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世界遺產名錄
外觀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制訂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是指對全人類有重要文化或自然價值的遺產項目[1]。南斯拉夫解體、塞爾維亞與黑山解散後,黑山在2006年獨立,同年6月3日加入公約[2]。
截至2020年,黑山共有四項世界遺產,另有六項入選預備名單(任何遺產在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入選預備名單)。1979年,科托爾自然保護區和文化歷史區在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成為黑山入選的第一項歷史遺產。[3]杜米托爾國家公園1980年入選,並在2005年擴充[4]。上述兩項遺產是在黑山尚屬南斯拉夫時入選。黑山還有兩項跨國世界遺產。2016年入選的斯特茨奇中世紀墓葬群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共享[5],15至17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的防禦工事與克羅地亞和意大利共享[6]。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選標準,除杜米托爾國家公園是自然遺產外,另外三項都是文化遺產[2]。
科托爾自然保護區和文化歷史區因1979年的6.9Mw地震嚴重受損,同年一入選馬上列為瀕危。修復工作基本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贊助,2003年解除瀕危狀態。[7]
世界遺產
[編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根據十項標準收錄世界遺產,入選的每一個必須符合至少一項標準,其中第一(i)至六(vi)項為文化遺產,第七(vii)至十(x)項為自然遺產,順序按入選年份排列[8]。
- 跨國遺產
名稱 | 圖像 | 位置(市鎮) | 入選年份 | 教科文數據 | 簡介 |
---|---|---|---|---|---|
科托爾自然保護區和文化歷史區 | 科托爾、新海爾采格、蒂瓦特 | 1979 | 125;i、ii、iii、iv(文化) | 科托爾灣是東亞得里亞海的天然戰略港口,也是中世紀重要的藝術和商業中心。城市開放且防禦穩固,建築品質很高,定居點、宮殿、修道院和諧融入包含大量岩石的丘陵、梯田、耕地。本遺產包含科托爾、佩拉斯特、里桑三座城市和科托爾城防。1979至2003年因地震破壞列入瀕危世界遺產。遺產邊界在2012和2015年微調。[3] | |
杜米托爾國家公園 | 扎布利亞克 | 1980 | 100;vii、viii、x(自然) | 杜米托爾是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的石灰岩地塊,經過冰川成型,再由河流沖刷而成,其中塔拉河峽谷是約有1300米深,是歐洲最深的河流峽谷。公園有18個冰川湖,最大的是黑湖。此外,杜米托爾國家公園的生物種類非常多元。[4]1980年入選世界遺產後,項目邊界在2005年調整,與國家公園邊界重疊[9]。 | |
斯特茨奇中世紀墓葬群* | 扎布利亞克、普盧日內 | 2016 | 1504;iii、vi(文化) | 斯特茨奇中世紀墓葬群是今波黑、克羅地亞、塞爾維亞與黑山境內發現的磐石紀念碑,最早在12世紀出現,14至15世紀達到高峰。黑山境內共有三處,兩處位於扎布利亞克市鎮,一處在普盧日內市鎮。[5] | |
15至17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的防禦工事* | 科托爾 | 2017 | 1533;iii、iv(文化) | 本項遺產包含意大利倫巴底大區至亞得里亞海、涉及意大利、克羅地亞和黑山境內跨度上千公里的15處防禦工事。防禦工事設計標誌着火藥成為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科技和建築都發生重大變化。黑山境內的防禦工事即科托爾城防。[6] |
預備名單
[編輯]除已入選的世界遺產外,接受《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成員國還可以把遺產項目列入預備名單,任何遺產在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前都必須入選預備名單[10]。截至2020年,黑山的預備名單共有七項遺產[11]。
名稱 | 圖像 | 位置(市鎮) | 列入年份 | 對應標準 | 簡介 |
---|---|---|---|---|---|
采蒂涅歷史核心區 | 采蒂涅 | 2010 | ii、iii、vi(文化) | 采蒂涅曾是黑山首都,還是重要的宗教中心,建於15世紀並在19世紀經歷重大城市發展[12]。 | |
巴爾舊城區 | 巴爾 | 2010 | ii、iii、v(文化) | 巴爾是黑山南部海港,也是地中海文化集散地,伊利里亞人、希臘化時代、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斯拉夫人、威尼斯共和國和鄂圖曼帝國文化在此雲集交匯,從中世紀起就是重要的考古蹟址[13]。 | |
杜克里亞 | 波德戈里察 | 2010 | ii、iii、vi(文化) | 杜克里亞是典型的羅馬城鎮,寺廟、城市別墅、溫泉和廣場應有盡有。這裏五世紀經西哥特人和東哥德人破壞,在九世紀經歷復興。城市周邊還有羅馬大墓地。[14] | |
比奧格勒山國家公園 | 科拉欣 | 2010 | vii、viii、x(自然) | 歐洲的原始森林寥寥無幾,比奧格勒山國家公園便是其一,多種多樣的生物也有顯着地位。公園涵蓋貝耶拉斯卡山脈中部山塊的比奧格勒河集水區,山脈海拔兩千米並有六個冰蝕湖。[15] | |
烏爾齊尼舊城區 | 烏爾齊尼 | 2018 | ii、iv、v(文化) | 舊城區的考古遺蹟和建築結構多種多樣,代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特點。這裏還是黑山海岸同類傳統定居點不斷發展並適應地形自然形態的典範。[16] | |
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 | 科拉欣 | 2019 | ix(自然) | 本提名旨在把黑山比奧格勒山國家公園境內的原始森林納入已有世界遺產。園內森林擁有廣闊且複雜的生態系統,大量生物避難棲息地,還有許多特有或珍稀動植物。[17] |
參考資料
[編輯]-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 ^ 2.0 2.1 Montenegro.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3.0 3.1 科托尔自然保护区和文化历史区.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 ^ 4.0 4.1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3).
- ^ 5.0 5.1 Stećci Medieval Tombstone Graveyard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3).
- ^ 6.0 6.1 Venetian Works of Defence betwee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Stato da Terra – Western Stato da Mar.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3).
- ^ WHC-03/27.COM/24 (PDF).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6).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7).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Decision – 29 COM 8B.15.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 ^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 Tentative Lists: Montenegro.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 ^ Cetinje Historic Co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 ^ Old Town of Bar.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 ^ Doclea.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 ^ ’Biogradska gora’ National Park.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 ^ Ulcinj Old town.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 ^ Ancient and Primeval 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 (Montenegro). UNESCO. [2021-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