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超勇級巡洋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超勇級巡洋艦 清朝
超勇
概觀
艦種無防護巡洋艦
擁有國清朝大清帝國
數量兩艘
製造廠英國岩士唐公司埃爾斯維克船廠
動工1880年
完成1881年7月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1380噸[1]
滿載排水量1542噸[1]
全長64米
全寬9.75米
吃水4.57米
鍋爐燃煤專燒鍋爐6座[1]
動力兩台三氣缸臥式往復式蒸汽機
2軸推進
功率設計:2,600匹指示馬力(1,939千瓦特)[1]
最高速度設計:16節(30公里每小時)
乘員137人
武器裝備岩士唐26倍徑10英寸(254毫米)後膛炮2門
22倍徑4.7英寸(119毫米)炮4門
37毫米轉管式格林炮4門
加特林10管機關炮4門
諾典菲爾德4管機關炮2門
魚雷發射管4具

超勇級巡洋艦清朝北洋水師向英國岩士唐公司訂購的無防護巡洋艦,部份工程後來外包給米切爾船廠英語Charles Mitchell (shipbuilder)。本級艦有兩艘:超勇艦揚威艦,造價共65萬兩白銀。

兩艦實際上還有一艘同級艦,即舊日本海軍筑紫號[2]。原本這艘兄弟艦由同一家公司為智利海軍所建造,由於智利海軍放棄了這艘軍艦,因此由日本買下[3]。三艦雖然作為敵對雙方都參加了甲午戰爭,但清軍將超勇號及揚威號當成戰列艦,而日軍知道本級艦的缺點,只讓筑紫號負責支援任務,不把它當戰列艦,因此三艦並未直接交戰過。[4]

設計和概述

[編輯]

訂造經過

[編輯]

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清政府重新開始重視海軍建設。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藉機撮合清政府,向英國採購了一批蚊子船(小噸位炮艇)[5]。此後赫德一直積極致力於參與清朝的海軍事務。大約這段時間,喬治·懷特威克·倫道爾英語George Wightwick Rendel根據利薩海戰的經驗,帶頭設計了一種小型帶撞角的軍艦,認為可以戰勝更為大型的鐵甲艦[6]。時任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主任金登幹得到消息後,在1879年6月15日發電報給赫德,稱岩士唐公司新近推出一款先進的無防護巡洋艦,設計排水1200噸、吃水15英尺(4.6米),航速15節(27.8公里每小時),裝備兩門重25噸、號稱可以擊穿任何鐵甲艦的新式後膛炮,估計造價約9萬英鎊[7]。由於當時清朝水師僅擁有一些炮艦和蚊子船,該款軍艦將可以成為清朝水師的有力戰力[7][8]。5天後金登幹再次致信赫德,詳細介紹了新設計的性能,並強調清朝財政能力有限,與其購買少量大型昂貴的鐵甲艦,還不如購買一批小型廉價的巡洋艦;而且金登幹還很樂觀地預計鐵甲艦很快就會像盔甲一樣退出歷史[5]

李鴻章對這一設計非常感興趣,1879年12月9日,李鴻章正式委託赫德向岩士唐公司洽談訂購兩艘這種新式的撞擊巡洋艦[6]。12月11日,李鴻章上奏朝廷,一方面強調清朝儘快裝備新巡洋艦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他也並沒有完全相信了英方的觀點,仍然明確指出,他認為未來海軍依然需要鐵甲艦進行艦隊決戰,因此這兩艘巡洋艦將僅是規劃中的鐵甲艦艦隊的第一步而已[9]。赫德很重視這一筆訂單,視為拓展英國對華影響力的良機,因此囑咐金登幹務必要求承建方實現航速15節的目標;同時提醒金登幹,李鴻章很看重艦載魚雷艇的威力,要求魚雷艇要能達到17—18節(31.5—33.3公里每小時);此外交付日期應該在1881年春[9]。1879年12月18日,雙方正式簽訂合同,兩艘巡洋艦總報價16萬英鎊,低於最初的意向價格[9]。1880年4月17日,中方將首批三分之一的款項匯至中國海關在麗如銀行的賬戶內。經金登幹提議,赫德將兩艦分別命名為白羊座號和金牛座號,寓意兩艦均擁有如羊角般的撞角,並且是由歐洲建造。同年12月27日,李鴻章正式將兩艦命名為超勇號和楊威號[9]

英方在合同談判期間曾經答應了中方對艦載魚雷艇的要求。但真正建造時發現,由於本級艦體尺寸所限,無法搭載太大的魚雷艇;同時因為乾舷很低,主炮相比艦體噸位又非常重,因此也很難進行起吊魚雷艇的作業[10]。對此倫道爾和金登幹建議,用裝備杆雷的汽艇代替魚雷艇[11]。由於此時國際形勢惡化,俄國從海上進攻渤海灣,亟需軍艦的李鴻章只好勉強同意了該設計改動[11]。但因為李鴻章決定採購該款巡洋艦的原因之一就是英方承諾可以搭載魚雷艇[10],他對此感到十分憤怒,認為是赫德與廠商合謀的詐騙[11]。這一矛盾導致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日後李鴻章完全撇開英國廠商,也不再讓赫德插手軍艦採購事宜,在訂購定遠級鐵甲艦濟遠級防護巡洋艦時,轉向了德國廠商。接連失去大額合同的英方經多方活動、遊說,最後才爭取到兩艘致遠級防護巡洋艦的訂單。

概述

[編輯]
超勇級線圖。圖中所繪帆具為縱帆,應為未加橫桁時的形式。注意圖中艦艏不見有撞角,有學者推測可能為減少阻力,本級採用了保型撞角,作戰時方才安裝上去[10]

本級正常排水量1380噸,滿載1542噸;長64米、寬9.75米、吃水4.57米[1]。配備風帆索具,原設計為直桅,可張掛縱帆[1];回國後中方在前桅添加了橫桁[12]。為了遂行撞擊戰術,本級外形低矮,除了單煙囪、雙桅,水線上部位側影較小[12]。但後果是乾舷非常低,適航性很差;即使在平靜海域航行,上浪情況也不容小視,至於高海況下問題更為嚴重[12]。為此艏艉主甲板部分不作為工作區域,一般艦艇安裝在該位置的吊錨杆改為安裝在主炮房頂部,然而由於吊錨杆位置偏高,起錨作業需要比較長的時間[12]。動力部分,裝備兩座霍索恩公司的臥式往復式蒸汽機,原設計4座鍋爐,為因應中方要求增加到6座[1]。雙軸推進,設計功率2,600匹指示馬力(1,939千瓦特)、16節(29.6公里每小時)。額定裝煤250噸,最大300噸[1]

本級因為設計原因,無法搭載魚雷艇,故改成兩艘帶有長鐵杆、可以裝備杆雷英語Spar torpedo的小艇[13]。但本級從未見有使用杆雷艇的記載,有學者推測清朝方面是拆除了鐵杆,將小艇作為交通艇使用[14]

火力方面,本級主炮為兩門26倍徑10英寸(254毫米)[15],型號不詳[12]。每門炮備彈100發,最大仰角10度,最大俯角3度,有效射程8000米;在3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14英寸(356毫米)鋼板[15]。主炮帶簡單的液壓復進裝置,達到2.5分鐘每發,射速比老式架退炮要快些[15]。炮台帶有一個不能轉動的炮廓,正面和兩側開有炮門,正面44度,側面70度。由於乾舷很低的問題,為了防止上浪,炮門安裝有擋板,平時關閉,作戰時向上打開[15]。副炮為4門22倍徑4.7英寸(119毫米)炮,每門炮備彈200發,分別安裝在上層建築4個角落,射界60度,炮門同樣安裝有擋板[15]。後主炮附近有兩門諾典菲爾德4管機關炮[15],以及4門10管加特林機關炮(時文稱為格林炮)[10]。撞角位於水線下11英尺(3.35米)處[10]

二號艦揚威號的主炮及固定式炮房,能清楚看到炮房以及三個炮門,炮門擋板已全部拉起,翻至炮房頂上。火炮能明顯看出來為架退炮,安裝在液壓制退/復進底座上。炮房角落環置大量炮彈。

防護能力方面,本級艦體為0.75英寸(19.05毫米)鋼板,鉚接在木質底板上。水線下有一小段簡單的裝甲甲板保護輪機艙和彈藥庫,但僅厚0.375英寸(9.53毫米),因此依然屬於無防護巡洋艦。司令塔裝甲厚5/8英寸0.625英寸(15.88毫米)。在舷側和機艙上方佈置有煤艙,可以提供一定的防護。[12]

服役

[編輯]

超勇艦及揚威艦完工後,由清朝海軍派出軍官及水兵赴船廠所在地紐卡斯爾試驗,然後在1881年8月9日起程由中國海軍駕駛回國,於11月22日駛返大沽口。途中揚威因為英國公司少裝煤炭,一度在地中海漂流。當時超勇及揚威之管帶分別為林泰曾鄧世昌。二艦為北洋水師之最初主力,曾在朝鮮壬午兵變時前往鎮壓,中法戰爭中一度前往上海援助福建,但旋因朝鮮事起開回。1894年甲午海戰中,超勇被日艦擊沉,揚威被逃避日艦之濟遠撞沉。二艦之管帶黃建勛林履中俱隨艦殉國。

註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6
  2.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197番 原本354頁『◎軍艦武蔵及筑紫命名ノ件 明治十六年三月一日(丙二六))』
  3.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41番 原本43頁 明治初年艦船製造購入其ノ他 獨逸ヨリ軍艦二隻ノ購入方廃約シ英國ヨリ購入ノ件 明治十六年五月一日(海軍卿ヨリ太政大臣宛)
  4. ^ 馬幼垣,#靖海澄疆,p. 330
  5. ^ 5.0 5.1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3
  6. ^ 6.0 6.1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4
  7. ^ 7.0 7.1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2
  8. ^ [現代艦船],2013-11B。
  9. ^ 9.0 9.1 9.2 9.3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5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9
  11. ^ 11.0 11.1 11.2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40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7
  13. ^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p. 181
  14. ^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41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陳悅,#北洋海軍艦船志,p. 38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