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劇
唱劇 | |
韓語名稱 | |
---|---|
諺文 | 창극 |
漢字 | 唱劇 |
文觀部式 | changgeuk |
馬-賴式 | ch'angkeuk |
唱劇是一種以盤索里為基礎結合西洋舞台劇形成的朝鮮半島傳統戲劇,出現於20世紀初[1]:130。唱劇是韓國的國劇,主要由韓國國立唱劇團公演[1]:125。
「唱劇」一詞的「唱」意為「歌」,即「盤索里」,「劇」指的是「演劇」。唱劇因此也可以說成是「盤索里劇」[1]:124[2]。與由一名唱者單獨、完整演唱的盤索里不同,唱劇是由許多聲樂家在舞台上出演不同角色公演的。唱劇的音樂伴奏也不再是盤索里的一名鼓手,而是由管弦樂團來伴奏[1]:130。
歷史
[編輯]唱劇的形成是與西洋式室內劇場協律社的建設開始的。為適應協律社的室內劇場,盤索里由原來唱者和鼓手在戶外露天公演轉變為市內佈置舞台分配角色多名演員一起登場演出的唱劇[3]。首部唱劇是1902年秋為慶祝高宗即位40周年而創作的《春香傳》。金昌煥請來了各地的名唱,不過該劇被兩次延期後,最終沒能公演[4]:297。1903年秋,姜龍煥在協律社首演《春香傳》對話唱[5]:97。由於當時國內外的形勢,1902年建成的協律社,四年後就關閉了。在協律社關閉兩年後的1908年,朝鮮民間資本在協律社舊址創辦圓覺社[6]。姜龍煥和金昌煥開始活躍在圓覺社,使盤索里出現了配角和分唱[a][5]:97。
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後,唱劇經歷了20多年的沉默期。1933年,朝鮮聲樂研究會成立後,開始開展以「唱劇的創立和後輩的培養」為目的活動。唱劇開始與盤索里加以區分[5]:97[3]。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咸和鎮、朴憲鳳主導建立國樂建設本部,後更名為國樂院。1946年及其後,該院表演了《大春香傳》及《大沈清傳》、《興夫傳》、《薔花紅蓮傳》等一系列唱劇劇目。1948年,女性國樂同好會首次演出《獄中花》,此後至1950年代末,女性唱劇達到高潮。
1962年,韓國成立了國立唱劇團,在唱劇的表演與舞美方面不斷創新,並編創了一些新劇目。[3]
特點
[編輯]唱劇的特點是將說唱與舞台相結合。朝鮮傳統上並沒有西方式的「舞台」。此種「舞台」傳入朝鮮後,為朝鮮傳統藝術盤索里提供了新的演出場所。由於過去盤索里主要在街頭、集市等處撂地演出,所以演員很重視即興表演和與觀眾的隨時直接交流。在舞台出現後,舞台與觀眾席之間的區隔形成,過去演員、觀眾相互滲透的局面受到一定限制。唱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為適應舞台表演而對盤索里進行的一種改革創新。
唱劇一般只表演戲劇的一部分。而完板唱劇長度較長,但將戲劇的全部內容都表演出來。最為著名的完板唱劇有《春香傳》等。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韓] 金大幸; [韓] 閔子、郭雪妮 譯. 《韩国的盘所哩文化》.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4年11月. ISBN 978-7-5087-4884-9.
- ^ 翁敏華. 韩国演剧. 《上海戲劇》. 2003年09期.
- ^ 3.0 3.1 3.2 李仁景. 韩国唱剧《春香传》发展过程. 《大眾文藝》. 2010年12期.
- ^ [韓] 田耕旭; [韓] 文盛哉 譯. 《韩国的传统戏剧》.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年11月. ISBN 978-7-309-10893-4.
- ^ 5.0 5.1 5.2 5.3 [韓] 李杜鉉. 《韩国演剧史》.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4年11月. ISBN 9787104020080.
- ^ 朴祚烈; 曹路生. 韩国现代演剧. 《戲劇藝術》. 199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