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隆
大禮景莊帝 | |||||||||
---|---|---|---|---|---|---|---|---|---|
![]() 出自《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 | |||||||||
統治 | 859年-877年 | ||||||||
前任 | 昭成王勸豐祐 | ||||||||
繼任 | 武宣帝隆舜 | ||||||||
出生 | 844年 | ||||||||
逝世 | 877年 | ||||||||
| |||||||||
政權 | 南詔 | ||||||||
父親 | 昭成王勸豐祐 |
世隆(844年—877年),一作酋龍,勸豐祐之子,南詔第八代國王,第一代皇帝,859年至877年在位,諡景莊皇帝[1]。
生平
[編輯]859年,勸豐祐去世,其子世隆即位。世隆的名字犯唐朝兩代顯赫皇帝的名諱(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年唐宣宗駕崩,世隆沒有遣使弔祭,也沒有告其父勸豐祐之喪。唐懿宗便不予冊封。世隆遂叛唐,860年,改元建極,改國號為大禮,自稱皇帝,以西京陽苴咩城為中都,東京鄯闡府為上都。
860年、863年,南詔兩次攻陷交州(今越南河內)。862年,率兵攻蜀,取萬壽寺石佛歸。863年,攻西川。864年,攻陷安南、邕管。865年,取巂州。866年,安南都護高駢擊敗南詔軍,收復交州。869年,遣使至唐朝釋董成之囚,歸還成都俘三千人。後因使者被殺,再率兵五萬侵巂州,攻青溪關,破犍為,陷嘉州。870年,陷黎州,圍雅州,抵達眉州。南詔又大舉向成都進攻,並以「木莢書」 威脅改任西川節度使的高駢要「借錦江飲馬」,高駢築成都府磚城,加強防禦工事。南詔兵敗毗橋、沱江,退回南詔。高駢又在境上駐紮重兵,逼迫南詔修好,幾年內蜀地轉危為安。873年,再攻西川,陷黎州,攻打雅州、定邊軍。874年,攻破黎州,入邛崍關,掠奪成都。875年,攻雅州,再被西川節度使高駢擊敗。876年,遣使向唐朝求和。
南詔王世隆在唐懿宗時,進攻邕州、交趾,唐將高駢選五千軍隊渡江,在邕州擊敗南詔軍,又攻打南詔龍州屯,迫使南詔燒掉儲備逃跑。 高駢率軍在交州數次打敗南詔軍,斬敵將張詮,攻破波風三壁,李溠龍率萬人投降;又打敗南詔楊緝思,斬酋遷、脆些、諾眉,向唐朝獻上三萬敵軍首級;又打敗歸附南詔的土蠻,殺死他們的酋長,土蠻帥眾歸附者一萬七千人;高駢打敗南詔平定了安南。 唐朝博野將曾元裕打敗南詔軍,斬二千級。大將宋威又率忠武兵打敗南詔軍,斬首五千,獲馬四百尾。南詔撤退駐紮於星宿山,唐朝將領宋威進駐沱江。南詔聽說鳳翔、山南軍將要到來,於是迎戰毘橋,南詔沒有取勝,到達沱江,被唐朝伏兵攻擊,又失敗。高駢到達西川,指揮步騎五千追擊南詔,至大渡河,殺獲甚眾,活捉南詔酋長數十人,送至成都,斬之。髙駢派人修復邛崍關、大渡河諸城柵,又築城於戎州馬湖鎮,號平夷軍,又築城於沐源川,在南詔進軍的要路各置兵數千駐紮,使南詔無計可施,「南詔氣奪」。
長期的戰爭使南詔損失巨大,數次戰敗使南詔衰落,南詔「屢覆眾,國耗虛」。877年,再攻蜀地,敗回,世隆在越巂景淨寺發疽而亡,其子隆舜即位。897年,南詔漢人權臣清平官鄭買嗣指使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902年,鄭買嗣殺死南詔王室親族800餘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2][3][4]
年號
[編輯]- 建極:860年-877年
參考文獻
[編輯]前任: 勸豐祐 |
大禮皇帝 859年-877年 |
繼任: 隆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