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普鲁士攻势
东普鲁士攻势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的一部分 | |||||||||
在攻势前德国第4集团军的士兵在东普鲁士边界上布防 | |||||||||
| |||||||||
参战方 | |||||||||
纳粹德国 | 苏联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格奥尔格-汉斯·莱因哈特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弗里德里希·霍斯巴赫 弗里德里希-威廉·穆勒 (德国第4集团军) 埃哈德·劳斯 (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 沃尔特·魏斯 迪特里希·冯·绍肯 (德国第2集团军) |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 † 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 (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 | ||||||||
兵力 | |||||||||
580,000人 200,000名志愿者 | 1,669,100人[1]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详 至少220,000人被俘掳 |
126,464人阵亡及失踪 458,314人受伤及染病 |
东普鲁士攻势[2](德语:Schlacht um Ostpreußen)是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中对德国国防军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攻势由1945年1月13日-1945年4月25日,而有一些德军单位直至5月9日才投降,柯尼斯堡战役是攻势的主要部分,该战役以苏联红军全面胜利而结束。
东普鲁士攻势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第二次东普鲁士攻势。相对应的,第一次东普鲁士攻势(亦被称为贡宾嫩行动)发生在1944年10月16日-1944年10月27日,由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一级上将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以作为克莱佩达战役的一部分实施[3],苏军在该行动中攻入东普鲁士及波兰30公里-60公里,但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该攻势因而被推迟直至集结足够的后备力量为止。
东普鲁士攻势
[编辑]该攻势的主要部分之由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实施,其部队向西进攻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辖下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及德国第4集团军驻守的柯尼斯堡[4]。
在北面,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右翼,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在涅曼攻击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攻取了在克莱佩达的桥头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左翼是由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他的部队向西北通过德国第2集团军的战线进占奥得河,从而封锁整个东普鲁士[5]。
攻势开始
[编辑]苏军的攻势于1月13日在一场猛烈的炮轰中展开,虽然付出了很高的伤亡代价,红军仍然稳步地前进,守军在柯尼斯堡东面的因斯特堡及海尔斯堡筑有一系列碉堡工事,随后数天埃哈德·劳斯的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大部被消灭或撤入柯尼斯堡,同时弗里德里希·霍斯巴赫的德国第4集团军则被包围。
罗科索夫斯基在1月14日越过纳雷夫河,1月20日他接到命令将其进攻轴心转向北面的埃尔宾[6],这突然的转变令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及弗里德里希·霍斯巴赫颇感意外;在罗科索夫斯基的右翼,苏联第3亲卫骑兵军在1月22日攻占了阿伦施泰恩,威胁霍斯巴赫的侧翼[7],1月24日罗科索夫斯基的坦克前锋部队已到处奥得河潟湖的沿岸,切断了整个德国第4集团军及德国第2集团军其中数个师团与其余德国部队的联系,这些德军被围困在东普鲁士中部的口袋中,同一天霍斯巴赫将其部队从要塞城市克维曾-东普鲁士防卫系统的中心,撤出及通过一系列行动向西突围[8]。
与此同时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已成功从东方包围守军,迫使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的残余退入柯尼斯堡及桑比亚半岛,1月28日巴格拉米扬的部队攻占克莱佩达,防守该市的3个师之残余撤退并重新部署在桑比亚半岛以增援守军。
包围柯尼斯堡及马莫诺夫口袋
[编辑]当围困中央集团军群的残余之后,苏军集中消灭在东波美拉尼亚的德军及消除进攻柏林的苏军北翼之任何威胁,曾尝试在东普鲁士突围及救出部队的莱因哈特及霍斯巴赫,已被解职,集团军群(重新被称为北方集团军群)现在由洛塔尔·伦杜利克指挥,莱因哈特让出指挥官时说:“没有什么话说[9]”,维斯及其已被击溃的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现在已被重组。
守军在这时被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挥的苏军切成3部分:
- 第4集团军的15个师被包围在奥得河潟湖沿岸,现被称为马莫诺夫口袋,经过艰苦战斗,它们在3月29日被击溃[10]。
- 第3装甲集团军的残余,在第4集团军的共同指挥下,被孤立在柯尼斯堡,该市在双方付出巨大代价下于4月9日被苏军攻占,之后在但泽海岸之剩余德军被重编入东普鲁士集团军及由迪特里希·冯·绍肯指挥。
- 第3批德军第28军或桑比亚集群在汉斯·高尼克指挥下,占领桑比亚半岛,而皮劳(今俄罗斯波罗的斯克)则仍在德军手中,直至4月25日被攻占为止。
之后德军仍在奥得河潟湖一带的沙嘴进行抵抗直至战争结束。
相关条目
[编辑]- 东普鲁士撤退
- 柯尼斯堡战役
- 普鲁士之夜
- 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
- 汉尼拔行动,纳粹德国海军实施的撤退行动
- 东波美拉尼亚攻势,苏联于同时期在波美拉尼亚实施的进攻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的战略性行动
附录
[编辑]参考
[编辑]- Duffy, Christopher. Red Storm on the Reich: The Soviet March on Germany, 1945, Routledge, 1991, ISBN 0-415-22829-8
- Beevor, Antony. Berlin: The Downfall 1945, Penguin Books, 2002, ISBN 0-670-88695-5
- David M. Glantz
- sThe Soviet‐German War 1941–45: Myths and Realities: A Survey Essay
- When Titans Clashed: How the Red Army Stopped Hitler,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1995
附加参考
[编辑]- Map of the Soviet Advance into East Prussia & Siege of Königsberg January 13 - May 9, 1945
- Otto Lasch, the commander of Festung Königsberg, wrote a book covering the siege, So fiel Königsberg (英语:Thus fell Königsberg)(Motorbuch Verlag, 2002, ISBN 978-3613022072);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58
- Russian authors Aleksandr Solzhenitsyn and Lev Kopelev wrote of their experiences in East Prussia during the offensive; the former in Prussian Nights, the latter in his book To Be Preserved Forever (俄语:Хранить вечно) (English translation by A. Austin, Lippincott, 1977, ISBN 978-0397011407)
- Alexander Vasilevsky covers his role in the offensive in his memoirs, translated as A Lifelong Cause (translation by J. Riordan, Progress,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