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所發展起來包括報紙、雜誌、圖書等紙面媒體和電影、廣播、電視等電子媒體在內的消息媒介[1]:313。2000年以來發展起來的基於衛星通信、互聯網等技術的新興媒體也被稱為新媒體,與報刊、電影、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對應[1]:313

1980年代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開始商業化運作[2]:40。媒體曾僅限為黨政機關所有,但如今私有制比例已經增加[3]。1990年代期間,中國政府逐步撤去了對中央和地方媒體的資助,僅保留了對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關鍵媒體的資助,而即便是人民日報也開始在2001年發行了商業化運營的京華時報[2]:42-43。同年,香港商人于品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中首度引入外資[2]:40。2000年代以來,網絡媒體興起,成為主流媒體之一[4]。到2018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普及率達到了59.6%,網民規模達8.29億,網絡媒體的傳播途徑也由入門網站、新聞網站轉為現今的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為主[4]

但在無國界記者組織發佈的2019世界出版自由指數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全球180個國家或地區中位居第177名[5]。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者面臨騷擾和入獄威脅,常不得不進行自我審查[3]。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稱保障言論和出版的自由,但是媒體監管的不透明使得政府可以通過指控其泄漏國家機密和威脅國家安全來打擊媒體[3]。據多家外媒報道,自習近平2012年上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中國內地的出版自由進一步下降[6][7]

新聞媒體

[編輯]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已實質形成體制內媒體、市場化媒體網絡自媒體的三元結構[8],也有形容為黨報黨刊-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三分者[9]美國之音認為,市場化媒體曾一度極具影響力,但近年來因為網絡的興起、廣告收入下降而陷入困境,受到市場追捧的網絡媒體和直接獲取政府補貼的體制內媒體的影響力則上升[10][9]

網絡的興起也使得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下降。201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將「媒體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11]。在報紙方面,根據CTR-CNRS全國城市居民調查的數據,中國大陸報紙的閱讀率自2012年開始一路走低,到2017年僅有29.8%[12]。2014年起,多份報紙開始陸續停刊,尤其是2019年元旦前後,《北京晨報》、《京郊日報》、《黑龍江晨報》等13份報紙停刊轉型,報業的廣告收入在2016年僅剩102億元,四年內跌去四分之三[12][10]。在廣播電視方面,據昌榮傳播報告,儘管廣告市場持續增長,2018年上半年全國平均每人每天收看電視132分鐘,在四年內下降了半個小時,除了中央電視台外的電視頻道預計會被網絡媒體進一步分流[13]。2019年10月16日,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高建民表示加快推動廣播電視頻道精簡精辦、媒體融合發展[14]。截至2023年5月,廣電總局已批准撤銷130多個頻道頻率,同時優化部分頻道頻率,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為迎接北京冬奧會舉辦而開播的中國中央電視台奧林匹克頻道北京廣播電視台調整開辦冬奧紀實頻道(現紀實科教頻道)等[15]。傳統媒體亦向網絡媒體轉型,如《人民日報》建立了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上海《東方早報》旗下建立了澎湃新聞客戶端[16]。依據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對網絡媒體的報告,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網人民日報客戶端、騰訊新聞客戶端最具影響力,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網、人民日報客戶端、騰訊新聞客戶端、澎湃新聞客戶端最具公信力,假新聞誇大標題植入式營銷、話題炒作和庸俗、低俗、媚俗信息是網絡媒體中引起網友反感的主要問題[17][18]。根據《2022-2023報業融合發展觀察報告》,中國大陸1330家主要報紙中有570個開設有客戶端,佔比達42.9%,其中13家報紙的客戶端新增下載量超過1000萬。但新聞客戶端在發展迅猛的同時,也帶來了同質化現象嚴重、技術研發能力差、用戶活躍度低等問題。自2023年起,新聞客戶端亦出現了關停整合的現象。如2023年2月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將天目新聞、浙江新聞、小時新聞三端整合為「潮新聞」;同年11月大眾報業集團將大眾日報、海報新聞、齊魯壹點整合為「大眾」客戶端;2025年1月1日上海報業集團將三大報所屬客戶端整合為新的上觀新聞客戶端;另外三款客戶端同時關停[19]

體制內媒體

[編輯]

體制內媒體由中國共產黨進行組織領導,旨在以黨的意志在法律範圍內開展活動,以促進黨的執政目的的達成,起到反應、組織和引導輿論和輿論監督的作用[1]:8-9

中央媒體

[編輯]

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事業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紅中社及《參考消息[20]。目前,中央直管的機關報、電視電台和網絡媒體包括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21][22][23]和《光明日報[21][24]國務院黨組機關報《經濟日報[21][25]中央政法委員會機關報《法制日報[21][26]解放軍機關報《解放軍報[21][27]農業農村部黨委《農民日報[21]、中國政協機關報《人民政協報[21]共青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21][28]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機關報《檢察日報[21][29]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報《工人日報[21][30]等在內的中央各機關報紙,以及一批中央媒體管轄的網絡新聞門戶[21]。人民日報海外版運營的「俠客島」這一新媒體品牌亦屬於中央媒體範疇,且極具影響力[31]新華通訊社中國新聞社是兩大官方通訊社[20]。2018年的機構改革將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合併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對外使用統一呼號——中國之聲[32]

被確定為19家中央主流媒體(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的是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求是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科技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中國新聞社學習時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33]

其中正部級單位有3家: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媒體業內將這三家媒體稱為「三大家」[34]、「三大官媒」[35];副部級單位有6家:求是、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科技日報;正局級單位有10家:人民政協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新聞社、學習時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農民日報、法治日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還先後確定了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截至2020年8月共有16家,分別是: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青年網中國經濟網中國台灣網中國西藏網央廣網光明網中國軍網中國新聞網人民政協網法治網。上述網站具有優先核發記者證的權利,部分網站還擁有開設地方頻道的權限[37]

地方媒體

[編輯]

除了中央媒體外,各地方政府有各自直管的報紙、電視電台、網絡新聞門戶等[21],包括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22][38]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38]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38]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38]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38]浙江省委機關報《浙江日報[39][38]等中共地方黨委機關報[38]山東新聞網[40]等地方宣傳部門主管的網站和政府的網站入口。此外,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移動客戶端成為對各級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標,各部門開設了大量的政務新媒體,對網友互動回應差則會被扣分,採取強制要求民眾點讚等虛假舉措則直接被判定不合格[41][42]

官方新媒體

[編輯]

青年世代被中國共產黨視為重要的宣傳對象[43]。政府亦強調將傳統的宣傳部門從充滿行話的舊式宣傳開始轉型為貼近年輕人的、有網絡氣息的媒體[44]

共青團中央微信微博Bilibili知乎QQ空間今日頭條網易雲音樂抖音快手等網絡平台所形成的新媒體傳播矩陣,其傳播內容受到年輕群體的歡迎[45][46][47]。共青團中央在各社交媒體上直接回復或點評熱點問題,發佈網絡文化產品,在各大直播平台上發起的「團團直播間」觀看人數超過6600多萬人次[45]。共青團中央依託各級共青團組織亦在社交網絡上形成各自的媒體平台,建設了7.2萬個微博賬號和2.1萬個微信公眾號,整合了一批下屬網站等媒體[47]。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等中央機關或者中央媒體在TwitterFacebook上亦開立有賬號[48]

市場化媒體

[編輯]

1979年,天津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開始刊載廣告,標誌着商業廣告業的復甦[49]。1980年代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開始商業化運作,商業化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加速[2]:40。媒體曾僅僅可以為政府機構所有,但如今私有制比例已經增加,如新華網絡電視在2010年被報道已經半私有化[3]。2013年,財新傳媒的第一大股東由國有企業浙報控股集團轉為民營企業華人文化新世公司,成為一家私有化民營媒體[50]

199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將廣播影視列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媒體被政府賦予經濟產業的屬性[1]:9-10。同年,香港商人于品海在廣州投資《現代人報》,儘管報紙很快被政府關停,卻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中首度引入外資[2]:40。《楚天都市報》、《北京青年報》、《南方周末》等新興的商業媒體開始吸引大量關注。1990年代期間,中國政府逐步撤去了對中央和地方媒體的資助,僅保留了對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關鍵媒體的控制,而即便是人民日報也開始在2001年發行了商業化運營的《京華時報[2]:42-43,人民日報社旗下的《環球時報》在一則通告中聲明自身為市場化媒體[51]

2019年3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的決定,全國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將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全部轉制為企業,屆時除機關報以外的中國大陸官方媒體將全部轉為市場化國有企業[52][53]

網絡媒體

[編輯]

網絡媒體的興起使得大量傳統媒體的忠實用戶轉移到網絡上,網絡媒體現已成為主流媒體之一[4]。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接入互聯網,1995年神州學人、中國貿易報等刊物開始支持網上瀏覽,到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普及率超過20%,使得網絡媒體成為重要的大眾媒體之一[4]。到2018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普及率達到了59.6%,網民規模達8.29億,而其中包含6.12億網絡視頻用戶、5.76億網絡音樂用戶、4.84億網絡遊戲用戶和6.48億短視頻用戶[54]。網絡媒體的傳播途徑也由入門網站、新聞網站再到後來的博客、播客,轉為現今的微信新浪微博移動客戶端「兩微一端」為主[4]

商業新聞網站

[編輯]

2000年代起,除傳統紙媒與廣播電視機構開設的新聞網站外,中國大陸許多大型互聯網公司亦開設了商業新聞網站,如網易新聞騰訊新聞鳳凰網新浪網新聞等[55]。此外,中國大陸亦出現了部分由民間資本獨立創辦的商業新聞網站,如觀察者網等,此類新聞網站通過小規模編輯團隊與智庫結合形成新聞及專業評論編發能力[56]。大部分商業新聞網站能夠獲得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轉載服務類),從而從事轉載新聞報道、自行編發新聞評論等業務。這些網站由民營資本控股,打破了傳統的報刊新聞編輯模式,採用廣泛新聞的來源與自身的新聞評論結合方式吸引讀者[57]。如網易新聞以「有態度的新聞門戶」作為自身定位[58]

2010年以後,許多商業新聞網站均開設了新聞客戶端,通過新聞聚合吸引用戶,以求產生較大的輿論影響力[59]

網絡自媒體

[編輯]

根據中國社科院報告,截至2017年底,超九成中國未成年群體使用互聯網,其中73%擁有智能手機,近七成在十歲以前開始使用手機[60]。微信已經超越電視,成為未成年人新聞資訊的主要來源[60]。中國互聯網企業網絡自媒體平台產品有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等。

媒體監管

[編輯]

法律依據

[編輯]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1]:21,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文化工作屬於國務院和其各自行政區政府的管轄下[1]:22。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需遵守現行基本法的規定,如媒體適用於刑法所規定之煽動分裂國家罪等各類罪行,且需要遵守關於媒體的各項規定[1]:21。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還需遵守包括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在內的地方性法規[1]:21WTO協議地位低於憲法而高於行政法規,曾導致《電視劇審查暫行規定》 等一系列規定的廢除[1]:311-312。2008年公佈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採訪條例》則是是對常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的監管法規,取消了過往條例中對國內單位陪同的要求,給予了外國媒體在華自由採訪權[61]。同年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使得政府和傳媒的分工走向差異化,政府開始成為傳媒的監管者而非簡單的控制者[62][註 1]

監管機構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媒體的監管主要以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為監管來源,黨委和宣傳部門直接領導媒體,代行行政部門的監管職責[1]:24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及其前身是全國電視和廣播的主要監管者,主要通過頒佈法規、作出指令、審核准入條件等形式監管,並以法律和民事手段強化[63]。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頒佈規範性文件,2000-2014年期間國家廣電總局共發佈438份此類文件,直接通過行政手段干預企業,儘管其命令最終會被遵守,但曾引起過廣泛的批評[63]。2018年3月進行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使得中共中央宣傳部分管新聞出版工作和電影工作,對外加掛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和國家電影局的牌子[64][65],遊戲行業處於其國家新聞出版署職責之監管下[65]

言論審查

[編輯]

儘管憲法對媒體工作的許多方面進行了規定,但是普通立法的缺乏使得憲法缺乏可執行性[1]:25。各類行政法規僅僅規定了媒體和行政部門之間的關係,缺乏能保護公民權利、制裁公民違規的舉措[1]:25。此外,媒體法規存在政策調整不及時、規章之間彼此矛盾、在各類媒體之間監管差異大的問題[1]:25。媒體監管存在不透明性,國家機密和威脅國家安全的定義無從得知,使得政府可以通過指控媒體違規、泄漏國家機密和威脅國家安全等方式來威脅媒體自由[3]。據多家外媒報道,自習近平2012年上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中國的出版自由有所下降,外國媒體記者多感受到受到威脅[6][7]社交媒體的言論被審查,使用者可能因為違反審查無法發佈內容或被刪除內容[6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續了國民政府的新聞審查,要求製片人不得製作色情、庸俗、反動的內容作品,且亦採取措施是內容創作者自我審查[67]:43

整治媒體亂象

[編輯]

早於2005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聯合發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從事互聯網新聞信息登載的必須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而具備採編資質的單位還應當是國有單位,且任何新聞信息服務單位不得引入外資[68]。近年來,隨着流動互聯網的發展,一些媒體先後在微博、微信開設公眾賬號,同時開設客戶端,既有的規定已不合實際。與此同時,還出現了非法網絡公關、虛假新聞等問題。2017年6月1日,中共中央網信辦公佈新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要求網站、應用程式、論壇、博客、微博、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等形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取得許可。新規還將新聞信息限定為「時政類新聞信息」,服務類別分為採編發佈服務、轉載服務及傳播平台服務,其中「採編發佈服務」的申請單位應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新聞單位[69]

2021年2月22日中共中央網信辦施行《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針對公眾賬號信息服務平台,不得「編造虛假信息,偽造原創屬性,標註不實信息來源,歪曲事實真相,誤導社會公眾」[70]。10月17日,駐人民日報社紀檢監察組通報典型案件:查處的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原副主任胡玉霞多年來違規多佔住房,同時大搞權錢交易,違規在企業入股當『影子股東』,讓親友充當『白手套』投資借款、掛名領薪[71]。10月20日中共中央網信辦公佈《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要求互聯網新聞在轉載信息時,必須依據稿源單位名單,超範圍轉載者將受到處罰;財新網未被列入該名單,據彭博社的分析,當局此舉將削弱財新網的影響力。財新曾多次報道涉及官員腐敗、污染問題和中國社會對政府不滿等內容。中共中央網信辦稱,此次名單更新移除了2016版稿源單位名單中「不再符合條件、日常表現不佳、缺乏影響力」的單位,維護名單的嚴肅性、公信力[72]

2023年7月10日,中共中央網信辦發佈《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對自媒體類型的網絡賬號予以加強管理[73]。2024年10月3日,中共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整治違規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專項行動,對傳播虛假新聞、仿冒媒體機構或擅自使用具有新聞屬性的名稱、標識開設平台或賬號、未經許可開展新聞信息服務、偽造、倒賣、出租、出借、轉讓許可資質,委託第三方主體運營頻道等行為予以查處。[74]

歷史發展

[編輯]

早期發展

[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時中國的電信系統和設施比較陳舊和簡陋,許多都在戰爭年代被損壞或摧毀。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通信傳播事業迅速發展。1952年,建立了以北京為中心、連接全國各大城市的通信網。

1958年5月,北京電視台開始試播(今中央電視台),同年9月2日正式開播。1958年6月,上海電視台成立,於1958年10月1日國慶日開播,同年12月20日,前身為哈爾濱電視台的黑龍江電視台開播。次年的8月15日與10月1日廣州電視台與瀋陽電視台(今廣東電視台遼寧電視台)相繼開播。這是全國最早開播的五家電視台。1960年4月29日,遼寧省丹東電視台成立,這是全國最早的城市電視台。到1965年,中國大陸電視台有12家。

1958年開播至1970年代末,電視機的價格昂貴、產量不足,需憑票供應,所以普通人難以擁有電視機,人們在政府機關、企業、商店等公共場所收看電視節目。

1973年,北京電視台改為彩色廣播。1978年,北京電視台更名為中國中央電視台

在1978年,每100人中,不到1人用電視接收器,電視機少於1,000萬台(2003年,每100人中,有35台,1億人有電視看);20世紀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中國電視行業繼續擴大,廣播系統現代化不斷推進。

改革開放後

[編輯]

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不少香港人將電視機香港帶回大陸,隨着大陸人民收入逐漸增加,電視機開始進入普通人的家庭。在廣東珠三角,只要有電視機,再在屋頂上架起魚骨天線,就可以收看到香港的電視訊號。通常三層以上可以收到比較清晰的畫面,兩層的也能勉強收到訊號。隨着1990年代,大陸強制取締魚骨天線,並推行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繼續提供翡翠、本港兩台節目。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內陸地區只能收看少數幾家電視台的節目。而在西藏新疆等偏遠地區,即使有電視機,也難以收到信號。電視節目要通過郵寄錄像帶的方式才能送達偏遠地區。

1982年,全國人大批准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部,管理電視和廣播。該部下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中央電視台。1986年,文化部的電影業管理職責與廣電部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

廣播和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和大眾娛樂的重要手段,在20世紀80年代迅速擴大。通過104多個台站,1985年的電視觀眾達到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1984年52個,1983年44個);估計有85%的城市人口收看電視。在此期間,節目內容大大改變,典型的電視節目是娛樂,包括故事片體育戲劇音樂,舞蹈,兒童節目。1985年上海出版的電視史中,一個典型的一周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是娛樂節目,教育節目24%,其他節目和新聞15%。寬截面的國際新聞,在每個晚上播映。大多數新聞廣播已借用外國新聞機構,冠以一個中國的總結。中國中央電視台還承包幾個外國電視台的娛樂節目。 1982年和1985年間,6個美國電視公司簽署協議,向中國提供美國的方案。

進入21世紀

[編輯]

2001年,中國政府提出了促進媒體融合,建立跨地區的多媒體新聞組的目標。它也制定了詳細的規定對媒體行業的集資,外資合作和跨媒介發展。

2002年7月,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國際台兩個頻道被廣電總局獲准在廣東省播出;2004年9月,無線電視也與廣東省簽訂落地權協議,在廣東播放翡翠台明珠台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成立於2001年年底,總局集成廣播,電視和電影業,加上進入中國的最大和最強的多的廣播和電視,互聯網公司的資源媒體集團覆蓋中國傳媒產業與海外媒體集團合作的同時,電視,互聯網,出版,廣告等領域。到2003年,30個海外電視網絡,包括鳳凰衛視彭博電視星空傳媒歐洲體育BBC世界頻道、CNBC、華娛衛視都在中國大陸有限落地。同時,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通過福克斯新聞互聯網進入美國新聞集團管轄下。

為了符合國際電視業的發展趨勢,中央電視台在專業化的方向取得了進展,在2003年和2004年,開播CCTV-新聞CCTV-少兒CCTV-音樂頻道。

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中國腹地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目前全國各地有3000個電視台。大型國際電視節,包括上海電視節北京國際電視周中國廣播電視博覽會四川電視節,定期舉行。除了評審和授予獎項,這些節日中還進行學術交流和電視節目的進口和出口。上海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電視節目在交易市場。

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傳媒產業內的趨勢是形成跨媒介和跨區域的媒體組與多模式運作,以滿足強大的團體,海外媒體的競爭和挑戰。

2018年,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合併組建成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直接領導。

註釋

[編輯]
  1. ^ 2008年以前,政府報刊為政府消息的代發佈者,受到政府的直接管理。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郭婭莉; 孫江華; 龔灝 (編). 媒体政策与法规. 北京: 中國傳媒出版社. 2005: 8 [2019-05-17]. ISBN 7810851276. OCLC 705714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2. ^ 2.0 2.1 2.2 2.3 2.4 2.5 Shirk, Susan L. Changing media, changing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199781027. OCLC 680000636. 
  3. ^ 3.0 3.1 3.2 3.3 3.4 Xu, Beina; Albert, Eleanor. Media Censorship in China.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7-02-17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英語). 
  4. ^ 4.0 4.1 4.2 4.3 4.4 閔大洪. 从边缘媒体到主流媒体——中国网络媒体20年发展回顾. 新聞與寫作. 2014, (3) [2019-05-17]. doi:10.3969/j.issn.1002-2295.2014.03.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8). 
  5. ^ China : Even tighter control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英語). 
  6. ^ 6.0 6.1 Teon, Aris. The deterioration of China’s media freedom in the Xi Jinping era. The Greater China Journal. 2019-02-20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英語). 
  7. ^ 7.0 7.1 Conditions worsen for foreign journalists in China: survey | DW | 29.01.2019. Deutsche Welle.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英國英語). 
  8. ^ 田進; 朱利平.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公共事件触发政策议题的形成机理研究. 電子政務. 2015, (8)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7). 
  9. ^ 9.0 9.1 中国市场化媒体的“崩盘”. 金融時報中文網. 2014-01-05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透過聯合早報. 
  10. ^ 10.0 10.1 喬龍. 市场化媒体停刊 党报相继复活. 美國之聲. 2019-02-13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中文(中國大陸)). 
  11. ^ 孫紅際. 融媒体时代报纸副刊的“变”与“不变”. 新聞戰線. 2021-04-20 [2024-12-11]. 
  12. ^ 12.0 12.1 面对报业停刊现象 可用改革思维来解读. 人民網. 2019-01-09 [2024-12-11]. 
  13. ^ 2018半年度电视媒体趋势报告 电视市场收视持续下滑. ZNDS資訊. 2018-10-16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14. ^ 广电总局将加快推动电视频道精简精办. 北京青年報. 2019-10-19 [2024-12-11]. 
  15. ^ 全国广电系统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和精简精办.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2023-05-24 [2024-12-11]. 
  16. ^ 唐嘉儀. 传统媒体“移动化”转型路径及策略探究. 新聞研究導刊. 2017, 8 (2) [2019-05-18]. doi:10.3969/j.issn.1674-8883.2017.02.1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2). 
  17. ^ 李雷. 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显示: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整体领先. 中國財經新聞網. 2018-03-27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18. ^ 工信部发布《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 网民最不能容忍虚假新闻. 淇河晨報. 鶴壁日報社. 轉載自法制晚報. 2018-03-01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19. ^ 关停、迭代、整合......新闻媒体客户端如何迈向“深融”. 中國報業. 2024-11-25 [2024-12-11]. 
  20. ^ 20.0 20.1 Xin, Xin. A developing market in news: Xinhua News Agency and Chinese newspapers.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006-01-01, 28 (1): 45–66. ISSN 0163-4437. doi:10.1177/0163443706059285 (英語). 
  21. ^ 21.0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21.11 劉志明; 楊斌艷 (編). 构建新媒体舆论评价和管理体系. 中国舆情指数报告(2016~2017).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20107082. 
  22. ^ 22.0 22.1 李本乾; 張國良. 中央与地方党的机关报议程的实证分析--《人民日报》与《解放日报》个案研究. 新聞界. 2003, (2) [2019-05-17]. doi:10.3969/j.issn.1007-2438.2003.02.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2). 
  23. ^ 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 學習強國. 2019-01-25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24. ^ 翁澤紅. 《光明日报》的历史演变. 文史天地. 2008, (6)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25. ^ 《经济日报》改由国务院直接联系和指导. 四川政報. 1989, (4)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7). 
  26. ^ 法制日报社“走转改”活动江苏首个基层联系点挂牌. 法制網. 2012-09-25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法制日報社總編輯雷曉路在講話中指出,法制日報作為中央政法委機關報和中央級法制專業大報,多年來,在宣傳報道中一直堅持彰顯法治特色,緊密結合政法綜治工作大局,采寫了許多來自基層、貼近群眾的鮮活報道。 
  27. ^ 解放军报客户端. 中國軍網.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8月17日). 2014年8月1日,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正式走進流動互聯網。從此,通過《解放軍報》客戶端便可隨時隨地瀏覽中國軍隊和國防發展建設偉大成就,掌握環球最新軍事資訊。 
  28. ^ 中國青年報社. 2019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招聘应届生16人公告. 2019年國家事業單位招聘考試. 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9-01-07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中國青年報》是共青團中央機關報,是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之一,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全國性綜合類報紙。中青在線是中國青年報官網,是中央主要新聞網站之一。中國青年報APP和法人微博、微信公號矩陣構成強大移動端傳播平台。中國青年報紙媒、PC端和移動端用戶規模達三千萬,轉載率居全國媒體前列。 
  29. ^ 检察日报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2019-01-03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檢察日報》創刊於1991年7月4日,原名《中國檢察報》,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機關報。 
  30. ^ 今天,这份由毛主席两次亲笔题写报头的报纸,创刊69周年啦!. 騰訊網. 2018-07-15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工人日報出版了,它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機關報,也就是全中國工人的報紙。 
  31. ^ 俠客島. “侠客岛”:中国权威时政新媒体的探索. 新聞戰線. 2016, (5)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在這樣的堅持之下,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俠客島」,就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央媒,而是一個鄰家大叔…… 
  32. ^ Jiang, Steven. Beijing has a new propaganda weapon: Voice of China. CNNMoney. 2018-03-21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33. ^ 传媒湃|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增至19家,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入列. 澎湃新聞. 2024-09-05 [2024-10-08]. 
  34. ^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总台都是啥级别?媒体行政级别科普. 傳媒茶話會. 2024-11-13 [2024-12-11]. 
  35. ^ 时事大家谈:习近平访三大官媒,强调官媒姓党. 美國之音. 2016-02-22 [2024-12-11] (中文). 
  36. ^ 存档副本. [2023-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9). 
  37. ^ 中新网、人民政协网、法制网入列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人民日報. 2020-08-21 [2024-10-08]. 
  38. ^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机关报. 人民導航. 人民日報社.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9. ^ 当好党的喉舌 反映人民心声. 浙江日報. 2002-11-23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8). 《浙江日報》是中共浙江省委機關報,於1949年5月9日在杭州創刊,是浙江歷史上第一張在全省範圍內公開出版發行的中國共產黨黨報。 
  40. ^ 山东新闻网 中国新闻媒体 山东新闻信息指定发布媒体. 山東新聞網.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4). 主管: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41. ^ 政务新媒体买粉丝将直接判定“不合格”. 北京青年報. 2019-04-09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透過中國新聞網. 
  42. ^ 沙璐. 政务新媒体迎首次大考,强制群众点赞将“单项否决”. 新京報. 2019-04-18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43. ^ 王雅. 观察站:共青团“蜕变”. 多維新聞網. 2017-02-06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44. ^ Zheng, William. China’s propaganda blitz to counter dissent among young internet user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02-10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9) (英語). 
  45. ^ 45.0 45.1 2018-06-19. 打造“网上共青团” ——网络新媒体工作综述. 中國青年報.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透過新華網. 
  46. ^ 麻莉. “共青团中央”新媒体矩阵人设塑造研究. 廣州: 暨南大學. 2018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47. ^ 47.0 47.1 張耀升. 网红“共青团中央”是如何炼成的. 傳媒狐. 搜狐. 2017-01-03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48. ^ Chan, Minnie. China’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pens Twitter accoun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7-09-17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英語). 
  49. ^ 周果. 1979:中国广告业复苏元年. 新聞前哨. 2011, (10)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2). 
  50. ^ 黎瑞刚出任财新传媒董事长. 網易. 2013-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1). 
  51. ^ 价格将上调0.2元 《环球时报》:万不得已. 人民網. 2008-09-27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作為市場化報紙,《環球時報》需要盈利,才能生存與發展,但我們決不以盈利為唯一目標。我們始終堅持與最廣大的讀者群互動,不到萬不得已,決不會向讀者轉嫁本應該由我們自己承受的經濟負擔。然而,去年四季度以來,由於紙廠環保成本增加、紙漿原料價格上漲、水電煤提價等原因,新聞紙價格一漲再漲,大大增加了《環球時報》的經營成本。 
  52. ^ 國務院辦公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8〕124号).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2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06) (中文(中國大陸)). 
  53. ^ 人民網上海. 编制没了!这些事业单位将全部转为企业!具体时间已定.... 觀察者網. 上海. [2020-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中文(中國大陸)). 
  54. ^ 李政葳.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 互联网普及率近6成. 光明日報. 2019-03-01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透過中國政府網. 
  55. ^ 羅悅, 肖文甲, 王佳樂. 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新闻网站发展的困境及解决对策——以新浪、网易为例. 新聞研究導刊 (北京). 2016, 007 (021): 69–70 (中文(中國大陸)). 
  56. ^ 金仲偉. 观察者网:坚守打造“智库+媒体”. 網絡傳播 (北京). 2017, (2): 52–5 (中文(中國大陸)). 
  57. ^ 李文瑤. 网易客户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编辑原则探析. 新聞研究導刊 (北京). 2016, 007 (017): 331 (中文(中國大陸)). 
  58. ^ 袁端端. 新闻何以有态度——以网易“有态度的新闻”为例再论新闻的客观性. 青年記者 (北京). 2011, (19): 49–50 (中文(中國大陸)). 
  59. ^ 韓亞聰. 手机新闻客户端何以“割据”新媒体——以网易手机新闻客户端为例. 現代視聽 (北京). 2013, (05): 74–76 (中文(中國大陸)). 
  60. ^ 60.0 60.1 报告精读 |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09-10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61. ^ 潘洪其. 由"对外媒开放"期待"对内媒开放". 青年記者. 2008, (31) [2019-05-17]. doi:10.3969/j.issn.1002-2759.2008.31.03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62. ^ 呂尚彬. 中国报业转型发展的四大战略走向. 中國報業. [2019-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7). 
  63. ^ 63.0 63.1 Chin, Yik Chan. The Legitimation of Media Regulation in China.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18-06-01, 3 (2): 172–194. ISSN 2365-4252. doi:10.1007/s41111-018-0099-x (英語). 
  64. ^ 机构改革:中宣部直接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 | DW | 21.03.2018. 德國之聲.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中文(中國大陸)). 
  65. ^ 65.0 65.1 白瀛; 施雨岑; 史競男. 人民需要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2018年重要文化记忆. 新華社. 2018-12-29 [2019-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0). 
  66. ^ Smith, Noah; O'Connor, Brendan; Bamman, David. Censorship and deletion practices in Chinese social media. First Monday. 2012-03-04, 17 (3) [2019-05-18]. doi:10.5210/fm.v17i3.39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7) (英語). 
  67. ^ Clark, Paul. Artists, Cadres, and Audiences: Chinese Socialist Cinema, 1949–1978. Zhang, Yingjin (編). A companion to Chinese cinema.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2012. ISBN 9781444355994. OCLC 804871076. 
  6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中國政府網. [2024-10-08]. 
  6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新看点. 君合律師事務所. 
  70. ^ 重拳整治自媒体乱象 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7). 
  71. ^ 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监察组:双向发力严防以刊谋私————要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www.ccdi.gov.cn. [2021-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7). 
  72. ^ Pm, 發佈 / 2021年10月21日 2:40. 财新网不被列入中国新版互联网稿源名单 | 早报. www.zaobao.com.sg. [2021年11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6月18日) (英語). 
  73. ^ 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 中國網信網. [2024-10-08]. 
  74. ^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 中國網信網. 2024-10-03 [2024-10-08].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