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耀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耀先
大明廣東仁化縣知縣
籍貫四川重慶府合州
字號字友銅
出生天啟二年十月初二日(1622年11月4日)
逝世康熙三年甲辰八月(1664年9月)
配偶沈氏[1]
親屬曾祖朱光,庠生;祖父朱體乾,歲貢,學正;父朱之賞,廩生;玄孫朱奐
出身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出身
著作

朱耀先(1622年11月4日—1664年9月),字友銅四川重慶府合州人,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崇禎十五年壬午科中式四川鄉試第四名舉人,崇禎十六年癸未科會試書四房,中式第一百九十九名,殿試三甲第二百名,吏部觀政,弘光元年乙酉授廣東仁化縣知縣[5],未幾調福建侯官縣知縣,國變棄去,僑寓蘇州,清康熙三年甲辰八月卒,年五十餘,著有《雞肋集》若干卷[6][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朱耀先妻沈氏,八十四歳,有傳」《民國新修合川縣志》卷八壽民,四十
  2. ^ 《雞肋集》無卷數,朱耀先撰,耀先字友銅,合州人,崇禎癸未進士,官侯官知縣,卒於蘇州,《重慶府藝文志》
  3. ^ 「雞肋集□□卷,無傳本,明朱耀先撰,耀先事蹟具本書鄕賢傳三,此集世無傳本,其家稿亦不存,莫由知其卷數,但相傳有靈巖賦一首爲耀先作,誤入於其子圻集耳,以命名之意測之,其在明亡以後,橐筆依人時所作與然不可攷矣,姑存目於此,以俟後訪」,《民國新修合川縣志》藝文二,十二
  4. ^ 「程袞,字公錫,少孤,敬承母命,厲志讀書,蜚聲膠庠,甲申後,脫然世外,伏處以自終,享年八十有七。兄言,同榜進士西蜀朱耀先贊曰:公號媧石,奮志春秋,試輒冠軍,身爲介弟,未嘗一入公門,惟灌園種花以自樂,洵不愧淸潔高風」《嘉慶太平縣誌》卷之六
  5. ^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履歷便覽》
  6. ^ 「朱耀先,字友銅,州北城人,爲諸生時,以績學工文知名,中崇禎十五年壬午科舉人,明年癸未聯捷成進士,選授廣東仁化縣知縣,未幾調福建矦官縣知縣,國變棄去,僑寓蘇州,以筆墨自活,吳江諸生沈希聲,故明工部侍郞江邨孫也,見而才之,會耀先妻卒,希聲有女年二十五矣,以妻耀先,卽贅於其家,耀先安之,作靈巖賦以見意,其詞曰:吳王之霸業忽焉,靈巖之山色依然,登高一望,惟見萬頃雲煙,風光如昨,不知歲月幾千,具區之波兮春碧,洞庭之橘兮秋綠,遙對靈巖之嵯峨兮,走荒臺之麋鹿,館娃宮兮蔓草侵,響屧廊兮野鳥吟,況乃香水溪邊雁落魚沈,當時君王旣醉,美人罷舞,白玉牀高,銀燈夜午,繡幙魂消,錦衾情嫵重,以露濕庭花,月映窗紗,天黯黯而將曙,城昏昏而散鴉,妾整鸞臺之鏡,君來鳳吹之車,臨溪步嶺遊賞何賖泛蘭橈而容與歌,採蓮於江渚,鴛鴦戲兮有偶,鸚鵡愁兮無語,已矣哉,春風暖兮楊柳驕,秋月涼兮梧葉彫,淸磬一聲兮山半,千秋霸業兮濳銷,葢不忘情滄桑之感,而不敢顯言之,故托詞吳王,以自悲身世,其恉深矣,子圻鈔而存之,後人刻圻集因併爲圻作,其實非也,耀先旣橐筆遊,則不家食吉,團聚日少,甲辰七月病歸吳江,逾月卒,時清康熙三年也,年五十餘,著有《雞肋集》若干卷,藏家。子圻,字素存,號默齋,耀先歿時未成童也,母沈敎之學,少長就外傅於常熟,作洞庭山賦,驚其長老,皆以大器目之,賦見文在,然孤客浮寄,無以爲家,康熙十六年有族人遇修挈家自川來,圻與敘族誼,叔之,又二年遇修資以費,始婚於秦氏,二十五年孑身西還,明年抵州,訪舊廬墓,得諸荊榛中,圻誅茅葺茨,安硯讀書,意豁如也,二十七年試提學,入邑庠,旋南下迎家至,則秦已前卒,僅母存耳,及歸家徒壁立,生計蕭條,乃藉館穀自養,而名其堂曰三餘,軒曰三惜,爲文記之曰:魚鳧子素安淡泊,不治生業居恆,惟以授徒講學爲事,性復不喜入城市,嘗於水村山郭僦居,茅舍數椽,不蔽風雨,處約食貧,夷然自適,爲名其堂曰三餘,葢取董子夜者日之餘雨者晴之餘冬者歲之餘之意也,其言曰:良宵夜坐篝燈煮茗萬籟俱寂疎鐘時聞當此情景對簡編而忘倦徹衾枕而不御則夜之餘者一,至如風雨蔽途掩關卻掃絕人往還圖史滿前隨興抽檢潺湲在耳簷花拂硯如此幽寂則雨之餘者一,又若空鄉賢三十林歲晏微霰密雪枯條振風寒禽號野一室擁爐茗香茶熟陳編諷誦宛對良友顧此景象則冬之餘者一,當此三餘,正可一意讀書,有以得其三樂雲,葢嘗於佔畢之餘留連歌詠不覺心神飛越甚矣文之至者能移人性情也旣而玩其詞意有美無箴若成人固然已其如弟子何似於立言垂訓之義猶有未盡,故復於堂之前軒題曰三惜,竝詔子弟而誨之曰:爾輩値此三餘,勿辭勤苦,靜守一編,殫心探索,庶幾有益,尤當默會聖賢垂敎之旨,否則敎者一片婆心,求其能善體者鮮矣,保無以夜寂更長疲神強讀昏然欲睡而漫不經心者乎保無以風雨淒淸境幽人靜無心圖史而馳情外物者乎保無以天寒歲盡風景蕭條門外雪深爐頭火燼志倦體疲而作輟任意者乎曾亦知此生不學一可惜也,此日閒過二可惜也,此身一敗三可惜也,昔人云大禹聖人嘗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詎可逸游荒廢悠忽歲月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而甘爲自棄也哉,葢當三餘之際,不可無三惜之心,則生平志節由此而立,而千秋功業亦由此而成矣,爰作三惜軒記,聊補三餘之說,而代學者韋弦之一助雲爾葢圻之志事具見於此矣,後以考滿,充歲貢生,壽終於家,箸有《三餘詩文鈔》行世,玄孫奐自有傳《三餘詩文鈔》、寇宗《重慶府志》、《朱奐會試行卷》」。《民國新修合川縣志》鄉賢三,九
  7. ^ 「賊已從安定德勝西直三門盡入,入外城者亦已梯而上矣,城內數處火起,棄甲滿路,予至私寓,展家大人小影泣而拜曰:兒不能更事老親矣,取從前寄來家書悉焚之,索刀自裁,家人勸以君親俱在,事尚可爲,何遽以死,予是其言,易衣而岀,詒家人覓一民間小舍以避,而自趨僧舍,爲祝髪計,僧不可,予曰吾以從君也,僧許之,同時薙染者編修宋之繩、吏部郞侯偉時、兵部郎劉若宜、宮允楊昌祚、金吾張鹿徵、進士朱耀先也」,《無他技堂遺稿》卷十五雜着,康熙四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