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烏爾庇婭·塞維莉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烏爾庇婭·塞維莉娜
奧古斯塔
帶有塞維莉娜頭像的斗篷女性雕像(意大利博爾蓋塞美術館
 羅馬帝國皇后
在位約270年–275年9月或10月
出生3世紀
 羅馬帝國達契亞行省
逝世275年後
逝世地不明
配偶奧勒良
子嗣一個女兒
父親烏爾皮烏斯·克里尼圖斯(可能是傳說)

烏爾庇婭·塞維莉娜(Ulpia Severina)是一位羅馬帝國皇后,約270年至275年間為羅馬皇帝奧勒良的妻子。塞維莉娜在現存的文學資料中沒有被提及,僅通過硬幣銘文才知道她,因此人們對她知之甚少。

因她的名字Ulpia,她被認為可能與皇帝圖拉真或篡位者萊利安努斯英語Laelianus親戚關係,因為他們有相同的姓名,而且也許來自達契亞,這個名字在那裏很常見。目前尚不清楚她何時與奧勒良結婚,但可能是在他成為皇帝之前。她可能於公元274年秋天被宣佈為奧古斯塔

奧勒良於275年9月/10月被暗殺,他的繼任者克勞狄·塔西佗在經過短暫的空位期(持續了五到十一周)後才被宣佈為皇帝。儘管塞維莉娜的錢幣是在奧勒良在位後期(274 年至275年)鑄造的,但一些歷史學家推測某些不尋常的錢幣類型與這個短暫的空位期有關,並認為塞維莉娜要麼自己短暫地統治了帝國,要麼在塔西佗成為皇帝之前,人們對奧勒良的繼任者存在困惑,因此鑄幣廠選擇以皇后塞維莉娜的名義鑄造錢幣。由於沒有任何文學資料討論過塞維麗娜,因此對這些不尋常硬幣的任何解釋都只能是猜測。

早年生活和家庭

[編輯]
描繪了奧勒良和塞維莉娜的杜邦迪烏斯英語Dupondius(上),僅描繪了塞維莉娜的安東尼尼安努斯(下)

由於沒有一部現存的文學資料討論過塞維莉娜,因此人們對她知之甚少。在現存的文獻中,唯一提到她的地方是《奧古斯塔史》中對「奧勒良的妻子」的少數提及。12世紀喬安妮斯·佐納拉斯所著的《歷史概要》則稱奧勒良娶了割據政權帕米拉帝國女皇芝諾比婭的一個女兒,但這很可能是虛構的故事。[1]她的出生年份不詳。[2]通過推測,可以假設塞維莉娜來自達契亞行省或其他多瑙河省份,因為烏爾皮亞這個名字自從圖拉真皇以來,一直在那裏很常見。[1]歷史上,人們一直認為塞維莉娜是一位名叫烏爾皮烏斯·克里尼圖斯(Ulpius Crinitus)的男子的女兒[1][2][3],這位人物出現在《奧古斯塔史》中,他是軍事和元老院美德的典範,圖拉真的後裔和奧勒良的養父。然而,烏爾皮烏斯·克里尼圖斯的存在也許是《奧古斯塔史》的發明因為從銘文和錢幣中收集到的當代證據並沒有提到他。[1]塞維莉娜可能與篡位者萊利安努斯(Ulpius Cornelius Laelianus)有關。[4]

她何時嫁給奧勒良尚不清楚[2],可能是在他成為皇帝之前[4] ,而且她作為皇后的角色和她的政治影響力也無人知曉。[5]關於塞維莉娜的唯一可靠證據是少量的銘文和硬幣,這些銘文和硬幣證實了她是奧勒良的妻子,並且擁有奧古斯塔的頭銜。僅有兩枚已知硬幣沒有奧古斯塔這個頭銜,而是將她的頭銜改為Pia。這些可能是在她成為奧古斯塔之前鑄造的。[6]完整的硬幣稱她為domina Ulpia Severina Augusta, mater castrorum et senatus et patriae(烏爾庇婭·塞維莉娜·奧古斯塔夫人,軍營之母、元老院之母、祖國之母」)。[2][3][7]一些銘文也將她稱為Piissima Augusta(虔誠的奧古斯塔)。[7]塞維莉娜似乎也被神化了,因為有些硬幣把她描繪成diva[3]沒有硬幣將塞維莉娜頭銜為奧古斯塔可以追溯到274年之前,而且她可能不是奧古斯塔一直持續到那年秋天,[5][7]大概是8月29日左右[2],這一天恰逢皇帝奧勒良的凱旋回歸,慶祝割據政權帕米拉帝國高盧帝國的戰敗和帝國重新統一,大致結束三世紀危機[4][5]

274年秋季以後,紀念塞維莉娜的硬幣與紀念奧勒良的硬幣同時發行;有些硬幣上刻有兩人的側面像。硬幣上的塞維莉娜的形象很符合那個時代的典型:辮子般的頭髮在腦後高高盤起,表情嚴肅。[5]通常情況下,她的硬幣上都會刻有羅馬神話的女神祇康科迪亞,但有些硬幣上則會刻有女神維納斯朱諾,這兩個女神是羅馬皇后的標準神祇。[7] 275年奧勒良被暗殺後,塞維莉娜仍然倖存下來[8] ,但她的去世日期不詳。[1]奧勒良和塞維莉娜有一個女兒,但她的名字不詳。[9]

皇太后

[編輯]

空位期

[編輯]
15世紀根據塞維莉娜的硬幣繪製的塞維莉娜肖像

奧勒良於275年9月或10月駐紮在色雷斯準備攻打波斯時被暗殺[10] ,他的秘書艾洛斯害怕因撒了一個小謊而受到懲罰,便偽造了一封奧勒良的文書,開列出皇帝即將下令處決的多位軍官名字,艾洛斯將這封文書交給這些軍官,使得這些包括禁衛軍的軍官惶恐不已,決定鋌而走險殺死了奧勒良。身為軍人的奧勒良很受軍隊歡迎,他是前任皇帝哥德征服者克勞狄二世的戰友,因此軍隊發現真相後非常後悔並殘忍地處死了艾洛斯。[11]奧勒良的繼任者克勞狄·塔西佗於11月或12月被宣佈為羅馬皇帝[10]從歷史上看,包括愛德華·吉本在內的許多學者都認為,奧勒良和塔西佗之間的「空位期」要長得多,因為《奧古斯塔史》和奧雷利烏斯·維克托在4世紀的著作中則指出,奧勒良去世和塔西佗掌權之間的間隔持續了6個月。根據他們的記載,這一時期色雷斯行省的軍隊擔心自己參與了奧勒良的暗殺,而羅馬元老院則一再互相請願,選舉繼任者。[12]

今天,這一說法被絕大多數人駁斥認為它不可信,因為《奧古斯塔史》給出的日期和只有當奧勒良於275年初去世,塔西佗於9月成為皇帝時,維克多的說法才成立,但這與現存的證據不符。埃及當代文獻表明,該間隔最多只有10或11個星期,甚至可能只有5個星期。如果考慮到奧勒良去世的消息傳到意大利本土,以及從那裏傳到整個帝國所需的時間,那麼所謂的空位期間隔其實非常短暫。12世紀歷史學家喬安妮斯·佐納拉斯所著的《歷史概要》提到了奧勒良和塔西佗之間的「空位期」,但他很可能使用了 4世紀的《皇帝歷史》作為來源,其中「空位期」一詞更可能指的是奧勒良和普羅布斯之間的時間,並將短暫在位的皇帝塔西佗和弗洛里安努斯視為「空位期的攝政王」。其他古代歷史學家,如尤西比烏斯,有時也認為塔西佗和弗洛里安努斯無足輕重。[13]儘管人們認為長期的空位期純屬幻想,而且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存在長期空位期,但許多歷史學家仍然相信存在某種短暫的空位期,並經常引用虛假的錢幣證據。一些曾被認為是奧列里安和塔西佗時期鑄造的硬幣,上面刻有GENIVS P.R.,有時還有字母SC(這被解釋為表明羅馬元老院在奧勒良和塔西佗之間接管了政府)。[14]

帝國女皇說法

[編輯]
塞維莉娜的硬幣

一些支持奧勒良和塔西佗之間存在空位期觀點的學者轉而僅根據錢幣證據進行推測,認為在塔西佗成為皇帝之前,羅馬帝國至少在名義上是由塞維莉娜統治的。[1]儘管許多錢幣學家認為塞維莉娜的作為事實上最高領導人毫無疑問,但這只是猜測,而且由於這一解釋只是基於對某些錢幣的解釋[15]而文獻資料對此事隻字未提,因此人們對這一解釋存在嚴重懷疑。[16]由於奧勒良統治末期塞維莉娜鑄造的錢幣數量不斷增加,有人認為奧列里安死後也鑄造了一些塞維莉娜的錢幣。但奧勒良傳記作者阿拉里克·沃森駁斥了這種說法,因為他認為這種說法更多的是出於想找到據稱可以追溯到空位期的錢幣的願望,而不是錢幣的實際特徵。[5]根據錢幣學家大衛·L·瓦吉 (David L. Vagi) 的說法,塞維莉娜統治帝國一段較長的空位期「似乎沒有歷史事實依據」,儘管在奧勒良去世和塔西佗繼位之間的幾周內,她的硬幣可能在幾家鑄幣廠發行。[4]

最普遍的說法是,塞維莉娜擔任帝國統治者期間鑄造的硬幣上刻有CONCORDIAE MILITVM字樣並描繪了女神康科迪亞手持兩面軍團旗幟,這被解讀為塞維莉娜或許正在努力維持羅馬士兵的忠誠。沒有發行以奧勒良的名字命名的類似硬幣,一些人認為這些硬幣是在他死後鑄造的。安條克鑄造的這種硬幣更加不尋常,因為它們將塞維莉娜命名為Pia Felix Augusta(最幸運的奧古斯塔)。[16]少數硬幣上還刻有CONCORDIA AVG字樣。這是單數的AVG(Augusta/Augustus)而不是複數AVGG(Augusti)這一細節引人注目,或許暗示着它們是在塞維莉娜作為唯一統治者時期鑄造的。[7][16]儘管它們極不尋常,但將這些硬幣歸因於奧勒良死後的問題在於,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些硬幣是在安條克、羅馬提契諾鑄造的,而不是在巴爾幹半島和其他東部城市鑄造的(這些城市從未以塞維莉娜的名義鑄造過任何硬幣,但卻是第一個得知奧勒良去世消息的地方)。塞維莉娜的一些硬幣可能是在奧勒良死後鑄造的,但這本身並不一定意味着她憑藉女皇的權利統治,也可能是因為在指定奧勒良的繼任者時花費了時間,導致了一段時間的混亂,因此一些鑄幣廠只是繼續鑄造承認塞維莉娜的硬幣。[16]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Watson 1999,第113頁.
  2. ^ 2.0 2.1 2.2 2.3 2.4 Kienast, Eck & Heil 2017,第227頁.
  3. ^ 3.0 3.1 3.2 Martindale, Jones & Morris 1971,第830頁.
  4. ^ 4.0 4.1 4.2 4.3 Vagi 1999,第369頁.
  5. ^ 5.0 5.1 5.2 5.3 5.4 Watson 1999,第114頁.
  6. ^ Watson 1999,第113–114頁.
  7. ^ 7.0 7.1 7.2 7.3 7.4 Avaliani 2019,第510頁.
  8. ^ Yale College 1863,第137頁.
  9. ^ Körner 2001.
  10. ^ 10.0 10.1 Kienast, Eck & Heil 2017,第227頁.
  11. ^ Vagi 1999,第366頁.
  12. ^ Watson 1999,第109頁.
  13. ^ Watson 1999,第109–110頁.
  14. ^ Watson 1999,第112頁.
  15. ^ Watson 1999,第116頁.
  16. ^ 16.0 16.1 16.2 16.3 Watson 1999,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