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八關
雲南八關,又稱騰越八關,是明朝在雲南騰越西南修建的八座關口,包括神護關、萬仞關、巨石關、銅壁關、鐵壁關、虎踞關、天馬關、漢龍關,前四為「上四關」,後四為「下四關」。上四關位於今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境內,下四關位於今緬甸克欽邦和撣邦境內。銅壁關遺址、萬仞關遺址、巨石關遺址、神護關遺址於2009年列入德宏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1]。
雲南八關設於「三宣六慰」中的「三宣」地區(南甸、干崖、隴川),將木邦、孟密、孟養、蠻莫等地區拒之關外,預示明朝在主觀上放棄了對關外諸土司的控制權,導致八關外諸土司逐漸被緬甸吞併,明朝疆域大幅萎縮。同時也影響了清朝在處理西南邊疆與緬甸問題上的觀念和意識,默認關外土司歸緬甸統治的事實。[2]
歷史
[編輯]明緬戰爭後,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雲南巡撫陳用賓下令在騰越州西南修建雲南八關,留兵戍守、防緬內侵[3],由撫夷官漆文昌和永騰參將吳顯忠經辦[4]。上四關屬蠻哈守備轄區,下四關屬隴把守備轄區[5]。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雲南巡撫周嘉謨平定隴川叛亂,建議將被緬甸勢力擊敗、逃至干崖的蠻莫土司衎忠安置在猛卯開屯[6],兵部尚書李化龍於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正式向朝廷報請將衎忠安插於猛卯屯田,獲得批准[7]。因戍兵屯田有較多困難,自此改為土司屯地[8]:1238。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後,直接駐紮於八關的清軍逐步內移,將邊境交由土司兵防守[9]:296,銅壁、神戶兩關屬南甸土司,巨石、萬仞兩關屬盞達土司,鐵壁、虎踞兩關屬隴川土司,天馬、漢龍兩關屬猛卯土司[9]:310。各關由撫夷守御,撫夷由各土司向騰越廳保舉[10]。乾隆年間,漢龍關以北至瑞麗江邊原屬猛卯的地區已被木邦占據[9]:293,猛卯土司未及時上報[8]:1243,後來清政府得知情況後仍不願放棄漢龍關地帶,《清一統志》、《道光雲南通志稿》等仍將漢龍關列入,但清朝已不知漢龍關具體所在何地[9]:297。晚清時,八關多已荒廢,光緒十七年(1891年),騰越廳同知黃炳堃實地考察虎踞、鐵壁、神戶、銅壁、萬仞、巨石六關,紀錄收於《滇南界務陳牘》,其中鐵壁關、虎踞關已無跡可尋[11]。漢龍關具體地址,直至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英勘界時,才由查界委員彭繼志、干崖土司刀盈廷實際查明,並在舊址掘得「龍關」各半字殘額兩塊[8]:1240[9]:298。
八關
[編輯]神護關
[編輯]神護關,在盞西邦中山,台周三十丈,高三丈,樓高五尺四丈,有公署一所,控制茶山、古勇、威緬、迤西等路[12]。今址位於盞西鎮西北12千米老關城,現存有遺址,古關門洞深七丈,寬一丈,高一丈三尺,左右牆各高九尺[13]。
萬仞關
[編輯]萬仞關,在吊橋猛弄山,台周三十丈,高二丈二尺,樓高七丈三尺,控制港得、港勒、迤西要路[12]。今址位於勐弄鄉南1.5千米勐弄山頂,現存城門道遺蹟、「天朝萬仞關」匾額一方[13]。
巨石關
[編輯]巨石關,在戶岡習馬山頂,台周三十丈,高二丈五尺,樓高五丈八尺,有公署一所,控制戶岡、迤西要路[12]。今址位於昔馬鎮東南5千米,現存有遺址、「天朝巨石關」匾額一方[13]。
銅壁關
[編輯]銅壁關,在布嶺山頂,台周三十丈,高二丈二尺,樓高五丈四尺,有公署二所,控制蠻哈、海墨、蠻莫等要路[12]。今址位於銅壁關鄉南3.25千米老官坡,現存圓柱腳石、「天朝」石碣一方[13]。
鐵壁關
[編輯]鐵壁關,在等練山(今址位於緬甸西帕河瓦蘭嶺),台周三十丈,高二丈五尺,樓高五丈七尺,控制蠻莫要路[12]。
道光年間,鐵壁關撫夷以該關離隴川過遠、瘴癘太甚為由,向東退縮56千米,移駐板凳山(今隴把鎮壘良村西),為掩飾過錯,私自將鐵壁英雄石碑另立於板凳山下,清朝察覺時已為時太晚,鐵壁關故址因而被劃入緬甸[9]:307-309。
虎踞關
[編輯]虎踞關,在邦杭山(今址位於洋人街以西「那路班」山),台周三十丈,高二丈六尺,樓高六丈二尺,有公署一所,控制蠻棍、遮鰲、光腦、猛密等路[12]。
1769年清緬戰爭結束後,傅恆留1,500兵於虎踞關駐守,此時關地兵營仍完好,嘉慶後撤回駐軍,關址及其控制範圍逐漸不明確[9]:303。英國占領緬甸後,利用騰越廳及隴川土司對虎踞關地段防守鬆弛,在中英劃界時強行把虎踞關劃入緬甸[9]:303。
天馬關
[編輯]天馬關,在邦欠山(今址位於猛卯三角地內),台周二十六丈,高二丈三尺,樓高四丈四尺,有公署一所,控制猛廣、猛密、猛曲等路[12]。
早在中英交涉界務前,英國在天馬關內私自修建了一條公路,1897年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附款》,將天馬關所在的猛卯三角地「永租」英緬,1961年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猛卯三角地正式成為緬甸領土[9]:302。
漢龍關
[編輯]漢龍關,在龔回要害,台周二十六丈,高二丈六尺,有樓一座、公署一所,控制猛尾、猛廣、猛密、猛育、壘弄、錫波要路[12]。
因漢龍關地在清初已被木邦占據,後緬甸又將木邦吞併,清末時緬甸與猛卯土司的邊界已在瑞麗江北岸,1899年中英勘界,該段邊界以實際控制線劃界,漢龍關劃歸緬甸[9]:300。
參考資料
[編輯]- ^ 楊常鎖 主編;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編. 德宏文物保护单位实录.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5: 43-46. ISBN 978-7-5558-0251-8.
- ^ 段紅雲. 明万历年间腾越“八关”的设置对明清中缅疆域变迁的影响.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48 (5): 35-42.
- ^ 謝肇淛. 滇略. 云南史料丛刊·第六卷.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8: 740. ISBN 7-81025-828-1.
(卷七·事略)二十一年,緬入蠻莫,破等練,與猛卯多俺分道入寇,巡撫都御史陳用賓遣兵擊走之。是年,巡撫都御史陳用賓城八關於騰衝:曰萬仞,曰神戶,曰巨石,曰銅壁,曰鐵壁,曰虎踞,曰天馬,曰漢龍。每四關設一守備戍之。自是,緬不敢深入,皆廣南知府漆文昌之功也。
- ^ 吳宗堯. 腾越关隘论. 云南史料丛刊·第四卷.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8: 663. ISBN 7-81025-828-1.
至如各險隘議設八關,平麓議設二堡、二十四屯,皆撫夷漆文昌、參將吳顯忠竭精竭力,共成厥事,而騰永緬糴運之苦,各兵稱宿飽之便,始意非不美善。……至於夷路雜出,非可以八關之設而禁止內入,一關設兵,把隘不過二三十名,豈能御蜂蝟而閉以謝之,況有兵之名而無實哉。
- ^ 徐霞客 著; 朱惠榮 整理. 徐霞客滇游日记.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7: 275-276. ISBN 978-7-222-16727-8.
(滇游日記九)八關自其(騰越州城,編者按)西北斜抵東南。西四關屬蠻哈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神戶,二曰萬仞,三曰巨石,四曰銅壁。東四關屬隴把守備,自西南而東南:一曰鐵壁,二曰虎踞,三曰天馬,四曰漢龍。八關之外,自神戶而出,為西路,通迤西,出琥珀、碧玉;自天馬而出,為南路,通孟密,有寶井;自漢龍而出,為東南路,通木邦,出邦洋布;自鐵壁而出,亦為南路,通蠻莫,為緬甸阿瓦正道。
- ^ 屠述濂 纂修. 腾越州志·卷八·列传·周嘉谟. 台北: 成文出版社. 1967: 97 [1790].
- ^ 顧秉謙等. 明神宗实录. 台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6: 9067-9069.
(四八二卷·萬曆三十九年四月壬申條)兵部尚書李化龍上滇南善後事宜……至於衎忠寓居蠻西有年蓋為思線恃緬占據蠻莫之故彼力不足以支思線而我兵僅守汛地又無深入防護之理則權宜安插於猛卯城外屯營之所任其墾閒田納屯種又以其兵懾多太多安邦諸夷於守城亦有裨俟其力足以當蠻莫然後徐圖恢復……從之
- ^ 8.0 8.1 8.2 方國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7. ISBN 978-7-1010-0125-9.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尤中. 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1987. ISBN 7-5415-0079-8.
- ^ 鄭光鼎,李應權 主編; 雲南省盈江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盈江县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7: 523. ISBN 7-5367-1492-0.
- ^ 黃炳堃. 滇南界务陈牍. 云南史料丛刊·第十卷.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8: 99-100. ISBN 7-81025-828-1.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劉文征 撰; 古永繼 點校; 王雲,尤中 審定. 滇志·卷五.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1991: 192. ISBN 7-5415-0488-2.
- ^ 13.0 13.1 13.2 13.3 刀保向 主編; 盈江縣人民政府 編. 云南省盈江县地名志. 內部資料. 2002: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