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
文學 |
散文 - 韻文 - 駢文 |
詩 - 詞 - 曲 - 歌詞 |
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 - 戲劇 - 傳記 |
兒童文學 - 文學流派 |
西方文學理論 - 文學史 |
地域文學 |
古希臘文學 • 古羅馬文學 • 古埃及文學 |
愛爾蘭文學 • 義大利文學 • 西班牙文學 |
中國文學 • 香港文學 • 台灣文學 |
美國文學 - 英國文學 |
德國文學 – 法國文學 |
朝鮮文學 • 韓國文學 |
印度文學 – 伊朗文學 |
日本文學 – 越南文學 |
非洲文學 – 俄國文學 |
作家 |
小說家 – 隨筆家 |
劇作家 – 評論家 |
詩人 – 詞人 |
作曲家 – 填詞人 |
散文家 - 網路作家 |
分類 |
文學 - 各國文學 |
文學類型 - 文學體裁 |
作家 - 登場人物 |
文學流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是指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奪取政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的文學。[1][2]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之後,頒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其中「文藝必須為政治服務」、「堅持黨管文藝不動搖」是典型代表。[3][4][5]
歷史
[編輯]建國初期到文革結束
[編輯]1942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的根據地延安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提出「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的理念,深深影響了中國共產黨以及跟隨中國共產黨走的文人。
1949年,毛澤東及其團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轉變為謳歌毛澤東、謳歌中國共產黨,這些是這一時期的主旋律。
1953年,毛澤東提出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大鳴大放」,鼓勵作家寫作,鼓勵作家指出社會上和生活中的問題。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批判《武訓傳》、批判俞平伯《紅樓夢》研究、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用行政力量解決文學爭議問題。
1960年代初期,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文藝八條》,文學走向狹窄化,只能寫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題材是革命、農村、中國共產黨的豐功偉績等,這時期的文學奔放剛健,但政治化題材狹窄,人物類型化,都是中國共產黨的英雄烈士等人物。
1966年,毛澤東由於對國內政治形勢作出錯誤判斷,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內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劉少奇、鄧小平等),為奪回「黨內走資派」的權力,他發起了文化大革命,導火線是上海《文匯報》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毛澤東的文章是《炮打司令部》,指出打倒「走資派」頭目劉少奇、鄧小平,紅衛兵誕生後,他們又打倒「走資派」、「黑幫分子」、「反動學術權威」,一大批知識分子、中國共產黨老幹部、社會名人等被批鬥、抄家、迫害致死。[1]
王洪文、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四人幫」趁機,把文學推向「法西斯文化專制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被斥為「帝王將相部」、「才子佳人部」,最終被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聯(中國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協)都被解散,文學刊物停刊,文學作品被封存、焚毀,作家的作品被抄家時焚毀,作家則被迫害致死。[1] 文化大革命的10年裡,文學作品很少,只有「八個樣板戲」,即:《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奇襲白虎團》、《海港》、《白毛女》、《龍江頌》。
詩歌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詩歌主要用來歌詠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如詩人賀敬之根據陝北民歌寫成「東方紅,太陽升,東方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詩人柳亞子《浣溪沙》讚美毛澤東「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百族共蹁躚」;詩人郭沫若《滿江紅》讚美毛澤東「太陽出,冰山滴,真金在,豈銷鑠,有雄文四卷,為民立極……迎東方革命展紅旗,乾坤赤。」
小說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小說主要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如梁斌的《紅旗譜》、吳強的《紅日》、楊沫的《青春之歌》、歐陽山的《三家巷》、柳青的《創業史》、羅廣斌和楊益言的《紅岩》、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何其芳的《我們最偉大的節日》等。[2]
戲劇
[編輯]戲劇題材則走向歷史,如老舍的《龍鬚溝》和《茶館》、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則天》,田漢的《關漢卿》、《文成公主》等。[2]
改革開放
[編輯]1978年,鄧小平執掌中國大陸政權之後,文學創作開始出現勃勃生機,數量巨增,題材廣泛,形成了劉心武為代表的「傷痕文學」,主要描寫知青、知識分子、老黨員老幹部被文革迫害的悲慘遭遇,情感壓抑、呻吟,顯得過於文弱,鄧小平並不認同該文學派系,指出其是「哭哭啼啼,沒有出息」。[6]這一時期里,優秀的文學作品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黃河東流去》、《丹心譜》、《報春花》、《歸來的歌》。[2]
反思文學
[編輯]- 王蒙《王蒙自傳》:《王蒙自傳第1部:半生多事》、《王蒙自傳第2部:大塊文章》、《王蒙自傳第3部:九命七羊》《王蒙八十自述》
改革文學
[編輯]- 柯雲路《三千萬》獲1980年全國短篇小說獎。之後發表《新星(小說)》(1985主角「李南向」以呂日周為原型[7])、《衰與榮》、《夜與晝》、《龍年檔案》(2002)、《芙蓉國》(上)(下)(2013以全景式毛時期文革十年歷程為描寫對象)、《曹操與漢獻帝》、等一系列作品。
新時期
[編輯]江澤民、胡錦濤執政的新時期,文學更加繁榮璀璨,各類各題材作品走出國門,享譽世界。著名作品有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活著》,莫言的《豐乳肥臀》、《酒國》、《檀香刑》、《蛙》。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鄧小平上台,文學領域詩歌最先獲得解放,早在1976年就出現了天安門詩抄,以諷刺四人幫的末日即將到來和吶喊出人民反對專制和暴政聲音。 1980年,詩人艾青復出,寫出了《歸來的歌》,穆旦、公木、公劉、流沙河等「右派」詩人紛紛復出;七月派詩人綠原、牛漢、曾卓;九葉派詩人辛笛、陳敬容也紛紛復出,歌詠「歸來」。
1985年,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走入中國大陸,影響了一部分作家,如莫言。 這時期的文學作品有明顯的現代意識、西方寫作技巧(意識流之類)、時空變幻立體交叉,著名作品有王蒙的《春之聲》、莫言的《紅高粱》、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徐星的《無主題變奏》。
1980年中期開始,文學出現「先鋒派」,代表人物是莫言、余華、馬原等,文化上反對意識形態鬥爭、顛覆傳統的寫實主義,敘述方式展開革命,語言結構有長句、短句變幻,使得文學多元化,缺點是過於照搬西方文學技巧。著名作品有馬原的《岡底斯的誘惑》、余華的《現實一種》。
1980年代中期,詩歌開始展現探索精神,學習西方現代詩歌,出現了「朦朧詩」,《今天》是朦朧詩的陣地,著名詩人有北島、顧城、舒婷、江河、楊煉、食指,其重要作用是促進了中國人對「人」的重新審視,對歷史的審視,由於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新一輪執政危機以及1989年六四事件,使得北島出走成為美國公民,楊煉出走歐洲,顧城在大洋洲自殺,海子臥軌自殺。
1990年代開始,小說出現「新寫實小說」,也名叫「現代現實主義」、「後現實主義」等,重返現實,「生活原生態」和「零度情感」來寫作,著名作品有池莉的《你是一條河》、方方的《紙婚年》、劉恆的《教育詩》、劉震雲的《一地雞毛》。 這一時期,散文開始恢復生機,伴隨著旅遊業的興起,散文開始追求歷史文化反思,展現出美學和詩意,主要散文家有汪曾祺、張中行、余秋雨《文化苦旅》、季羨林、金克木、張承志。
2000年代開始,80後作家開始登場,其特點是思想更加無拘無束,不再拘束於意識形態鬥爭,也沒有受過文化大革命的苦楚和辛酸,雖然有六四事件但是由於這一代人當時年幼也沒有太多震撼或其他情感,這批作家的寫作手法更加西方化、語言和詞彙結合世界各國文學也有創新,敢寫敢披露社會現實,關注民主、人權等權利,主要作家和作品有韓寒《三重門》、蔣方舟等。
此外,一些科幻小說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劉慈欣的《三體》、郝景芳的《北京摺疊》等作品迅速暢銷並榮獲雨果獎[8][9][10]。但在獲得成就的同時,也導致了一部分人過度引以為豪、吹捧過度的現象,並招來了批評和爭議[11]。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1.0 1.1 1.2 劉林生. 《中国历史》. 長沙市: 嶽麓書社. 1997-06-01: 71頁到75頁. ISBN 7-80520-936-7 (中文(簡體)).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pig」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2.0 2.1 2.2 2.3 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 《中国近代现代史》. 北京市: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2-01: 77頁到84頁. ISBN 7-107-15194-0 (中文(簡體)).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lion」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文艺创作要讲道德. 《求是》.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中文(簡體)).
一是要堅持黨管文藝的原則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不斷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教育廣大文藝工作者;二是要重視文藝立法工作,提高立法層次,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建設良好的法制環境,規範、保障文藝生產和管理行為;三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建科學的文藝道德評價體系、文藝投入和激勵機制、監督管理機制,完善市場准入、誠信和不良記錄警示制度;四是加強文藝團體的行業自律,加強群眾、社會和輿論的共同監督。
- ^ 文艺是引领道德风尚的火炬. 南方網.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2) (中文(簡體)).
- ^ 赵丹的遗言: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希望. 搜狐網.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中文(簡體)).
- ^ 邓小平超简洁语言的魅力 (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 ^ 美媒:習近平成為80年代小說原型
- ^ 郭爽. 中国作家郝景芳凭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雨果奖. 新華網 (洛杉磯). 新華社. 2016-08-20 [2016-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2) (中文(中國大陸)).
- ^ 高丹 徐明徽. 刘慈欣之后,郝景芳《北京折叠》再获雨果奖. 澎湃新聞. 2016-08-21 [2016-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1) (中文(中國大陸)).
- ^ The winner of the #HugoAward for Best Novel is Cixin Liu’s THE THREE-BODY PROBLEM, announced FROM SPACE.. [2015-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 ^ 周南焱. 被过度谈论和神化的《三体》. 北京日報. 2015-08-28 [2016-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1).
來源
[編輯]- 書籍
- 夏杏真. 《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 九州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0818165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