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赫伯特·米德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7月19日) |
乔治·赫伯特 | |
---|---|
出生 | 美利坚合众国马萨诸塞州南哈德利 | 1863年2月27日
逝世 | 1931年4月26日 美利坚合众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 (68岁)
母校 | |
科学生涯 | |
受影响自 | |
施影响于 |
乔治·赫伯特·米德(英语:George Herbert Mead,1863年2月27日—1931年4月26日),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主要隶属于芝加哥大学,是校内其中一名显著的实用主义者。米德被公认是社会心理学的创始者之一。
生平
[编辑]米德1863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南哈特莱,其父是当地的公理会牧师。米德7岁时,全家迁往俄亥俄州的奥伯林,父亲当上了奥伯林学院的布道学教授。米德1879年考入奥伯林学院,就读期间对自己从小被灌输的神学观点提出质疑。
米德说自己1882年春天“从独断论沉睡中”醒来,反对苏格兰哲学的狭隘枯燥,寄希望于康德及康德以后的德国唯心主义。1887年进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学。因为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罗伊斯对他有很大吸引力。但是他又不满意哲学问题上纯思辨的论述和远离科学和社会问题的特征。
1888年,米德选择了生理心理学,试图走出概念的解释而达到新的知识。1888—89年冬季,他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但由于语言困难,只能听部分哲学课程,其中包括冯特的“形而上学基础”。一个学期后,米德转到柏林,成为狄尔泰、埃宾豪斯、泡尔生和施莫勒的学生,这使他直接了解到解释心理学与描述心理学两派的激烈论争。但他所关注的只是如何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来分析人类心灵。
1891年他受聘于密歇根大学,开设生理心理学、哲学史、康德与进化论等课程,第一次试图提出进化论对心理学的意义,并把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模型。这时他发现需要对自己的观点作基本的理论的澄清,他希望通过对黑格尔思想的彻底研究达到这种澄清。
1894年,米德成为芝加哥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开始了在那近40年的执教生涯。其间曾任哲学系主任。他在芝加哥大学最后10年对社会学系的影响使该系享有“米德的前哨”之称。
关于符号互动论的思想
[编辑]米德认为自我发展是社会经验累积而成,强调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提出“社会自我”理论。
另外,米德亦是开创出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学家,提出人对于情境定义的互动观点的重要性和在情境下的角色扮演。 当某一种情境下开始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就会容易形成一种稳定与持续秩序性的社会。 他认为儿童期是自我发展、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并将其分为“模仿阶段”(或称“准备阶段”)、“游戏阶段”及“团体游戏阶段”三个部分。
1.“模仿阶段”:三岁前的儿童,深受“重要他人”影响,并模仿其行为举止,来学习与了解他人行为。
2.“游戏阶段”:三至八岁儿童,透过在游戏中扮演生活中大人的角色,并学习模仿属于该角色的行为。
3.“团体游戏阶段”:八岁以上的儿童则受“概括化他人”的影响,开始观察其他人的角色与看法,学习以他人的角度看自己。
1931年4月26日,米德因心脏衰竭逝世于芝加哥,享寿六十八岁。
在米德的学术生涯中,他不断汲取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中的许多研究成果。从科学上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心理学上,塔尔德、鲍德温、吉丁斯、库利、冯特的研究成果对他克服个体主义心理学都有帮助,尤其是库利的“镜面自我”和冯特的“姿态”概念;哲学上,德国哲学传统尤其是黑格尔理念主义和美国文化氛围尤其是实用主义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米德是互动学派的创始人,主张社会是一个有意义的人际沟通体系,人的自我观念是透过语文和非语文符号在社会行动中不断建构。
参考文献
[编辑]- ^ David L. Miller, "Josiah Royce and George H. Mead on the Nature of the Self", Transactions of the Charles S. Peirce Society, Summer 1975, vol. XI, no.2, p. 67-89.
外部链接
[编辑]- 哲学线上百科全书:"George Herbert Mea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y George Cronk.
- Mead Project 2.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ead's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writings, many of which are available online, along with others'.
- Review materials for studying George Herbert Mead
- The Social Sel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y George Herbert Mead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