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 | |
---|---|
时间 | 1950年–至今 1958年–1964年(“新浪潮”时期) |
国家 | 法国 |
代表 | 安德烈·巴赞、让·吕克·戈达尔、法兰索瓦·杜鲁福、伊力·卢马、克劳德·夏布洛、贾克·希维特、阿涅斯·华妲、积葵·丹美 |
受影响于 |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1]、黑色电影、古典好莱坞电影[1]、诗意现实主义、作者论、巴黎影迷文化、存在主义、亚弗列·希治阁 |
影响 | 洛城反叛运动、美国新好莱坞电影、德国新浪潮、巴西新浪潮、逗马95、英国新浪潮、新真诚、呢喃核 |
法国新浪潮(法语:La Nouvelle Vague)是影评人对于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的一些法国导演团体所给予的称呼,他们主要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影响。法国新浪潮的特色在于,导演不只主导电影,更成为电影的作者和创作人。风格特色包括快速切换场景镜头等创新剪接手法,或是像“跳接”,在整体叙事上制造突兀不连贯效果。[2] 法国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路易·马卢(Louis Malle)、杜鲁福(François Truffaut)、阿涅斯·华妲(Agnès Varda)、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埃里克·侯麦、克劳德·夏布洛与贾克·希维特(Jacques Rivette)等人。
新浪潮代表人物
[编辑]《电影笔记》导演
[编辑]- 克劳德·夏布洛(Claude Chabrol)
-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
- 贾克·希维特(Jacques Rivette)
- 伊力·卢马(Éric Rohmer)
- 法兰索瓦·杜鲁福(François Truffaut)[3]
左岸导演
[编辑]新浪潮的代表电影
[编辑]- 《短角情事》(法语:La pointe courte,1955年)
- 《俊男塞吉》(法语:Le Coup du berger,1958年)
- 《表兄弟》(法语:Les cousins,1959年)
- 《狮子星座》(法语:Le Signe du Lion,1959年)
- 《四百击》(法语: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年)
- 《广岛之恋》(法语:Hiroshima mon amour,1959年)
- 《精疲力尽》(法语:À bout de souffle,1960年)
- 《巴黎属于我们》(法语:Paris nous appartient,1961年)
- 《劳拉》(法语:Lola,1961年)
- 《堤》(法语:La Jetée,1962年)
表现手法
[编辑]新浪潮的导演擅长运用突兀剪接、跳切、拼贴式风格来创造时空的暧昧性,十分重视拍摄的自由度及追求电影与现实的开放性,往往只借由简单的脚本拍片,以即兴、自发的拍摄方式,呈现混乱、秩序失衡的世界中的人物。
新浪潮电影更注重表现真实生活,具写实性。例如:《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二十岁的爱情》(20 ans d'écart)等等,却与新现实主义有所不同,新浪潮电影除了强调写实以外,更强调个人色彩,与个人内心世界,像是《克莱儿的膝盖》(Le Genou de ClaireLe)之中,除了丰富的对话外,此电影亦透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的微妙心理。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强调电影应该要反映现实世界,他的电影《周末》(Week-end)中有一整段塞车片段长达8分钟,让观众能细细品味电影中的细节,并充分展现现实。
新浪潮电影强调电影时空的节奏感,使用大量的长镜头、景深镜头的摄影方式,以及灵活的移动摄影,安德烈·巴赞在《摄影影象的本体论》(The Ontology of Photographic Image)中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陈旧偏见,清除了我们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由此可知新浪潮电影常使用长镜头,让观众跳脱电影,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看电影,以呈现世界最真实的面貌。像是电影《四百击》中的少年安坦跑至海滩,感到迷茫,此处使用三个长镜头结合而成的结尾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Marie, Michel. The French New Wave : An Artistic School. Trans. Richard Neuper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orporated, 2002.
-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新浪潮(电影运动)[永久失效链接] 于2011年3月31日查阅
- ^ 3.0 3.1 New Wave Film.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here to Start Guide", section outlining directors. Accessed 30 Apr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