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海道
外觀
滬海道,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所設立的一個道級行政區[1]:157。
歷史沿革
[編輯]民國2年(1913年)1月8日,中華民國北京臨時政府頒佈《劃一現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在省與縣之間設道[2]。民國3年(1914年)1月7日[3],設上海道[1]:157,隸江蘇省[4],置上海觀察使公署[2],駐上海縣[1]:158。
同年5月23日,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頒佈《道官制》[2],依照規定[5],上海道改為滬海道[1]:158,上海觀察使公署改設為滬海道尹公署[2]。民國16年(1927年)4月18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依據孫中山《建國大綱》「縣為自治之單位,省立於中央與縣之間」的規定,實行省縣二級行政制,廢除滬海道建制[6]。
行政區劃
[編輯]民國3年(1914年)1月7日上海道設立時,下轄上海縣、松江縣、南匯縣、崑山縣、寶山縣共5個縣[1]:158。
同年3月27日,改轄上海縣、吳縣、吳江縣、常熟縣、崑山縣、松江縣、青浦縣、金山縣、奉賢縣、南匯縣、川沙縣、太倉縣、嘉定縣、寶山縣、崇明縣共15個縣[1]:158。
同年5月23日,上海道改為滬海道後,管轄上海縣、松江縣、南匯縣、青浦縣、奉賢縣、金山縣、川沙縣、太倉縣、嘉定縣、寶山縣、崇明縣、海門縣共12個縣[1]:158,直至民國16年(1927年)4月18日撤銷滬海道為止。
歷任觀察使、道尹
[編輯]職稱 | 姓名 | 籍貫 | 任職時期 |
---|---|---|---|
上海觀察使 | 徐壽茲 | 江蘇元和 | 1914年1月 |
上海觀察使 | 楊晟 | 廣東東莞 | 1914年2月 |
滬海道尹 | 楊晟 | 廣東東莞 | 1914年5月 |
滬海道尹 | 周晉鑣 | 浙江慈谿 | 1915年10月 |
滬海道尹 | 徐元誥 | 江西吉水 | 1916年8月 |
滬海道尹 | 王賡廷 | 直隸撫寧 | 1917年3月 |
滬海道尹 | 沈寶昌 | 浙江紹興 | 1919年5月 |
滬海道尹 | 王賡廷 | 直隸撫寧 | 1919年7月 |
滬海道尹 | 沈寶昌 | 浙江紹興 | 1922年2月 |
滬海道尹 | 王賡廷 | 直隸撫寧 | 1922年3月 |
滬海道尹 | 劉潛 | 1924年10月 | |
滬海道尹 | 王其康 | 1925年1月 | |
滬海道尹 | 張壽鏞 | 浙江鄞縣 | 1925年3月 |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傅林祥 鄭寶恆.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年8月 (中文(簡體)).
- ^ 2.0 2.1 2.2 2.3 《江苏省志·政府志》>>第三章 民国政权江苏省官署>>第二节 北京政府时期江苏省官署>>二、派出机构——道尹公署. [201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4).
- ^ 《上海旧政权建置志》>>大事记.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6).
- ^ 《上海地名志》>>大事記[失效連結]
- ^ 《江苏省志·大事记(中)》>>1914年(民国3年). [201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1).
- ^ 《江苏省志·大事记(中)》>>1927年(民国16年). [2017-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