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幹(1881年—1927年8月18日)原名貴川,字明侯山東昌邑白塔村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軍事將領。[1]

生平

[編輯]

陳幹16歲時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赴中國東北謀生。1901年5月,他到北京參軍。其間,他被《京話日報》主筆彭翼仲推薦到錦州任演說員。1904年,在東三省趙爾巽學習軍務。1905年,陳幹結識了遼陽城守尉德仲克,經德仲克幫助,陳幹成立了講報社、八旗學堂,陳幹任八旗學堂校長,請商震蔣衛平等來校任教,宣傳革命思想。[1]

1906年正月,陳幹赴日本觀看兵操,同時參加中國同盟會東三省中國同盟會高麗門外郭家店準備起義,但事泄,趙爾巽派一個營圍捕,陳幹、商震等逃往遼陽[1]

1907年,陳幹自中國東北返回山東,秘密宣傳革命,並發展了呂子人李長庚陳希孟蕭香坡等人參加中國同盟會。 1908年,陳幹、劉冠三等人在青島創辦震旦公學,該校成為山東革命黨人的機關。1909年秋,清政府勾通德國,查封了震旦公學,陳幹回長春。十月,陳幹在長春成立山東同鄉會,該會內附設山東路礦研究所。[1]

1910年春,熊成基孫中山黃興之命,聯絡陳幹、蔣衛平商震等,密謀舉行反清起義,但因被出賣,熊成基等人在哈爾濱被捕。辛亥革命爆發後,陳幹奉命赴浦口聯絡柏烈武淮軍同山東民軍聯合成立淮泗討虜軍,陳幹被陸軍總長黃興任命為山東民軍統領。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陳幹獲授少將。光復徐州後,陳幹所部改編為第三十九混成旅,陳幹任少將旅長。袁世凱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陳幹於1913年上書袁世凱,辭去旅長職務,將第三十九混成旅解散。 [1]

1914年,陳幹回到家鄉後著《陳氏家乘》、《倥傯集》、《詩選》等。彭翼仲杭辛離劉冠三於恩波等為《陳氏家乘》作序、跋。吳敬恆為《倥傯集》作序。陳幹還修建家祠,廖仲愷宋教仁章太炎為該家祠碑題詞。[1]

1917年,陳幹任山東政務廳廳長,1918年辭職,寓居青島。 1922年9月5日,黎元洪任命陳幹為魯案中日聯合委員會第一部委員,交涉日本歸還山東問題。陳幹、王正廷等四人為中方正式談判代表。1922年12月1日,日本將青島交還中國。康有為為陳幹題詞「魯案砥柱。」[1]

1923年4月,陳幹開始調查威案,但後來威案成為懸案,威海直到1933年才交還中國。1925年,陳幹辭職回家鄉。1926年11月至12月間,陳幹離開家鄉,赴南昌拜見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獲任命為軍部參議。1927年,時任第二支隊司令的陳幹率部攻克韓莊棗莊,進入山東。但後來南京國民政府命令正在不斷取勝的陳幹撤軍返回南京。回到南京後,陳幹隨即被逮捕關押在南京模範監獄[1]

1927年8月18日,陳幹被新桂系槍決,享年46歲。[1]

1937年七七事變前,商震為陳幹立墓碑,墓碑正面書「故陸軍中將陳公明侯紀念碑」,側面分別書「浩氣長存」、「英風宛在」,背面為商震所寫碑文。[1]

著作

[編輯]
  • 《歐戰拾遺》
  • 《旅大問題彙纂》
  • 《魯案》
  • 《威案》
  • 《青島案》
  • 《庭語》
  • 《家庭瑣言》
  • 《倥傯集》
  • 《陳氏家乘》
  • 《經國文鈔》
  • 《詩集》[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