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宋高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赵构
宋高宗
宋朝皇帝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高宗宪孝皇帝肖像
宋朝第10位(南宋第1位)皇帝
统治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35年42天)
前任宋钦宗赵桓(北宋
继任宋孝宗赵昚
太上皇宋徽宗赵佶(1126年-1135年)[1]
宋朝(南宋)太上皇
统治1162年7月24日-1187年11月9日(25年108天)
出生(1107-06-12)1107年6月12日
大观元年五月二十日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
逝世1187年11月9日(1187岁—11—09)(80岁)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
临安府德寿宫(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安葬
配偶
子嗣子: 女:无
全名
赵构
年号
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
绍兴(1131年-1162年)
尊号
睿圣仁孝皇帝(苗刘兵变时尊上)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退位时尊上)
谥号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庙号
高宗
王朝宋朝南宋
父亲宋徽宗赵佶
母亲显仁皇后韦氏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德基[2]损斋[3]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获封为“康王”。金朝与灭北宋后,俘虏包括徽宗与钦宗两任皇帝在内的皇族百余人。身为宋室仅存的希望,赵构南下逃亡,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是为宋高宗。高宗建立的南宋政权成功延续宋祚达151年之久,但因此时北方是金朝领土,故南宋的疆域又比北宋更小,且无法实现大一统。宋高宗在位初期因为眼见金朝强势,为了保持江山,高宗于是重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因一心偏安,无心北伐,也此造成江南等地遭金朝侵略沦陷,只想与金人缔结和约,终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朝达成绍兴和议,重用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对金称臣。从此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之格局。

生平

[编辑]
宋高宗半身像(老年)

早年经历

[编辑]

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乙巳(20日),生于东京大内宫中,为宋徽宗第九子。八月,徽宗赐其名,官拜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二年(1108年)正月,迁镇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广平郡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授检校太保。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拜太保、改遂安庆源军两镇节度使、进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拜太傅、改静江奉宁军两镇节度使、桂州牧兼郑州牧。三月,改集庆建雄军两镇节度使、亳州牧兼平阳府牧。十一月,特授安国安武军两镇节度使、信德府牧兼冀州牧。

出使金营与招兵勤王

[编辑]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围困汴京,并要求宋以亲王宰相各一人为人质,才肯与宋和谈,宋钦宗派赵构以亲王身份在营中为人质,后因金人怀疑其宗室身份,要求更换,故得以回宋。正当赵构获释返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钦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马勤王,后来金人发现赵构原来是真正亲王,忿怒不已,要求宋朝安排赵构为使,才肯再议和,钦宗于是改派他出使金营求和。赵构前往金营时途经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将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此时金兵已跟踪到康王所在,知相州汪伯彦请康王入相州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钦宗命康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开封府,造成“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康王赵构在河北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幕府。赵构自己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有兵万人,分为五军南下。渡河,次大名府。宗泽请直取汴梁。康王从耿南仲及伯彦意见,欲移军东平。十二月乙亥,康王到魏博,庚寅至东平府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庚辰,康王入济州。时兵已八万。黄潜善时归之。四月庚辰,康王发济州,趣应天(今河南商丘),刘光世以所部来会。癸未至南京。

此间有过一段插曲:赵构在磁州时,曾由宗泽陪同拜谒了城北崔府君庙,当地称之为“应王祠”。该庙位于通往邢、洺州的驿道侧旁,当时此处“民如山拥”,众多百姓因为担心康王取道继续北行,而聚集在庙宇周围,号呼劝谏。进入祠庙后,康王抽签诗,卜得“吉”之签,庙吏抬应王神舆、拥庙中神马,请康王乘归馆舍。纷乱中,力主使金的王云被杀,赵构则留了下来,并于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后却成为南宋官私记载中极力渲染的“崔府君显圣”、“泥马渡康王”故事的缘起;此亦为赵构将来引作为应天登基即位正统性之证明。)

靖康二年三、四月间,徽、钦二帝被金军虏掠北去,赵构的妻妾女儿也被俘,但怀孕的潘氏得以幸免,后来生子赵旉

登基称帝

[编辑]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改元“建炎”。建炎改元后,宋高宗遥尊被掳到金国的其母亲韦氏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亲属三十人均任官职。并且从此不断派遣使者到金国求和要迎韦氏回南宋。[4]

建炎元年十月丁巳初一日,宋高宗离南京南下扬州。癸未到达扬州;金人听闻后,决计大举南伐。建炎三年一月韩世忠在沭阳溃军,金军快速南下。至金数百骑兵到扬州西北之天长。壬子,金人破天长军。高宗得内侍探报,即穿盔甲乘马出门,出走扬州,而百官宰相不知。高宗渡江至京口。再次镇江;至甲寅再次长州;乙卯次无锡;丙辰次平江府;壬戌至杭州。而次月金兵并未过江。

建炎三年三月,因禁军将领对人事安排等不满,发生苗刘兵变,宋高宗被迫禅让皇位于皇子赵旉。四月,高宗在勤王大军的进发下,复辟。复辟后举行仁宗法度,录用元祐党人,多所改易政策。四月,丁卯,赵构发杭州前往江宁建康),以谋恢复。

宋高宗被金兵追杀多年,并曾在海上飘泊,至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炎南渡完成。

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生父宋徽宗的死讯传到南宋。‘帝号恸,谕辅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处,屈己请和,正为此耳。”[4](高宗号哭,对大臣说:“我母亲宣和皇后年岁已经大了,我思念她到了坐不安的地步,我委屈自己向金国求和,正是为了这事。”)翰林学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适的事[5],请高宗遥尊韦氏为皇太后,宋高宗听从。

宋金议和

[编辑]

绍兴八年(1138年),在宋使王伦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销伪齐,把包含东京开封等三京(东京、西京、南京)之地的河南陕西归还给南宋,但高宗生母韦太后尚未归还。

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撕毁协约,重新攻占陕西、河南之地。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兀术)先在开封正南的顺昌败于刘锜所部的“八字军”,再于开封西南的郾城颖昌,在女真精锐部队所拿手的骑兵对阵中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带战胜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对南宋示好,将死去的宋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在押的宋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郡王升为一品,原来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公爵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6]。同时,在宋军中最强大的岳家军根本未参战的情况下,完颜宗弼的金国最精锐的部队又在淮西柘皋先败于张俊部下杨沂中刘锜的联军,后来虽然因为张俊抢功调走刘锜,完颜宗弼在濠州胜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但由于韩世忠军和岳家军赶到,完颜宗弼不得不退军北上。

四月下旬,宋高宗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张俊等大将的兵权,为《绍兴和议》做好了准备。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议和。

十一月,金国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议和条件。此时高宗生母韦氏托人将一封信送到赵构手里。“洪皓在燕,求得(韦)后书,遣李微持归。帝大喜曰:“遣使百辈,不如一书。”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萧毅、邢具瞻来议和,帝曰:‘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韦)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我拥有天下,但却不能赡养亲人,我父亲徽宗已经死了!现在我发誓,我要公开要求金国归还我母亲韦太后,我不以议和为耻。不然的话,我不怕向金国用兵!’),萧毅等还,帝又语之曰:‘(韦)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其未也,虽有誓约,徒为虚文。’”[4](“如果我母亲韦太后果然能回南宋,自当谨守我们订的和议誓约。如果回不来,有和议誓约也是一纸空文。”)当月,《绍兴和议》最后的书面内容即达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杀害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据《宋史》载这是为了满足完颜宗弼为《绍兴和议》所设的前提以防止岳飞的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7]

至此,高宗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宋金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正式放弃上次和约所获得的陕西、河南领土。宋高宗也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韦氏。《宋史·高宗本纪》记载:绍兴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韦)皇太后偕梓宫(徽宗灵柩)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按照当时信息的传递方式,岳飞于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杀,南宋使节立刻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带着正式照函从岳飞被杀的临安(今杭州)去金国禁锢宋钦宗和韦氏的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五国城村)接人,韦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启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韦氏到达宋都临安。从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时在行程脚力上,没有丝毫拖延。韦氏离开五国城前,曾答应钦宗回南方后努力营救钦宗回去;高宗也提出让钦宗和母后及徽宗梓宫一同南归,并让临安府修为钦宗修宫殿,但金朝在政局变动后反悔了,于是钦宗南归作罢。

《绍兴和议》约定南宋“不得以无罪去辅弼”,导致秦桧专权弄政长达十五年,高宗一方面对秦桧放任,另一方面,处处对秦桧提防。秦桧将死时,秦桧嗣子秦熺请求继任宰相,高宗拒绝,并将秦桧一族调为闲职,秦桧死后,高宗始打击秦桧余党,任用曾被秦桧打击的大臣,但其中仍然不乏与秦桧持相近主张的投降派。

晚年生活

[编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朝皇帝完颜亮撕毁,金兵再次南侵,是为采石之战,宋军以少胜多击退金兵。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162年7月24日),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禅让于养子建王赵眘,是为宋孝宗,自尊为“太上皇帝”群臣上尊号为“光尧寿圣太上皇帝”终结了宋太宗一脉自976年起长达186年的统治,回归宋太祖一脉,直至南宋灭亡[8]

宋高宗本有一子赵旉,但因苗刘兵变受到惊吓而病逝,得年仅两岁,之后未能再生下任何子女,故须在宋室子侄中选出皇位继任人。身为宋太宗后裔的宋高宗,之所以立宋太祖的后裔赵眘为继承人,一来宋太宗的近支后裔大多在靖康之难被金人虏去,如钦宗父子都可能被金人拥立挑战高宗皇统,而南渡的太宗远支后裔仍然很多(齐安郡王赵士㒟曾以“阖门百口”保岳飞没有二心),高宗幻想自己将来还能生子,也基于宋英宗追尊生父之争濮议的教训,不愿选择本生家族势力太大的储君;另外根据《宋史》的记载,传说是因为宋太祖显灵托梦给高宗。[9]。当时的宋朝人甚至觉得金太宗宋太祖转世,前来夺回皇位,报复被宋太宗烛影斧声谋刺的篡位[10]

虽然是禅让,主要决定权还是在高宗,尤其在议和问题上。宋孝宗赵眘登基后马上为岳飞平反和肃清秦桧余党,身为太上皇的高宗并未阻挠,而且退位后的高宗,与君临天下的孝宗关系相当好,父慈子孝。但宋高宗也有干政,如反对孝宗北伐。一次孝宗去问安,高宗问最近大臣有何议论,孝宗说在议论郑藻娶寡嫂,高宗发怒了,说这些大臣不看媒人面子,并说自己就是媒人,孝宗无言以对,并将议论郑藻的官员贬职。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寿八十岁(虚龄八十一),孝宗悲痛不已,持续守丧三年后,也自行退位。

对岳飞冤狱

[编辑]

高宗之母韦太后南归之后,曾因岳飞没有前来朝见而询问高宗皇帝及群臣,直至听闻岳飞父子以及部将张宪遇害之后怒骂高宗,此时的宋高宗对自己参与制造的岳飞冤狱之事深感后悔,但碍于帝王的威严没有立即着手进行平反,直至多年之后政局趋于稳定才相继赦免了岳飞和张宪家眷,首先对岳飞长子岳云进行平反,不久后宋高宗禅位做了太上皇,并在其授意之下,登基不久的宋孝宗正式为岳飞以及张宪平反并同时查处秦桧奸党。

特长

[编辑]
《赐岳飞手敕》写于绍兴七年(1137年)秋天。

宋高宗同其父宋徽宗一样,颇有艺术天分,是杰出的书法家;自言“……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仿,未始一日舍笔墨”,初学黄庭坚,后改学米芾,至终以追摹魏晋法度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流传有《赐岳飞手敕》及《真草嵇康养生论书卷》。元朝书法家赵孟𫖯早年即以宋高宗书法为榜样。

评价

[编辑]

正面评价

[编辑]

续资治通鉴》中:“康王入,毅然请行,曰:“敌必欲亲王出质,臣为宗社大计,岂应辞避!”钦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谓“十二月立康王”也。资性郎悟,好学强记,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其他含有关于宋高宗节俭、不迷信祥瑞、不好女色、潜心治国、文才武德具备等描述。[11]

负面评价

[编辑]

宋高宗为保住皇位,在位初期不惜创造传说,使天下人相信其正当正统地位,以掩饰自己“衔命出和,已作潜身之计;提师入卫,反为护己之资。忍视父兄甘为俘虏[12]”。因金兵追击而贪生怕死地逃命,故被后世戏称为“逃跑皇帝”。及后他定都临安后,为求偏安,保持半壁江山的统治,不惜把岳飞等主战派大臣杀害,以与金朝达成和议,成为后世评价的重要污点。

  • 当时诗人林升在宿新住宿徐公店,在墙上提诗《题临安邸》讽刺当朝的统治者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汴州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昔夏后氏传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复立而祀夏;周传九世而厉王死于彘,宣王复立而继周;汉传十有一世而新莽窃位,光武复立而兴汉;晋传四世有怀、愍之祸,元帝正位于建邺;唐传六世有安、史之难,肃宗即位于灵武;宋传九世而徽、钦陷于金,高宗缵图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称为中兴,而有异同焉。夏经羿、浞,周历共和,汉间新室、更始,晋、唐、宋则岁月相续者也。萧王、琅琊皆出疏属,少康、宣王、肃宗、高宗则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复旧物,则晋元与宋高宗视四君者有余责焉。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13]
  • 明末清初儒者王夫之在《宋论》一书中如此评价高宗:“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乃考其言动,察其志趣,固非周赧晋惠之比也。何以如是其馁也?李纲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泽之忠,非不知任也;韩世忠岳飞之功,非不知赏也;吴敏、李棁、耿南仲、李邦彦主和以误钦宗之罪,非不知贬也。而忘亲释怨,包羞丧节,乃至陈东、欧阳澈拂众怒而骈诛于市,视李纲如仇仇,以释女直之恨。是岂汪、黄二竖子之能取必于高宗哉?且高宗亦终见其奸而斥之矣。抑主张屈辱者,非但汪、黄也。张浚、赵鼎力主战者,而首施两端,前却无定,抑不敢昌言和议之非。则自李纲、宗泽而外,能不以避寇求和为必不可者,一二冗散敢言之士而止。以时势度之,于斯时也,诚有旦夕不保之势,迟回葸畏,固有不足深责者焉。苟非汉光武之识量,足以屡败而不挠,则外竞者中必枵,况其不足以竞者乎?高宗为质于虏廷,熏灼于剽悍凶疾之气,俯身自顾,固非其敌。已而追帝者,滨海而至明州,追隆祐太后者,薄岭而至皂口,去之不速,则相胥为俘而已。君不自保,臣不能保其君,震慑无聊,中人之恒也。亢言者恶足以振之哉? ”
  • 清高宗乾隆帝曾作诗《题宋中兴圣政草》,对宋高宗鄙薄至极,并直言那些所谓“正面评价”乃是“曲誉”,是难逃后人之“绳”的:
少康光武始堪称,何事建炎号中兴?
轻议惭尽善,高谈尧舜匹先登。
偏安祗有姑息计,北伐曾无恢复能。
徒曰亲征望敌返,未闻业创受终膺。
求贤进退都无定,远佞优游几实曾。
举凡率可知时政,曲誉安能逃后绳。
七字永言昭鉴戒,艰哉天命慎钦承。

后乾隆帝为自己这首诗做注,更曰其“顾腼然诩为中兴,不亦深可鄙哉”。[14]

轶事

[编辑]

建炎二年(1128年)冬,宋高宗为躲避金军的追击,自建康府南渡,逃到浙东一带。刚渡过钱塘江,来到萧山,就有人在路旁依次叩拜迎驾,并告知队伍的前锋说:“宗室赵不衰以下起居。”宋高宗听闻后,甚是高兴,对身旁的侍从说:“符兆如是,吾无虑焉。”随后下升赵不衰官三等。并认为此行虽然乘船渡海往返,然而国家从现在起就安定了。赵不衰即是后来的龙图阁直学士赵善俊之父。此事与宋太宗征讨河东时,宋军大捷的祥瑞之兆是一样的。当时,宋太宗所挑选驾船的船工里,有两位船工分别名叫赵立跟毕胜,正好应验了此战赵家存活,宋朝必胜[16]

家庭

[编辑]

先祖

[编辑]
先祖
 
 
 
 
 
 
 
 
 
 
 
 
 
 
 
 
 
 
高祖父:濮安懿王赵允让
 
 
 
 
 
 
 
曾祖父:英宗宣孝皇帝赵曙
 
 
 
 
 
 
 
 
 
 
 
高祖母:仙游县君任氏
 
 
 
 
 
 
 
祖父:神宗圣孝皇帝赵顼
 
 
 
 
 
 
 
 
 
 
 
 
 
 
外高祖父:(追封)楚王高遵甫
 
 
 
 
 
 
 
曾祖母:宣仁皇后高氏
 
 
 
 
 
 
 
 
 
 
 
外高祖母:楚国夫人曹氏
 
 
 
 
 
 
 
父:徽宗显孝皇帝赵佶
 
 
 
 
 
 
 
 
 
 
 
 
 
 
 
 
 
祖母:(追尊)钦慈皇后陈氏
 
 
 
 
 
 
 
 
 
 
 
 
 
 
高宗宪孝皇帝赵构
 
 
 
 
 
 
 
 
 
 
 
 
 
 
 
 
 
 
 
 
外高祖父:韦舜臣
 
 
 
 
 
 
 
外曾祖父:韦子华
 
 
 
 
 
 
 
 
 
 
 
外高祖母:楚国夫人段氏
 
 
 
 
 
 
 
外祖父:郡王韦安道
 
 
 
 
 
 
 
 
 
 
 
 
 
 
外曾祖母:汉国夫人杜氏
 
 
 
 
 
 
 
 
 
 
 
母:(追尊)显仁皇后韦氏
 
 
 
 
 
 
 
 
 
 
 
 
 
 
 
 
 
外祖母:益国夫人宋氏
 
 
 
 
 
 
 
 
 
 
 
 
 

后宫子女

[编辑]
妻妾
  • 宪节皇后邢秉懿,康王妃,封嘉国夫人,靖康之难时北迁。据《靖康稗史》称金太宗封为“建炎宋国夫人”。[17]高宗遥册为皇后,绍兴九年崩,后韦太后归国,方知皇后早崩,时中宫已虚位达十六年。
  • 宪圣慈烈皇后吴氏,自和义郡夫人、才人、婉仪、进贵妃。绍兴十三年,立为皇后。高宗内禅,手诏后称太上皇后,迁居德寿宫。孝宗即位,上尊号寿圣太上皇后,光宗即位更号寿圣皇太后。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号,庆元三年崩,年八十三。
  • 潘贤妃,侍奉高宗于康王府,生元懿太子赵旉,绍兴十八年薨。
  • 张贤妃,初为才人,后晋婕妤、婉仪。死后追为贤妃。孝宗养母。
  • 刘贤妃,入宫为红霞帔,迁才人,累迁婕妤、婉容,绍兴二十四年进贤妃。
  • 刘婉仪,初入宫,封宜春郡夫人。寻进才人,与刘贤妃俱被宠,进婉仪。
  • 张贵妃,开封祥符人。初入宫,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进婉容。淳熙七年,封太上皇淑妃。十六年,进贵妃。绍熙元年薨。
  • 冯美人
  • 韩才人,和美人冯氏,才人吴氏、李氏、王氏都被高宗宠幸,后都被废。
  • 吴才人,吴皇后族人
  • 李才人,相貌明艳,淳熙末年,被太上皇宠爱。高宗驾崩,宪圣皇后见到二才人就生气,宋孝宗即追回告命,许其自便。这并非常制。
  • 王才人,相貌明艳,淳熙末年,被太上皇宠爱。高宗驾崩,宪圣皇后见到二才人就生气,宋孝宗即追回告命,许其自便。这并非常制。
  • 元懿太子赵旉,生母潘贤妃,宋高宗唯一亲生子,早夭。
  • 养子[18]
    • 宋孝宗赵昚:本名赵伯琮,养母张贤妃、生父秀安僖王赵子偁宋太祖四子赵德芳的后裔,第七代安定郡王赵令荡侄孙。绍兴二年(1132年)被选入宫中抚养。
    • 赵伯浩,生父赵子裕;宋太祖长子赵德昭的后裔,第二十一代安定郡王赵伯泽二弟。绍兴二年(1132年)被选入宫中抚养,后被罢养;官至温州兵马都监。
    • 信王赵璩:本名赵伯玖,养母吴皇后、生父赵子彦。宋太祖四子赵德芳的后裔,第七代安定郡王赵令荡族孙。绍兴四年(1134年)被选入宫中抚养。

另有一些地方史料记载,有三名被视为宋高宗女儿的女性流落民间,长大成人后以民女身份嫁人,后来才恢复皇族身份;不过这些可能是牵强附会,因宋宗室女虽然无特殊封号,也会被民间敬称为郡主。这些“民间郡主”们包括:

  • 赵玉女(1159年一1242年)[19]:《新安县志》载,高宗其中一女于建炎三年被江西县令邓元亮于起兵勤王时于道上收养,长大后嫁给邓元亮之子邓自明。至宋光宗即位,赵氏带长子面见光宗,光宗称赵氏为皇姑,封为郡主,并把邓自明追赠为“税院郡马”,并赐地于东莞。后人散居到香港龙跃头锦田厦村大埔头东莞等地[20][21]
  • 五十郡主:宋高宗可能还有一女,嫁予南海人程原甫。程原甫,程颢曾孙、程昂之子,因其妻五十郡主之故被封为“季院郡马”,和前述“税院郡马”封号相似。当地人称五十郡主的父亲是当朝皇帝,且南海确有赵氏五十郡主之墓,而她出嫁时其父皇已驾崩。赵氏郡主又被称作公主,郡主儿子思妙等三子皆称“宋国甥”;因此五十郡主可能是宋高宗女儿,待考。
  • 叶荂妻赵氏:宋高宗时尚有一位名叫叶荂的驸马,叶荂是南海叶颙之子,居住在广东。然而这位宗室女是宋高宗的亲女儿,还是破例被封为公主,待考。

任用官员

[编辑]

宰相

[编辑]

名将

[编辑]

女官

[编辑]

影视形象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4》,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5》,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6》,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7》,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8》,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29》,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30》,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31》,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32》,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徽宗被高宗遥尊为太上皇直到去世为止。
  2. ^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王名构,字德基,道君皇帝第九子。”
  3. ^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古来帝王,不闻别号。惟宋高宗署其室曰损斋,想即别号矣。”
  4. ^ 4.0 4.1 4.2 宋史·后妃列传·韦贤妃传》。
  5. ^ 唐德宗李适的生母沈氏原住于洛邑宫中,“安史之乱”中下落不明,唐德宗继位后,遥尊沈氏为皇太后,并派人四处寻访。
  6. ^ 据《氏族典·赵姓部纪事》所言:“天水赵之望也。”天水为古郡名,即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
  7. ^ 《宋史·岳飞传》:“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8.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一》: 乙亥,内降御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丙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谕之,帝又推逊不受,即趋侧殿门,欲还东宫,高宗勉谕再三,乃止。于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辅臣奏事毕,高宗还宫。百官移班殿门外,拜诏毕,复入班殿庭。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宰相率百僚称贺,帝遽兴。辅臣升殿固请,帝愀然曰:“君父之命,出于独断。然此大位,惧不克当。”班退,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帝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门,冒雨掖辇以行,及宫门弗止。上皇麾谢再三,且令左右扶掖以还,顾曰:“吾付托得人,吾无憾矣。”左右皆呼万岁。是日,诏有司议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以闻,在内诸司日轮官吏应奉德寿宫,增置,朝德寿宫提点、干办等官,德寿宫宿卫依皇城及宫门法。戊寅,大赦。诏宰相率百官月两朝德寿宫。己卯,以即位告于天地、宗庙、社稷。庚辰,诏五日一朝德寿宫。以左武大夫龙大渊为枢密副都承旨,武翼郎曾觌带御器械。癸未,始御后殿。甲申,诏中外士庶陈时政阙失。丙戌,诏进宰执官二等。丁亥,诏以太上皇不许五日一朝,自今月四朝。复除名勒停人胡铨官、知饶州。己丑,诏有司月奉德寿宫缗钱十万。辛卯,诏罢四川市马。壬辰,诏百官日一人入对。癸巳,蝗。甲午,上太上皇帝尊号曰光尧寿圣太上皇帝,太上皇后曰寿圣太上皇后。乙未晦,金人屠原州。
  9.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
  10. ^ 呻吟语》:吴乞买当金太祖朝尝使汴京,其貌绝类我太祖皇帝塑像。
  11. ^ 是日,定议航海避敌。执政请每舟载六十卫士,人不得过两口,卫士皆曰:“我有父母,有妻子,不知两者如何去留?”……卫士张宝等百余人遮道,问以欲乘海舟何往,因出语不逊……帝密谕宰执曰:“此辈欲沮大事,朕今夕伏中军甲士五百人于后苑,卿等翼日率中军入朝,捕为首者诛之。”……帝自便殿御介胄,引伏兵出,弯弓手发二矢,中二人,坠于屋下。其众骇惧,悉就擒。
    内侍有言:“讲读官某人,敷陈甚善,臣今拟奖谕诏书以进。”帝曰:“此当出自朕意。若降诏书,自有学士,尔等小臣,岂宜如此!是后不许妄言!”
    帝谕辅臣曰:“朕每退朝,押班以下奏事,亦正衣冠,再坐而听,未尝与之款昵。又性不喜与妇人久处,多坐殿旁小阁,笔砚外不设长物,静思军国大事,或阅疏章。宫人有来奏事者,亦出阁子处分毕而后入,每日如是。
    帝谕大臣曰:“朕省阅天下事,日有常度,每退朝,阅群臣及四方章奏,稍暇即读书史,至申时而常程皆毕,乃习射,晚则复览投匦封事,日日如是也。”
    帝曰:“朕尝夜观天象,见荧惑星次稍差,食素已二十余日,须俟复行轨道,当复常膳。”
    刘光世以枯秸生穗为瑞,奏之。帝曰:“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中有十万铁骑,乃可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籓邸时,梁间有芝草,府官皆欲上闻,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辅臣叹服。
    吕颐浩言:“近至天竺祈晴,今雨少霁,可以上宽圣虑。”帝曰:“朕宫中亦自育蚕,此不惟可候岁事,亦欲知女工艰难,事事质验。
    帝曰:“昨韩世忠进一马,高五尺一寸,云非人臣所敢乘。朕答以九重之中,未尝出入,何所用之,卿可自留为战备。”
    帝曰:“艺祖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闵。朕若不取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
    大理国请入贡且卖马,帝谕大臣曰:“令卖马可也。进奉可勿许,安可利其虚名而劳民乎!”朱胜非曰:“异时广西奏大理入贡,事可为鉴。”帝曰:“遐方异域,何由得实!彼云进奉,实利贾贩。第令帅臣、边将偿其马直,当价则马当继至,庶可增诸将骑兵,不为无益也。”
  12. ^ 金太宗曰:s:大金吊伐录/卷04#册大齐皇帝文
  13. ^ 宋史·高宗本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乾隆帝酷爱诗言志,后乾隆五十五年得玄孙载锡,为庆贺五代同堂,特地御制诗一首:“八旬开袤春秋永,五代同堂今古稀。古稀六帝三登八,所鄙宋梁所慕元。惟至元称一代杰,逊乾隆看五世孙。”,意即自古以来年过古稀(70岁)的皇帝只有6个(包括汉武帝唐玄宗明太祖),其中只有三个活过了80岁(即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但这之中我只敬仰元世祖忽必烈,而鄙夷梁武帝和宋高宗。虽然元世祖也是一代豪杰,但也比不上我五代同堂的乾隆皇。
  15. ^ 沈冬梅. 專制主義的魔力 ──評王曾瑜《荒淫無道宋高宗》. 中国万年网. [2018-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6). 
  16. ^ 南宋·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1):“高宗建炎二年冬,自建康避狄,幸浙东。初度钱塘,至萧山,有列拜于道侧者,揭其前云:“宗室赵不衰以下起居。”上大喜,顾左右曰:“符兆如是,吾无虑焉。”诏不衰进秩三等。是行虽涉海往返,然天下自此大定矣。不衰即善俊之父。此与太宗征河东“宋捷”之祥一也。是时,选御舟槔工,又有赵立、毕胜之谶。”
  17. ^ 《宋俘记》
  18. ^ 链接至维基文库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维基文库 (中文). 明年,改元绍兴……(二年)夏,令懬始奉诏选上及宗子伯浩入禁中,伯浩丰而泽,上清而癯,高宗初爱伯浩,忽曰:“更仔细观之。”乃令二人并立,有猫过,伯浩以足蹴之,上拱立如故,高宗曰:“此儿轻易乃尔,安能任重邪?”乃赐伯浩白银三百两,罢之,而育上于张媫妤所,时年六岁矣。……四年五月,令懬复得秉义郎子彦之子伯玖入宫中,年五岁,高宗以其聪慧可爱,命吴才人母之。 
  19. ^ 《邓氏祖妣: 宋皇姑赵姬墓重修纪念特刊》
  20. ^ 吉庆围[永久失效链接]
  21. ^ 鄧族遷岑的真實年代. [2008-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9). 
宋高宗
出生于:1107年逝世于:1187年
统治者头衔
前任:
宋钦宗
赵桓
(兄)
宋朝皇帝
1127年3月20日-1129年4月1日
继任:
元懿太子
赵旉
(子)
苗刘兵变
新头衔
靖康之变,宋室南迁
南宋皇帝
1127年3月20日-1129年4月1日
前任:
元懿太子
赵旉
(子)
苗刘兵变结束
宋朝皇帝
1129年4月20日-1162年7月24日
继任:
宋孝宗
赵昚
(嗣子、族子)
南宋皇帝
1129年4月20日-1162年7月24日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宋徽宗
宋朝太上皇
1162年7月24日-1187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