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物理學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注重於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在過去兩千年裏,物理學與化學、天文學都曾歸屬於自然哲學。直到十七世紀科學革命之後,物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生物物理學、量子化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裏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經過嚴謹思考論證,物理學者會提出表述大自然現象與規律的假說。倘若這假說能夠通過大量嚴格的實驗檢驗,則可以被歸類為物理定律。但正如很多其他自然科學理論一樣,這些定律不能被證明,其正確性只能靠着反覆的實驗來檢驗。
天王星是太陽系的第7顆行星,截至2014年7月,一共發現了27顆衛星,均以威廉·莎士比亞或亞歷山大·蒲柏著作中的角色命名。威廉·赫歇爾於1787年發現了天衛三和天衛四兩顆衛星,另外3顆近球體衛星中天衛一和天衛二是於1851年由威廉·拉塞爾發現,天衛五則是在1948年由傑拉德·柯伊伯發現。這5顆衛星都擁有行星質量。其它22顆衛星都是在1985年以後發現。天王星的衛星可以分成三類:13個內衛星,5顆主群衛星和9顆不規則衛星。內衛星是暗黑色的小天體,與天王星環的性質和源起相同。5顆主群衛星的質量都大到足以實現流體靜力平衡。5顆主群衛星中最大的是天衛三。天王星的不規則衛星大部分都以逆行軌道運行,距離天王星很遠。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陽距離(由近到遠)位於第六、體積則僅次於木星。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着。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圖為處於晝夜平分點的土星。
噪聲雖作為一個隨機信號,仍然具有統計學上的特徵屬性。功率譜密度(功率的頻譜分佈)即是噪聲的特徵之一,從而人們可以通過它來區分不同類型的噪聲。在一些噪聲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研究領域中(例如聲學、電子工程和物理),這種噪聲分類方法通常會給予不同的功率譜密度一個不同的「色彩」稱謂,也就是說不同種類的噪聲會被稱為具有不同的顏色。但是在不同的專業領域間,或許會有不同的術語稱謂...
宇宙的形狀:宇宙共動空間(comoving space)的3-流形,又稱為「宇宙的形狀」,是甚麼樣子?現時,天文學者仍舊不清楚宇宙的曲率與拓撲,天文學者只知道,以可觀測尺度衡量,曲率接近於零。宇宙暴脹假設建議,宇宙的形狀可能無法測量,但是,於2003年,尚皮耶·盧敏內(Jean-Pierre Luminet)等與其他研究團隊建議,宇宙的形狀可能為龐加萊同調球面(homology sphere)。經過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三年觀測得到的數據確認了這模型的一些預測,但是,這模型的正確性尚未得到廣泛支持。
核心理論: 經典力學 | 運動學 | 靜力學 | 動力學 | 拉格朗日力學 | 哈密頓力學 | 連續介質力學 | 流體力學 | 固體力學 | 電動力學 | 狹義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 | 量子力學 | 量子場論 | 量子電動力學 | 量子色動力學 | 量子光學 | 弦理論 | 熱力學 | 統計力學
主要領域: 天體物理學 | 凝聚態物理學 | 原子物理學 | 分子物理學 | 光學 | 幾何光學 | 物理光學 | 原子核物理學 | 粒子物理學 | 等離子體物理學 | 介觀物理學 | 低溫物理學 | 固體物理學 | 晶體學
交叉學科: 天體物理學 | 大氣物理學 | 地球物理學 | 生物物理學 | 物理化學 | 材料科學 | 電子科學 | 計算物理 | 數學物理 | 非線性物理學
背景知識: 參看傳記, 科學史, 和學院介紹.
2020年焦點新聞 下列日期是新聞發佈時間,而非事件發表或發現時間
- 10月6日,羅傑·潘洛斯、安德烈婭·蓋茲和賴因哈德·根策爾因對於黑洞的傑出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6月15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教授研究團隊做實驗首次證實九十年前阿諾·索末菲提出的理論:當光子撞擊到單獨分子並且使其發射出電子時,該單獨離子會朝着光源移動。
- 5月6日,歐洲南天天文台研究團隊宣佈,在恆星星系HD 167128觀測到距今為止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 10月8日,因為對於人們了解宇宙演化與地球在宇宙裏的席位做出貢獻,吉姆·皮布爾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7月31日,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超環面儀器實驗團隊找到光子與光子散射的確切證據,超過背景期望值8.2 個標準差。
- 7月15日,美國NIST研究團隊發展成功當今最準確的時鐘,Al+離子鐘,準確度為1018分之一。
- 5月22日,阿貢國家實驗室實驗團隊發現新超導材料三氫化鑭,其臨界超導溫度為-23C,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
- 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團隊宣佈,首次成功觀測到在室女A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
- 3月29日,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團隊報告,暗物質實驗ABRACADABRA 第一回合並未發現任何軸子存在的蛛絲馬跡。
- 3月21日,雪城大學教授薛爾頓·斯同恩的研究團隊做實驗證實,魅夸克的物質與反物質對於衰變具有不對稱性,這可能是物質宇宙形成的重要因素。
- 3月15日,使用緲子探測器,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雷暴可以產生高達13億伏特的電壓!
- 1月3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探測器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南半部的馮·卡門環形山着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