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中國改朝換代戰爭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避免原創研究

[編輯]

這個模版應該引用可靠來源,支持所列戰爭學術界普遍認為是「統一戰爭」,否則違反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原則。

一個問題就是元與清屬於外族入侵(兩者來自原先並不屬於傳統上中國的領土,種族、文化也不同於中國),把元與清征服中國稱為「統一戰爭」就有爭議。如果征服全境就叫「統一戰爭」,那麼美軍占領伊拉克或阿富汗全境,是否也叫這些國家的「統一戰爭」呢?如果不是,元與清征服中國也不應該稱為「統一戰爭」。

中共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前並非國家,抗日時共軍在名義上也接受國民政府指揮,並且接受政府撥款,名義上並非獨立政權。既然沒有正式分裂成兩個政權,稱國共內戰為「統一戰爭」也很有問題。歷史學家有把美國南北戰爭稱為「統一戰爭」嗎?如果沒有,國共內戰也不應該稱為「統一戰爭」。 歡顏展卷留言2013年12月29日 (日) 17:39 (UTC)[回覆]

  • 嗯,關於蒙元和滿清入主中原的戰爭性質是值得商榷,希望模板里加上爭議的,畢竟中國大陸目前看待他兩場戰爭是統一戰爭。我乃野雲鶴留言2014年1月3日 (五) 19:32 (UTC)[回覆]
  • 元和清是不一樣的。元朝的蒙古文全稱是「大元大蒙古國」(Dai Ön Yeke Mongghol Ulus),根本就是蒙古國對中國的入侵,可歸類於蒙古帝國在整個歐亞大陸的征服活動。而清朝的實際創建人努爾哈赤(甚至其父祖)是明朝的東北地方官員(大明建州衛都指揮使+龍虎將軍),可對比安史之亂前的安祿山,而且入關後即自稱中國,如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中開頭就是「中國大皇帝」(拉丁文原文是「Sancti Sinarum Imperatoris」,「Sinarum」即「中國的」),不光是中國大陸,國際上也普遍以China或相近的詞來稱呼清朝,如英文版南京條約的全稱是「Peace Treaty between the Queen of Great Britain and the Emperor of China」,所以不僅是國內官方而在國際上也是沒有爭議的。--Cartstyle留言2014年1月3日 (五) 15:06 (UTC)[回覆]
    • 蒙古從來沒有入侵過一個叫中國的國家,不能夠將今天的蒙古國跟古代的蒙古加上等號,一來當今蒙古國的主體民族喀爾喀人在元朝時期根本就不屬於蒙古人,相反中國內蒙古的蒙古族黃金家族可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二來明繼承於元,清繼承於明,中華民國繼承於清,現代蒙古國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跟元朝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元朝不是中國,那麼元朝更加不可能是蒙古國。No1lovesu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06:28 (UTC)[回覆]
    • 而且蒙古也曾經受金朝統治,金朝在當時可是堂堂正正的「中國」:【《宋史》卷四百三十六《陳亮傳》:「其地雖要為偏方,然未有偏方之氣五六百年而不發洩者,況其東通吳會,西連巴蜀,南極湖湘,北控關洛,左右伸縮,皆足以為進取之機。 今誠能開墾其地,洗濯其人,以發洩其氣而用之,使足以接關洛之氣,則可以爭衡於中國矣,是亦形勢消長之常數也。】。更加不用說忽必烈本人就是以承續中原歷朝統緒自居,視元朝為「中國」的延續。

No1lovesu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14:08 (UTC)[回覆]

對於清朝我們是沒有異議的,至於元朝嘛,情況要麻煩一些。以國外為例,國外普遍將元朝視為「大蒙古國」法統的延續,或者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而元朝本身的蒙古文全稱是「大元大蒙古國」,同時並沒有證據顯示元朝官方曾自稱為中國(這點跟清朝不同)。不能以現在內外蒙古的情況(如黃金家族的所在等)來鑑別古代的蒙古族政權是否為中國。元朝和現在的蒙古國是不是有繼承關係確實存在異議,但說元朝是中國同樣存在問題,比如沒有像清朝《尼布楚條約》那樣的依據。所謂「忽必烈本人就是以承續中原歷朝統緒自居」只能說是利用了中原的正統觀點而已,對漢人自稱皇帝(但對蒙古人仍然自稱大汗),就像清朝皇帝對蒙古人自稱蒙古大汗一樣,名義上繼承了蒙古大汗的法統,但並不能說清朝就是蒙古人的政權。另外,現在的外蒙古地區曾受到過遼朝的統治,但並未受到金朝統治。遼亡後蒙古就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並多次擊敗入侵的金朝軍隊。這與女真人長期受到明朝管轄是不同的。--Cartstyle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14:59 (UTC)[回覆]
清朝自稱中國,是因為清朝自己將[中國]一詞從一個地理、中原王朝概念,提升等級成為一個近代的且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概念的。據我所知,在清朝以前沒有任何一個大一統中國王朝會稱自己的國家整體為中國的,難道清朝以前的國家都不屬於中國了嗎,當然不是了。至於內外蒙古,要知道,中國是中華民族的中國,中華民族的歷史自然就是中國的歷史,內蒙古的蒙古族-黃金家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元朝是他們祖先建立的,跟外蒙古人完全沒關係,所以外蒙古人憑甚麼搶去我們中國人的元朝呢(至於"沒有像清朝《尼布楚條約》那樣的依據",請參考《元典章》中的《建國號詔》。在皇帝和大汗稱呼的分別方面,皇帝和大汗二稱是對等的,另外在唐朝唐太宗在發送外交文件時都會蓋上「天可汗」的大印,當時的官方作法是:對內自稱皇帝,對外稱天可汗,難道唐朝也不屬於中國嗎,當然也不是了。No1lovesu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17:05 (UTC)[回覆]
  • 怎樣分別出"傳統上中國的領土"呢?清朝在《尼布楚條約》裡是這樣寫的:「……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一帶之溪河,盡屬鄂羅斯……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於中國,河之北岸屬於鄂羅斯……中國所有鄂羅斯之人,鄂羅斯所有中國之人,仍留不必遣還……」由此可見,在清朝時期整個清朝和中國是互稱。現在我們回到更早的三國年代,看看當時的人對「中國」的定義:《三國志》陳群:「今中國勞力,亦吳、蜀之所願。」諸葛亮:「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可見,不論是陳群還是諸葛亮,都不認為今時今日的"中國南部"屬於"中國",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中國南部不屬於"傳統上中國的領土",南部人民(尤其是南方少數民族)的"種族、文化也不同於中國"?至於你拿美軍占領伊拉克或阿富汗作為例子,那就更奇怪了,元朝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權,伊拉克和阿富汗曾幾何時是美國歷史上的政權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曾幾何時跟"美國大陸"統一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了。No1lovesu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05:16 (UTC)[回覆]
  • 有一點要表示清楚,元與清對於「當時的漢人而言」是屬於外族入侵,但中國從來都不只屬於漢人,中國是中華民族的中國。

User:我乃野雲鶴這次修改前並未明確交待「尚有爭議」的理由。如果是認為非漢族政權發動的統一戰爭就「尚有爭議」(非蒙元那種赤祼祼的入侵,詳見上文),那淝水之戰明顯是氐族人發動的攻打南方的漢人政權東晉的戰爭,按其標準更應該是「尚有爭議」的,因為發動戰爭的氐族人苻堅家族連晉人都不是(不像努爾哈赤及其父祖叛明前皆為明朝的東北地方官員,詳見上文)。尚且不論是否應該只要「尚有爭議」就要從模板中刪除,但如果真要按照其這種做法的話淝水之戰也應該刪除,否則就是明顯的雙重標準。--Cartstyle留言2014年1月5日 (日) 02:43 (UTC)[回覆]

如果「入關戰爭」有爭議,那麼一切所謂的「中國」歷代統一戰爭都有爭議

[編輯]

「進入清代以後,雖然清朝直轄的18個省依然以「中國」稱之,而「天下」也保持著泛化的指稱政令實施範圍的含義。但「中國」卻有了指稱清朝疆域的用法,「天下」與「中國」出現了重合的傾向。一個明顯的例證即是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康熙二十八年,為了解決沙俄向東擴張而引發的邊界爭端,清朝和沙俄簽訂了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邊界條約----- 《尼布楚條約》。清朝依據《尼布楚條約》所立界碑全文為:「大清國遣大臣與鄂羅斯國議定邊界之碑:一,將由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即烏倫穆河,相近格爾必齊河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石大興安以至於海。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一帶之溪河,盡屬鄂羅斯。一,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於中國,河之北岸屬於鄂羅斯.......中國所有鄂羅斯之人,鄂羅斯所有中國之人,仍留不必遣還... ....」 很顯然,在條約中「清朝」和「中國」是可以互稱的,「中國」已經具有了一個近現代主權國家的含義。該條約的滿文、俄文、拉丁文本也都是如此。也就是說,最遲到康熙時期,「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稱呼,中華各民族也由此開始以一個主權國家----- 中國的身份活動於世界舞台。」--《「中國」與「天下」的重合》

No1lovesu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09:25 (UTC)[回覆]

  • 沒這麼麻煩,已經將學術著作來源列於模板參考文獻,若特定編者再有以「筆誤」為由刪除可靠來源之行為,請逕付破壞提報。--Aaa8841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13:50 (UTC)[回覆]
    • 我想請教一下要如何提報,另外我有將宋元戰爭補加上去的考慮。
你能給出元朝也自稱中國的證據嗎?謝謝。--Cartstyle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15:34 (UTC)[回覆]
元代期間的[中國]一稱還是一個地方概念(中原),元朝是不可能用此[中國]來代稱自己整個大帝國的。南宋沒有自稱自己為[中國],可是南宋屬於正統中華王朝是個事實。另外元朝的《元典章》的《建國號詔》裡相當清楚地宣佈元朝是繼承了三皇五帝秦漢隋唐的中華正統王朝: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5%BB%BA%E5%9C%8B%E8%99%9F%E8%A9%94 No1lovesu留言2014年1月7日 (二) 16:32 (UTC)[回覆]
    • Wikipedia:當前的破壞提報。--Aaa8841留言2014年1月9日 (四) 16:17 (UTC)[回覆]
        • 元世祖至元三年八月丁卯,以兵部侍郎黑的、禮部侍郎殷弘使日本,賜書曰:「皇帝奉書日本國王: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埸,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而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藩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心,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
至元七年十二月,詔諭禃送使通好日本,曰:「朕惟日本自昔通好中國,實相密邇,故嘗詔卿導達去使,講信修睦,為其疆吏所梗,竟不獲明諭朕心。後以林衍之亂,故不暇及。今既輯寧爾家,遣少中大夫、祕書監趙良弼充國信使,期於必達。仍以忽林赤、王國昌、洪茶丘將兵送抵海上。比國信使還,姑令金州等處屯駐。所需糧餉,卿專委官赴彼,逐近供給,並鳩集金州旁左船艦,於金州需待,無致稽緩匱乏。」
至元二十七年,帝怒,欲再發兵,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張立道嘗再使安南有功,今復使往,宜無不奉命。」
元仁宗延祐元年,右丞相鐵木迭兒奏:「蒙陛下憐臣,復擢為首相,依阿不言,誠負聖眷。比聞內侍隔越奏旨者衆,倘非禁止,致治實難。請敕諸司,自今中書政務,毋輒干預。又往時富民,往諸蕃商販,率獲厚利,商者益衆;中國物輕,蕃貨反重。今請以江浙右丞曹立領其事,發舟十綱,給牒以往,歸則征稅如制;私往者,沒其貨。」
元惠宗至元元年,徐世隆奏:「陛下帝中國,當行中國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廟。」從之。
至元二年有日本僧告其國遣人刺探國事者。鐵木兒塔識曰:「刺探在敵國固有之,今六合一家,何以刺探為。設果有之,正可令覩中國之盛,歸告其主,使知嚮化。」
《大元通制·禁令》:「諸下海使臣及舶商,輒以中國生口、寶貨、戎器、馬匹遺外番者,從廉訪司察之。」
倒是秦朝可沒自稱中國呢,呵呵。--Aaa8841留言2014年1月9日 (四) 16:17 (UTC)[回覆]
對對,中國在古時除了是地域概念,還是正統王朝的概念,這一點我忽略了,上述的中國元朝是相通的。No1lovesu留言2014年1月9日 (四) 18:06 (UTC)[回覆]
謝謝閣下給出的例子。不過如上所述,古代「中國」有幾層意思。我查了一下,上面有幾個「中國」很可能確實是指元朝(比如「不足以勞中國」、「正可令覩中國之盛」等),還有幾個是指中原或者歷代中原帝國等(比如「朕惟日本自昔通好中國」、「開國以來,時通中國」等)。可見此文:《元史》中「中國」一詞的不同含義。--Cartstyle留言2014年1月9日 (四) 18:17 (UTC)[回覆]

還是有原創研究嫌疑

[編輯]

要避免原創研究嫌疑,列舉的參考文獻,其中要

  1. 把表中所有戰爭稱為「統一戰爭」
  2. 定義「統一戰爭」的標準。是意圖統一,還是結果是統一?如果還有「中國領土」不在其控制下,算不算?
  3. 學界廣泛採用。如果非主流觀點,是否應該加以區別?

目前列舉的參考文獻,似乎這3點都沒有吧。

國民政府的北伐,為什麼不算「統一戰爭」?抗戰時,全國可是在國民政府指揮之下。

元朝算入侵比較合理。

沒有一個好的定義,分類就太過主觀,很有問題。 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1月9日 (四) 17:44 (UTC)[回覆]

元清沒有什麼好爭議的

[編輯]

元朝的死敵朱元璋明確將元朝(從鐵木真開始)定為中國的正統朝代,剛剛把蒙古人趕出大都就忙着修《元史》。清朝也是類似。蒙古之前是金的臣屬,女真之前是明的臣屬。在後金降服蒙古的時候,蒙古人還弄了個傳國玉璽來獻給女真人(雖然其實是個假的),女真人還很高興地接受了,如果不是自認正統何必幹這事?在元清之前還有拓跋氏的北魏被唐朝列於正史,五代中的後唐後晉後漢是沙陀人建立的,被宋朝列於正史。因此,這些朝代屬於中國是中國歷代政府的共識。現在的蒙古國是因為帝國主義分割中國的原因才從中國獨立出去的。不應從白人史觀看待問題。Dreamer in Utopia留言2018年8月20日 (一) 14:16 (UTC)[回覆]

1949年之前,中華民國治下並無統一戰爭?

[編輯]

最近{{Template:中國歷代統一戰爭}}被作出改動,清朝之後略過ROC直接是PRC,見[1]。在徵求作出改動者意見後,得到的答覆似乎是: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多數中國領土由軍閥割據而非國民政府直接管轄,故不能列入模板。那麼目前模板的這個狀態是否妥當?故徵求諸位意見,謝謝。--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5日 (四) 13:09 (UTC)[回覆]

1928年的北伐算不算統一了中國,我看過幾本教科書,無統一立場。有時間要翻翻英國、美國、日本歷史學家是怎麼寫的。說真的,說北伐統一了中國的書,隨手幾本就找到,要找出說北伐沒有統一中國的書也不難,互相反駁才是平衡觀點啊。Lovewhatyoudo ® 2014年5月15日 (四) 16:13 (UTC)[回覆]
嗯啊,事實上中共控制大陸全境的過程也不是一朝一夕。民國未治理全境,但是就我們的認知,似乎它從前代表中國是顯而易見的。--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6日 (五) 03:09 (UTC)[回覆]

此版本列出費正清、楊天石將國民革命軍北伐列為統一的來源。Other citations:

中國大陸要突出中共的對中國的貢獻,就把中共說成統一中國,國民革命軍北伐說成沒有統一中國。維基百科不應該採用此種POV. --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00:53 (UTC)[回覆]

謝謝參與討論,希望得到更多維基人的看法。我個人感覺依據少數觀點對模板作出改動有失偏頗,所以前來詢問。--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6日 (五) 03:09 (UTC)[回覆]

(~)補充:樓下如無更多意見,還請直接投票支持或反對將中華民國列入模板:)--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6日 (五) 03:12 (UTC)[回覆]

提醒一下蘇州君,模板中列出的「解放戰爭」(即「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時,中國共產黨仍未控制西藏。如果按照您的觀點,竊以為「解放戰爭」也不必放上去了。--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6日 (五) 03:46 (UTC)[回覆]
(:)回應:解放戰爭在法理上仍在繼續,而且大陳島撤退時西藏已經解放。——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5月16日 (五) 04:04 (UTC)[回覆]
(:)回應:依你的邏輯,解放戰爭並沒有統一全中國,所以也應該拿掉。--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06:58 (UTC)[回覆]
(:)回應:望蘇州君將重點放在「可供查證」而非「法理」上。解放戰爭在1949年9月就已經結束,請參見新華網[2]和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解放戰爭》一書介紹[3]
(:)回應:如果統一戰爭的標準是非黑即白,必須統一所有前朝的土地才叫統一戰爭,那麼凡是領土比前朝縮小的都不能稱為統一戰爭了。是這意思嗎?用這標準,台灣屬於ROC,PRC尚未統一台灣,所以解放戰爭並沒有統一全中國,應該從模版拿掉。--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06:58 (UTC)[回覆]
(!)意見:同意歡顏展卷君的論述。「統一」這個概念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界定,漢地政權的版圖每次改朝換代都會增大或縮小,不知「統一」的說法又該如何明確。--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6日 (五) 07:24 (UTC)[回覆]

(※)注意:這樣吧,以上爭議內容清晰可見,如必需移除模板中的國民革命軍北伐,鄙人強烈要求移除解放戰爭。--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6日 (五) 07:31 (UTC)[回覆]
(※)注意:新華網[4]有云: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

西藏自治區政府網[5]有云: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實現和平解放。

依照以上一些維基人的觀點,「未控制中國全境即不算統一戰爭」,那麼鄙人重申:國民革命軍北伐解放戰爭兩者,要麼一併保留、要麼一併移除的立場。--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6日 (五) 07:40 (UTC)[回覆]

    • (!)意見:1949年9月國軍還控制着大陸一半的國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統一全國,進軍西南五省和新疆,西藏,控制全國,結束了自清朝滅亡以來國家四分五裂,軍閥割據的局面。台灣一隅雖未解放,但也未公開分裂。雙方由於未簽訂停戰協議,所以法理上解放戰爭並未結束。Wokesiet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08:16 (UTC)[回覆]
      • (:)回應:請問您這個「法理」有什麼立足點?1949年9月結束,這是中共自己說的。如您想推翻這個中國大陸官方的、政府認可的唯一說法,請列明來源。「未公開分裂」,請問什麼叫「公開」呢?海峽這邊是「人民共和國」,海峽那邊是民國,如果這不是公開,還請解釋構成「公開」的要素。謝謝。--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6日 (五) 09:39 (UTC)[回覆]
    • 請前輩告訴在下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那呢?Wokesiet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09:56 (UTC)[回覆]
    • (&)建議:前輩過於猴急了,49年9月中國全國一半的國土在國民政府手裡呢,不過勝負已分是肯定的。

(!)意見:這個模版只要引用可靠來源,支持所列戰爭學術界認為是「統一戰爭」,應該就可以列入模版。維基人自己定一個「統一戰爭」標準,用來否認可靠來源的內容,已經違反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原則。若不同可靠來源之間有不同看法,可以加註解說明不同可靠來源之間爭議何在,這是討論應該進行的方向,可是目前主張刪除的人並沒有指出哪些可靠來源否認北伐是統一戰爭;如果指出,就可以註解方式歸納出哪些來源否認。依維基方針,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原創研究的地方。模版應該根據可靠來源的內容,而不是維基人自己的看法。--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15:27 (UTC)[回覆]

(!)意見:沒有人反對歷史事實。但是維基人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叫做歷史事實,然後要求寫進維基百科。還是回到維基方針,維基百科應該根據可靠來源的內容,而不是某個維基人對歷史事實的解讀。--歡顏展卷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01:11 (UTC)[回覆]

    • (&)建議:我不太同意上面某些維基人的觀點,所謂的統一戰爭,不能單從其結局去判斷是否為統一戰爭,而應該以它的目標,成效,影響等多個因素判斷。我們反觀國民政府北伐,以及中共的解放戰爭,其性質應該是領導政權意圖將全國領土統一,其影響力為全國性的大部分國土,其成效為建立一個一致性的全國性政府(儘管控制力不完整)。所以均可視為統一戰爭。另希望各位不要用帶有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去看待這個問題,再拿着方針當令箭,這看上去相當的噁心。--A. S 2014年5月17日 (六) 02:04 (UTC)[回覆]
  • 而應該以它的目標,成效,影響等多個因素判斷。 有道理哦 Wokesiet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02:46 (UTC)[回覆]

(!)意見:我不想學著陰陽怪氣地說些無助於改善模板的廢話,僅作統計供參考:從以上討論來看,目前支持列入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有三位(包括鄙人),不支持的有兩位,中立的似乎有一位。--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7日 (六) 03:15 (UTC)[回覆]

中原大戰或類同的軍閥混戰,以及蔡鍔反袁之類的戰爭,不應歸入統一戰爭。中原大戰僅限於部分軍閥挑戰中央政府的權威,並無「統一」的想法,與其說統一不如說希望政府換屆。蔡鍔反袁也是同一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戰爭均只在部分地區爆發。--A. S 2014年5月17日 (六) 04:42 (UTC)[回覆]

北伐應該納入,已改——聯合國軍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0:30 (UTC)[回覆]

已恢復原狀。我們不生產歷史,我們只是參考來源的搬運工。--Kou Dou Talk Contrib 2014年5月17日 (六) 12:29 (UTC)[回覆]

官渡之戰應當不能算是統一戰爭

[編輯]

對官渡之戰被定義成統一戰爭比較詫異,進來一看討論發現更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