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峇冬加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峇冬加里
 馬來西亞 雪蘭莪城鎮
Batang Kali
பத்தாங் காலி
باتڠ كالي
峇冬加里鎮街景
峇冬加里鎮街景
峇冬加里在雪蘭莪的位置
峇冬加里
峇冬加里
峇冬加里雪蘭莪州馬來西亞半島馬來西亞的位置
峇冬加里在馬來西亞半島的位置
峇冬加里
峇冬加里
峇冬加里 (馬來西亞半島)
峇冬加里在馬來西亞的位置
峇冬加里
峇冬加里
峇冬加里 (馬來西亞)
坐標:3°28′N 101°38′E / 3.467°N 101.633°E / 3.467; 101.633
國家 馬來西亞
州屬 雪蘭莪
烏魯雪蘭莪縣
政府
 • 地方政府烏魯雪蘭莪市議會
 • 主席莫哈末哈斯里(Mohd Hasry bin Nor Mohd)[2021-]
 • 烏魯雪蘭莪國會議席莫哈末哈斯尼占馬來語Hasnizan Harun國盟伊斯蘭黨)[2022-]
 • 峇冬加里州議席哈魯邁尼馬來語Harumaini Omar祖國鬥士黨)[2018-]
面積
 • 總計163 平方公里(63 平方英里)
時區馬來西亞標準時間UTC+8
郵編44300

峇冬加里馬來語Batang Kali),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烏魯雪蘭莪縣的一個巫金和城鎮,距離首都吉隆坡以北約49公里,為前往雲頂高原的中轉站之一。峇冬加里北臨叻思英語Rasa, Malaysia,南臨雙文丹,東臨彭亨雲頂半山的梧桐再也英語Gohtong Jaya。當地有一華人新村,即峇冬加里新村(Kampung Bukit Chandang),以福建籍貫的華人居多。[1][2]

峇冬加里拿督阿都哈密人民大禮堂
峇冬加里鳥瞰圖

歷史

[編輯]

在1930年代,峇冬加里的店家都是「白鐵」蓋的板屋,計有30多間,其中有華人經營的樹膠店四間,因為附近有許多橡膠園坵之故,其餘的則多是雜貨店和咖啡店。膠價達頂峰之時,峇冬加里各園坵的員工加起來共有幾千人之眾[3]。當時的峇冬加里河雖然盛產「皇家魚」(Ikan Shrumbu),但河流經常泛濫成災,淹蓋街道。政府機關只有「馬打寮」(警察局)和巡山所。峇冬加里鎮再往北行約半英里叫「峇冬加里火車頭」,有排十來間的亞答屋,火車站即位於此處[4]

峇冬加里新村建立

[編輯]

根據前峇冬加里新村聯邦村長黃冠忠表示,在日本佔領馬來亞時期,當時的峇冬加里新村尚未建成,當時的民眾是居住在今天的烏魯達慕(Hulu Tamu),後移至叻思路農業部附近。直到1950年,英殖民政府為了對抗馬共,把附近散居的華人聚集管理,建立峇冬加里新村。首批150名村民搬至該村時,仍處於戒嚴時期,英殖民政府在周圍築起高籬笆,以嚴防馬共進入。由於該村範圍仍是未開闢的山坡,村民以抽籤方式決定居住的位置後,再自行用鋤頭鋤平建屋。該村村民早期多以割膠維生,惟當時該村並沒有土地供種植,為此當時政府便把該村對面甘榜的土地用作為種植或養豬業。由於許多村民割膠維生,該村早期有三間煙房,但目前僅剩一間仍在運作。[5][6]

峇冬加里新村依山而建,每間屋子都是一行行整齊排列。新村由四條巷子組成,即學堂路、店仔路、米絲路、戲台路,新村範圍雖然不大,但擁有完善的設施。峇冬加里新村在最旺盛時期的村民人數達逾1千人,但隨着時代變遷面對人口流失問題,現今僅有約600人。2000年,時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將峇冬加里新村官方名字改為「Kampung Bukit Chandang」,不過老一輩的村民仍稱該村為峇冬加里新村。當地的土產有從1923年傳承至今的福建嫁女餅——麻蓼(moâ-láu)及蓼花(láu-hoe),並有批發至全馬各地出售。[5][7]

2016年4月,峇冬加里新村村民自動自發為該村的主要道路,置上福建話俗名的中文路牌,即學堂路(學校路)丶店仔路(商店路)丶米絲路(護士路)丶戲台路及關帝路,凸顯福建人為主的峇冬加里新村特色。烏魯雪蘭莪縣議員劉世興表示當時為村內道路取名是以70、80年代新村最旺的時期為出發點,這些路名都是有紀念價值的新村文化遺產,要讓後輩知道背後的典故。民主行動黨新古毛州議員李繼香建議村委會先展示中文路名,以諮詢村民意見,等定案後再設計美觀的路牌,一旦村民接受中文正名,村委會將向州政府申請易名。[8][9]不過峇冬加里新村聯邦村長黃冠忠另有看法,他認為中文路牌建議雖好,但這些路名不符歷史事實,他說當年這些路都被稱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路。他強調該村第一路不是「學堂路」而應稱「愛情路」、第二路則是「熱鬧街」、第三路是「大炮路」、第四路是「黑市路」,因當年那是路燈最暗的一條路。峇冬加里村長白文秀則反駁稱「大炮路」「黑市路」之名實為不雅。[10]

峇冬加里屠殺慘案

[編輯]

1948年12月12日,正值馬來亞緊急狀態之際,峇冬加里發生英國軍隊涉嫌屠殺村民的事件[11][12]。當時英國軍人將25名在雙溪里莫(Sungai Remo)園丘工作的華裔膠工誤作共產黨人逮捕扣留,並且在翌日射殺他們,造成24人死亡,僅1人逃過死劫[13][14]。「追討英軍屠殺罪行工委會」多年來向英國政府提交備忘錄,要求為罹難者公開道歉和賠償,惟至今依舊未得到回應[15][16]

峇冬加里露營地土崩

[編輯]

2022年12月16日凌晨2時許,位於峇冬加里-雲頂州際公路 B66路段的「爸爸有機農場」(Father's Organic Farm)露營地發生嚴重土崩事故[17][18]。根據工程局初步調查,營區地下水聚集令土壤飽和,造成坡腳脆弱導致先後發生兩次山泥傾瀉。邊坡崩塌範圍估計為70公尺高、120公尺寬和330公尺長,土崩體積45萬立方公尺[19][20]。這次土崩事故共有92人受災,其中61人獲救,31人死亡,是繼1993年淡江高峰塔倒塌事件後大馬歷史上罹難者第二多的土崩事故[21]。罹難者皆是露營地訪客,包括14名成年女性、6名成年男性、7名男童和4名女童[22]

教育

[編輯]

1930年代峇冬加里只有私塾兩三間,學子不下七八十人。直到1933年冬有熱心教育人士倡辦崇武學校,學校首屆總理為劉國岳,次年改選後為陳祥記[23]。惟自1942年日本佔領馬來亞後,崇武學校便停辦。戰前還有一所啟智學校,光復後改為公立學校,當時附設在關帝廟所屬戲台里。此外,在1948年時附近膠園還有另一所小學,人數一二十[4]

小學

[編輯]
  • 葛尼華文小學(SJK (C) Kampung Gurney)
  • 崇智華文小學(SJK (C) Choong Chee)
  • 峇冬加里華文小學(SJK (C) Batang Kali)
  • 烏魯音南馬國民小學(SK Ulu Yam Lama)
  • 烏魯音峇魯國民小學(SK Ulu Yam Bharu)
  • 甘榜關丹國民小學(SK Kampung Kuantan)
  • 峇冬加里國民小學(SK Batang Kali)
  • 峇冬加里新鎮國民小學(SK Bandar Baru Batang Kali)
  • 峇冬加里園丘淡米爾小學(SJK (T) Ladang Batang Kali)

中學

[編輯]
  • 烏雪理科中學
學校編號 學校名稱 郵政編碼 地區 坐標
BEB5065 賽曼梳國中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Syed Mashor 44300 峇冬加里 3°27′54″N 101°38′51″E / 3.4651°N 101.6475°E / 3.4651; 101.6475 (🏫)
BEA5069 峇冬加里新鎮國中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Bandar Baru Batang Kali 44300 峇冬加里 3°27′29″N 101°39′13″E / 3.4580°N 101.6535°E / 3.4580; 101.6535 (🏫)

宗教信仰

[編輯]

峇冬加里新村內一共有6所廟宇,包括福泉東山廟、天福宮、哪卓宮、拿督宮及仙師廟,近年又多加蓋了一座四面佛廟。宮廟路位於新村北側,是一條連接其餘4條橫路(學堂路、店仔路、米絲路、戲台路)的縱路,由新村入口牌坊開始,通往村內最頂端福泉東山廟[24]

福泉東山廟

[編輯]

峇冬加里福泉廟主座爲關聖帝君,是烏雪第一間在憲報頒佈為宗教保留地的廟宇[6]。福泉廟是由太平局紳陳陞祺捐建,耗資二萬餘元,於1964年7月30日舉行開廟禮及迎神進廟大典,由陳陞祺兒子陳仲策主持。傳說此廟的關聖帝君,是由該村居民白灼浩於建廟50年前,自中國福建泉州迎來坐鎮峇冬加里[25]。福泉廟曾在1969年五一三種族衝突事件中成為當地村民的避難所,更有傳聞指曾有巫裔居民看見關公顯靈,砍斷大樹讓逃生無路的居民得以安全渡河[24]。1981年,福泉廟與東山廟合併成福泉東山廟[5]

交通

[編輯]

峇冬加里可通過聯邦1號公路抵達。

鐵路

[編輯]
峇冬加里站

KTM通勤鐵路(KTM Komuter)在峇冬加里設有通勤鐵路服務,名為 KA12  峇冬加里站

政治

[編輯]

峇冬加里屬於烏魯雪蘭莪國會議席,該議席在馬來西亞下議院的代表為來自國盟伊斯蘭黨莫哈末哈斯尼占馬來語Hasnizan Harun[26]。同時,峇冬加里屬於以其名稱命名的峇冬加里州議席,該議席在雪蘭莪州議會的代表為來自祖國鬥士黨哈魯邁尼馬來語Harumaini Omar[2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Unexplored Selangor: 10 Things to Do in Batang Kali. Lokalocal. 2018-01-10 [202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8). 
  2. ^ 乌鲁音 昔日矿场耕出菜园. 星洲日報. 2014-07-30 [2017-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8). 
  3. ^ 程明遠. 峇冬加里雜寫. 星洲日報. 1936-03-05 [202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6). 
  4. ^ 4.0 4.1 程明遠. 峇冬加里剪影. 南洋商報. 1948-01-27 [202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6). 
  5. ^ 5.0 5.1 5.2 峇冬加里 黑白面麻蓼闻名. 星洲日報. 2014-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7). 
  6. ^ 6.0 6.1 峇冬加里 小镇故事多. 星洲日報. 2015-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7). 
  7. ^ Friendly and helpful residents make Kampung Bukit Chandang a safe place to call home. The Star. 2014-12-23 [202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6). 
  8. ^ 雪州政府创举!村庄设双语路牌. 星洲網. 2017-02-10 [202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4). 
  9. ^ “米丝路”、“学堂路”,听过吗?新村自製俗名路牌. 大馬微新聞Facebook. 2016-04-13. 
  10. ^ 指“大炮路”“黑市路”才對 聯邦村長另有看法. 馬來西亞中國報. 2016-04-19 [202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4). 
  11. ^ 新古毛槍殺慘案 官方公報已宣佈 馬來亞論壇報特撰文詳批評 無辜者常與有罪人同時受難. 南洋商報. 1949-01-04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12. ^ 新古毛華僑集體慘案 馬來西報代慘死者呼寃!指責政府造成空前謬誤. 南洋商報. 1949-01-05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13. ^ Townsend, Mark. New documents reveal cover-up of 1948 British 'massacre' of villagers in Malaya. London: The Guardian. 2011-04-09 [2017-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4). 
  14. ^ 英军62年前屠杀24胶工.峇冬加里有一条哭泣河. 星洲網. 2010-04-23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15. ^ 追讨英军屠杀罪行工委会呈请愿书.促英政府道歉. 星洲網. 2008-03-25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2). 
  16. ^ 追讨英军屠杀罪行工委会 呈备忘录 促道歉赔偿. 馬來西亞中國報. 2018-12-12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17. ^ 即时滚动 峇冬加里营地土崩 是否成立调查委会 安华:待初步报告出炉后再定夺. 星洲網. 2022-12-16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18. ^ 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多人罹难. 當今大馬. 2022-12-16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19. ^ 工程局:地下水聚集令土壤饱和 坡脚脆弱致山体滑坡. 星洲網. 2022-12-18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1). 
  20. ^ Batang Kali landslide: Two slope failures occurred — PWD. The Star. 2022-12-18 [2022-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2). 
  21. ^ 峇冬加里土崩成大马第2大死亡事故 仅次于淡江高峰塌倒塌事件. 東方日報. 2022-12-26 [202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4). 
  22. ^ ◤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最后一位罹难者,找到了!. 馬來西亞中國報. 2022-12-24 [202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6). 
  23. ^ 雪蘭莪峇冬加厘 崇武學校選舉 明年董事正副總理 陳祥記 趙瑞 獲選. 南洋商報. 1934-12-13 [202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6). 
  24. ^ 24.0 24.1 [峇冬加里] 新村尝乐路线. 東方日報. 2016-10-30 [202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5). 
  25. ^ 峇冬加里福泉廟 舉行開廟禮及迎神大典. 星洲日報. 1964-08-06 [202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4). 
  26. ^ Ahli Parlimen. Portal Rasmi Parlimen Malaysi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7). 
  27. ^ Ahli Dewan Negeri (ADN). Dewan Negeri Selangor. [202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馬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