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高盛集團公司 | |
---|---|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 |
公司類型 | 上市公司 |
股票代號 | |
ISIN | US38141G1040 |
成立 | 1869年 |
創辦人 | |
代表人物 | |
總部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曼哈頓韋斯特街200號 |
業務範圍 | 全球 |
產業 | 金融服務 |
產品 | 資產管理 / 商業銀行 / 日用品 / 投資銀行 / 投資管理 / 共同基金 / 主經紀商 |
營業額 | ▲ 366.16億美元(2018年)[1] |
稅前盈餘 | ▲ 124.81億美元(2018年)[1] |
稅後盈餘 | ▲ 104.59億美元(2018年)[1] |
資產管理規模 | ▲ 1.542萬億美元(2018年)[1] |
總資產 | ▲ 9,330億美元(2018年)[1] |
資產淨值 | ▲ 901.85億美元(2018年)[1] |
員工人數 | 36,600[1](2018年) |
市值 | 91,700,000,000 美元 (2017年) |
網站 | www |
備註 |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2018 Form 10-Q Quarterly Report for the Period Ended March 31, 2018 |
高盛集團公司(英語: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是一家美國跨國投資銀行與金融服務公司,其總部位於紐約市曼哈頓。高盛集團提供投資管理、證券、資產管理、主經紀商與證券承銷等服務。高盛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2]同時是美國國庫證券的國債一級自營商,也是通常意義上的知名做市商。高盛集團還擁有一家直銷銀行——高盛美國銀行(Goldman Sachs Bank USA)。高盛集團成立於1869年,其總部位於曼哈頓下城的韋斯特街200號;同時也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設有辦事處。[3]
由於在次貸危機期間參與了資產證券化,高盛集團在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遭受損失。[4][5] 作為問題資產救助計劃的一部分,高盛集團得到了美國財政部100億美元的投資;該金融紓困計劃源自《經濟穩定緊急法案》。該投資於2008年11月開始,並於2009年6月開始償還。[6][7]
高盛的前雇員有不少人會轉任政府公職,比較知名的有前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亨利·保爾森和史蒂芬·梅努欽;前首席經濟顧問加里·科亨、歐洲中央銀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基、前加拿大銀行總裁併現英格蘭銀行總裁馬克·卡尼、前澳大利亞總理麥肯·騰博等。此外,高盛集團的前雇員也管理過紐約證交所、世界銀行,以及花旗集團、美林證券這樣的競爭對手。
根據總收入排序,高盛集團是《財富雜誌》美國最大企業500強列表中的第70名。[8]
公司事務
[編輯]員工滿意度
[編輯]自《財富雜誌》於1998年推出「最佳雇主100強」名單以來,高盛集團一直名列其中。而高盛集團的獲選重點在於其對員工慈善事業的支持和高員工薪酬水平。[9][10]
歷史
[編輯]2020年7月,高盛(Goldman Sachs)同意以39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就1MDB醜聞的刑事指控達成和解。對於在其他國家針對同一案子提起的訴訟,高盛於同年10月同意支付超過29億美元罰金,其中超過20億美元用於美國的罰款[11]。
2022年3月,高盛表示計劃將「按照監管和許可規定」,逐步結束其在俄羅斯的業務。[12]
高管和董事
[編輯]高盛集團董事會董事長為大衛·邁克爾·所羅門,其餘知名董事包括:瑪莎·米凱萊·伯恩斯、德魯·吉爾平·福斯特、馬克·弗萊爾提(Mark A. Flaherty)、威廉·喬治、詹姆斯·約翰遜、艾倫·庫爾曼、拉克希米·米塔爾、阿德巴約·奧貢勒西、彼得·奧本海姆、簡·提格(Jan E. Tighe)、大衛·維尼爾和馬克·溫克爾曼(Mark O. Winkelman)。[13] 根據報道,高盛董事會董事成員每年的報酬是60萬美元。[14]
以下為高盛集團主要高管成員。[15]
姓名 | 職務 |
---|---|
大衛·邁克爾·所羅門(David M. Solomon) |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約翰·沃爾德倫(John E. Waldron) | 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
史蒂芬·謝爾(Stephen M. Scherr) | 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
薩拉·史密斯(Sarah E. Smith) | 執行副總裁兼全球合約主管 |
凱倫·西摩(Karen P. Seymour) | 執行副總裁、法務長兼治理長 |
達安·霍爾姆斯(Dane E. Holmes) | 執行副總裁兼全球人類資本管理主管 |
約翰·羅傑斯(John F. W. Rogers) | 執行副總裁、幕僚長兼董事會秘書 |
主要辦事處
[編輯]高盛集團的全球總部目前位於韋斯特街200號,並且在倫敦、班加羅爾、香港、東京和鹽湖城設有主要辦事處或地區總部。[17]
研究報告
[編輯]以下是由高盛集團所發表的論文中比較著名的部分。
- 《全球經濟報告 第93號 - 南非的發展和失業:十年展望》——對未來十年內南非經濟的預測。2003年5月13日發布。
- 《全球經濟報告 第99號 - 夢想伴隨金磚國家:2050年之路》——介紹了金磚國家的概念,並由此讓該概念在媒體及經濟研究報告中快速高度普及。此外,該報告還為G7國家和南非制定了2050年的經濟預測。這是第一份涵蓋許多國家GDP預測的報告。2003年10月1日發布。[18]
- 《全球經濟報告 第188號 - 一個團結的朝鮮;重新評估朝鮮危機(第一部)》——就朝鮮假設進行大規模自由經濟改革的前提下,對朝鮮2050年經濟進行預測。2009年9月21日發布。[21]
相關條目
[編輯]競爭對手
[編輯]在此公司工作過的著名人士
[編輯]高盛 (亞洲) 有限責任公司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Full Year and Fourth Quarter 2018 Earnings Results (PDF). 高盛集團.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1-19).
- ^ Leading banks worldwide in 2018, by revenue from investment banking (in million U.S. dollars). Statista.com.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30).
- ^ Office Locations. 高盛集團.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 Like everyone else, Goldman was in trouble. 經濟學人.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 ^ Greg Gordon. How Goldman secretly bet on the U.S. housing crash. McClatchyDC.com.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4).
- ^ Goldman Sachs to return $10B of bailout money. 今日美國報.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9).
- ^ MERGERS & ACQUISITIONSINVESTMENT BANKINGPRIVATE EQUITYHEDGE FUNDSI.P.O./OFFERINGSVENTURE CAPITALLEGAL/REGULATORY JPMorgan and 9 Other Banks Repay TARP Money. 紐約時報.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0).
- ^ Goldman Sachs Group. 財富雜誌.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2).
- ^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2019. 財富雜誌.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1).
- ^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r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 美国投资银行龙头:高盛公司The Goldman Sachs Group(GS). 美股之家. 2021-04-14 [2021-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2).
- ^ Natarajan, Sridhar. Goldman Sachs to Exit Russia in Wall Street’s First Pullout. Bloomberg News. March 10, 2022 [March 10,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5).
- ^ Board of Directors. 高盛集團. [2019-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7).
- ^ 2017 Annual Meeting of Shareholders Proxy Statement (PDF). 美國證監會. [2019-02-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8-17).
- ^ Executive Officers. 高盛集團. [2019-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7).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Cohan2012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10K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PDF). 高盛集團. [2019-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28).
- ^ How Solid are the BRICs? (PDF). 高盛集團. [2019-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1-28).
- ^ István Zsoldos; Anna Zadornova. New EU Member States - a Fifth BRIC?. 高盛集團. 2008 [2019-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8).
- ^ A United Korea? Reassessing North Korea Risks (Part I). ResearchGate. 高盛集團. [2019-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1).
- ^ The Olympics and Economics 2012 (PDF). 高盛集團. [2019-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3-01).
延伸閱讀
[編輯]- Julian Assange. Joe Lauria , 編. How I Lost By Hillary Clinton. OR Books. 2017 [2019-02-26]. ISBN 97816821908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William D. Cohan. Money and Power: How Goldman Sachs Came to Rule the World.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011 [2019-02-26]. ISBN 97803855349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Suzanne McGee. Chasing Goldman Sachs: How the Masters of the Universe Melted Wall Street Down...And Why They'll Take Us to the Brink Again. Crown Publishing Group. 2010 [2019-02-26]. ISBN 978030746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Robert Brenner. What is Good for Goldman Sachs is Good for America The Origins of the Present Crisis. 2009-10-02 [2019-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 Charles D. Ellis. The Partnership: The Making of Goldman Sachs. 9781440644436. 2008 [2019-02-26]. ISBN 978144064443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Vault. Vault Employer Profile: Goldman Sachs. Vault, Incorporated,. 2006. ISBN 9781581314694.
- WetFeet.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WETFEET, INC. 2009 [2019-02-26]. ISBN 97815820787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Lisa J. Endlich. Goldman Sachs: The Culture of Success.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013 [2019-02-26]. ISBN 97803078329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6).
- Nils Lindskoog. Long-term Greedy: The Triumph of Goldman Sachs. McCrossen Pub. 1999 [2019-02-26]. ISBN 97809652153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7).
外部連結
[編輯]- Goldman Sach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高盛集團公司的商業數據:Google Finance
- Yahoo! Finance
- Reuters
- SEC filings
- Bloomberg