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瑞利男爵约翰·斯特拉特
- Afrikaans
- Aragonés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zərbaycanca
- تۆرکجه
- Basa Bali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বাংলা
- Bosanski
- Català
- کوردی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eilge
- Gàidhlig
- Galego
- 客家語 / Hak-kâ-ngî
- עברית
- हिन्दी
- Hrvatski
- Kreyòl ayisyen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lokano
- Ido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Қазақша
- ಕನ್ನಡ
- 한국어
- Kurdî
- Latina
- Lietuvių
- Latviešu
- Македонски
- മലയാളം
- मराठी
- Bahasa Melayu
- Malti
- مازِرونی
- नेपाल भाषा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Polski
- Piemontèis
- پنجاب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unda
- Svenska
- Kiswahili
- தமிழ்
- తెలుగు
- Tagalog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اردو
- Oʻzbekcha / ўзбекча
- Tiếng Việt
- 吴语
- 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
- Yorùbá
- 閩南語 / Bân-lâm-gú
- 粵語
非常尊敬的 瑞利勋爵 John William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 阁下 OM FRS | |
---|---|
出生 | 1842年11月12日 英国埃塞克斯郡莫尔登 |
逝世 | 1919年6月30日 英国埃塞克斯郡威特姆 |
国籍 | 英国 |
母校 | 剑桥大学 |
知名于 | 发现氩元素 瑞利波(英语:Rayleigh wave) 瑞利散射 瑞利准则 声学理论 瑞利商 |
奖项 | 皇家奖章(1882年) 马泰乌奇奖章(1894年) 科普利奖章(1899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1904年) 拉姆福德奖章(1920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物理 |
机构 | 剑桥大学 |
博士导师 | 爱德华·约翰·劳思(英语:Edward Routh) |
博士生 | J·J·汤姆森 乔治·汤姆森 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 |
第三代瑞利男爵约翰·威廉·斯特拉特 OM FRS(John William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ˈreɪli/;1842年11月12日—1919年6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他与威廉·拉姆齐合作发现氩元素,并因此获得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他还发现了瑞利散射,预测了面波的存在。
生平
[编辑]瑞利1842年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莫尔登,年幼时身体虚弱。他毕业于哈罗公学;1861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先后于1865年和1868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
瑞利在1871年与詹姆斯·梅特兰·鲍尔弗(英语:James Maitland Balfour)的女儿伊夫琳·鲍尔弗(Evelyn Balfour)结婚,两人育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后来成为帝国理工学院物理教授。1873年,他的父亲第二代瑞利男爵约翰·詹姆斯·斯特拉特去世,他作为继承人成为第三代瑞利男爵。[2]
瑞利1873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879年被剑桥大学任命,接替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担任实验物理教授及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884年,瑞利离开剑桥,到自己在埃塞克斯郡的别墅继续实验研究。1887年至1905年,他在英国皇家研究所担任自然哲学教授。1905年至1908年担任皇家学会会长。[2]1908年直到逝世任剑桥大学校长。[3]
研究
[编辑]瑞利于1883年最早描述了海鸟的动力翱翔(英语:Dynamic soaring),发表于英国的《自然》杂志。1896年,瑞利提出“双耳效应”理论,解释了人为什么能够分辨声音的方向。[4]1877年至1878年间,他出版了两卷《声学理论》。他还参与《大英百科全书》的编写。[2]
瑞利长期致力于气体密度的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从液态空气中分馏出来的氮气,跟从亚硝酸铵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存在超过实验误差范围的差异。[5]后来他遇到威廉·拉姆齐,两人决定合作查明这一问题的原因。1894年8月13日,瑞利与拉姆齐宣布他们发现一种新的气体元素氩。[6]之后,在瑞利的协助下,拉姆齐又相继发现了几种新的惰性气体元素。[7]
瑞利提出的分子散射公式解释了“天空为什么是蓝的”,被称为瑞利散射定律。他还提出了瑞利准则。
荣誉与奖项
[编辑]瑞利先后获得过皇家奖章(1882年)[8]、马泰乌奇奖章(1894年)[9]和科普利奖章(1899年)[10]。1904年,因“研究气体密度,并从中发现氩”,瑞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1920年,他被追授拉姆福德奖章。[11]
此外,火星和月球上有环形山以瑞利的名字命名。小行星22740(英语:22740 Rayleigh)也被命名为“瑞利星”。[12]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04. 诺贝尔基金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17日) (英语).
- ^ 2.0 2.1 2.2 2.3 2.4 Lord Rayleigh - Biography. 诺贝尔基金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20日) (英语).
- ^ 国外著名物理学家:瑞利. 南昌大学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2008年12月18日]. [永久失效链接]
- ^ 洪强,黄志浩.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第二章 声音 (DOC). 华侨大学中文系广电教研室. [2008年12月18日]. [永久失效链接]
- ^ 瑞利. physica.cn.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21日).
- ^ (英文)Lord Rayleigh; William Ramsay. Argon, a New Constituent of the Atmospher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94–1895, 57 (1): 265–287. doi:10.1098/rspl.1894.0149.
- ^ 厉光烈,李龙.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 《现代物理知识》. [2008年12月18日]. [永久失效链接]
- ^ Royal archive winners Prior to 1900. 皇家学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9日) (英语).
- ^ Matteucci Medal. 意大利科学院.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4月1日) (英语).
- ^ Copley archive winners 1899 - 1800. 皇家学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9日) (英语).
- ^ Rumford archive winners 1988 - 1900. 皇家学会.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9日) (英语).
- ^ 22740 Rayleigh (1998 SX146). NASA. [2008年1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15日)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About John William Strut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约翰·J·奥康纳; 埃德蒙·F·罗伯逊, Rayleigh, MacTutor数学史档案 (英语)
- Lord Rayleigh – the Last of the Great Victorian Polymaths, GEC Review, Volume 7, No. 3, 1992
- 互联网档案馆中第三代瑞利男爵约翰·斯特拉特的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
声学工程(英语:Acoustical engineering) |
| |
---|---|---|
声音 | ||
声学家 | ||
声学分支 | ||
声学职业 | ||
17世纪 | |
---|---|
18世纪 | |
19世纪 |
|
20世纪 |
|
21世纪 |
|
1901年-1925年 | 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伦兹、塞曼 / 1903年: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 1904年:瑞利 / 1905年:菲利普·莱纳德 / 1906年:汤姆森 / 1907年:迈克耳孙 / 1908年:李普曼 / 1909年:马可尼、布劳恩 / 1910年:范德瓦耳斯 / 1911年:维恩 / 1912年:达伦 / 1913年:昂内斯 / 1914年:劳厄 / 1915年:劳伦斯·布拉格、亨利·布拉格 / 1917年:巴克拉 / 1918年:普朗克 / 1919年:施塔克 / 1920年:纪尧姆 / 1921年:爱因斯坦 / 1922年:玻尔 / 1923年:密立根 / 1924年:西格巴恩 / 1925年:弗兰克、赫兹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考克饶夫、沃尔顿 / 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 / 1953年:泽尔尼克 / 1954年:玻恩、博特 / 1955年:兰姆、库施 /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顿 /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 / 1958年:切连科夫、弗兰克、塔姆 / 1959年:塞格雷、张伯伦 / 1960年:格拉泽 / 1961年:霍夫施塔特、穆斯堡尔 / 1962年:朗道 / 1963年:维格纳、梅耶、延森 / 1964年:汤斯、巴索夫、普罗霍罗夫 / 1965年:朝永振一郎、施温格、费曼 / 1966年:卡斯特勒 / 1967年:贝特 / 1968年:阿尔瓦雷茨 / 1969年:盖尔-曼 / 1970年:阿耳文、奈尔 / 1971年:伽博 / 1972年:巴丁、库珀、施里弗 / 1973年:江崎玲於奈、贾埃弗、约瑟夫森 / 1974年:赖尔、休伊什 / 1975年:玻尔、莫特森、雷恩沃特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里克特、丁肇中 / 1977年:安德森、莫特、范扶累克 / 1978年:卡皮察、彭齐亚斯、威尔逊 / 1979年:格拉肖、萨拉姆、温伯格 / 1980年:克罗宁、菲奇 / 1981年:布隆伯根、肖洛、西格巴恩 / 1982年:威耳孙 / 1983年:钱德拉塞卡、福勒 / 1984年:鲁比亚、范德梅尔 / 1985年:克利青 / 1986年:鲁斯卡、宾宁、罗雷尔 / 1987年:贝德诺尔茨、米勒 / 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施泰恩贝格尔 / 1989年:拉姆齐、德默尔特、保罗 / 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泰勒 / 1991年:德热纳 / 1992年:夏帕克 / 1993年:赫尔斯、泰勒 / 1994年:布罗克豪斯、沙尔 / 1995年:佩尔、莱因斯 / 1996年:大卫·李、奥谢罗夫、理查森 / 1997年:朱棣文、科恩-塔诺季、菲利普斯 / 1998年:劳夫林、施特默、崔琦 / 1999年:胡夫特、韦尔特曼 / 2000年:阿尔费罗夫、克勒默、基尔比 |
2001年-至今 | 2001年:康奈尔、克特勒、威曼 / 2002年:戴维斯、小柴昌俊、贾科尼 / 2003年:阿布里科索夫、金兹堡、莱格特 / 2004年:格娄斯、波利策、韦尔切克 / 2005年:格劳伯、霍尔、亨施 / 2006年:马瑟、斯穆特 / 2007年:费尔、格林贝格 / 2008年: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 / 2009年:史密斯、博伊尔、高锟 / 2010年:海姆、诺沃肖洛夫 / 2011年:珀尔马特、施密特、里斯 / 2012年:阿罗什、瓦恩兰 / 2013年:恩格勒、希格斯 /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 / 2015年:梶田隆章、麦克唐纳 / 2016年:索利斯、霍尔丹、科斯特利茨 / 2017年:魏斯、巴里什、索恩 / 2018年:阿什金、穆鲁、斯特里克兰 / 2019年:皮布尔斯、奎洛兹、马约尔 / 2020年:彭罗斯、根策尔、盖兹 / 2021年:真锅淑郎、哈塞尔曼、帕里西 / 2022年:阿斯佩、克劳泽、蔡林格 / 2023年:阿戈斯蒂尼、克劳斯、吕利耶 / 2024年:霍普菲尔德、辛顿 |
注:年份不一定是实际获奖时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4年、1925年、1928年、1932年、1943年的奖项都延后一年颁发。 |
马泰乌奇奖章获得者 | |
---|---|
1860年代 |
|
1870年代 |
|
1880年代 | |
1890年代 |
|
1900年代 | |
1910年代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1851年至1900年科普利奖章获得者 | |
---|---|
1850年代 |
|
1860年代 |
|
1870年代 |
|
1880年代 |
|
1890年代 |
|
- CS1英语来源 (en)
- 自2018年4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
- 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
- 含有hCards的条目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相同
- 含有英语的条目
- 含有互联网档案馆链接的条目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CC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ibri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G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LWAB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cB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ATHS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MGP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ZBMATH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Trov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