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幹式結構
外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d/Zh_conversion_icon_m.svg/35px-Zh_conversion_icon_m.svg.png)
![]() |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3年5月22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c/%D0%9A%D0%B8%D0%B6%D0%B8._%D0%A1%D0%BF%D0%B0%D1%81%D0%BE-%D0%9F%D1%80%D0%B5%D0%BE%D0%B1%D1%80%D0%B0%D0%B6%D0%B5%D0%BD%D1%81%D0%BA%D0%B0%D1%8F_%D1%86%D0%B5%D1%80%D0%BA%D0%BE%D0%B2%D1%8C_2.jpg/220px-%D0%9A%D0%B8%D0%B6%D0%B8._%D0%A1%D0%BF%D0%B0%D1%81%D0%BE-%D0%9F%D1%80%D0%B5%D0%BE%D0%B1%D1%80%D0%B0%D0%B6%D0%B5%D0%BD%D1%81%D0%BA%D0%B0%D1%8F_%D1%86%D0%B5%D1%80%D0%BA%D0%BE%D0%B2%D1%8C_2.jpg)
井幹式結構簡稱井幹式,又稱校倉造,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一種常見的建築結構。
其特點是建築結構完全由木條十字交叉疊積,用材之間由半刻榫卯相合,形成「井」字平面。
歷史
[編輯]中國上古時期產生於中國中原地區。古籍文獻《淮南子》中記載,「延樓棧道,雞棲井幹」,記述了井幹式結構[參1]。
據出土文物顯示,該結構最早見於商朝墓葬群的墓槨當中。
漢代依然保存這種建築結構。例如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井幹式望樓銅器。
參考資料
[編輯]![]() | 這是一篇與建築學或建築物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