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官方海報
日期2010年3月7日
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荷里活杜比劇院
司儀艾力·寶雲
史提夫·馬田[1]
紅地氈傑斯·卡格爾(Jess Cagle
凱西·愛蘭Kathy Ireland
雪莉·謝波德Sherri Shepherd[2]
監製比爾·麥康尼克Bill Mechanic
亞當·山克曼Adam Shankman[3]
導演哈密什·漢密爾頓Hamish Hamilton[4]
摘要
最佳電影拆彈雄心
獲獎最多《拆彈雄心》(6項)
提名最多阿凡達》和《拆彈雄心》(各9項)
電視轉播
電視台ABC
持續時間3小時37分鐘[5]
收視率4162萬
24.75%(尼爾森收視率[6]

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美國影藝學院旨在獎勵2009年最優秀電影的一場晚會,於太平洋時區2010年3月7日下午17點30分(北美東部時區晚上20點30分)開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荷里活杜比劇院舉行,共計頒發了24座奧斯卡金像獎(又稱學院獎)。本次頒獎典禮與往屆相比時間有所推遲,之前幾屆都是2月舉行,但這次為了避免與201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相衝突而推遲到了3月[7]。頒獎典禮通過ABC美國轉播,男演員艾力·寶雲史提夫·馬田擔任主持人,這是馬丁繼第73屆第7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以來第三次擔任主持人,同時這也是鮑德溫首度主持。這也是繼1987年的第5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以來首屆有多位主持人的奧斯卡頒獎典禮[8]

2009年6月24日,學院主席西德尼·甘尼斯(Sidney Ganis)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為了增強獎項的吸引力,重新引起觀眾的興趣,2010年的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最佳影片獎提名作品將由之前的五部增加到十部[9],上一次有10部電影獲最佳影片提名是在1944年舉行的第1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10]。2010年2月20日,伊莉莎伯·班絲比佛利山威爾希爾麗晶酒店主持頒發了奧斯卡科技成果獎[11]

拆彈雄心》贏得最佳影片導演等六項大獎,是當晚最大贏家。該片導演嘉芙蓮·碧格露由此成為歷史上首位獲導演獎的女性[12][13]。其它獲獎電影包括獲獎三項的《阿凡達》,獲獎兩項的《聲聲相識》、《珍愛》和《沖天救兵》,以及獲獎一項的《海豚灣》、《希魔撞正殺人狂》、《守護有心人》、《商標的世界》(Logorama)、《普魯登斯的音樂》(Music by Prudence)、《新房客》(The New Tenants)、《謎情追兇》、《星空奇遇記》和《宮廷眷戀-維多利亞與阿爾拔親王》。本屆頒獎典禮的電視轉播在北美吸引了近4200萬觀眾收看,是繼2005年舉行的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以來電視收視人數最高的一屆。

獲獎和提名

[編輯]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於太平洋時區2010年2月2日早上5點38分(UTC下午13點38分)由學院主席湯姆·謝拉克(Tom Sherak)和女演員安妮·夏菲維一起在比佛利山塞繆爾·戈爾德溫劇院公佈。《阿凡達》和《拆彈雄心》各以華麗后台項提名領跑,獲獎名單則在2010年3月7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公佈,嘉芙蓮·碧格露創造了女性獲導演獎的新歷史。[14][15][16]

獎項

[編輯]
嘉芙蓮·碧格露獲導演獎
謝夫·布烈治獲男主角獎
Sandra Bullock獲女主角獎
基斯托夫·華薩獲男配角獎
莫妮克獲女配角獎
馬克·鮑爾獲原著劇本獎
彼德·托達獲動畫長片獎
桑迪·鮑威爾獲服裝設計獎

獲獎影片在最上方以加粗字體顯示:[17]

最佳影片 導演
男主角 女主角
男配角 女配角
原著劇本 原著改編
動畫長片 外語片
紀錄片 紀錄短片
實景短片 動畫短片
  • 《新房客》——約阿希姆·巴克(Joachim Back)和提維·馬格努松(Tivi Magnusson
    • 《門》(The Door)——胡安妮塔·威爾遜和占士·弗林(James Flynn
    • 《魔術師之夢》(Instead of Abracadabra)——柏德烈·伊庫倫德(Patrik Eklund)和馬蒂亞斯·弗亞爾斯通(Mathias Fjellström
    • 《卡維》(Kavi)——格雷格·赫爾維(Gregg Helvey
    • 神秘魚英語Miracle Fish》——魯克·朵蘭(Luke Doolan)和德魯·貝利(Drew Bailey
原創配樂 原創歌曲
音效剪接 混音
藝術指導 攝影
  • 阿凡達》——藝術指導:瑞克·卡特(Rick Carter)和羅拔·斯特龍伯格(Robert Stromberg);內部裝飾:金·辛克萊爾(Kim Sinclair
    • 柏納大師奇幻Show》——藝術指導:戴夫·沃倫(Dave Warren)和安娜斯塔西婭·瑪莎羅(Anastasia Masaro);內部裝飾:卡羅琳·史密斯(Caroline Smith
    • 華麗后台》——藝術指導:約翰·邁爾(John Myhre);內部裝飾:戈登·辛(Gordon Sim
    • 神探福爾摩斯》——藝術指導:莎拉·格林伍德(Sarah Greenwood);內部裝飾:凱蒂·史賓沙(Katie Spencer
    • 宮廷眷戀-維多利亞與阿爾拔親王》——藝術指導:帕特里斯·弗米特(Patrice Vermette);內部裝飾:瑪吉·格雷(Maggie Gray
化妝 服裝設計
剪接 視覺效果

奧斯卡榮譽獎

[編輯]

2009年11月14日,美國影藝學院舉辦了首屆學院主席獎英語Governors Awards頒獎典禮,並頒發了以下獎項。[18][19][20]

榮譽獎

[編輯]

艾文·托柏紀念獎

[編輯]

獲多項提名或獎項之電影作品

[編輯]

頒獎和表演嘉賓

[編輯]

下列人士出場頒發了獎項或表演節目:[21]

頒獎嘉賓(按出場順序排列)

[編輯]
姓名 頒獎
吉娜·塔特爾(Gina Tuttle 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廣播員
彭妮露·古絲 頒發男配角獎
瑞恩·雷諾茲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守護有心人》
史蒂夫·卡爾
金美倫·戴雅絲
頒發動畫長片獎
米莉·茜絲
雅曼達·施菲
頒發原創歌曲獎
基斯·派恩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D-9異形禁區》
羅拔·唐尼
天娜·菲
頒發原著劇本獎
馬修·波特歷
喬恩·克萊爾
麥考利·克金
安東尼·米高·荷
賈德·尼爾森Judd Nelson
莫利·林沃德
艾麗·希蒂
引出向約翰·休斯致敬的橋段
森姆·積遜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沖天救兵》
嘉莉·慕萊根
素兒·蘇丹娜
頒發動畫短片獎、紀錄短片獎和短片獎
賓·史迪拿 頒發化妝獎
謝夫·布烈治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非常戇男離奇失婚》
積·佳蘭賀
麗素·麥雅當絲
頒發原著改編獎
拉蒂法女皇 引出頒發奧斯卡榮譽獎艾文·托柏紀念獎的片斷
羅賓·威廉斯 頒發女配角獎
柯林·菲爾斯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少女失樂園》
薛歌妮·韋花 頒發藝術指導獎
湯姆·福特
莎拉·謝茜嘉·柏加
頒發服裝設計獎
查理絲·花朗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天生不是寶貝》
泰勒·洛納
姬絲汀·史超域
引出向恐怖電影致敬的片段
碩克·艾佛朗
安娜·姬妲妮
頒發音效剪接獎和音效獎
伊莉莎伯·班絲 引出奧斯卡科技成果獎和戈登·E·索耶獎的頒獎片段
尊·特拉華達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希魔撞正殺人狂》
珊迪娜·布洛 頒發攝影獎
狄美·摩亞 引出紀念過去一年逝世電影人的環節
珍妮花·露柏絲
森·禾霍頓
引出原創配樂獎提名作品的特別表演曲目
頒發原創配樂獎
畢列·谷巴
謝拉·畢拿
頒發視覺效果獎
謝遜·比文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寡佬飛行日記》
麥·迪文 頒發紀錄片獎
泰勒·派瑞 頒發剪接獎
基努·李維斯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拆彈雄心》
佩德羅·艾慕杜華
昆頓·塔倫天奴
頒發外語片獎
凱西·貝茨 介紹最佳影片提名電影《阿凡達》
維拉·法米加
哥連·費路
茱莉安·摩亞
米雪·菲花
添·羅賓斯
琦·溫斯莉
頒發男主角獎
辛·潘
彼得·沙士加特
米高·辛
史丹利·特治
科力士·韋德加
奧花·雲費
頒發女主角獎
芭芭拉·史翠珊 頒發導演獎
湯·漢斯 頒發最佳影片獎

現場表演(按出場順序排列)

[編輯]
姓名 角色 表演
馬克·施艾曼Marc Shaiman 音樂編排 管弦樂
哈羅德·惠勒Harold Wheeler 指揮 管弦樂
尼爾·柏德烈·哈里斯 表演者 開場歌舞
占士·泰勒 表演者 在紀念過去一年中逝世業內人士的環節中表演「In My Life
非凡舞團 表演者 表演原創配樂獎提名作品的同步舞蹈曲目

典禮資訊

[編輯]
艾力·寶雲(左)和史提夫·馬田共同主持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由於前幾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收視率出現下滑,因此學院希望可以採取措施重振獎項和晚會的聲威,引起人們對提名電影的興趣。之前一年的頒獎典禮在收視人數上相比再前一年有13%的提高,學院內的許多成員於是提出了一些有望讓獎項更受歡迎的新方案。當時的學院主席西德尼·甘尼斯宣佈,本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最佳影片的提名電影將由以往沿用多年的5部提高到10部。「10個最佳影片提名將讓學院投票成員們得以認可一些通常會角逐其它獎項,但卻無緣最高獎的優異電影。」[9]「我都等不及想看到2月公佈提名名單時十部(最佳影片提名作品)的名單會是什麼樣了。」[9]甘尼斯還表示,這也會讓預測最終勝出作品變得更困難,因為投票規則將需要由多數制改為排序複選制[22]

編舞比爾·麥康尼克和亞當·山克曼獲聘成為晚會的監製。山克曼曾在一次接受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節目採訪時透露,自己和麥康尼克起初選擇了沙格·畢朗·高漢擔任主持人,但學院否決了這一提議,因為科恩「這步棋實在太險了」。[23]

許多在之前一年獲得好評的做法得以保持下來,男、女主角獎的頒獎嘉賓均為5人,每一人介紹一位獲提名演員的表演。山克曼和麥康尼克宣佈,他們有意縮短電視轉播的時長[24]。這一年大部分頒獎嘉賓宣佈獲獎者時的用詞都由「而獲獎者是……」改為了「而奧斯卡獎屬於……」,上一次出現這一情況則是在1988年舉行的第6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學院沒有對這一改動作出解釋,這一做法一度讓其他沒有獲獎的提名人感到羞辱,但顯然,學院還是默許了兩位監製讓頒獎詞回歸老傳統的做法。[25]

提名電影票房表現

[編輯]

在本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最佳影片提名的十部電影中,有五數在提名公佈前就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收穫了超過1億美元票房,這是繼2003年以來主要獎項提名作品中首次出現至少一部大片[26]。多位評論員、記者和娛樂業人士分析認為,學院將最佳影片提名數量從五部增加到十部是大片得以獲得主要獎項提名的重要原因[26][27][28]

提名公佈時,十部獲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中有三部位於電影票房榜的前十位。其中《阿凡達》以5.96億美元的美國票房名列榜首,也是年度電影票房冠軍[26],其他兩部美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十強中獲提名的還有是收入2.93億美元的《沖天救兵》[26]和收入2.38億美元的《守護有心人》[26]。剩下的七部提名作品中,《希魔撞正殺人狂》以1.2億美元票房排在第一[26],《第9區》以1.16億美元緊隨其後[26],接下來分別是收入7300萬美元的《寡佬飛行日記》[29],4500萬美元的《天生不是寶貝》[29],1200萬美元的《拆彈雄心》[29],940萬美元的《少女失樂園》[29]和920萬美元的《非常戇男離奇失婚》[29]

在2009年美國電影票房最高的50部電影中,有13部電影獲得了共計46項提名。其中《阿凡達》(冠軍)、《沖天救兵》(第5名)、《守護有心人》(第8名)、《希魔撞正殺人狂》(第25名)、《D-9異形禁區》(第27名)、《公主與青蛙》(第32位)、《茱莉對茱莉亞-隔代廚神》(第34位)、《怪誕隨意門》(第42位)和《寡佬飛行日記》(第43位)獲得了最佳影片或動畫長片、導演、演員或編劇類主要獎項提名[30],而獲得其它獎項提名的影片還有《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亞軍)、《變形金剛:狂派再起》(季軍)、《星空奇遇記》(第7名)和《神探福爾摩斯》(第11名)[30]

專業評價

[編輯]

本屆頒獎典禮獲得的媒體評價褒貶不一,一些媒體給出了較為負面的評價。影評人羅渣·埃伯特批評鮑德溫和馬丁的開場獨白「無趣得出奇」。他之後表示對《拆彈雄心》勝出感到高興,但選擇鮑德溫和馬丁來主持實在欠妥。[31]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瑪麗·麥克納馬拉(Mary McNamara)打趣稱節目完全沒有時機感,「儘管每個人都盡了最大努力,但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似乎遭遇了信任危機。」[32]時代》電影評論員占士·邦尼沃茲克(James Poniewozik)也批評晚會的節奏上斷斷續續,稱其是「奧斯卡的一個經典失敗」。他還指出擁有兩個主持人也是節目的缺點之一。[33]

其它媒體對頒獎典禮的評價更為正面。《電影指南》雜誌的布魯斯·費茨(Bruce Fetts)在其專欄中稱讚了兩位主持人的表現[34]。《芝加哥論壇報》的莫琳·瑞恩(Maureen Ryan)給整場晚會的評價為中等,但讚揚了演員的表現[35]

收視率和獲獎

[編輯]

本屆頒獎典禮通過美國廣播公司在美國直播,其播出時段里平均有4162萬觀眾收看,與去年的頒獎典禮相比有13%的提升[6],而所有曾觀看部分播出時段節目的觀眾總數則有約7978萬[36]。節目在尼爾森收視率調查中的成績也好於過去兩屆[37],在18至49歲年齡段人群中的收視率為13.1%,比去年提高了8%[38],是繼2005年的第7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以來收視人數最高的一屆[39][40]

2010年7月,頒獎典禮獲得了第62屆黃金時段艾美獎的12項提名[41],並在次月獲得了綜藝、音樂或紀實類節目傑出藝術指導獎[42]

紀念

[編輯]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年一度的「紀念」致敬環節旨在紀念過去一年中逝世的業內人士,本場晚會上的這一環節由查克·沃克曼(Chuck Workman)製作[43],女演員狄美·摩亞引出,歌手占士·泰勒在這一過程中表演了披頭四樂隊的歌曲「In My Life[44][45]

除了紀念環節以視頻片段形式向以上電影人致敬外,演員馬修·波特歷喬恩·克萊爾麥考利·克金安東尼·米高·荷、賈德·尼爾森、莫利·林沃德和艾麗·西蒂還在晚會上單獨向電影人約翰·休斯致敬[16][46][47]。上一次有這樣的單獨致敬則是在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湯·漢斯茱莉亞·羅拔絲卜·合嘉芙蓮·協賓致敬[48]

爭議

[編輯]

紀錄片獎獲獎致辭

[編輯]

《海豚灣》獲得紀錄片獎,主創人員上台領獎並發表感言時,海豚訓練員瑞克·歐貝瑞拿着一面旗幟,上面印着「Text Dolphin to 44144」(意為「編輯文本海豚發送到44144」),美國廣播公司突然中斷了畫面,並且持續了幾秒鐘。《電視指南》稱這一瞬間為「最快的一切」。[49]

沙格·畢朗·高漢被取消的短劇

[編輯]

監製麥康尼克和山克曼原本選擇了沙格·畢朗·高漢來擔任主持人,但學院因擔心其中風險而否決了[23]。科恩和賓·史迪拿原計劃在典禮上表演一個短劇,但監製因為擔心節目會冒犯《阿凡達》的導演占士·金馬倫而決定將之取消。這個短劇中科恩將打扮成一名雌性納美人,而斯蒂勒則站在一旁翻譯「她」所說的話,結束時科恩將宣佈「她」「與占士·金馬倫有了愛的結晶」[50]。雖然卡梅隆表示他對這個短劇的內容感到滿意[51],但科恩的表演還是被取消了[52]。不過這個短劇最終由斯蒂勒打扮成納美人進行了表演[44]

原創歌曲獎表演的削減

[編輯]

2010年2月,麥康尼克和山克曼宣佈,本屆頒獎典禮上將不會像之前多年的慣例那樣將獲得原創歌曲獎提名的幾首歌曲分別進行現場表演,而是會在頒獎宣讀提名作品名單時播放短小的片段[53]。一些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製作人員對此做法表示反對,稱這有違傳統,讓每首歌曲的創作者們失去了一個在全世界觀眾面前表演的機會[54]

《拆彈雄心》監製的電子郵件

[編輯]

尼古拉斯·夏提爾是最佳影片獎提名電影《拆彈雄心》的其中一位監製,他之前發了電子郵件給學院成員,建議他們在最佳影片獎投票中投給《拆彈雄心》,不要投給同樣獲提名的《阿凡達》,這一做法違反了學院的規定,夏提爾也因此被拒絕出席頒獎典禮[55]。他之後對自己的行為道了歉[56][57][58]

廣告商和收視率風波

[編輯]

2010年3月1日,美國廣播公司的旗艦電視台紐約WABC-TV宣佈,他們很可能將從2010年3月7日起終止其與Cablevision有線電視公司的合作[59],這天正好是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舉辦日期。美國東部時間3月7日中午12點01分,Cablevision的節目單上撤下了該電視台[60][61][62]。紐約市收視區擁有超過310萬電視觀眾,是全美最大的媒體市場,他們都將因此而無法觀看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電視轉播,以及其它和美國廣播公司有關的節目,預計這會對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廣告商和收視率造成毀滅性的打擊[63],到了美國東部時間約20點43分,奧斯卡頒獎典禮開始13分鐘後,Cablevision恢復了WABC的節目播出[61][64][65]

紀念逝世電影人環節中的遺漏

[編輯]

2009年有超過100位電影娛樂界人士逝世,但在一年一度的紀念環節上只提及了其中30人[43],被忽略的人士包括費拉·福賽特艾德·麥克馬洪Ed McMahon)、樓·阿爾巴諾Lou Albano)、亨利·吉布森Henry Gibson)和碧翠絲·亞瑟[66]。影評人羅渣·埃伯特在Twitter批評紀念環節遺漏了福賽特,並且認為米高·積遜並非因電影方面成就而為人所知,所以不應該出現在紀念環節中[67]。紀念環節中人物的名單是由學院的一個小委員會匯編的,與電視轉播的監製間沒有聯繫[43]

《普魯登斯的音樂》獲獎致辭

[編輯]

《普魯登斯的音樂》一片的導演羅渣·羅斯·威廉斯在影片獲得紀錄短片獎發表得獎感言時,突然被監製埃莉諾·伯克特從一旁推開了。這一幕被形容為本屆頒獎典禮上最怪異或是最尷尬的瞬間,威廉斯等人將其和五個月前舉行的2009年MTV音樂錄影帶大獎頒獎典禮肯伊·威斯特打斷泰勒絲獲獎感言的場面相提並論。[68]

這部紀錄短片主要是在津巴布韋拍攝的,伯克特也生活在這裏,她就該片起訴了威廉斯,不過到了頒獎典禮時,雙方已達成和解。她向Salon.com網站表示,該片是由她構想的,「羅渣在我告訴他這些以前都從沒聽說過津巴布韋」。她對威廉斯和HBO選擇把短片的焦點放在一個人身上而不是整個樂隊感到懊惱,該樂隊成員也一度以為影片會是以整個樂隊為核心。「我覺得我的角色已經一次又一次地受到蔑視,但現在這種事不能再發生了。」她聲稱自己在台上推開威廉斯的原因是對方的母親之前用手杖試圖阻止她上台一起領獎。[69]

「她殺了我個措手不及」,威廉斯表示,「我以為她會只是站在那兒,我有準備了演講辭」。他說,學院明確表示只能有一人發表得獎感言,而自己的母親只是想要站起來擁抱他。[69]

國際電視轉播

[編輯]
國際電視轉播名單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Finn, Natalie. Alec Baldwin & Steve Martin Tapped for Oscar Duty. E! (NBCUniversal). 2009-11-03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2. ^ ABC announces Oscar pre-show hosts.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10-03-01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5). 
  3. ^ Bill Mechanic and Adam Shankman Named Oscar Telecast Produc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09-10-20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4. ^ Paiement, Rebecca. Hamish Hamilton to direct 82nd Academy Awards. AOL (AOL Television). 2009-11-19 [201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0). 
  5. ^ Lowry, Brian. The 82nd Annual Academy Awards. Variety (PMC). 2010-03-09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6. ^ 6.0 6.1 Kissell, Rick. FOX tops ABC's big week. Variety (PMC). 2010-03-09 [201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7. ^ Hedley, Caroline. Oscars ceremony moved to prevent clash with Winter Olympics.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Telegraph Media Group). 2009-03-26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3). 
  8. ^ Marc Graser. Steve Martin and Alec Baldwin to Co-host the Oscars. Variety (PMC). 2009-11-03 [201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1). 
  9. ^ 9.0 9.1 9.2 82nd Academy Awards to Feature 10 Best Picture Nominee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09-06-24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10. ^ The 16th Academy Awards (1944)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2013-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11. ^ Tom O'Neil. Elizabeth Banks to emcee sci-tech Oscars.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02-12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8). 
  12. ^ Marszalek, Keith I. The winners of the 82nd Annual Academy Awards. The Times-Picayune (Advance Publications). 2010-03-07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3). 
  13. ^ King, Susan. 'Hurt Locker' wins best picture.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03-08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9). 
  14. ^ Nominees & Winners for the 82nd Academy Award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1). 
  15. ^ List of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CNN (CNN.com). 2010-02-02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0). 
  16. ^ 16.0 16.1 Ditzian, Eric. Oscar Night Belongs To 'The Hurt Locker'. MTV (Viacom Media Networks). 2010-03-08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17. ^ The 82nd Academy Awards (2010) Nominee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18. ^ Bacall, Calley, Corman, and Willis to Receive Academy's Governors Award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19. ^ Honorary Academy Awards - Oscar Statuette & Other Award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20. ^ Irving G. Thalberg Memorial Award - Oscar Statuette & Other Award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2). 
  21. ^ Present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0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0). 
  22. ^ Smith, Neil. BBC News: Oscars 2010: Best picture voting changes explained. BBC News (BBC). 2010-03-01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0). 
  23. ^ 23.0 23.1 Shankman's Winning Job: Producing The Oscars. National Public Radio. National Public Radio. 2010-02-1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7). 
  24. ^ Sperling, Nicol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Big Show.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0-02-12. 
  25. ^ Alexander, Bryan. An Oscar Comeback: 'And the Winner Is ...'. Time (Time Warner).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Horn, John. Oscar nominations that are for the people.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02-03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2). 
  27. ^ Grat, Brandon. 2009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Box Office Mojo (Amazon.com). 2010-02-02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28. ^ Spiegel, Josh. In Contention. Box Office Prophets (Box Office Prophets). 2010-02-09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Box-office numbers for Oscar best-picture nominees. Deseret News. Deser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2010-02-02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30. ^ 30.0 30.1 2009 Oscar nominations and wins by movie. Box Office Mojo. Amazon.com.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31. ^ Ebert, Roger. No pain for "Hurt Locker," Bigelow. Chicago Sun-Times (Sun-Times Media Group). 2010-03-0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3). 
  32. ^ McNamara, Mary. Oscars show has no sense of timing.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33. ^ Poniewozik, James. The Oscarcast: Classic, Not Necessarily in a Good Way. Time (Time Warner).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34. ^ Fetts, Burce. Cheers and Jeers. TV Guide: 104. 2010-03-22–28. 
  35. ^ The Oscars: A bit of razzle-dazzle, some mainstream charm and not enough NPH. Chicago Tribune (Tribune Company). 2010-03-0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1). 
  36. ^ ABC Draws Its Biggest Weekly Audience Since September '08. The Futon Critic. 2010-03-10 [2013-11-05]. 
  37. ^ Stransky, Tanner. Ratings: Oscar's 41 million viewers win week's top prize.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Warner. 2010-03-09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7). 
  38. ^ Kissell, Rick. Oscars draw 41 million viewers. Variety (PMC).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39. ^ Scott Bowles. Low Oscar Ratings Cue Soul-Searching.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08-02-26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7). 
  40. ^ Finke, Nikki. Oscar Ratings: 'Avatar' Loses But ABC And AMPAS Aren't Blue Despite Greying Viewers. Deadline Hollywood (PMC).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8). 
  41. ^ O'Neil, Tom. Emmys love for Oscars continues with 12 nominations.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07-12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30). 
  42. ^ Jones, Kenneth. The 2009 Tony Awards Broadcast Wins Emmy; Neil Patrick Harris Is a "Glee"-ful Winner. Playbill. 2010-08-21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7). 
  43. ^ 43.0 43.1 43.2 Cohen, Sandy. Oscar's 'In Memoriam' segment is touching to watch, painful to make. USA Today (Gannett Company). 2010-03-03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6). 
  44. ^ 44.0 44.1 Brooks, Xan. Oscars 2010 liveblog: the 82nd Academy Awards as it happened.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Media Group). 2010-03-0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45. ^ Organizers Defend Fawcett's Oscar Omission. The Wrap. 2010-03-08 [2013-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8). 
  46. ^ Braxton, Greg. John Hughes High School reunion.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47. ^ 82nd Academy Awards - John Hughes Tribut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4). 
  48. ^ Rings scores Oscars clean sweep. BBC News (BBC). 2004-03-01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9). 
  49. ^ 11 Top Oscar Moments. TV Guide.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8). 
  50. ^ Brodesser-Akner, Claude. Vulture Exclusive: To Protect James Cameron’s Feelings, Sacha Baron Cohen’s Avatar Sketch Is Cut From Oscar Telecast. NYmag. NYmag. 2010-02-03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8). 
  51. ^ James Cameron Doesn't Mind If Sacha Baron Cohen Spoofs 'Avatar' at Oscars. World Entertainment News Network. 2010-03-04. 
  52. ^ Loomis, George. Sacha Baron Cohen's Planned Oscar Night 'Avatar' Spoof Canned By The Academy. MTV. Viacom Media Networks. 2010-03-03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7). 
  53. ^ Best Original Songs Won't Be Performed at Academy Awards. Rolling Stone. Jann Wenner. 2010-02-1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54. ^ Finke, Nikki. Oscar Spoilers: Best Original Song Artists Not Performing. Deadline Hollywood Daily. PMC. 2010-02-1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7). 
  55. ^ Prohíben entrada de Nicolas Chartier a entrega del Oscar. La Crónica. Notimex. 2010-03-03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8). 
  56. ^ Pete Hammond. 'Hurt Letter' plot thickens after producer offers mea culpa.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0-02-25 [2010-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9). 
  57. ^ Adam Rosenberg. 'Hurt Locker' Producer Apologizes For Dissing 'Avatar'. MTV. Viacom Media Netowrks. 2010-02-25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58. ^ Hurt Locker producer barred from Oscars. BBC News (BBC). 2010-03-03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6). 
  59. ^ Stelter, Brian, Brooks Barnes. Disney and Cablevision Take ABC Fight Public.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12). 
  60. ^ Kleinfield, N.R. Oscar Night Suspense, Then Poof! Cable's Back.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0-03-0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6). 
  61. ^ 61.0 61.1 Stelter, Brian; Brooks Barnes. WABC Returns to Cablevision.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0-03-0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0). 
  62. ^ Kang, Cecilia. ABC goes dark for New York Cablevision subscribers.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Washington Post Company). 2010-03-0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0). 
  63. ^ Smith, Mariel. Cablevision Customers May Lose ABC on Oscar Night. NBC New York. NBC Universal. 2010-03-02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3). 
  64. ^ Fixmer, Andy. Cablevision, Disney's ABC Reach Accord, Avert Oscars Blackout. BusinessWeek (Bloomberg L.P.). 2010-03-07 [2010-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0). 
  65. ^ Brian Stelter; Brooks Barnes. At the Last Minute, a Disney-Cablevision Truce.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0-03-07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11). 
  66. ^ Wigler, Josh. The Academy Awards Memoriam: Those Who Were Forgotten. MTV. Viacom Media Networks.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7). 
  67. ^ Smit, Olivia. Farrah Fawcett and Bea Arthur left out of Oscars memorial film highlights; John Hughes gets tribute. Daily News (Mortimer Zuckerman).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3). 
  68. ^ Ryzik, Mylena. A Kanye Moment at the Oscars.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0-03-08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7). 
  69. ^ 69.0 69.1 Lauerman, Kerry. The story behind Oscar's "Kanye moment". Salon.com. Salon Media Group. 2010-03-08 [2011-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6). 
  70. ^ Oscars 2010 Complete List of International Broadcasters. BP Insider. BreadPit.net.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3).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新聞資源
分析
其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