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哈薩克邊界
中國—哈薩克邊界(哈薩克語:Қазақстан-Қытай мемлекеттiк шекарасы, 俄語: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китай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граница),簡稱中哈邊界,是中國和哈薩克之間的國際邊界。兩國之間的邊界線在很大程度上繼承自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以及更早的俄羅斯帝國和清朝之間的邊界;然而,它僅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才被完全劃定。根據已進行邊界劃定的國際邊界委員會,邊界長1,782.75 km(1,107.75 mi)。[1][2]
歷史
[編輯]邊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中葉,當時俄羅斯帝國擴展到中亞並能夠建立對齋桑泊地區的控制。 1860年的北京條約劃定了俄羅斯帝國與清朝的邊界,與今天的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邊界沒有太大區別。[3][4]根據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864年)和《烏里雅蘇台條約》(1870年)劃定的實際邊界線,將齋桑泊留在俄羅斯一側。[5][6][4]清帝國在伊犁盆地的軍事行動瓦解了同治陝甘回亂。在平定回亂,和左宗棠收復新疆後, 伊犁條約(1881 年)和一系列後來的協議,俄羅斯和清朝在伊犁河流域的邊界進一步小幅調整有利於俄羅斯。[4]1915 年簽署了更精確地劃定伊犁河河谷和阿拉套山(準噶爾阿拉套)地區邊界的協議。[4]
邊境的最南端(即現代中國—塔吉克邊界的南半部)仍未劃定界限,部分原因是英國和俄羅斯在中亞爭奪主導地位的持續競爭被稱為大博弈 ;最終,兩國同意阿富汗仍將是他們之間的獨立緩衝國,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於 1895 年建立。[4]中國不是這些協議的締約方,因此中俄邊界的最南端仍未確定。[4]
在辛亥革命和國共內戰以及十月革命和俄國內戰之後,中俄邊界成為中蘇邊界。在約瑟夫·斯大林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集體化和定居化政策並導致哈薩克大饑荒,大批來自蘇聯中亞的游牧民族越過邊境逃往新疆。[7]然而,中國和蘇聯當局並不總是就邊界線在地面上的位置達成一致,這尤其導致了 1969 年 8 月鐵列克提事件(扎拉納什科利湖以東的鐵列克提)。
哈薩克獨立後,與中國談判邊界條約,1994年4月26日在阿拉木圖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關於中哈國界的協定》,1995年6月15日由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批准。根據條約,1969年蘇聯和中國爭奪的扎拉納什科利湖以東的狹長丘陵地帶已被承認為中國的一部分。[8]
為了更準確地劃定邊界的某些小部分,1997年9月24日和1998年7月4日簽署了附加協議。[1][2]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聯合委員會在當地劃定了邊界。根據委員會的協議和地圖,兩國的邊界線是1782.75公里長,包括1215.86公里陸地邊界和566.89公里的邊界線沿着(或穿過)河流或湖泊延伸。委員會的工作記錄在幾個聯合協議中,最終於2002年5月10日在北京簽署了協議。[1][2]
2011年,在霍爾果斯市邊境開放了一個跨境自由貿易區,以促進中哈貿易。 [9]兩國邊防部門定期舉行會晤,有時甚至進行聯合邊境巡邏。[10]
跨境
[編輯]
- Maikapchagai (哈薩克) - 吉木乃縣 (中國) (公路: M-38 、 S319)[11]
- Bakhty (哈薩克) - 塔城市(中國) (公路: A-356 、 S221)[11]
- 多斯特克(哈薩克)-阿拉山口市 (中國) (公路: 歐洲E014公路 、 G3018(精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 / 鐵路:北疆鐵路)[11]
- 霍爾果斯 (哈薩克) -霍爾果斯市 (中國)(公路: 歐洲E012公路 、 G30(連霍高速公路) / 鐵路:精河-伊寧-霍爾果斯鐵路) [11]
- Kolzhat (哈薩克)-都拉塔 (中國) (公路: A-352 、 S313)[11]
邊界附近的定居點
[編輯]中國
[編輯]哈薩克
[編輯]歷史地圖
[編輯]20世紀中後期中國—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邊界從北到南(西到東)的歷史地圖:
操作導航圖:
-
near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今日的俄羅斯)
-
near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今日的吉爾吉斯)
戰術引航圖:
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1.0 1.1 1.2 О ратификации Протокола между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м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м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о демаркации линии 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китайск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границы. Закон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от 4 июля 2003 года, N 46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On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Protocol agre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demarcation of the line of the Kazakhstan-China international border. Law No. 469 of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July 4, 2003")
- ^ 2.0 2.1 2.2 Kazakhstan MFA - Delimitation and Demarcation of State Border, [2018-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2)
- ^ Articles 2 and 3 in the Russian text of the treaty
- ^ 4.0 4.1 4.2 4.3 4.4 4.5 International Boundary Study No. 64 – China-USSR Boundary (PDF), 1978-02-13 [2018-09-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8-17)
- ^ (See the map)
- ^ The Lost Frontier: the treaty maps that changed Qing's northwestern boundaries. [2022-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3).
- ^ Snyder, Timothy. 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 Basic Books. 2010. ISBN 978-0-465-03147-4. hdl:2027/heb.32352 (英語).
- ^ See the text of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Kazakhstan-China international border, signed in Almaty on Aprel 26, 1994" in О ратификации Соглашения между Республикой Казахстан и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ой о 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китайск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границе.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от 15 июня 1995 г. N 233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border shown on Google Maps follows the description in the treaty; specifically, border point 38 described in the text is at the border line's crossing with the Terekty River (鐵列克提河,Tielieketi he) can be seen at 45°37′00″N 82°15′30″E / 45.61667°N 82.25833°E. The 1969-era Soviet claim in the area can be seen on the period's topo maps, e.g. border point No. 40 on this ma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EurasiaNEt - On China-Kazakhstan Border Lies a Lopsided Free-Trade Zone, 2014-09-05 [2018-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 ^ Chinese and Kazakh frontier defense troops patrol together along border line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0-17., Xinhua, 2011-12-09
- ^ 11.0 11.1 11.2 11.3 11.4 Caravanistan - Kazakhstan border crossings, [2018-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7)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uto1」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