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史
中國農業有着多處的起源和多元化的發展。中國農業的起源和中國進入新石器時代是一致的,龐大的人口讓歷朝歷代都將民以食為天奉為圭臬和社會穩定要素,中國農業不只是糧食議題更是政治、經濟、軍事議題,直至今日。
原始社會時期
[編輯]新石器時代的黃河地區就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農耕文明。距今約9000年前至7000年前,位於黃河中游地區的裴李崗文化中,當時人們已經會種植小米,飼養豬。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水稻人工馴化栽培的國家。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約8200年。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距今一萬年左右,中國先民就完成了對粟、黍、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的栽培馴化。其中,河北磁山文化遺址發現了一萬年前窖藏的粟和黍;江西仙人洞、湖南玉蟾岩、浙江上山等遺址中則發現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栽培水稻遺存。野生大豆原產於中國,馴化時間稍晚於粟、黍等作物,但在史前時代已經實現了人工栽培。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粟、黍、水稻、大豆的種植範圍日益擴大,遍佈黃河和長江流域,成為中國先民最為倚重的食物來源。
帝制時期
[編輯]漢武帝元封元年,桑弘羊實行均輸法是古代重大農業政策,世界獨創,更衍生出鹽鐵論一書成為傳世經典。宣帝時耿壽昌任大司農中丞,設置「常平倉」制度,「令邊郡皆築倉,以谷賤時增其價而糴」以抑制糧價上漲,平常則可以供軍用。
大量關於古代農業技術的記錄則出現於《齊民要術》,該書是中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農書鉅著,由北魏官員賈思勰所著,成書於東魏武定二年 (544年)以後,該書自出版後,長期受中國歷朝政府重視,傳遍海外後亦被常成為研究古物種變化的經典。達爾文研究進化論時曾參考一部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有說此書正是齊民要術。
中國南方開發後,南方開始將多餘的糧食通過大運河送往北方,稱為南糧北運。[1]
中國農業稅也在三千多年間是朝廷重大財政來源。元朝大司農《農桑輯要》、王禎《王禎農書》、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清《授時通考》等多部著作也可看出歷朝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其控制的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區繼續進行土地改革運動。1950年初期,中國政府基本完成了全國範圍內的土地改革。3億多農民無償分得土地、生產資料,並免除地租。此次改革結束了中國數千年封建地主制度。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做出《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農民和地主等個人一同失去土地所有權僅有使用權。[2]至此農村土地收歸集體,個人不再擁有土地所有權。之後人民公社和文革期間人民勞動積極性不足,長期農產量萎縮並發生三年困難時期饑荒。1980年代改革開放中國政府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農作物私有化以調動人的勞動積極性,短時間內就解決了饑荒問題和奠定工業化社會所需的糧食[3]供應穩定。之後引入地膜等農業科技大幅提高了農產量,21世紀後中國僅小麥產量就為世界第一其次為印度美國。2005年中央下令廢除農業稅結束了長達2600年的「皇糧國稅」歷史。有時中央會對種糧農民發放補貼。
農業科技化方面早在1973年間中國科學家袁隆平使用雜交水稻技術,首次育成三系雜交高產水稻,1975年國務院投入大批人力物力支持得以發揚光大,2004年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示範產800公斤後中央下令全面推廣,2007年中國大陸的水稻產量為5億噸,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稻米生產國,各類稻種合計佔世界稻米35%產量。近代也開始用重離子束加速器、宇宙射線、伽馬射線等航天技術跨業支援,對農作物實施誘發突變育種,例如「魯原502小麥」等成功突變種出現,進一步提高產量。[4]
參考文獻
[編輯]- ^ 北粮南运 中国粮食大迁徙地图背后的隐忧.
- ^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正式通过. [2011-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中央财政再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 新華社. 2022年5月23日 [2024年4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年4月20日).
- ^ 中華網-航天與農業.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研究書目
[編輯]- 何炳棣:《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9)。
- 何炳棣:〈華北原始土地耕作方式:科學、訓詁互證示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何炳棣:〈中國農業的本土起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何炳棣:〈中國農業的本土起源(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何炳棣:〈中國農業的本土起源(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張光直:〈中國沿海地區的農業起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岡崎敬:〈關於中國古代稻作文化的考古學調查研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黃俊傑:〈稻作農業在傳統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西嶋定生:〈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歷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西嶋定生:〈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歷程(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白馥蘭:〈科學、技藝、技術:中國農業從物質到知識的穿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趙岡:〈歷史上農地經營方式的選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趙岡:〈中國歷史上的糧食單位面積產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大澤正昭:〈關於宋代「江南」的生產力水準的評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趙岡:〈清中期以來糧食畝產量之變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進、傳播及其對中國糧食生產的影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進、傳播及其對中國糧食生產的影響(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進、傳播及其對中國糧食生產的影響(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