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乙酰氨基酚中毒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10月13日) |
對乙酰氨基酚中毒 | |
---|---|
又稱 | 對乙酰氨基酚毒性,撲熱息痛毒性,對乙酰氨基酚中毒,對乙酰氨基酚過量,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泰諾毒性 |
對乙酰氨基酚 | |
症狀 | 前期: 無,或者 倦怠, 腹痛, 噁心[1] 中期: 黃疸, 血液凝固障害, 肝性腦病[1] |
併發症 | 腎功能衰竭, 胰腺炎, 低血糖綜合症, 乳酸堆積.[1] |
起病年齡 | 24小時後>[2] |
病因 | 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7 g以上(通常)[3][2] |
風險因素 | 酗酒, 營養不良, 其他種類的藥物[2] |
診斷方法 | 使用時間之後血液中含量超標[2] |
鑑別診斷 | 酗酒, 病毒性肝炎, 腸胃炎[2] |
治療 | 活性炭療法, 乙酰半胱氨酸, 肝移植[2][1] |
盛行率 | >100,000 每年 (美國)[2] |
死亡數 | 約 ~0.1%[2]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毒理學 |
ICD-10 | T39.1 |
ICD-9-CM | 965.4 |
MedlinePlus | 002598 |
eMedicine | 1008683、820200 |
Orphanet | 464458 |
對乙酰氨基酚中毒(英語:Paracetamol toxicity)由過量服用止痛藥對乙酰氨基酚導致,主要導致肝損傷,對乙酰氨基酚也是全球主要的中毒原因之一。在美國和英國,其是導致急性肝衰竭的最主要原因。[4][5]
毒性機理
[編輯]在代謝階段,大部分對乙酰氨基酚在第二階段代謝通過結合硫酸鹽和葡萄糖苷酸失去活性,一小部分被細胞色素P450酶氧化。細胞色素P450 2E1 (CYP2E1)把對乙酰氨基酚轉化為高活性的中間代謝物, N-乙酰醌亞胺(NAPQI)。
一般情況下,NAPQI通過結合穀胱甘肽被解毒。但是攝入太多對乙酰氨基酚後,硫酸鹽和葡萄糖苷酸被飽和,更多的對乙酰氨基酚被分流到細胞色素P450系統產生NAPQI。這樣,肝細胞提供的穀胱甘肽耗盡後,剩餘NAPQI與細胞膜分子反應,造成大量肝細胞損傷和死亡,臨床上導致急性肝臟壞死。在動物試驗中發現,在70%的肝臟穀胱甘肽被耗盡後即發生肝中毒。
中毒劑量
[編輯]服用超過7.5 g/日或150 mg/kg 體重可能導致肝中毒。在推薦劑量內,對乙酰氨基酚對於成人和幼兒都是安全的。但是因為對乙酰氨基酚用途廣泛,它的效用也往往被低估。
對乙酰氨基酚的中毒劑量存在很大變數。成年人中,單次劑量超過10g或者150mg/kg就會有高風險導致中毒[6]24小時內多次服用小計量累積到中毒劑量也會導致中毒,長期日攝入量高於4g/日也可導致中毒,日攝入劑量稍高於6g/日可導致死亡。
兒童單次攝入超過200 mg/kg可能導致中毒。這一水準高於成人主要由於兒童較成人有相對大的腎臟和肝臟,能夠容納更多的超劑量對乙酰氨基酚。[7]兒童中急性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比慢性長期過量服用中毒有更高的致病和死亡可能。
由於對乙酰氨基酚經常包含在其它複方製劑藥品中,因此計算所有藥品中對乙酰氨基酚劑量總和是否過多非常重要。另外在購買藥物是要注意,對乙酰氨基酚可能會包含在不同止痛藥和抗感冒/流感藥配方中,來加強止痛效果。為了防止過量,應當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查找配方是否含有對乙酰氨基酚,並諮詢藥劑師防止過量服用。
導致中毒的風險因素
[編輯]長期過量攝入酒精(例如酗酒)可提高CYP2E1,這會潛在的提高對乙酰氨基酚的毒性。[8]因此,其它止痛藥如阿斯匹林或布洛芬有時被推薦為替代藥品。
禁食也是一個風險因素,可能因為禁食會導致肝臟穀胱甘肽儲量嚴重不足。所以服藥前需謹記要飽肚服藥。
有報道指出,伴隨使用CYP2E1誘導劑異煙肼(一種晶狀抗菌化合物,用於治療結核病)可提高肝中毒風險,儘管CYP2E1誘導是否造成肝臟中毒在這種情況的關係並不清楚。[9][10]同時使用含有誘導CYP酶的藥物如抗癲癇藥(包括立痛定、苯妥英、巴比妥酸鹽等)也有報道導致中毒風險。
代謝過程
[編輯]口服易吸收,血藥濃度0.5-1h達峰值,在體內95%與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結合而失活,5%經羥化轉化為對肝臟有毒性的代謝物,均從尿中排出。血漿蛋白結合率為25%。90%-95%在肝臟代謝,主要與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結合。中間代謝產物對肝臟有毒性作用。T1/2一般為1-4小時(平均為2小時),腎功能不全時不變,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長,老年人和新生兒可有所延長,而小兒則有所縮短。本品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結合的形式從腎臟排泄,24小時內約有3%以原形隨尿排出。
診斷
[編輯]治療
[編輯]初期治療方法
[編輯]對於誤服過量撲熱息痛的兒童,急症室一般會在服用一小時內給病童飲用含有50克活性碳的飲料,使活性碳吸收病童胃部及腸部的過量撲熱息痛[11]。此外,也可能會處方吐根酊來催吐,讓病童吐出過量服用的藥物。
乙酰半胱氨酸
[編輯]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又稱為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或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常簡稱做NAC。可用於治療對乙酰氨基酚中毒,且可用於解化過濃的黏液,因此可用於緩解囊腫性纖維化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狀。可經靜脈注射、口服,或吸入途徑給藥;乙酰半胱氨酸與安全劑量乙酰氨基酚一起使用,並不會減少乙酰氨基酚的療效。
藥量預測
[編輯]引用
[編輯]- ^ 1.0 1.1 1.2 1.3 Yoon, E; Babar, A; Choudhary, M; Kutner, M; Pyrsopoulos, N. Acetaminophen-Induced Hepatotoxicity: a Comprehensive Updat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2016-06-28, 4 (2): 131–42. PMC 4913076 . PMID 27350943. doi:10.14218/jcth.2015.00052.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Ferri, Fred F.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17 E-Book: 5 Books in 1.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6: 11 [2017-07-06]. ISBN 97803234483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英語).
- ^ Woolley, David; Woolley, Adam. Practical Toxicology: 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Risk, Third Edition. CRC Press. 2017: 330 [2017-07-05]. ISBN 9781498709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英語).
- ^ Larson AM, Polson J, Fontana RJ, Davern TJ, Lalani E, Hynan LS, Reisch JS, Schiødt FV, Ostapowicz G, Shakil AO, Lee WM; Acute Liver Failure Study Group. Acetaminophen-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 results of a United States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 Hepatology (Baltimore, Md.). December 2005, 42 (6): 1364–72. PMID 16317692. doi:10.1002/hep.20948.
- ^ Ryder SD, Beckingham IJ. Other causes of parenchymal liver disease.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February 2001, 322 (7281): 290–2 [2015-10-13]. PMC 1119531 . PMID 11157536. doi:10.1136/bmj.322.7281.2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 ^ Dart RC, Erdman AR, Olson KR, Christianson G, Manoguerra AS, Chyka PA, Caravati EM, Wax PM, Keyes DC, Woolf AD, Scharman EJ, Booze LL, Troutman WG; 美國毒品控制中心協會. Acetaminophen poisoning: 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guideline for out-of- hospital management.. Clin Toxicol (Phila). 2006年, 第44卷 (1期): 1–18頁. PMID 16496488.
- ^ Tenenbein M. Acetaminophen: the 150 mg/kg myth.. J Toxicol Clin Toxicol. 2004年, 第42卷 (2期): 145–8頁. PMID 15214618.
- ^ Zimmerman HJ, Maddrey WC. Acetaminophen (paracetamol) hepatotoxicity with regular intake of alcohol: analysis of instances of therapeutic misadventure. Hepatology. 1995年, 第22卷 (3期): 767–73頁. PMID 7657281.
- ^ Crippin JS. Acetaminophen hepatotoxicity: potentiation by isoniazid. Am J Gastroenterol. 1993年, 第88卷 (4期): 590–2頁. PMID 8470644.
- ^ Nolan CM, Sandblom RE, Thummel KE, Slattery JT, Nelson SD. Hepat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acetaminophen usage in patients receiving multiple drug therapy for tuberculosis. Chest. 1994年, 105卷 (2期): 408–11頁. PMID 7508362.
- ^ Super Foods: The Real Story. 第1季. [2017-03-23]. TVB.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3). 已忽略未知參數
|channel=
(幫助); 缺少或|title=
為空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