario Kart's Blue Shell is here to stay. Eurogamer. 2017-07-21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英語). 
  11. ^ 11.0 11.1 11.2 Rmisser. 咎人之剣 , 編. 矢吹光佑:《马里奥赛车》的蓝龟壳很讨厌,但很有必要. 遊戲時光. 2017-07-27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中文(中國大陸)). 
  12. ^ Elias, George Skaff; Garfield, Richard; Gutschera, K. Robert. Characteristics of Games. MIT Press. 2012-08-24: 109 [2014-11-28]. ISBN 978-02620171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英語). There are countless of examples of deliberately added catch-up features in games. The shells in Mario kart fire forward, so the person in the lead can't make use of them, but people who are behind can fire on those ahead of them. And the Spiny Shell specifically homes in on the person in first place. 
  13. ^ Langley, Alex. The Geek Handbook: Practical Skills and Advice for the Likeable Modern Geek. Krause Publications. 2012-11-21: 66 [2014-11-28]. ISBN 978-1440232886 (英語). Because there are few things more frustrating than being in first place for an entire race, only to fall to eighth at the last moment because of a well-timed blue shell smacking you right in the noggin. 
  14. ^ Grayson, Nathan. Mario Kart's Most Hated Item Is Actually Its Best. Kotaku. 2014-08-28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英語). 
  15. ^ Mario Kart Wii (Wii). Nintendo Power. Vol. 252-254 (Nintendo of America). 2010: 69 [2014-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英語). Defining moment: When you've used a mushroom to dodge an incoming spiny shell. 
  16. ^ Walker, Ian. Mario Kart Wizard's Clutch Play Reveals The Game's True Depth. Kotaku. 2020-07-28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英語). 
  17. ^ Stuart, Keith. The 11 greatest video game objects – in pictures. The Guardian. 2018-07-12 [2020-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8. ^ Yin-Poole, Wesley. Mario Kart 8 Limited Edition comes with a real life Spiny Shell. Eurogamer. 2014-06-03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英語). 
  19. ^ Hernandez, Patricia. New Mario Kart 8 speedrun makes fans 'blue yourself'. Polygon. 2021-03-11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英語). 
  20. ^ LeJacq, Yannick. Smash Bros. Makes Mario Kart's Most Notorious Items A Lot More Fun. Kotaku. 2015-01-21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英語). 
  21. ^ Mario Hoops 3 on 3 (PDF) (遊戲說明書). Nintendo. [2015-06-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3) (英語). 
  22. ^ Gault, Matthew. The Economy Would Be More Fair With Mario Kart 'Rubber-Banding,' Experts Say. Vice Waypoint. 2021-04-09 [2021-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英語).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