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排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排球
典型的排球比赛
最高管理机构FIVB
起源1895年,美国霍利奥克 (马萨诸塞州)
特征
是否身体接触接触
队员6(+1)
是否男女混合
分类室外/室内/沙滩
器材排球 (球)
存在
奥运1964年

排球,是一种团体球类运动,双方各6名球员上场,隔着排球网分立场地两侧,比赛的目标是将球击过网,其目的在于用手击球以令球落至对方场中地面而得分。[1]1964年东京奥运会起,排球成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赛项目。

排球起源于北美洲,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普及至全球各地。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是国际间的排球运动管理组织,其属下有222个会员成员国。

有些球类运动源自排球,著名的有沙滩排球坐式排球足排球等,其中沙滩排球自1996年起已成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赛项目。

历史

[编辑]

源起

[编辑]

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2月9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发明[2]。起初,人们分立在网球场球网的两侧,将排球托来托去,参加人数、击球次数不限。比赛中网高2.43米(8英尺)。这就是排球的雏形。1896年,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国际YMCA训练学校(现名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举行了第一场的公开比赛。

初期,排球被称为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1896年,霍尔斯泰德教授根据比赛特点,提议改为Volleyball(空中击球),即现代国际通用名称Volleyball(排球)。1900年,专为排球运动设计的专用球诞生。当时的正式用球圆周为25~27英寸(约63.5~68.8厘米),重量为9~12盎司(约255~346)。现代国际比赛用球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很大改变,但球的规格还和以前差不多。

斯普林菲尔德的国际YMCA训练学校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YMCA的干事、传教士、学校毕业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军人,都是排球运动的初期发广人。

后续推广与规则演变

[编辑]

排球运动首先传入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至1918年)期间传入法国意大利欧洲国家。1917年,比赛制度由21分制改为15分制。1920年,每边三次击球和后排攻击规则成立。1922年,第一次青年会美国锦标赛在纽约布鲁克林举行。1928年,全美排球协会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排球运动技术水准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欧洲各国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6人制排球,因此技战术水准得以长久领先。

排球运动传入亚洲始于1900年的印度。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把排球列入正式比赛,由于当时规则尚不完善,亚洲各国的排球运动经历了十六人制、十二人制和九人制,直到1950年代,才逐步过渡到六人制排球。

为适应排球运动的发展,1947年在法国巴黎正式成立国际排球联合会,负责领导国际排球运动,第一任主席是法国人保尔·黎伯。国际排联现已有140多个会员国。

1949年,第一届世界锦标赛于捷克布拉格举行。1964年,东京奥运会中排球项目首次为奥运会所接收。1974年,于墨西哥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于东京以电视转播。

1983年,AVP职业排球联盟成立。1986年,WPVA女子职业排球联盟成立。1990年,WORLD LEAGUE 世界联盟成立。1998年,FIVB于11月订出“落地得分制”的新规则,由翌年元旦开始进行9个月的试行。2000年,经若干新规则的修订,“落地得分制”正式于1月1日起施行,取代以往需要拥有“发球权”的“发球得分制”。

规则

[编辑]

违例与犯规

[编辑]
  • 二次连击:单人连续击球两次以上(不包括一传、拦网时接触身体多个部位或拦网后接一传)
  • 四次击球:一方队伍只能击球3次(拦网触球不算在内)超过三次以上就是犯规。
  • 越网击球:对方球员未完成攻击性击球前或同时,于对方空间触球。
  • 轮转错误:该回合站位错误,发球方由主审裁定,接发球方由副审裁定。
  • 触网:触碰球网顶部白带, 即算犯规。触碰白带以外其他球网部位(包括标志杆)并影响比赛进行, 或改变球网的有效穿越空间, 即算犯规;反之,则不算犯规。
  • 后排违规:后排球员不能上来前排进行攻击或者拦网,但从三米线起跳攻击不在此限。

暂停和换人

[编辑]

每局比赛各队有两次普通暂停机会,时间三十秒。比赛有一队先到八分或十六分时,各有一次技术暂停的机会(决胜局除外),时间六十秒,是否给予暂停也可以由主审来裁定。

每局比赛各队均有六次换人的机会。主力队员只能退出比赛一次,同一局中再次上场比赛时,只能和刚才的人换。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下场各一次,可以替换任何一个主力队员;同一局中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得分

[编辑]

早期的排球比赛采用的是发球权得分制。队伍(己方)先要取得“发球权”成为发球方,然后在对阵中取胜对方,便得一分,并持续拥有“发球权”。相反,如发球方(己方)在对阵中败阵,虽然对方未能即时得分,但“发球权”便转移到对方。

目前世界各地实行的是每球得分制。改成每球得分制后,会让比赛更刺激,双方会更积极珍惜每一球。

排球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先取三局胜利就是获胜。

在早期采用的发球得分制中,每局均为十五分制的发球得分制,如两队十四分平手后就行局末平分制,直至其中一队连胜两分,方可赢得一局。而目前推行的落地得分制,则首四局改设定为二十五分制,第五局十五分制。另外,每局都是落地得分制,取消发球权制。同样,两队二十四分平手(第五局十四分平手)后就行局末平分制,直至其中一队连胜两分,方可赢得一局。

发球方发球时,只要通过2根标志杆间,飞过网进入对方球区,无论球是否触网在先,都算成功,比赛继续进行。(旧制发球得分制中,无论发球时排球不过网或触网进入对方球区,均作发球方败阵论。)

排球压线可算作得分。排球任意部分只要落于线上都算界内。

在某些情况下, 一方如对判罚有异议,可通过“鹰眼挑战”(摄影机)来逆转裁判的决定。

基本战术

[编辑]
排球场

男子排球战术主要攻击点是接应[来源请求],尤其是后排一号位的进攻。主攻负责策应进攻和一传防守。副攻(快攻)主要负责拦网,攻击以三号位为主,和二传的背后配合较少见。

而女子排球的战术则更为多样,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球队以身高的绝对优势,以高球强攻为主,进攻多为四号位高球以及后排进攻。以泰国队为代表的亚洲球队,由于身高劣势,则以快速多变的打法为主,防守小球细腻,串联好,多二三号位跑动攻击,四号位以平球为主。巴西,美国等队伍则结合了两种打法,既强调串联和防守,在四号位或后排也有强力的攻击手得分。

球员位置

[编辑]

球员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种技术——发球、接发球、传球、扣球、拦网、防守,而是通常根据球队的战术,以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专长。

现代排球的场上位置分配包含三种:攻击手(细分为主攻、副攻和接应)、二传和自由人(专职防守)。为了有效阻挡对方的进攻,并在对方有足够反应时间之前将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打进对方场地, 一般来说由身高较高且弹跳力好的球员担当攻击手,但也不一定如此,会因教练对于战术的需求而临时有所变动。

主攻

[编辑]

(英语:outside hitter/wing Spiker)是在靠近标杆的位置攻击的球员(通常在4号位和2号位)。由于大多数传向主攻位置的球都是高球,因此往往会采用较长的助跑。在进攻中主攻通常依靠强力的扣球得分,但有时也要求以斜线助跑和快攻来扰乱对方的拦网。主攻还需要掌握良好的一传,因为在对方发球时他们通常作为自由人以外的第二防守要素。主攻要求技巧、力量和突破的能力,也是球队主要气势的带动者。在比赛的来回过程中,主攻的积极、爆发和持续力也是相当重要,对于处理球的能力也要能有稳定的能力。

在现代排球当中,主攻在后排并不被自由人换下。这就意味着多数主攻必须参与一传(接发球)和后排防守,这就使主攻这一位置要求运动员既有全面的扣球实力,又要有良好的后排防守技术。主攻的进攻任务在很大程度上由接应分担。另外,主攻往往是队伍中在场上的主要进攻者及得分球员。

副攻

[编辑]

(英语:middle blocker)经常在靠近二传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员。副攻专职拦网以及网前快攻,因此对身高会有相当的要求。在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中要很清楚知道对方进攻的组织路线,在实际比赛时从中间位置迅速判断对方攻击球路并快速跑动至对方要进行攻击的球员面前拦网。 当对手打出两边长攻时适时地与己方攻击手做出合并拦网的动作。

在现代排球中,副攻也成为场上的重要攻击手之一,也是有显著牵制对方拦网组织的效果,在攻击战术的配置上多了很多组织变化。栏中进攻以三号位网上过网一颗球高为主(A快攻、C快攻等等)。而通常在女排,副攻常会是二传在前排时多在二、三号位攻击、二传在后排时与其他前排攻击手做搭配掩护攻击。 基于个人的防守能力,以及体能消耗(频繁跳跃、跑动、拦网、快攻),较常见栏中轮转至后排时会被自由人换下保障后排的防守(但如果场上有防守能力更不稳定或攻击能力不足之球员,可能是主攻、接应,也会被作为自由人的替换对象,所以其实并非是强制副攻来作替换)。

接应/接应

[编辑]

(英语:opposite)常见的5-1阵形中只会有一个,与二传打对角。原本的主要用处是当二传位置不佳无法传球时担任传球任务。但在现代排球战术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队伍的主要进攻点,尤其在男排队伍中是第一进攻点,以及以巴西、俄罗斯为代表的欧美女子排球队也采用了这种打法,接应承担了非常多的进攻任务,很多欧美球队的接应是队中扣球技术最好的球员;相反在亚洲女子球队,接应有可能在场上需承担一传任务,因此并不是队伍中的主要进攻点及得分球员,而且利用跑动战术也比较多。通常接应在前排站在二传的右边(二号位,后排一号位),扣二传传的背后球。

二传/二传手

[编辑]

(英语:setter)二传可说是球场上的教练,二传的冷静与处理能力往往决定一场球赛的胜负,进攻的节奏几乎多由二传来掌握。职责在于组织全队的进攻,他们负责在传球时将球送至让攻击手最适宜扣球的位置。二传必须有能力和攻击手组合出多种变化以破坏对方的防守,并且能够欺骗对方的拦网。移动快速、传球精准到位是一个二传的必备素质。一位好的二传可串起全队的攻势,并且必须相当了解队上各个攻击手的特性与习惯,在比赛中更要保持清楚的思考。另外,在某些战术运用中二传也会扮演攻击手角色,比如二次吊球或扣球,偶尔会因为出其不意而得分。所以除了练习传球技巧外,二传也必须具备些许长攻和吊球的能力,以便变换攻击的节奏,也可以让对方防守上有更大的压力,一旦对方注意力不集中或是体力下滑,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得分效果。所以一位优秀的二传的训练与养成也是相当辛苦的,随着强力发球的跃起,二传甚至是队上其他的角色的一传能力更需要提升。

自由人

[编辑]

救球

(英语:libero)专职防守的球员,负责接扣球和接发球防守(救球)。通常自由人具有全队最快的反应速度和最好的一传技术(但也会因此在后排少了一个攻击手,减少攻击上的路径变化)。由于自由人不需要参与网前进攻,所以可以由一传技术良好且反应快速的矮个子球员胜任。在比赛被指定为自由人的球员不可以担任其他位置。自由人的替换次数是不受限制的,但两次的替换之间必须隔一次死球,而且只能由被替换下场者做轮替(或第二位自由人)。替换的时间必须在裁判吹哨示意发球前做更换。每一局开始前,自由人不得先进场,必须等第二裁判核对先发球员后才可替换进场。

阵型

[编辑]

根据攻击手和二传的数量不同,排球有"4-2"、"6-2"和"5-1"三种标准阵型。4-2是排球组织攻击最基本的阵型,通常只出现在排球入门者或是二传能力不足的队伍中,而在等级较高的比赛中,全球目前最常用的是5-1阵型,也就是单二传阵型。

4-2阵型

[编辑]

4-2阵型有4名攻击手和2名二传。又称双二传。二传通常在前排中间的位置进行传球。因此在比赛的任何时刻全队都会有两位攻击手在前排。

在轮转中两名二传采对角站位。典型的阵型中也包括两名对角站位的主攻,因此在任何时刻前排和后排都各有一名主攻。发球后,前排球员移动到各自负责的位置,二传总是在前排中间。或者移动到前排靠右的位置,此时前排另外两名球员分别担任边线的攻击手(左侧和右侧)。

此阵型优点是有两名二传,所以前排的二传不需跑动较远的距离就可以到定位进行传球,减少跑位不及造成传球失误以及体能不足的问题。对二传的要求相对较为轻松。 而缺点部分则在于因缺少一名攻击手使得进攻的变化较少,战术运用上相对贫乏。

6-2阵型

[编辑]

在6-2阵型中,总会有一名传球员从后排移动到前排进行传球,而三名前排的球员全部担当攻击手,战术上相对的变化多。此外,所有六名球员都会在某些时刻担任攻击手,其中有两人需要担任二传。所以,6-2阵型实际上是一种4-2阵型,只不过由后排的二传穿插到前排负责传球。

6-2阵型需要两名二传在轮转中采对角站位。除二传外,典型的阵型中还包括两名副攻和两名主攻。同样的采用对角站位,所以任何时刻前后排各有一名主攻和一名副攻。在发球后,前排球员会移动到各自负责的位置。

6-2阵型的优势在于每一时刻前排都有三名攻击手,使得进攻手段最大化。然而,6-2阵型不仅要求队伍拥有两名高质量、技术优秀的二传,同时也要求这两名二传在轮转到前排时又是有得分能力的攻击手。在国际比赛中,只有古巴国家女子排球队采用这种阵型。

三人拦网

5-1阵型

[编辑]

又称单二传,5-1阵型中只有一名球员担任二传,不论他的位置在前排还是后排。因此当二传在后排时,前排会拥有三名攻击手;而当二传在前排时,前排则只会有两名攻击手。

在5-1阵型中,轮转中与二传站对角的球员称为接应。一般来说,接应不参与一传,当对手发球时,接应站在队友们的后方。当二传位于后排时,接应会作为二号位的攻击手(右侧攻击),这在现代排球中已经成为各队提高攻击力的常用手段。因此接应通常是队中扣球技术良好的球员,也常见左撇子的攻击手。而后排攻击通常来自后排右侧(1号位),但在高级别的比赛中从后排中间攻击的情况正在增多。

5-1阵型的一大优势是,传球时有3个攻击手可攻选择。如果能善用的话,对方的前排球员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组织拦网,增加己方进攻得分的机会。 另一个优势是,当二传位于前排时,他可以采用二次攻击,进一步扰乱对方拦网球员:己方二传有可能扣球,也可能传球给攻击手中的任何一位。一个优秀的二传能深刻理解这一点,不仅能二次攻击或者传球,还可以能够设法迷惑对方球员。

5-1进攻阵型实际上是6-2阵型和4-2阵型的混合:当二传在前排时,看起来与4-2阵型相似;当二传手位于后排时,又与6-2阵型相似。

世界主要排球比赛

[编辑]

世界排球主要劲旅

[编辑]

男子排球

[编辑]
  • 1.波兰、2.法国、3.美国、4.斯洛文尼亚、5.意大利、6.日本、7.巴西、8.德国、9.阿根廷、10.塞尔维亚

女子排球

[编辑]
  • 1.意大利、2.巴西、3.美国、4.土耳其、5.中国、6.波兰、7.日本、8.加拿大、9.荷兰、10.塞尔维亚

参考文献

[编辑]
  1. ^ Volleyball.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0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3). 
  2. ^ 社團法人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 www.ymca-tainan.org.tw. [2023-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