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濟橋 (餘姚市)
30°02′56.8″N 121°09′10.6″E / 30.049111°N 121.152944°E
餘姚通濟橋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浙江省餘姚市鳳山街道 | ||||
分類 | 古建築 | ||||
時代 | 清 | ||||
編號 | 8-0289-3-092 | ||||
認定時間 | 2019年10月7日 | ||||
|
通濟橋,又名舜江橋、老江橋,是中國浙江省餘姚市城區姚江上的一座三孔石拱橋。橋樑始建於北宋,現存橋樑建於清代,有「浙東第一橋」之稱[1]。橋樑與北岸的舜江樓形成「長虹騰空,飛閣鎮流」的景觀,成為餘姚歷史文化的象徵。通濟橋於2019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
[編輯]通濟橋由知縣謝景初為方便姚江兩岸溝通而主持建造,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次年落成。當時建成的橋樑為木橋,初名德惠橋。靖康之變後,康王趙構逃至江南,金軍尾隨,將德惠橋燒毀,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由知縣蘇忠復建,此後又毀。至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由縣人王籍、王應龍復建,並更改橋名為虹橋[3]。此後,橋樑屢毀屢建,期間曾一度使用浮橋替代[1]。
元代中期,僧人惠興發起將橋樑改建為石拱橋,但在橋樑完工前圓寂。道士李道寧主持了此後的營建工作,至順三年(1332年)橋樑完工,取《周易·繫辭下》中「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之義,定名通濟橋。至明萬曆八年(1580年),南橋孔毀壞,三年後修復。清雍正四年(1726年),通濟橋崩塌,三年後由閩浙總督李衛主持重建,耗費木樁二千一百餘根,鐵二千五百餘斤,石料值白銀近一千五百萬兩,人工近四萬,雍正九年(1731年)建成[1]。
形制
[編輯]通濟橋地處餘姚城區姚江上,為古時自甬江至姚江上溯時所能遇到的第一座橋樑,因而有「浙東第一橋」之稱。橋樑為陡拱式三孔兩墩石拱橋,現有橋樑長43.4米,主跨14.2米,高8.4米,南孔跨徑7.6米,高4.9米,北孔跨徑8.7米,高4.95米,因橋樑高聳,有「海舶過而風帆不解」之說。橋面台階兩側有車馬道,兩端寬中間窄,兩端寬6.43米,中央寬5.61米。橋面兩側有石質望柱24根,石質欄板22塊。橋頂欄板有蓮花浮雕,兩旁的四根望柱有石獅,南北坡望柱上刻有蓮花座。主跨兩側橋身側面刻有橋聯,東側橋聯為「千里遙吞滄海月,萬年獨砥大江流」,西側橋聯為「一曲蕙蘭飛彩鷁,雙城煙雨臥長虹」[1]。
保護
[編輯]通濟橋於1981年6月11日被列入餘姚縣文物保護單位[4],2011年1月7日與舜江樓一起以「通濟橋和舜江樓」的名義被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通濟橋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橋樑處於餘姚府前路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6]。文物部門多次對通濟橋實施檢測,並採取措施防止橋上的裂縫進一步擴大[7]。2016年,曾有人駕駛越野車衝上通濟橋,引起餘姚市民關注,此後肇事者被警方行政拘留[8]。
民間傳說
[編輯]相傳通濟橋使餘姚風水上佳,歷代官宦輩出。明代餘姚出生的閣臣謝遷和鄰縣慈谿出生的尚書趙文華不和,趙欲破壞餘姚風水,因而向皇帝進讒要求拆毀通濟橋獲得同意。謝遷得知後以「瞞天帳」蓋過江面,當趙文華坐船經過時,不知不覺已駛過通濟橋,只得拆一座小橋以應付聖旨[9]。
圖片
[編輯]-
20世紀30年代的通濟橋
-
橋樑與北側的舜江樓
-
橋頂欄杆石獅
-
橋頂欄板浮雕
-
台階兩側的車馬道
-
橋聯及頂部的𧈢𧏡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邵亞輝; 李軍. 一水中分 双城烟雨卧长虹──记余姚通济桥. 浙江檔案. 1997, (10): 44-45.
- ^ 餘姚市文保所. 余姚通济桥. 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020-01-14 [2020-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6).
- ^ 徐斌. 话说余姚古桥——通济桥.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05, (5): 199-200.
- ^ 文物保护单位. 餘姚市人民政府. 2016-09-13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 ^ 張伊夢. 通济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餘姚日報. 2019-10-17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 ^ 余姚市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文本. 餘姚市人民政府. 2018-09-28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2).
- ^ 邊城雨. 余姚通济桥石板缝隙三指宽 部门:暂不影响安全. 寧波晚報. 2015-06-23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2).
- ^ 越野车开上了我们心爱的通济桥. 浙江新聞. 2016-04-15 [2019-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0).
- ^ 諸煥燦. 谢迁为民戏朝廷. 寧波通訊. 2004, (9):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