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希治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弗列·希治阁爵士
Sir Alfred HitchcockKBE
希治阁(约1955年)
导演
本名亚弗列·约瑟夫·希治阁
Alfred Joseph Hitchcock
昵称Hitch
别名紧张大师
悬疑大师 (Master of Suspense)
悬疑电影大师
悬念大师
惊悚大师
国籍 英国
 美国
出生(1899-08-13)1899年8月13日
逝世1980年4月29日(1980岁—04—29)(80岁)
职业电影导演、电影制片人
母校伦敦大学金匠学院
宗教信仰罗马公教[1]
配偶阿尔玛·雷韦尔(1926–1980;至他逝世)
儿女帕翠霞·希治阁
活跃年代1921–1976
签名
Alfred Hitchcoc”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台湾亚佛烈德·希区考克
港澳亚弗列·希治阁

亚弗列·希治阁爵士[注 1]KBE(英语: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是一位英国电影导演制片人,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他善于利用紧张的情节、出色的摄影、巧妙的编辑和引人入胜的角色发展来吸引观众,华文社会人称“紧张大师”。1920、30年代希治阁在英国拍摄大批默片和有声片,之后他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并在美国拍了很多电影。他1956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英国国籍。

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AFI百年百大电影名单上,希治阁的作品有四部入选(《迷魂记》、《惊魂记》、《后窗》、《逃亡西北角》);在AFI百年百大爱情电影名单上,他有三部电影入选(《迷魂记》、《捉贼记》、《谍网情鸳》),在AFI百年百大惊悚电影名单上,希治阁主导了最多的九部电影(《惊魂记》、《逃亡西北角》、《》、《后窗》、《迷魂记》、《火车怪客》、《谍网情鸳》、《电话情杀案》、《蝴蝶梦》),在前七名囊括了三部,包括榜首的影片。

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希治阁共拍摄了逾五十部电影,成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

生平

[编辑]

亚弗列·希治阁于1899年8月13日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天主教家庭,是家中第二个儿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过度肥胖,希治阁并没有被征召入英国军队

1922年,希治阁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第13号英语Number 13 (1922 film)[3],但这部电影的发行却因为财务问题而被取消。随后几年希治阁执导的几部电影均在制作或发行过程中不如意。1926年,希治阁执导了《房客英语The Lodger: A Story of the London Fog[4],这部电影于1927年1月发行,在英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20世纪30年代时,希治阁拍出了《擒凶记英语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film)》(本片在1956年被再次拍摄)和《国防大秘密》等著名电影。

1939年,应美国电影家大卫·O·塞尔兹尼克的邀请,希治阁来到美国发展,1940年,希治阁拍摄的《蝴蝶梦》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也是希治阁所获得的唯一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1941年,希治阁执导了《深闺疑云》,这是他与加利·格兰第一次合作。在随后的40年中,希治阁在美国执导了不少著名电影,如《意乱情迷》、《谍网情鸳》、《后窗》、《擒凶记》、《迷魂记》、《逃亡西北角》等。

1956年,希治阁入籍美国,但保留英国国籍。1967年,希治阁获得了艾文索伯纪念奖

1980年新年,因其对电影的贡献,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希治阁KBE勋衔头衔,希治阁成为了爵士。虽然希治阁在1956年获得美国国籍,但仍有资格使用爵士称号,因为他保留了他的英国国籍。希治阁在受封四个月之后的4月29日由于肾功能衰竭在洛杉矶家中去世,享寿80岁,他没有来得及参加女王正式的封爵仪式,他的妻子和女儿在他临终时陪伴在身边。

电影主题

[编辑]

清白的中产阶级男士

[编辑]

希治阁擅用清白的中产阶级男士无端卷入国防、间谍、谋杀等事件阐述他一贯的道德辩证立场。在其杰作之一《逃亡西北角》,罗杰·索荷(英语:Roger Thornhill加利·格兰饰)原本只是一位多金的生意人,却因为招了一下手,自己就被两位穿西装的男人绑架架走。他被绑架之后依然担忧他母亲,仿佛在他遇见金发女郎伊芙·坎多(英语:Eve Kendall爱娃·森特饰)之前他从未有过男女感情生活,完全被势力庞大的家族占住大半时间。

金发女郎

[编辑]

希治阁对金发女郎情有独钟,特别是自从他采用彩色底片拍片之后,他采用的女演员都是金发女郎。

麦高芬

[编辑]

麦高芬(MacGuffin,也称麦胡言)是希治阁电影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一些在剧情中有很大重要性,却子虚乌有的东西。根据1966年出版的杜鲁福(François Truffaut)对亚弗列·希治阁的经典访谈录,希治阁亲自解释:

“在英格兰的一列火车上面,两位旅客互相交谈。
其中一位问:‘对不起,先生,请问在您头上的奇怪包包是什么东西?’
‘喔,这个呀,这是一个麦高芬。’
‘有什么作用的呢?’
‘是用作设陷阱捕捉苏格兰高原的狮子。’
‘啊??但是苏格兰高原没有狮子呀!’
‘喔,那就没有麦高芬了。’
所以你看,一个麦高芬即什么都不是。”[5]

蒙太奇

[编辑]

希治阁后期最成熟的影片几乎都使用蒙太奇剪接风格[6],例如《逃亡西北角》、《惊魂记》、《》。

  • 《逃亡西北角》:罗杰·索荷(英语:Roger Thornhill加利·格兰饰)单独一人被诱骗到广阔的玉米田,从高空临下拍摄的镜头中,公车从远处缓缓驶来,下车的男主角在画面中只是一个小点,显得渺小与徬徨,接着是关于他的镜头以及他的主观镜头互相剪接;再来则是他遭到飞机喷洒农药攻击,全部过程被拆解成罗杰·索荷他一人以及飞机的互相剪接;最后则是罗杰·索荷发现到远方来了一辆大卡车,他诱使飞机撞上那辆大卡车,将观点转移到经过的路人,趁此时大家都不注意的时候加利·格兰偷开走另外一人的轿车。此段落不仅是电影语言的经典示范,并已收纳进无数本电影教科书中当作范例。
  • 《惊魂记》(浴室谋杀案):珍妮特·利(英语:Janet Leigh)在浴室内淋浴,整个过程被拆解成浴室内的不同物品并且用不同角度拍摄。例如淋浴用的莲蓬头,可以用水平的角度拍摄它,也突然可以用超级仰角的角度让莲蓬头对着摄影机的方向喷水。珍妮特·利的人体也被选择性拍摄,不仅制造出她独自一人浑然忘我的情境,当然也避免过度拍摄裸露的人体导致引起电影检查的麻烦。突然浴室门被打开,一把刀的特写出现,然后摄影机从珍妮特·利的角度拍摄到防水塑胶布后面的人影,预告接下来的谋杀。整个谋杀过程也被拆解成动刀的动作跟珍妮特·利惊吓吼叫的特写,最后结束在血水流向出水口的特写画面。
  • 《鸟》:一群人躲在餐厅里面,望着加油站那边遭到鸟群攻击的段落。由于汽油不慎流出,餐厅里面的人顺着汽油的流向产生出“餐厅里面的人”以及“餐厅里面的人的主观镜头”互相剪接,最后结束在一不知情男士为了点香烟不慎将流出来的汽油点燃,导致加油站大爆炸的画面。

影视作品

[编辑]

电影

[编辑]
年份 片名 备注
原名 译名
1922年 Number 13 第十三号英语Number 13 (1922 film) 又译为《皮博迪夫人》
1923年 Always Tell Your Wife 无秘密的丈夫英语Always Tell Your Wife
1926年 The Mountain Eagle 山鹰英语The Mountain Eagle
The Pleasure Garden 欢乐园英语The Pleasure Garden (film)
1927年 Downhill 下坡路英语Downhill (1927 film)
The Ring 拳击场英语The Ring (1927 film)
The Lodger: A Story of the London Fog 房客英语The Lodger: A Story of the London Fog
1928年 Champagne 香槟英语Champagne (1928 film)
The Farmer's Wife 农家妇英语The Farmer's Wife 又译为《农人之妻》
Easy Virtue 水性杨花英语Easy Virtue (1928 film) 又译为《放浪》
1929年 Juno and the Paycock 朱诺和孔雀英语Juno and the Paycock (film) 又译为《朱诺与佩考克》
Blackmail 敲诈英语Blackmail (1929 film) 英国首部有声电影;并推出有声版与无声版
The Manxman 男人岛的男人英语The Manxman 又译为《曼岛人》
1930年 Elstree Calling 爱尔斯特的呼声英语Elstree Calling
Murder! 谋杀者英语Murder! (1930 film) 又译为《谋杀》
1931年 Rich and Strange 奇怪富翁英语Rich and Strange
Mary 玛丽英语Mary (1931 film)
The Skin Game 面子游戏英语The Skin Game (1931 film)
1932年 Number Seventeen 第十七号英语Number Seventeen
1934年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擒凶记英语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film) 本片在1956年被希治阁再次拍摄
Waltzes from Vienna 维也纳的华尔兹英语Waltzes from Vienna
1935年 The 39 Steps 国防大秘密 又译为《三十九阶》
1936年 Sabotage 破坏英语Sabotage (1936 film) 又译为《怠工》
Secret Agent 间谍英语Secret Agent (1936 film)
1937年 Young and Innocent 年轻姑娘英语Young and Innocent 又译为《少女》
1938年 The Lady Vanishes 贵妇失踪案 又译为《贵妇失踪记》
1939年 Jamaica Inn 牙买加客栈英语Jamaica Inn (film)
1940年 Foreign Correspondent 欧战外史
Rebecca 蝴蝶梦 本片获第1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摄影
1941年 Suspicion 深闺疑云英语Suspicion (1941 film)
Mr. & Mrs. Smith 画眉之乐英语Mr. & Mrs. Smith (1941 film)
1942年 Saboteur 海角擒凶英语Saboteur (film)
1943年 Shadow of a Doubt 辣手摧花英语Shadow of a Doubt
1944年 Aventure malgache 历险记英语Aventure Malgache 纪录片
Bon voyage 旅途愉快英语Bon Voyage (1944 film) 纪录片
Lifeboat 怒海孤舟英语Lifeboat (1944 film) 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
1945年 Spellbound 意乱情迷 本片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
1946年 Notorious 谍网情鸳
1947年 The Paradine Case 玉楼残梦英语The Paradine Case
1948年 Rope 断魂索
1949年 Under Capricorn 风流夜合花英语Under Capricorn
1950年 Stage Fright 欲海惊魂英语Stage Fright (1950 film)
1951年 Strangers on a Train 火车怪客 本片获美国导演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提名
1953年 I Confess 忏情恨英语I Confess (film)
1954年 Rear Window 后窗 本片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和美国导演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提名
Dial M for Murder 电话情杀案 本片获美国导演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提名
1955年 The Trouble with Harry 怪尸案英语The Trouble with Harry 本片获美国导演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提名
To Catch a Thief 捉贼记
1956年 The Wrong Man 伸冤记英语The Wrong Man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擒凶记 本片获美国导演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提名
1958年 Vertigo 迷魂记 本片获美国导演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提名
1959年 North by Northwest 逃亡西北角 本片获美国导演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提名
1960年 Psycho 惊魂记 本片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和美国导演工会奖电影类最佳导演奖提名
1963年 The Birds
1964年 Marnie 神秘贼美人
1966年 Torn Curtain 死里逃生英语Torn Curtain
1969年 Topaz 神奇间谍战
1972年 Frenzy 摧花客 本片获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和金球奖最佳戏剧类影片提名
1976年 Family Plot 大巧局

电视

[编辑]
年份 片名 备注
译名 原名
1955年-1962年 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希治阁剧场 共7季
1957年 Suspicion 怀疑 共1季
1959年 Startime 开始时间 共1季
1962年-1965年 The Alfred Hitchcock Hour 亚弗列·希治阁时刻 共3季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亚弗列·希治阁Alfred Hitchcock,中国大陆译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台湾译亚佛烈德·希区考克[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amilton, Fiona. PM hails Christian influence on national life. The Times (London). [25 June 2013]. 
  2. ^ 马里奥·莫利纳; 德伍德·策尔克. 马里奥·莫利纳, 德伍德·策尔克:世界头顶上的定时炸弹. 联合早报. 2022-09-05 (中文(新加坡)).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旧译希治阁) 
  3. ^ Donald Spoto. The Art of Alfred Hitchcock.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76–1992. p. 3 ISBN 978-0-385-41813-3
  4. ^ Robert A. Harris, Michael S. Lasky. "The films of Alfred Hitchcock". p.6. Citadel Press, 1976
  5. ^ Spoto, Donald. The Art of Hictcock : Fifty Years of His Motion Pictures. Anchor Books. 1992年1月. 
  6. ^ 蒙太奇剪接风格就是运用一连串短时间的镜头(通常都是特写镜头)快速剪接起来,制造视觉上凌乱及心理上紧张的感觉。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