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拗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拗湯中醫方劑名,為辛溫解表劑,此劑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所編寫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 [註 1]。此外,在《麻疹闡註》[2]、《扶壽精方》、《一盤珠》等中醫典籍中也有收錄此方。

功用

[編輯]

宣肺平喘,其組方藥物在近10年來出現在發作期哮喘症治中,占哮喘發作期方劑的組成部分。[3]

方劑組成

[編輯]

有不同的組成,出處及組成如下: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續添諸局經驗秘方):甘草(不炙)、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研為粗末,加生薑5片,水煎。以衣被蓋覆睡,取微汗為度[4]
  • 《麻疹闡注》卷一方:麻黃石膏杏仁,水煎服。
  • 《扶壽精方》:麻黃5錢,石膏1兩,細茶5錢,甘草5錢(火炮,去皮)。
  • 《一盤珠》麻黃茸8分,杏仁8分,桔梗8分,荊芥8分。

方義

[編輯]
  • 麻黃主發汗,在《傷寒論[5]當中,一般皆有「去節」的要求,但本方卻保留之,在《醫方集解》中解釋其帶節的原因,乃在於去節之麻黃,發汗力較強;本方只取微汗,發汗不宜太過,故不去節。
  • 杏仁主止咳平喘,潤腸通便,《藥品化義》[6]中指出,杏仁若連皮尖則藥力銳,去皮尖則藥緩。
  • 甘草若炙過,有緩和藥性的作用,但若生用,則藥效速率較快,在《醫方集解》中有提及:「甘草生用,補中有發也。」

參考書籍

[編輯]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7]
  • 清.張霞溪,《麻疹闡注》
  • 明.吳旻選輯,《扶壽精方》
  • 清.洪金鼎,《一盤珠》
  • 清.汪昂,《醫方集解》[8]
  • 明.賈所學,《藥品辨義》
  •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

註釋

[編輯]
  1.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收錄的方劑均系宋代民間常用的有效中藥方劑,記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體修製法,是一部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臨床方書,書中許多方劑至今仍廣泛使用於臨床治療。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陳師文. 連結至維基文庫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維基文庫 (中文). 
  2. ^ 張霞溪. 連結至維基文庫 《麻疹闡註》. 維基文庫 (中文). 
  3. ^ 范欣生. 三拗湯方證與應用探討.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006年12月, 25 (6). 
  4. ^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
  5. ^ 《傷寒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6. ^ 《藥品化義》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7.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8. ^ 《醫方集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